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历史三模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62477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历史三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历史三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历史三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河南省洛阳市高考历史三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隋唐用三省六部制代替三公九卿制,确立三省的首长为宰相,但其他官员也可临时差遣到中枢任职,职权堪比宰相。这一做法有利于()A完善中央官制B加强君主专权C决策更加科学D提高行政效率2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l 1%这主要是由于明代中叶以来()A江南经济地位日益重要B货币制度趋于规范C手工业领域发生新变化D农产品商品化加速3如图是中国古代相关王朝法律改革的信息,它主要反映了()A儒家思想对法制建设的影响B传统法律体系口趋完备C传统法律体系的继承和发展D社会动荡影响法制建设41896一1898年,国人办报出现第一次高潮。这一时期报刊主要强调效法西方的民主政治和国家制度,并提出开议会的主张,宣传民主思想。由此可见()A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B推翻满清具有社会基础C维新思想成为社会主导D民主革命思潮尚未出现5如图是中国近代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阻碍民族工业发展B列强对华侵略方式变化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6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对日战争宣言,派大批干部进入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由东北军爱国官兵、工人、农民、学生、爱国知识分子甚至部分爱国绿林英雄组成的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纷纷拿起武器抵抗日本的侵略。这表明()A国共合作抗日的局势明朗B中共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C抗日成为全国各界的呼声D中国军民的抗战已经开始7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入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 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一变化表明()A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政策转变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C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D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基本确立8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城邦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这一规定()A保障公民决策的正确性B强化公民参政的责任意识C保证公职人员的廉洁性D体现轮番而治的民主精神9马丁路德废除了教士的豁免权以及牧师、僧侣、修女不交纳赋税、不履行城市义务的权利,从而把他们纳入了正常的社会生活。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减少了圣礼和繁琐的宗教仪式,提高了传教的质量。这反映了德国宗教改革()A破除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束缚B倡导因信称义宣扬理性主义C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D关注民众疾苦体现人文主义101718世纪的英国,教育由国教教会管理,学校课程的设置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1870年颁布福尔特法案,成立免费学校,实行强制性的世俗教育,强迫初等教育,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确立,到1900年,基本实现了初等教育普及。这说明近代英国()A经济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变革B思想解放的历程较为缓慢C宗教束缚限制了教育的发展D最早实现初等教育的普及11如图是19401945年苏联集体农庄劳动日平均实物工资(千克),由此可以推知()A社会环境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B农业集体化经济政策面临破产C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D工业化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12有学者指出:21世纪的世界政治道路进入一个新阶段除了“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和俄罗斯民族主义外,还有“印度崛起”,这些世界大国正自信的重新排队。该学者意在说明()A美国已经丧失了世界霸权的地位B国际体系正朝着多元多体的方向发展C争夺世界控制权的斗争日趋激烈D新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作用日益重要二、非选择题,共16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列宁在深刻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教训之后,认识到在小农国家里是不可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从这种认识出发,列宁领导制定并实施了旨在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实行租让制,将国家暂时难以经营的森林、石油、采矿和电气化事业等,按照一定条件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但基本条件是要维护苏雏埃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独立,保护租让企业中苏俄公民的劳动。租赁制是另一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它是将某些国有中小企业租给国内的私人、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但是,随着1926年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开展,对私人经济和资产阶级又展开了全面进攻。摘编自卢文璞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二 从党的七大到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正确地汲取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曾多次论及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他主张:要在民主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定要使那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工业获得适当的发展,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1950年春夏之际,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和接管外国企业的同时开始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到1952年底结束,主要包括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调整公私关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扩大私营工业的加工订货和产品的收购、包销;(2)对私营工业进一步发放贷款;(3)调整税收,对部分工业产品减税,裁减税种,提高所得税起征点。调整劳资关系方面,资方要确认工人的民主权利,积极改善经营管理;劳方为维持市场,可暂时降低工资福利,轮流歇工,共度难关。调整产销关系,逐步克服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根据统筹兼顾的方针,通过调整,实现产销平衡。一一摘编自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新中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对待资本主义工业的政策有何异同。