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前第4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三民主义.docx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63841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前第4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三民主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前第4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三民主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前第4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三民主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三民主义选择题1.海国图志问世16年后,兵部侍郎王茂荫上书咸丰皇帝,要求“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学习海国图志,但这个建议在当时石沉大海。这主要是由于() A.海国图志并非官方编修B.满汉贵族的极力反对C.海国图志宣传学习西方D.清政府固守锁国政策2.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梁启超的波兰灭亡记、康有为的波兰分灭记为典型代表,亡国史研究持续不衰,仅19011910年间,单行本就有30余种。1915年5月9日,因日本提出的 “二十一条”问题,5月9日被定为国耻纪念日,由此导致又一波国耻史著作出版的高潮。这反映了研究者的()A.创新精神 B.求真意识 C.时代情怀 D.全球视野3.1845年,姚莹撰写了康輶纪行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英国资产阶级议会和政策概况,对“西事”表现出了极大地关心。这说明当时的知识分子学习西方()A.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原则B.由器物层次转向制度层次C.效法英法等国实行议会政治D.重在了解世界各国基本情况4.王国维在谈到清代学术时说:“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从“乾嘉之学”到“道咸之学”的变化体现了()A.统治危机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明末清初反封建思想产生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逐渐丧失D.康梁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5.1903年,严复在翻译英国思想家密尔阐述“公民自由”的著作时,对于中文书名,并未采用最直接的译文论自由,几经斟酌,定名为群己权界论。这反映了当时他()A.反对西方自由思想B.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C.引领民众回归传统D.强调国家利益的至上性6.近代谭嗣同说:“君臣朋友也;父子异官异财,父子朋友也;夫妇择偶判妻,皆由两情自愿,而成婚于教堂,夫妇朋友也;至于兄弟,更无论矣。”其根本意图是()A.提倡天赋人权强调德治B.宣扬西方思想鼓动社会革新C.主张改变社会经济观念D.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7.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1908年,梁启超撰写王安石传,从此以后,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其声望越来越高。这一变化表明()A.王安石变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B.清末的执政理念出现重要变化C.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D.著名学者能引领学术研究方向8.齐如山回忆录记载:“这种学生也站不住”,“或将被革,倘到同文馆,或者还可以混一个时期”,“这些学生入了同文馆以后,亲戚朋友对于本人,因为他是小孩,还没有什么鄙视,对于学生们的家庭,可就大瞧不起了,说他堕落,有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亲戚,断绝来往”。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同文馆招生中的艰难困境B.同文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C.民众相对落后的思想意识D.近代以来中国教育的窘境9.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以中国之大,土田之广,因地之利,皆可使富也,用民之力,皆可使强也,即吾之所以自治也。舍富强之本图,而怀欲速之心以急责之海上,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据此可知,郭嵩焘意在强调() A.实行地方自治B.反对仅学西方技术C.重视发展海防D.大力发展民用工业10.19世纪末,先进知识分子从西方获得的新知识中得知:自愿联合的团体对于西方诸国的文明进步曾做出过重大贡献,因而奋起效法,组织各种学会。这些学会有2/3是士大夫阶层建立的,分散在10个省、31个城市,拥有近万名会员。据此可知,当时()A.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B.地方权贵势力潜滋暗长C.变革图强具有一定社会基础D.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11.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的一个影响较大的报纸,梁启超曾说,他在主笔该报时“记事则西多而中少,译报则政详而艺略”。这说明梁启超()A.反对学习西方器物B.热衷于报道西方的政闻C.注重营造舆论环境D.借报刊批驳洋务派主张12.维新派的骨干大多是由封建士大夫向资产阶级转化中的人物。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却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他们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大胆怀疑儒家经典,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这体现了维新派()A.缺乏改革的指导思想B.趋新与恋旧的矛盾心态C.努力唤醒国人的民主意识D.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13.“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由此推断,材料中“他们”()A.主张维新变法B.坚持“中体西用”C.提倡民主与科学D.宣传马克思主义14.汪鸾翔先生创作于1923年前后的清华大学校歌中有一段歌词:“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无问西东”一词也被用作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同名电影。“无问西东”主要体现了()A.开放进取的文化精神 B.救亡图存的时代呼声C.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D.教育转型的创新引领15.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旨在()A.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B.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为自由民主国家奠定基础 D.推动中国人民获得解放16.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它在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其原因之一是()A.新文化运动没有达到其追求的预期效果B.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新思潮影响了中国C.当时中国的言论自由仍然受到严格控制D.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很快发生重大转变17.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反映出三民主义()A.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C.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D.对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有指导意义18.1921年6月,孙中山说道:“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他主张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A.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B.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C.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D.