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每日一题 周末培优1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66416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每日一题 周末培优1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每日一题 周末培优1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每日一题 周末培优1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末培优 一、多维度认识科举制的特点与影响【1】科举制的特点标准的客观性:以学识和考试成绩作为标准选拔人才。方式的公平性: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范围的广泛性:不论贫富贵贱,皆可参加。时间的延续性:从隋朝开始,到1905年正式被废除。【2】科举制的影响项目史实阐释积极影响社会整合功能打破了历史上世袭的传统模式,促进社会阶层转化,加速了社会流动,具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合理性内核和价值理念推动儒学发展以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巩固国家统一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对“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推动世界文明早在唐朝时其选才的方法就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并成为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并改造成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消极影响重才轻品在选拔人才方面,过于侧重才学标准,忽视了对品德的考查,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官本位思想直接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至今还有消极影响禁锢思想强化儒学正统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新知识新学科的渗透和发展;压抑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中国古代的监察与谏议制度【1】概念:监察是对官僚而言,包括监督和弹劾。谏议:针对皇帝而言,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2】概况 【3】评价:消极方面: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权力;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然而古代监察官是为皇权服务的,当一个王朝出现统治危机时,监察官就难以发挥作用,甚至会催生吏治的腐败。积极方面: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宋代在京师、省城、州城乃至县城,往往竖立“科甲功名”牌坊表扬地方在举业上有成就的士人。地方学校的各类建筑物,往往也会在命名时采用科举入仕的著名官宦的姓名,或者以科举神魁星、文昌等命名。上述举措A体现出科举制发展到完备程度B使科举制成为士人入仕的渠道C说明民众参与科举制的广泛性D扩大了科举制度的社会影响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科举制度表现出一种热忱:凡是热爱这片国土的人才,都有可能被选拔上来,即便再老再迟,只要能赶上考试,就始终能为你保留着机会。科举制度的直接结果,是选拔出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就整体而言,却是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其中包含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材料二 用八股文取士,不仅内容限定、格式限定,而且许多连接虚词也是限定的。八股文的毛病首先不在形式而在内容。这是一种毫无社会责任和激情,不知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的昏庸考试方式。全国士子为了通过这项考试一年又一年地钻研八股文的写法,结果造成大量的废物。摘自余秋雨十万进士材料三 徽商以儒商自居,经营致富后常常资助家人读书,据“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县志载:“明代徽州56万人口,书院多达54所。中国总计800多位状元中19位产生休宁。”这些徽州人考取功名后,往往知恩图报,庇护徽商。摘自纪录片徽商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说明科举制度的作用。根据材料二,说明八股取士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简要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看法。(3)依据材料三,在科举制度影响下,徽州人如何认识经商、读书、做官三者之间的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朝,御史大夫,掌管监察大权。御吏大夫之下设有御史中丞、侍御吏、监察御史等官。秦统治者为巩固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所实行的御史制度,乃开我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之先例。摘编自汤建华、宋晓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借鉴意义材料二 明时,在中央设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对官吏实行双重监督;在地方,御史台要定期派出监察御史巡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网络,正是这种监察网络的强制凝聚力,使权力最终归结到皇帝一个人手中。摘编自首春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材料三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完备于隋唐采时期,加强于明清时期,建立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基础上、服务于以皇帝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专政。摘编自汤建华、宋晓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借鉴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实行御史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监察网络的作用。(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1【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做法,推动社会重学之风盛行,扩大了科举的影响力,更多的学子参加科举考试,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科举制发展到完备程度,排除A;隋朝创立科举制后使科举制成为士人入仕的渠道,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参与科举人员的来源广泛,故C项错误。2【答案】(1)作用: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培养了一大批出色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特点:形式僵化;内容缺乏社会责任感;造就了大批无用之才。(2)看法:一方面提高了官员的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另一方面又限制了思想、科技的发展。(3)关系:经商收入可以为读书创造条件;读书可以实现做官的梦想;做官后的读书人对徽商可以提供庇护。 3【答案】(1)原因:加强皇权的需要;加强对官员队伍监察的需要;限制宰相权力的需要。(2)作用:有助于整饬吏治;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维护了皇权。(3)特点:不断发展完善,且服务于皇权。【解析】(1)本题考查秦朝实行御史制度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为巩固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所实行的御史制度”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加强皇权、加强对官员队伍监察、限制宰相权力的角度回答。(2)本题考查明代监察网络的作用,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二“对官吏实行双重监督”、“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网络”、“使权力最终归结到皇帝一个人手中”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整顿吏治、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维护皇权角度回答。(3)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对知识的综合分析的能力。根据上述材料一的秦朝的监察制度、材料二的明朝的监察制度、材料三的监察制度的发展历程的相关信息,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可以从监察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服务于皇权两个角度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