(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业的历史背景并简析其历史意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晚清驻外使节有关近代世界政体大略的综述:地球万国内治之法,不外三端:有君主之园,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今日之德、日皆君主之国也,与中国无异。美、法,皆民主之国也,其政权全在议院,而(总统)无权焉。英国,君民共主之国也,大约民权十之七八,君权十之二三。民主之国,其法合于孟子“民为贵”之说;然其弊在朋党角立,互为争胜,甚且各挟私见而不问国事之损益,则权不一而志不齐矣。君主之国,主权甚重,操纵伸缩,择利而行;然其弊在上重下轻,或役民如牛马,俾无安乐自得之趣,如俄国政俗是也。惟君民共主,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弊,最为斟酌得中。摘编自薛福成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晚清驻外使节对近代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找出其中三个不当之处,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语言简明。)任选一模块作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材料 1926年,国民党中央及各省市联席会议作出关于“减轻佃农田租百分之二十五”的决定,史称“二五”减租。1927年6月17,浙江省政府首先响应国民政府号召通过了减轻佃农租额25%的决议,同年11月,又公布了本年佃农交租实施条例,规定“正产物全收50%为最高租额,佃农依最高租额减25%交租”。1928年7月,省党政联席会议通过了十七年佃农交租章程及佃业理事局暂行章程来督促和落实减租政策。有研究认为浙江的减租分大致分为四个时期。1927年为发动时期,因农民对于减租多未明了,主持减租机关亦未普遍设立,只有一部分县份实行减租;1928年为极盛时期,减租普遍推行,而佃业纠纷亦多;1929年至1931年为衰退时期,由于政府作出停止减租的决议,地主乘机活动,多方阻挠。“减租之推行乃日就衰落”;1932年以后为没落时期,“减租已不能切实执行”。由此可见,浙江的减租实行不久就停止了。摘编自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5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浙江“二五”减租运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浙江“二五”减租运动失败的原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6材料 郑若曾是明清两代最重要的军事家。他运用世界地理知识对日本及周边国家开展深入而广泛地研究,制订了一系列御倭的方略,并倡导全民抗倭,最终与戚继光等共同平定了倭寇之乱。他的军事著作如日本图纂、筹海图编、江南经略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筹海图编一书广为流传,甚至在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影响也非常大,此书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中国近代海防思想。他反对拘守海港而不敢出洋御敌作战,强调“防海之制,谓之海防,则必宜防之于海”。他是个深知“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的卓越军事理论家。他制定了海中战法以攻船为上,其次则靠火器的作战方案,进而订立了五十条海防策略,从而确保了明中后期东南沿海的长期稳定。郑若曾不仅学识渊博,品行更是出众,深受江浙文人志士尊崇。他虽然一生为布衣,但他通过亲身参加平倭与撰写军事著述实现了自己的报国之志。(1)根据材料,概括郑若曾的主要海防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若曾海防思想的历史作用。2017年河南省洛阳市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隋唐用三省六部制代替三公九卿制,确立三省的首长为宰相,但其他官员也可临时差遣到中枢任职,职权堪比宰相。这一做法有利于()A完善中央官制B加强君主专权C决策更加科学D提高行政效率【考点】1G:隋唐三省六部制【分析】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需要掌握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和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三省六部制的目的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是主要目的和作用,应排除故选B2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l 1%这主要是由于明代中叶以来()A江南经济地位日益重要B货币制度趋于规范C手工业领域发生新变化D农产品商品化加速【考点】2A: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切入,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进行思考【解答】联系所学可知,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与明代中叶,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官营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的发展迅速有关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C3如图是中国古代相关王朝法律改革的信息,它主要反映了()A儒家思想对法制建设的影响B传统法律体系口趋完备C传统法律体系的继承和发展D社会动荡影响法制建设【考点】1U: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需要掌握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图示的解读与分析【解答】依据题干图示可知,法律体系与王朝更替有很大的重合,体现出传统法律体系的继承和发展,故C项正确题干图示看不出儒家思想对法制建设的影响,故A项错误传统法律体系是否完备不能从图示中得出,故B项错误社会动荡影响法制建设的结论不能从图示中得出,故D项错误故选C41896一1898年,国人办报出现第一次高潮。这一时期报刊主要强调效法西方的民主政治和国家制度,并提出开议会的主张,宣传民主思想。由此可见()A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B推翻满清具有社会基础C维新思想成为社会主导D民主革命思潮尚未出现【考点】HB:大众传媒的变迁【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中国报刊事业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维新变法时期中国报刊事业发展的具体内容来分析材料【解答】A材料反映的是维新变法运动时期,报刊为维新变法运动传播了思想,促进了国人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在中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B材料没有反映出清政府被推翻的信息C材料主要看出当时报刊宣传维新思想,但看不出维新思想成为社会的主导思想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1894年孙中山高兴中会就提出了民主革命思想故选A5如图是中国近代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阻碍民族工业发展B列强对华侵略方式变化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考点】A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时间关键词“1895”【解答】根据题干材料时间关键词“18951899”,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6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对日战争宣言,派大批干部进入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由东北军爱国官兵、工人、农民、学生、爱国知识分子甚至部分爱国绿林英雄组成的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纷纷拿起武器抵抗日本的侵略。