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六讲 燃料与燃烧 第2课时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课件(五四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360235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3.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六讲 燃料与燃烧 第2课时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课件(五四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山东省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六讲 燃料与燃烧 第2课时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课件(五四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山东省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六讲 燃料与燃烧 第2课时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课件(五四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时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考点一二氧化碳的循环命题角度 二氧化碳的循环例1 2016 莱芜中考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 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 A 人和动物的呼吸B 植物的呼吸作用C 化石燃料的燃烧D 利用太阳能发电 D 思路分析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 氧气经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等变成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变成氧气 1 2018 泰安中考 水循环 氧循环 和 碳循环 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 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 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 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 这种循环主要是由 的运动引起的 水分子 2 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 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变化观 每个人都在参与碳 氧循环B 守恒观 碳 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 其化合价不变C 平衡观 碳 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D 微粒观 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AC 3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 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 填数字序号 近年来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导致温室效应 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4 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 有科学家提出 绿色自由 构想 把CO2含量高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然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在分解池内放出二氧化碳进入合成塔 在合成塔内300 2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使之变为甲醇 CH3OH 和水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H2 CO2CH3OH H2O 2 2016 威海中考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碳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 也是组成煤 石油 天然气等的主要元素之一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CO2来实现的 如图是碳循环主要途径的模式图 1 结合图示 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认识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B 碳循环过程只涉及化学变化C 碳循环过程中 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D 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AD 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中碳循环中的下列变化 动物体内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消耗二氧化碳的一种方式 C6H12O6 6O26CO2 6H2O 6CO2 6H2OC6H12O6 6O2或CO2 H2O H2CO3 3 从化学的视角看物质目前 人们对二氧化碳的评论褒贬不一 若以 二氧化碳的利与弊 作为论题 你的观点是 请列举有力的证据论证你的观点 要求 论据简洁 论证充分 同一论据举出一个事例即可 字数在100字以内 二氧化碳利大于弊 利 A 二氧化碳能促进光合作用 或作气体肥料 生成氧气和有机物 B 二氧化碳可以作化工原料 用于生产尿素 纯碱 制碳酸饮料等 C 二氧化碳可以制成干冰 用于人工降雨 制造舞台烟雾等 D 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 制作灭火器等 弊 A 二氧化碳能引起温室效应 导致气候变暖 海平面上升 B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可能引发窒息等 命题角度 温室效应和低碳生活例2 2018 威海中考 据 中国环境报 报道 为应对气候变化 落实 巴黎气候变化协定 2017年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按国际惯例 这里的 碳 是指 A 二氧化碳B 单质碳C 碳元素D 所有含碳化合物 A 思路分析 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 但是温室效应是消除不了的 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 3 2014 泰安中考 节能减排 低碳生活 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 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下列措施中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 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B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C 多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D 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 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C 考点二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重点 命题角度 二氧化碳的用途例3 2015 滨州中考 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 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剂B 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 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D 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B 思路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知 二氧化碳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知 二氧化碳可以用作气体肥料 生产碳酸饮料 可以用于灭火等 4 2017 泰安中考 CO2是重要的资源 以其为原料可获得下列四种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 反应 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 反应 的实现有利于缓解 白色污染 C 反应 可用来制取氮肥D 反应 获得产品后的剩余液中 溶质只有NaHCO3 命题角度 二氧化碳的性质例4 2015 泰安中考节选 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活动与探究一 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 实验一中振荡3个矿泉水塑料瓶 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 B C 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对比A瓶与 填 B 或 C 瓶的实验现象 可证明CO2能与NaOH反应 2 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 结论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O2 Ca OH 2 CaCO3 H2O C 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不变色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O2 H2O H2CO3 思路分析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生成酸 不燃烧也不助燃 能与碱溶液反应 5 2018 滨州中考 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 其乐无穷 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a 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 b 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 垂直固定玻璃管的装置未画出 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通过推压注射器活塞 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B 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C 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D 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6 2016 烟台中考 2015年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核心议题是碳排放及全球气候变暖 1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 C6H12O6 和氧气 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 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 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 而产物却完全不同 其原因是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条件不同 6CO2 6H2O C6H12O6 6O2 2 二氧化碳可被压缩成液态 封存在地质结构中 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 如果CO2被封存在含氢氧化钙的地下咸水层中 则可转化为固态碳酸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子间有间隔 Ca OH 2 CO2 CaCO3 H2O 3 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 合成气 H2和CO的混合气体 用 合成气 为原料生产甲醇 CH4O 时 按照 绿色化学 原则 应调节 合成气 