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检测 中图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63943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检测 中图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检测 中图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检测 中图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图为“印度某城市(由西至东相距25千米)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统计图”。读图,完成第13题。1.图示甲地土地价格和人口密度均很低,合理的解释是()A.位于城市中心,为市政中心广场B.距离城市中心近,不利于房地产开发C.位于城市边缘,基础设施不完善D.位于郊区,只适合电子工业发展2.乙地土地价格高,人口密度低,应属于()A.中心商务区B.园林C.住宅区D.工业区3.丙地在城市中()A.是最为普遍的用地类型B.生态环境最佳C.交通条件最佳D.工业点最密集解析:第1题,土地价格取决于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通达度。由甲地土地价格和人口密度均很低可推知该地距市中心较远,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第2题,选项中四种用地类型,付租能力最高的是中心商务区。第3题,丙地人口密度最大,距市中心较近,地价居中,应为住宅区,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普遍的用地类型。答案:1.C2.A3.A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1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图2示意地租变化。读图,完成第45题。图1图24.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A.西风;自西向东流B.西北风;自东向西流C.东南风;自东向西流D.东风;自西向东流5.图2中曲线能反映图1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A.B.C.D.解析:第4题,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重化工业区应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河流下游,结合指向标可知该城市盛行风为西风,河流为自西向东流。第5题,结合该城市地域形态及功能区、道路布局,该市地租应自市中心向外降低,在城市环线经过处地租较周围地区明显升高,为。答案:4.A5.D6.已经在发达国家出现的逆城市化,是指大城市人口向周边小城镇和乡村地区迁移的过程。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有()大城市人口减少大城市经济水平下降乡村环境优美、生活闲适汽车普及、高速公路网发达A.B.C.D.解析: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环境污染相对严重、用地紧张、房价较高、交通拥挤等问题,而小城镇和乡村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因此会出现大城市人口向小城镇和乡村迁移的现象。答案:C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下图)。据此完成第78题。7.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8.“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A.居住人口减少B.城区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解析:第7题,主要考查城市化及其相关内容。解答本题首先阅读图文材料,明确“握手楼”的位置、含义等知识,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握手楼”建在中心城市周边,建筑密度很大,其直接目的是出租给在中心城市上班而又无力在中心城区购房的人群,以增加收入。由于“握手楼”建筑密度大,居住环境差,可以排除A、B两项;由于“握手楼”建筑面积大,可以排除C项。第8题,主要考查城市化引起的高房价问题。由于中心城市的房价较高,许多务工人员和低收入群体无力在中心城市购房或租房,只能在中心城市周边租住建筑密度大、居住环境差的房屋。答案:7.D8.B(2015重庆高考)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完成第910题。9.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20%30%B.30%40%C.40%50%D.60%70%10.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解析:第9题,考查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对城镇化率的理解。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国家即城镇化率最高的国家。找到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的点,作竖直的辅助线,与城镇化率最高的曲线相交,然后从交点作水平辅助线,来读出当时该国的城镇化率约为66%(如下图),则乡村人口比重约为34%,故B项正确。第10题,考查不同国家城市化的表现和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在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所代表的曲线是最下面的一条,它的特点是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镇化率水平低,因此它应该是中国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城市化最主要的推动力是工业化,说明在此期间工业化程度有所提高,故A项正确。答案:9.B10.A生态城市是许多城市的发展方向,结合某地区生态园林城市模式图,完成第1112题。11.下列关于图示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态园林城市中生态用地比重较大,因而不会产生“热岛效应”B.动植物园苗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区环境免受直接污染C.该城市的道路网布局形式可以缓解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状况D.外环工业仓库集中但不连片,为城市的建设发展留有余地12.在下列城市发展措施中,与生态城市的建设最吻合的是()A.兴建交通设施,保证车流畅通B.保护湿地,增加绿地,减少废物排放C.兴建高楼大厦,保证人有所居D.发展现代制造业,增加社会物质财富解析:第11题,生态园林城市仍会出现城市“热岛效应”,绿地只能削弱城市的“热岛效应”。第12题,A项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措施,C项是解决住房紧张的措施,D项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措施,只有B项与生态城市的建设相吻合。答案:11.A12.B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13.该城区地表温度的()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14.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解析:第13题,从1982年和2004年高值区和低值区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地表温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城市风的方向应由郊区吹向城区。第14题,该城区高温区域的范围扩大,应是建筑物面积增加的结果;从高温区域的变化来看,其商业区应是向城区南部集中。答案:13.C14.A(2015安徽高考)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第1516题。15.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6.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解析:本组题考查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有关知识。