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4练 明清之际的儒学备考加分练.docx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58230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4练 明清之际的儒学备考加分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4练 明清之际的儒学备考加分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4练 明清之际的儒学备考加分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4练 明清之际的儒学1(沈阳市省示范协作校2017一模,27)“士贵为己,务自适。如不自适而适人之道,虽伯夷叔齐同为淫僻。不知为己,惟务为人,虽尧舜同为尘垢秕糠。”(焚书续焚书答周二鲁)这说明李贽()A强调社会责任B倡导功利价值C反对空谈义理D提倡独立思考2(百师联盟2018高考猜题卷,27)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可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李贽()A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B强调私欲是唯一的人性C颠覆程朱理学的人欲观D批判了大公无私的思想3(江西九校2018届联合考试,25)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室语中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王夫之指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贼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上述两人的思想主张从根本上反映了()A社会治安恶化导致民不聊生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诉求C民本思想代替君主专制观念D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成为主流思潮4顾炎武在日知录周室班爵禄中写道:“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故班禄之意,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这一主张()A强调了爵禄制度的合理性B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继承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5(河南天一2018大联考,2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A宰相制度可以化解君主专制的弊端B内阁制度能够有效控制皇权的膨胀C宰相批阅奏章具有分割君权的作用D君臣关系融洽有利于政治正常运作6(山西省五校2017第四次联考,2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原君中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的观点与荀子、韩非子、霍布斯和亚当斯密的观点十分类似。他们思想产生的共同背景是()A经济结构大幅度调整B人口出现非农化转移C商品经济迅速发展D经济重心发生转移7(保定市2018届第一次模拟考试,25)孟子曾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不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由此看出两者都()A颠覆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B指出了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C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D认为民权绝对高于君权8(郑州市2017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26)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下列观点与此相悖的是()A“天之立君,本以为民”B“受命于天,既寿永昌”C“君臣友朋,相为表里”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9(福州2018毕业班综合质检,27)曾国藩十分推崇王夫之和魏源的思想,曾全力支持船山遗书的大规模刊刻,又多次研读魏源著作,并于1868年专折奏请魏源入祀江南名宦祠。由此推导,曾国藩主张()A经世致用B师夷长技C中体西用D世道必进10(河南省2018年适应性测试,27)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11(咸阳2017二模,27)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材料()A否认了“天理”的存在B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色彩C认为“理”“欲”相统一D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12(湖南省十三校2018届第一次联考,8)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提到:“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从思想角度看,材料中“革新与发展”不包括()A“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B“其欲即天之理,其理即人之欲”C“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D“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答案精析1D材料没有体现社会责任,故A项错误;材料也未体现功利价值,故B项错误;反对空谈义理也不是材料的主要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意思是要自作主张,为己所为,独立思考,不依傍他人,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故D项正确。2A李贽认为“人必有私,而后其心可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即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故A项正确;李贽并不是强调私欲是唯一的人性,故B项错误;朱熹主张“灭人欲”,是指人不正当的欲望,李贽的思想(肯定人正当的私欲)并不是对程朱理学的人欲观的颠覆,故C项错误;李贽肯定人的私欲的合理性,并不是批判大公无私的思想,故D项错误。3B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唐甄和王夫之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判,两人生活在明末清初,他们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根植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社会治安恶化导致民不聊生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诉求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了民本思想,民本思想代替君主专制观念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宋明理学始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故D项错误。4C材料认为君主与公、侯、伯、子、男,并不是天生的尊贵,他们是管理国家事务的,“禄”是他们为百姓工作,取之于百姓的报酬。所以,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他们与百姓一样,也是靠劳动吃饭,A项强调爵禄制度合理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西方启蒙思想主张民主反对专制,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顾炎武是明清进步思想家,有限制君权的反专制思想,他认为君主贵族是为百姓服务,体现了儒家思想中重视民众的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进步思想是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没有动摇儒学正统地位,故D项错误。5C君主专制凌驾于宰相制度之上,因此宰相制度可以缓解但不能化解君主专制的弊端,故A项错误;内阁制度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并不能有效控制皇权的膨胀,故B项错误;材料中宰相通过帮助天子批阅奏章,实际上分割了君主的行政权,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君臣关系的状态,故D项错误。6C“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强调人性的自私属性,产生于明清时期的黄宗羲,社会经济结构没有根本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谈到人口的转移,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经济领域最大的特点就是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故C项正确;经济重心的南移早在南宋时期已完成,故D项错误。7C两者都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藩篱,故A项错误;两人的观点只针对皇帝本人的行为,而不是皇帝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得出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权力的高低,故D项错误。8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意即用古代的民本思想来反对君主专制,A项也体现民本思想,故A项不符合题意;“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体现了君权神授思想,故B项正确;C项体现了对君主专制的反感,故C项不符合题意;D项反对空谈义理,故D项不符合题意。9A王夫之和魏源都主张经世致用,曾国藩同时推崇两人,说明曾国藩也主张经世致用,故A项正确;王夫之没有“师夷长技”思想,故B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曾国藩的思想,与王、魏二人无关,故C项错误;“世道必进”是维新派借鉴进化论的思想,与三人均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10D依据材料“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扬弃或终结理学”“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它是面对现实危机的一种批判发展,故D项正确。11C根据材料“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得出理在欲中,欲望得到满足,才能实现天下大治,故C项正确。12AA项仍然强调儒家的道德教化,没有体现“革新与发展”,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B项批判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体现“革新与发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批判君主专制,体现“革新与发展”,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提出以学校限制君权,体现“革新与发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