中H2和CO的分子个数比为 2 1 7 2016 青岛中考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请填空 1 实验1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 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2 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水 石蕊纸花变为红色 CO2 H2O H2CO3 3 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 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 能观察到第 填序号 号棉球先变色 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考点三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重点 例5 2018 长沙中考 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 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O气体有毒 可危害人体健康B CO可用于冶炼金属C CO可以燃烧 可作燃料D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D 思路分析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不能与水反应 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可以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变成二氧化碳 火焰呈蓝色 放出大量的热 可用作燃料 一氧化碳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能把金属从它们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 一氧化碳具有毒性 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 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而发生中毒现象 8 2017 东营中考 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 不正确的说法是 A 甲 乙两处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 黑色粉末逐渐变红B 甲处发生的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C 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D 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 D 9 2017 枣庄中考 实验室常用甲酸 H2CO2 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备一氧化碳 反应方程式为H2CO2H2O CO 再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反应方程式为CO CuOCu CO2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 1 装置G中 的名称是 装置B的作用是 2 装置E是用来检验装置D吸收二氧化碳是否完全 该装置 填 能 或 不能 达到目的 写出D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 为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回收利用一氧化碳 方框中应连接装置F和G 导管接口的顺序为a e 烧杯 干燥CO气体 不能 CO2 2NaOH Na2CO3 H2O d b 4 反应过程中 装置C的烧瓶内氧化铜粉末处于 沸腾 状态 一氧化碳气流冲击所致 这样有利于 烧瓶内固体物质的颜色变化 5 请你设计一个探究氧化铜是否反应完全的实验 CO与CuO充分接触 使 CuO充分反应 由黑色变成红色 取反应后 的固体物质于试管中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10 2018 青岛中考 某气体可能含有氢气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中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 探究气体的成分 请用符合题目要求的装置序号填空 装置可以重复使用 除杂试剂均足量 提示 CO CuOCu CO2 H2 CuOCu H2O 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1 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水蒸气 可将该气体通入装置 2 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可检验并除去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3 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 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4 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可一次性确定该气体的成分 考点四二氧化碳的制备 重点 命题角度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发生与收集装置 二氧化碳的检验与验满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规律 例6 2015 淄博中考 结合以下几种实验装置 回答有关问题 1 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 2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收集气体时 集气瓶中导气管口应处的位置是 填 a 或 b 此装置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若要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 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写字母 铁架台 分液漏斗 CaCO3 2HCl CaCl2 CO2 H2O b B 3 若用下图装置检验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 写出气体通过装置的接口顺序 用 a b c 或 d 表示 cdba 或dcba 思路分析 首先 要熟记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和原理 其次要熟记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及其依据 然后 结合实验 问题情景 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图等 并根据气体的制取原理来组装 选配 判断或者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 再根据气体的溶解性 密度及其是否与水或者空气发生反应等来判断 选用收集装置即可 11 2015 泰安中考 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装置 可作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B 装置 干燥O2时 气体由a管进b管出C 装置 可用作O2的收集装置D 装置 是收集CO2气体的验满方法 D 12 2014 莱芜中考 如图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 干燥 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 其中正确的是 D 13 2018 威海中考 以下是实验室制取 收集 干燥 存放气体的装置图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 B 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 气体从导管b进入C 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 气体从导管a进入D 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均可如图 临时存放 14 2017 淄博中考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部分装置 1 同学们为了探究影响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因素 进行了以下四组实验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用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是 填写字母 若研究盐酸的浓度对上述反应的影响 可选择实验 与 选择实验编号 进行对照 2HCl CaCO3 CaCl2 CO2 H2O 复分解反应 C 2 小丽同学选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现试管固定的太高 应调节图中的旋钮 填 或 3 通过比较 归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实验 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装置时的一般思路 药品的状态与反应条件 溶解性与密度的大小 15 2018 青岛中考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2 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B装置的原因是 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3 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 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 填字母序号 酒精灯 锥形瓶 反应物都是固体和液体 反应条件都不需要加热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节约药 品 F E 4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 5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 G H装置进行实验 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 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则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燃着的木条放 在集气瓶口 木条熄灭 证明二氧化碳集满 2H2O22H2O O2 实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大理石 石灰石 CaCO3 2HCl CaCl2 CO2 H2O 澄清石灰水 浑浊 集气瓶口 熄灭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浓硫酸 例 2017 青岛中考 根据下列装置图填空 1 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2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 组装好仪器后 应先 再添加药品 3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实验室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 应考虑的因素是 和 酒精灯 集气瓶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2HCl CaCO3 CaCl2 CO2 H2O 反应物的状 态 反应条件 思路分析 制备二氧化碳的过程中 首先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然后组装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其次去除二氧化碳中的杂质 最后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 吸收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溶液 拓展设问 5 若用F C装置收集干燥的CO2 则F中的试剂是 混合气体从 填字母 端进入 6 若将收集到的CO2通入装置H中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浓硫酸 a 紫色 石蕊试液变红 7 检验CO2时应选用 装置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不能看到明显的现象 可能的原因是 8 实验常用NaOH溶液吸收CO2 反应方程式为 G Ca OH 2 CO2 CaCO3 H2O CO2气体中混有HCl气体 CO2 2NaOH Na2CO3 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