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19.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年,他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1924年,他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A.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B.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D.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答案精解精析选择题1.C海国图志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专著,而当时的“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大多闭目塞听,仍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不愿意接触和学习西方,故C项正确。2.C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材料信息反映了民族危机下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思考,这反映了研究者的时代情怀。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研究者的创新精神、求真意识和全球视野,故排除A、B、D三项。3.D主张“中体西用”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并非抵抗派,故A项错误;转向制度层次的是资产阶级,故B项错误;材料无从体现学习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姚莹是向国人介绍世界情况,故D项正确。4.A“乾嘉之学”强调学精,而“道咸之学”强调革新,根据所学可知,道光咸丰年间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统治危机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因而学问必须应对时事,出现革新之学,故A项正确。5.B从材料信息可知,严复阐述“公民自由”时,将“公民自由”定为“群己权界”,这反映了当时他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故选B项。1903年时的严复并不反对西方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严复对西方自由思想的认识,无法体现引领民众回归传统,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家利益至上,故D项错误。6.B谭嗣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从材料信息看,谭嗣同否定了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其根本意图是宣扬西方思想鼓动社会革新。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天赋人权,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改变社会经济观念,故C项错误;谭嗣同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故D项错误。7.C梁启超撰写的王安石传,对王安石的改革给予高度赞扬,“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其声望越来越高”,这实际上反映出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故选C项。A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清末的执政理念,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并非强调史学研究方向,故D项错误。8.C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近代学堂。从材料信息看,当时社会上很多人看不起进入同文馆学习的学生们的家庭,这本质上反映了民众相对落后的思想意识,故选C项。材料无法体现同文馆招生中的艰难困境,也不能说明同文馆学生的素质如何,故排除A、B两项;同文馆并不等同于近代中国的教育,且D项属于现象,排除。9.B从材料信息可知,郭嵩焘认为学习西方技术是舍本逐末,要使中国富强,不能仅学西方的造船、制器技术,故选B项。材料不涉及实行地方自治,故A项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大力发展民用工业,故D项排除。10.C19世纪末,先进知识分子认为,自愿联合的团体有利于文明进步,于是士大夫阶层在全国许多地方纷纷成立学会,这说明变革图强具有一定社会基础,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证明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地方权贵信息,故B项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族资产阶级是否登上政治舞台,故D项排除。11.C材料中“艺略”不等于反对学习,故A项错误;B项忽视了材料中“记事则西多而中少”,故B项错误;“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的”,目的是营造舆论环境,与材料中“西多而中少,译报则政详而艺略”的侧重点相符,故C项正确;时务报重在批驳反对维新变法的顽固派,故D项错误。12.B根据所学可知,维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却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表明他们在学习西方的同时,不愿意彻底放弃传统儒家思想的矛盾心态,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论述维新派对待西学与儒家思想的态度,故C、D两项错误。13.C材料没有体现学习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材料跟民主有关,故不是洋务派,B项错误;根据材料“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可知,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不是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14.A“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是指立德立言要超出传统的东西学之上,取得世界级的成果,这体现了开放进取的文化精神,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15.C从材料信息看,袁伟时认为,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即为自由民主国家奠定基础,故C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新文化运动的手段而非目的,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B、D两项。16.B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形成了空前的思想解放,对促进中国人民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故A项错误;据材料“它在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并结合所学可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故B项正确;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依所学可知,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未发生改变,故D项错误。17.D从材料信息看,三民主义是指导中国反封建反侵略的思想武器,对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有指导意义,故选D项。A项表述不全面,排除;国民党并未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错误;三民主义并没有指导近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故C项错误。18.C根据材料信息“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可知,孙中山认为,求富(即实现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故A项排除;B项中的“首倡”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孙中山的主张受到中共革命纲领的影响,故D项排除。19.B从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的民族观念不断调整,从“五族共和”到认为应该联合各宗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适应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故选B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