这表明()A国共合作抗日的局势明朗B中共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C抗日成为全国各界的呼声D中国军民的抗战已经开始【考点】9S:抗日战争【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抗日义勇军纷纷拿起武器抵抗日本的侵略”【解答】依据材料“派大批干部进入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由东北军爱国官兵、工人、农民、学生、爱国知识分子甚至部分爱国绿林英雄组成的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纷纷拿起武器抵抗日本的侵略”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开始,故D正确此时国共正处于激烈对抗中,故排除A此时中共的军事力量还十分薄弱,故排除B抗日浪潮主要在东北出现,故排除C故选D7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入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 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一变化表明()A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政策转变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C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D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基本确立【考点】H2: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文化艺术需要掌握双百方针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双百方针的影响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入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的排斥,到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获得了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故B项正确思想解放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初文化领域没有受“左”倾错误的影响,故C项错误D项不是主要原因,应排除故选B8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城邦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这一规定()A保障公民决策的正确性B强化公民参政的责任意识C保证公职人员的廉洁性D体现轮番而治的民主精神【考点】48: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解答】“城邦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体现了轮番而治的民主精神,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9马丁路德废除了教士的豁免权以及牧师、僧侣、修女不交纳赋税、不履行城市义务的权利,从而把他们纳入了正常的社会生活。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减少了圣礼和繁琐的宗教仪式,提高了传教的质量。这反映了德国宗教改革()A破除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束缚B倡导因信称义宣扬理性主义C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D关注民众疾苦体现人文主义【考点】L5: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分析】本题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需要掌握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减少了圣礼和繁琐的宗教仪式,提高了传教的质量”的分析理解【解答】依据题干“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减少了圣礼和繁琐的宗教仪式,提高了传教的质量”可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均没有体现,应排除故选C101718世纪的英国,教育由国教教会管理,学校课程的设置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1870年颁布福尔特法案,成立免费学校,实行强制性的世俗教育,强迫初等教育,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确立,到1900年,基本实现了初等教育普及。这说明近代英国()A经济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变革B思想解放的历程较为缓慢C宗教束缚限制了教育的发展D最早实现初等教育的普及【考点】5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5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英国教育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材料“1870年”可知,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导致英国教育的改革,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A11如图是19401945年苏联集体农庄劳动日平均实物工资(千克),由此可以推知()A社会环境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B农业集体化经济政策面临破产C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D工业化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考点】CA: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但存在着严重问题和错误违背了农民自愿加入的意愿,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不相适应,从而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解答】19401945年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通过表一可以看出,在集体农庄劳动的日平均工资逐渐下降;通过表二可以看出,集体农庄个人经济谷类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比例虽然非常小,社会环境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12有学者指出:21世纪的世界政治道路进入一个新阶段除了“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和俄罗斯民族主义外,还有“印度崛起”,这些世界大国正自信的重新排队。该学者意在说明()A美国已经丧失了世界霸权的地位B国际体系正朝着多元多体的方向发展C争夺世界控制权的斗争日趋激烈D新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作用日益重要【考点】EB:多极化趋势加强【分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资本主义阵营由美国一家独大演变为美、欧、日三足鼎立;社会主义阵营从意识形态论战走向分裂;“第三世界“国家以不结盟运动的形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出制衡两极的作用这些因素的合力推动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解答】”除了“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和俄罗斯民族主义外,还有“印度崛起”,这些世界大国正自信的重新排队“表明国际体系正朝着多元多体的方向发展,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16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列宁在深刻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教训之后,认识到在小农国家里是不可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从这种认识出发,列宁领导制定并实施了旨在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实行租让制,将国家暂时难以经营的森林、石油、采矿和电气化事业等,按照一定条件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但基本条件是要维护苏雏埃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独立,保护租让企业中苏俄公民的劳动。租赁制是另一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它是将某些国有中小企业租给国内的私人、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但是,随着1926年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开展,对私人经济和资产阶级又展开了全面进攻。