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V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69427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V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V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V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VI)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4.历史政治地理学科同堂考试,试卷单独命题;注意合理安排时间,时间:15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2.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各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皇帝制与郡县制B.郡县制与刺史制 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3.北京故宫中清朝中央某机构遗址有如下文字介绍:“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意)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A.辅佐皇帝,随侍左右 B.跪奏笔录,上传下达C.陪读陪写,参与决策 D.掌管军队,谋划战事4.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政治文明演进和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5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 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6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当指 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 B将儒学神学化,思辨化并为君权辩护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 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7“明得此理,即是主宰。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邪说不能惑。”陆九渊还说:“收拾精神,自做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阙!”陆九渊在此强调的主旨是 A儒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 B充分发挥道德主体的能动性C天理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D吸收佛道思想加强内心修养8.从17世纪起,在源源不断地进入北美殖民地的英国移民中,大量移民是因圈地运动而丧失了土地无以为生的农民及因生活困苦而寻找出路的手工业者。由此可知,殖民地移民A满足了美洲殖民地对劳动力的需求 B.导致了英国本土资本主义发展缓慢C.是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 D.减少了英国社会秩序不安定的因素9.19世纪70年代,英国正在享受自由贸易、市场扩大带来的经济繁荣,这造成了英国对时代潮流认知的迟钝,最终丧失了工业领先的地位。这一时期的“时代潮流”是A.欧洲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B.政府全面干预经济C.工业资本主义社会全面来临 D.代议制确立和完善10.工业革命前,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一般由男性承担,女性鲜有在外谋求职业者。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到1850年已增长至10%。这说明工业化A.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B.引起了大规模人口流动C.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 D.改变了女性的婚姻观念11.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是因为该区缺乏廉价能源,所以选择走上发展劳工密集型手工业的“最小阻力路径”。这里的“最小阻力路径”A.直接导致了能源缺乏 B.催生了早期民族工业C.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 D.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12.为了将贸易扩展到整个中国,英国于1793年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清政府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乾隆曾连颁数旨,亲自确定了体恤优礼的接待方针,不仅破例允许使团从天津上岸,而且命令沿海各省地方官做好接待工作,向使团提供丰富的免费食物供应。清政府的这些举动意在A.营造万邦来贺的盛世景象 B.践行平等尊重的交往规则C.宣示国力以威慑夷狄之邦 D.开放海禁以改变保守形象13.近代以前,全国最重要的交通线是连接首都的交通线。在各地区,通往行政中心所在城市的道路是区域内最重要的道路。到了近代,中国的新式交通,无论轮船、主要公路还是航空,大多或以港口城市为起点,或与通往港口城市的道路相连接。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集权解体 B.中西贸易发展 C.经济结构变迁 D.社会动荡加剧14.“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C.推行了公私合营 D. 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1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今的网络热词。其实早在1992年,我国就出现了一次以下海经商为特征的创业浪潮。当时出现创业浪潮的原因是A.公私合营全面展开 B.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向城市延伸C.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第II卷(共40分)16.(15分)近代以来,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茅海建天朝的崩溃(1)列举史实说明鸦片战争是一次“灾难性的战争”。(4分)材料二 第2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4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5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民主原则?指出其历史地位。(5分)材料三 正是在1942年抗战期间,列强取消了百年来的对华不平等条约,中国从此可以抬头立足于世界八年的辛酸和血泪,日本人用火光和死亡,为中国人铸造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八年间,中国奋起抵抗,有许多悲壮的事迹。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3)举出两例“八年间中国奋起抵抗”的史实。据材料二,概括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6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朝立国不久,仿元朝建立了宝钞(纸币)制度,规定宝钞一贯值铜钱一千文或银一两,只准使用铜钱和纸币,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正统元年(1436年),“银一两当钞千余贯,钞法之坏,莫甚于此。”加之铜钱流通数量少,朝廷“弛用银之禁”。于是,出现了“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的局面。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发了“银钱兼使”的法令,这是明朝首次以法权形式肯定了白银的合法货币地位。到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役合一,按亩计税,用银交纳。至此,白银成为社会各阶层、各地区普遍通用的法定货币。摘编自全汉昇宋明间白银购买力的变动及其原因等材料二 中国自明代中期以来开始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这依赖于中国强大的商品制造能力和生产出来的丰富商品。相对于欧洲各国,中国商品以白银表示的相对价格极为低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大的价格优势而倍受青睐。16-17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达200多种。从1550年到1645年明朝灭亡前的近百年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多达14000吨。1590-1644年间,美洲运往菲律宾(系西班牙殖民地)的白银共有4620吨,其中大部分流入中国,以致于西班牙人抱怨“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今属中美洲)运来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摘编自陈昆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为何大量流入中国等(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明朝白银货币化的经济原因。(6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17世纪白银流动对当时的中国和西班牙产生的不同影响。(6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材料二: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材料三:凤阳花鼓有一段歌词:“风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风阳女嫁出,不见新娘进风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材料四:1954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食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二中结果的主要原因。(3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风阳发生巨变的关键因素。(2分)(3)材料四中粮票退出人们的日靠生活,说明了什么?(4分)(4)综合上述材料,对当今经济建设有哪些重要启示?(4分) 棠湖中学xx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性考试历史试题答案1.B 2.A 3.B 4.A 5.C 6.B 7.B 8.D 9.C 10.C 11.D 12.A 13.C 14.B 15.C16.(1)说明:军事上失败,签订不平等条约;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或开设租界、领事裁判权、协商关税、五口通商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量赔款,外国商品倾销等。(4分,答出其中2项即可)(2)原则:主权在民、三权分立、人人平等、责任内阁制等。(3分,答出3点即可得分) 地位: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2分)(3)史实:淞沪会战;百团大战;太原会战;远征军入缅作战;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等。(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其它史实若符合题意也可得分) 意义:取消不平等条约,提高了国际地位;增强了民族意识等(民族认同感);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发侵略战争的胜利。(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17.(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宝钞的贬值或铜钱流通数量少;外来巨额白银的流入。(6分)(2)中国:大量白银的流入,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速了白银货币化进程,增加了明政府的财政收入;推动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海禁政策的调整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推动赋税从实物形式向货币形式转变;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4分,只要答出与题意相符的四点即可,每点1分)西班牙:大量白银的流入,引发了“价格革命”,造成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加剧;大量白银的流入,刺激了白银拥有者的消费需求;大量白银的流出,制约了工商业的发展。(2分。只要答出与题意相符的二点即可,每点1分)18.(1)原因:文革对经济的破坏难以在短期内恢复;人民公社制压抑了农民的积极性;“左”倾错误未根本纠正,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3分)(2)实行包产到户(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3)改革开放后,粮食总供量大幅度提高(或粮食增收、进口增加;);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4分)(4)制定政策要实事求是;发展经济要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坚定不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分,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