第15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林地面积、水域面积和未利用地面积都是先增加后减少,故A、B、C三项错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所以D项正确。第16题,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地面硬化面积扩大,导致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故A项错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城市范围扩大,居民的出行距离增加,故B项错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故D项错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城市规模扩大,生产、生活、交通等产生的人为热量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增强,故选C项。答案:15.D16.C17.在建筑结构方面,中外建筑的主要差别有()在建筑结构方面,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在美国所有的建筑都不允许建设围墙,以便体现自由、民主的思想中国园林讲究含蓄,西方园林强调外向中国园林直率敞朗,西方园林曲径通幽A.B.C.D.解析:本题从建筑结构方面,考查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在美国一般是直接能看到民宅与公共建筑的主体,但是一些重要的建筑如重要的机关大楼等,也有围墙的阻隔(不过大部分围墙是低矮、透明度高的围栏);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答案:A某沿海城市人口达1 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千米的范围内。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下图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据此完成第1820题。18.影响该城市大型商贸中心区位的主导因素是()A.工业B.行政中心C.海洋运输和贸易D.居民人口密度19.该城市开发最充分的区域距离大型商贸中心()A.08千米B.916千米C.1724千米D.2535千米20.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A.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B.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C.土地开发比例逐渐降低D.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解析:第1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距离大型商贸中心较近的地区,海港、铁路和公路为主要的用地形式,这反映出海洋运输和贸易是影响其区位的主导因素。第1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距离大型商贸中心08千米的范围内,没有未开发的地区,这说明该区域范围内开发很充分。第20题,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在已开发的地区中,大多是以其他建筑为主,没有哪一种城市功能区占据主导,因而该城市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答案:18.C19.A20.D二、综合题(共7小题,共60分)21.(12分)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下图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主要原因是。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3分)(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3分)(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据是。(4分)(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2分)解析:第(1)题,中心商务区一般分布在市中心交通便利地带。图示A的交通通达度明显高于B,且位于市中心附近,应为城市的中心商务区。第(2)题,城市低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内城区和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根据图示,C区附近为老式公寓楼,处在商业区附近,紧邻轻工业区,应该为低级住宅区。D附近分布着花园式小区公寓楼,应为中高档住宅区。E附近为别墅,是高级住宅区。第(3)题,汽车销售店要求交通便利,而且店面往往占地较多,适宜布局在地价较低的城市外缘。高新技术产业园布局的主导区位是科学技术,一般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有人才、技术保障;同时,高新技术工业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第(4)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地租高低)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另外,收入的不同也会导致住宅区分化,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历史文化、种族宗教等都会影响、改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答案:(1)A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A服务范围覆盖(包含)B服务范围(2)C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3)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靠近交通干线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4)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22.(9分)读“欧洲西部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图”(地租值abc),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地租值的变化主要受的影响,a等值线以内的地区,从事活动的人愿意支付的地租最高。(2分)(2)P点地租(高于、低于)b值,试分析造成该地地租值变化的可能原因。(3分)(3)该城市计划在两个卫星城镇中,一个发展住宅,一个发展钢铁工业,你认为1城镇应发展,2城镇应发展,这样布局的理由是什么?(4分)解析:图示地租从市中心向外降低,反映了距市中心远近对地租的影响。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经过,交通便利,流动人口多,商业在此布局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其支付的租金最高。P点地租高于周围区域地租值,可能是交通、环境、知名度等因素的影响。钢铁工业大气污染严重,不能布局在盛行风上风向。答案:(1)距市中心远近商业(2)高于可能是由于该地位于交通干线与城市环行道路交会的地方,或者是该地的知名度大,或者附近有旅游胜地,或者这里比周围环境更优美。(3)住宅钢铁工业欧洲西部地区常年盛行西南风,钢铁工业有大气污染,应布局在盛行风下风向的郊外或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23.(8分)读有关武汉城市圈的图表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市、黄冈市、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孝感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九个城市,其范围如下图所示。材料二黄石、黄冈市某年统计数据。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亿元)非农业人口数量(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黄石138.05406.4715.3390.00148.27黄冈192.89391.1915.3527.50184.47注:固定资产投资额代表城市经济发展能力;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和非农业人口数量代表城市经济整体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表市场化程度。