摘编自卢文璞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二 从党的七大到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正确地汲取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曾多次论及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他主张:要在民主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定要使那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工业获得适当的发展,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1950年春夏之际,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和接管外国企业的同时开始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到1952年底结束,主要包括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调整公私关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扩大私营工业的加工订货和产品的收购、包销;(2)对私营工业进一步发放贷款;(3)调整税收,对部分工业产品减税,裁减税种,提高所得税起征点。调整劳资关系方面,资方要确认工人的民主权利,积极改善经营管理;劳方为维持市场,可暂时降低工资福利,轮流歇工,共度难关。调整产销关系,逐步克服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根据统筹兼顾的方针,通过调整,实现产销平衡。一一摘编自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新中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对待资本主义工业的政策有何异同。(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业的历史背景并简析其历史意义。【考点】C8:新经济政策;G4: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分析】(1)本题考查苏俄和新中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对待资本主义工业的政策有何异同,都把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都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工业;都注意调整劳资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时间都较短(2)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业的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人民政府面临恢复发展经济的紧迫任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探索与思考,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与政策逐渐形成;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影响【解答】(1)相同点:“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使那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工业获得适当的发展,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到1952年底结束,主要包括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都把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都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工业;都注意调整劳资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时间都较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点:苏俄经过了先全部国有化,后适当利用发展,再全部转化为国有的过程;而新中国先是进行合理调整,再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转化为公有制经济苏俄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包括了引进外国资本和发展国内私人资本;而新中国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主要侧重于对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调整(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人民政府面临恢复发展经济的紧迫任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探索与思考,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与政策逐渐形成;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影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企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积累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经验,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的基本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故答案为:(1)相同点:都把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都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工业;都注意调整劳资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时间都较短不同点:苏俄经过了先全部国有化,后适当利用发展,再全部转化为国有的过程;而新中国先是进行合理调整,再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转化为公有制经济苏俄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包括了引进外国资本和发展国内私人资本;而新中国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主要侧重于对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调整(2)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人民政府面临恢复发展经济的紧迫任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探索与思考,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与政策逐渐形成;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影响历史意义:通过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企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积累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经验,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的基本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晚清驻外使节有关近代世界政体大略的综述:地球万国内治之法,不外三端:有君主之园,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今日之德、日皆君主之国也,与中国无异。美、法,皆民主之国也,其政权全在议院,而(总统)无权焉。英国,君民共主之国也,大约民权十之七八,君权十之二三。民主之国,其法合于孟子“民为贵”之说;然其弊在朋党角立,互为争胜,甚且各挟私见而不问国事之损益,则权不一而志不齐矣。君主之国,主权甚重,操纵伸缩,择利而行;然其弊在上重下轻,或役民如牛马,俾无安乐自得之趣,如俄国政俗是也。惟君民共主,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弊,最为斟酌得中。摘编自薛福成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晚清驻外使节对近代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找出其中三个不当之处,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语言简明。)