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案与教学反思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636271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氏之子》教案与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杨氏之子》教案与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杨氏之子》教案与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氏之子教案与教学反思杨氏之子教案【课型】精读引领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感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3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通过感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教学难点】通过感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读熟课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单元,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单元导语,找出本单元的语言文字训练点。明确:积累精妙的语言,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课题。三、学习杨氏之子(一)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注意恰当的停顿。2.指生朗读,评价,纠错。3.生齐读。(二)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提示:结合课后注释。联系课文插图。1.学生默读理解文章的意思。2.指生到讲台前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文章的意思。3.同桌互相讲解。(三)通过感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比较“孔雀是夫子家禽”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两句的不同,进一步理解杨氏子语言的巧妙得体。(四)积累背诵。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等。)(五)小结:杨氏之子语言得体,”甚聪惠”。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四、拓展延伸。(一)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二)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甚聪惠”的“杨氏子”,“妙言对嘲笑”的“孔文举”。读了语文主题学习语妙天下,你还知道哪些“巧言应对”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设计说明】本教学设计立足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一步步地感悟杨氏之子应对的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积累精妙的语言,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目标。1整堂课始终以学生自学、交流为主体,把朗读放在首位,让学生在读中解,读中品,最后熟读成诵。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本课教学不仅是教懂了课文,更是教给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这种方法正体现了古人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适时拓展迁移。学生在学习了本则小古文之后,教师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引入课堂,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的巧言妙语。然后让学生回顾自己在阅读语妙天下时积累的故事,并且交流分享。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学反思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是一篇行文简洁,不足百字的古文,但故事风趣睿智。对于小学生来说,孩子们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设计,以情趣为重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品读课文,体会语言魅力。教学时我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古文,他们的心理充满了好奇,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我把本篇课文的设计定位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导入时,我用歌德的故事导入,猜想狭路相逢歌德遇到反对他的批评家会说些什么?然后课件出示 “而我却恰恰相反。”“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巧妙地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紧接着出示:杨氏之子。学生理解课题,初读之后与现在的白话文对比,并弄清古文与现代文最大的一个不同点 文言文难理解。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消除畏难情绪。二、反复朗读,感悟添趣学生初读课文语速过快,停顿不准确。于是我采取教师示范朗读,并告诉孩子们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古文时,要注意停顿,讲究断句。然后课件出示正确的停顿方法,让学生再读。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自然会增添一些学习文言文的乐趣。三、以读促悟,探究生趣为了让学生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让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词“甚聪惠”,问:你从文中哪里体会到杨氏子甚聪惠?再问: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 孔君平与杨氏子的对话来理解,而后紧抓“应声回答”体会杨氏子的聪惠,比较“孔雀是君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来感受杨氏子回答之妙。也较快地体会出了杨氏之子语言的婉转,表现出了应有的礼貌。此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又设置了一个语言练习:孔君平听完杨氏子的话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学生的回答不乏有赞美之声,惊诧之态。为了让学生读好这两句对话,我设计了“说说你觉得怎样的应声才最能表现他的聪慧?”学生回答:“脱口而出地、飞快地、大声地、自信地、机灵地;微笑着,眼睛咕噜一转,淘气可爱地,故作疑惑状“于是,我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很快地投入进去,既读出了对杨氏子喜欢的感受,还读出了古文的韵味。三、感悟学法,学以致用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及时交流学习方法。我随机引导学生总结出: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等方法。通过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的设计。孩子们用上学习古文的方法,自主学习,解决了疑难字词,学生都能把整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把故事完整地讲出来。最好在教学小结时,我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文的方法,课件出示世说新语的两则小故事,激发他们读懂其它古文的兴趣,使得这堂课不单教会学生读懂杨氏之子,还能学以致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