(1)武汉城市圈位于平原,组成武汉城市圈的九座城市,按等级可分为级。(2分)(2)据武汉城市圈范围图,总结城市等级体系的特点。(3分)(3)结合材料二,对黄冈与黄石两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作出对比评价。(3分)经济发展能力经济整体水平市场化程度黄石黄冈解析:第(1)题,武汉城市圈地处江汉平原,结合图例和九个城市的名称,可判断出武汉城市圈包含3级城市。第(2)题,仔细读图,从城市的数量和距离两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结合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答案:(1)江汉(长江中下游)3(2)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3)经济发展能力经济整体水平市场化程度黄石弱强弱黄冈强弱强24.(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材料二图1为“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图2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下表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图1图2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1.01.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820城市化水平(%)6890GDP占全国比重(%)1820(1)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2分)(2)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填写序号)(3分)国际金融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文化创意进出口贸易(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3分)(4)为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3分)解析:第(1)题,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两大城市群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远大于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因此两城市群都具有人口密度大的特征;从表中还可以得出两大城市群具有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等级体系完整的特征;两城市群GDP占全国的比重较大,说明都具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特征。第(2)题,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在城市群中具有引领地位,应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可以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和进出口贸易等。第(3)题,分析图2可以看出,苏州的经济发展速度要快于嘉兴,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嘉兴。二者自然条件和农业基础相似,形成以上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政策等,苏州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和交通运输条件等要优于嘉兴。第(4)题,要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要不断加强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城市群内部的交通与信息网络;减少内部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答案:(1)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2)(3)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4)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25.(4分)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2分)(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2分)解析:第(1)题,城市化的发展特点要从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等方面回答。第(2)题,江苏省与贵州省相比城市化的优势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地形、交通、经济区位、产业基础等方面回答。答案:(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的高。(2)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26.(6分)下图为“我国江南某城市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分析甲、乙两处商业区分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分)(2)在进行工业布局时,要协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该市的钢铁工业布局在丙处,试分析其优点和缺点。(2分)(3)假如你的父母打算在 A、B 两处楼盘中选一处购买,请你选择其中一处简要分析利弊。(2分)答案:(1)相同点:甲、乙位于交通方便、人流量较大的地区。不同点:甲位于城市的中心区,接近最大的消费群体,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经营零售业为主;乙位于火车站和汽车站附近,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经营批发业为主。(2)优点:接近原料、燃料地;靠近河流,取水方便;离铁路线近,交通便利。缺点:离主城区较近,位于东南季风的上风向,容易污染主城区。(3)A楼盘:接近风景区,自然环境优美;远离城区,房价一般较低;但是上下班和购物不太方便。B楼盘:位于主城区,上下班、购物和生活较方便;房价可能较高;容易受到钢铁工业的污染。27.(10分)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平面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明显受因素的影响。(3分)(2)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化的表现为,吸引大批乡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2分)(3)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拟在图示地区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大型超级市场、蔬菜基地。请分析其选址的条件。拟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有利条件:。拟建大型超级市场的有利条件:。拟建蔬菜基地的有利条件:。(3分)(4)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化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2分)答案:(1)水运便利取水方便交通(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生活条件(3)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位于郊区,地租便宜接近市中心,市场广阔;靠近公路,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靠近城市,市场广阔;靠近公路,交通便利(4)化工厂现已被新城区包围,而化工厂对大气和水有严重污染,若不搬迁,会对新城区的大气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故需迁出城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