【考点】61: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考查晚清驻外使节对近代西方民主政体认识的三个不当之处及其认识需要掌握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史实、实质以及中国政体的比较【解答】第一小问的不当之处,依据材料可以得出不当之处一是把近代德、日等国视为与晚清中国一样的“君主之国”;不当之处二是认为“民主之国”(即民主共和制)中的总统无权;不当之处三是过分夸大西方国家议会的权力;不当之处四是认为“民主之国”的政治理念与孟子仁政思想相同;不当之处五是对西方政党政治的认识比较片面;不当之处六是过于推崇“君民共主”政体(即君主立宪制)第二小问的说明,不当之处一可从晚清中国与近代德、日政体的本质区别进行分析;不当之处二可从美国与法国总统的权力进行分析;不当之处三可从英国、美国分权与制衡史实进行分析;不当之处四可从中国的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政治的实质进行分析;不当之处五可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特点和本质进行分析;不当之处六可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形式及其特点进行分析故答案为:不当之处一:把近代德、日等国视为与晚清中国一样的“君主之国”说明:君主政体主要有封建君主专制与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两种晚清中国属于前者,而近代德、日,其政体虽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属于后者,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不当之处二:认为“民主之国”(即民主共和制)中的总统无权说明: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着国家的行政大权;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在行政方面拥有广泛的权力二者都是本国国家权力的中心不当之处三:过分夸大西方国家议会的权力说明:西方政治注重分权与制衡,如英国,首相实际上对议会负责,但又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有权解散议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权力相对独立平等,又互相制约不当之处四:认为“民主之国”的政治理念与孟子仁政思想相同说明: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其本质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现“主权在民”,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当之处五:对西方政党政治的认识比较片面说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以美国为例,其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对垒、交替执政,一方面容易造成政治分化、社会分裂,另一方面,两党在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当之处六:过于推崇“君民共主”政体(即君主立宪制)说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形式,不同的国家根据国情确立了不同的政体,没有好坏之分君主立宪制并非“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弊”,如英国君主为“虚君”,而近代德意志帝国皇帝却掌握着国家实权任选一模块作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材料 1926年,国民党中央及各省市联席会议作出关于“减轻佃农田租百分之二十五”的决定,史称“二五”减租。1927年6月17,浙江省政府首先响应国民政府号召通过了减轻佃农租额25%的决议,同年11月,又公布了本年佃农交租实施条例,规定“正产物全收50%为最高租额,佃农依最高租额减25%交租”。1928年7月,省党政联席会议通过了十七年佃农交租章程及佃业理事局暂行章程来督促和落实减租政策。有研究认为浙江的减租分大致分为四个时期。1927年为发动时期,因农民对于减租多未明了,主持减租机关亦未普遍设立,只有一部分县份实行减租;1928年为极盛时期,减租普遍推行,而佃业纠纷亦多;1929年至1931年为衰退时期,由于政府作出停止减租的决议,地主乘机活动,多方阻挠。“减租之推行乃日就衰落”;1932年以后为没落时期,“减租已不能切实执行”。由此可见,浙江的减租实行不久就停止了。摘编自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5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浙江“二五”减租运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浙江“二五”减租运动失败的原因。【考点】9L:国民大革命【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浙江“二五”减租运动的特点和失败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解答】(1)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1926年,国民党中央及各省市联席会议作出关于“减轻佃农田租百分之二十五”的决定,史称“二五”减租1927年6月17,浙江省政府首先响应国民政府号召通过了减轻佃农租额25%的决议”、“浙江的减租分大致分为四个时期”、“浙江的减租实行不久就停止了”,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运动开展较早;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设立机构来督促落实;呈现阶段性;效果有限(2)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因农民对于减租多未明了”、“由于政府作出停止减租的决议,地主乘机活动,多方阻挠”,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政府对农民的宣传发动不够;地主的多方阻挠;政府贯彻执行不力中途停止故答案为:(1)特点:运动开展较早;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设立机构来督促落实;呈现阶段性;效果有限(2)原因:政府对农民的宣传发动不够;地主的多方阻挠;政府贯彻执行不力中途停止【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6材料 郑若曾是明清两代最重要的军事家。他运用世界地理知识对日本及周边国家开展深入而广泛地研究,制订了一系列御倭的方略,并倡导全民抗倭,最终与戚继光等共同平定了倭寇之乱。他的军事著作如日本图纂、筹海图编、江南经略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筹海图编一书广为流传,甚至在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影响也非常大,此书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中国近代海防思想。他反对拘守海港而不敢出洋御敌作战,强调“防海之制,谓之海防,则必宜防之于海”。他是个深知“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的卓越军事理论家。他制定了海中战法以攻船为上,其次则靠火器的作战方案,进而订立了五十条海防策略,从而确保了明中后期东南沿海的长期稳定。郑若曾不仅学识渊博,品行更是出众,深受江浙文人志士尊崇。他虽然一生为布衣,但他通过亲身参加平倭与撰写军事著述实现了自己的报国之志。(1)根据材料,概括郑若曾的主要海防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若曾海防思想的历史作用。【考点】MI: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查郑若曾的主要海防思想和历史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解答】(1)本小问的思想,依据材料“制订了一系列御倭的方略,并倡导全民抗倭”、“他反对拘守海港而不敢出洋御敌作战,强调防海之制,谓之海防,则必宜防之于海”、“他制定了海中战法以攻船为上,其次则靠火器的作战方案,进而订立了五十条海防策略,从而确保了明中后期东南沿海的长期稳定”可以得出思想是重视海防,主张发动全民参与海防;提出积极的海防主张;制定有效的海战方案和比较全面的海防策略(2)本小问的作用,依据第一问的思想和材料“在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影响也非常大,此书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中国近代海防思想”、“从而确保了明中后期东南沿海的长期稳定”,所学可以得出重视海防,主张积极御敌和征服海洋的思想,对明清时期的海防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他制定全面有效的海防方案和策略,保证了当时东南沿海的长期稳定;他提出完整的近代海防思想对近代中国乃至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的海防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答案为:(1)思想:重视海防,主张发动全民参与海防;提出积极的海防主张;制定有效的海战方案和比较全面的海防策略(2)作用:他重视海防,主张积极御敌和征服海洋的思想,对明清时期的海防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他制定全面有效的海防方案和策略,保证了当时东南沿海的长期稳定;他提出完整的近代海防思想对近代中国乃至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的海防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