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 .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53516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课 文化创新一、单项选择题1电视连续剧沂蒙将发生在沂蒙老区的真人真事,通过真实的场景设置以及平实的方言和朴实的表演,彰显了沂蒙人民的人性光辉和人格魅力,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必须从人民群众的实践汲取营养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就能创作出优秀作品文化创新的主体是密切联系群众的艺术家文化创新要深入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 A B C D2创意是引领未来发展的原动力。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就必须通过创意设计出一系列文化衍生产品。这表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实现发展的文化创新是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要求文化的创意设计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 B C D3在发展过程中,福永舞狮的技艺除了很好保存了传统技法外,还衍生了专用于比赛表演用的套路,配以桩、柱、钢线等道具代表崇山峻岭及铁索桥。每场比赛或表演的节目套路都编排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来演绎,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这启示我们()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化创新要符合群众需求文化创新是通过故事演绎实现的福永舞狮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 A B C D4大型民俗风情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获全国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并获得专家、学者与观众的一致好评。该剧主创人员深入基层,几易其稿,生动再现了宁波市的传统民风、民俗。这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要关注人民群众生活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我们要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A B C D5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原生性信息资源大量涌现,出现大量的“虚拟文化资源”,如网络动漫、网络游戏、虚拟艺术创作等。以网络化为形式的当代信息革命,为人类丰富的社会实践成果带来了全面创新的形态网络文化。这说明社会实践()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是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源泉为文化创新准备了条件 A B C D6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首先要关注民生,关注百姓诉求,才能做好群众文化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文化创新。该观点对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启示是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要关注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要从人民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A B C D7听到的是京腔京韵的相声,看到的却是卡通人物在说学逗唱;听到的是流行歌曲的韵律,看到的却是原汁原味的生旦净末丑的表演。借助Flash等现代化多媒体手段,相声、戏曲等传统文艺也逐渐地年青人所喜欢。这些传统文艺的“漂亮转身”告诉我们() A文化创新的立足点在于满足更多人的需要 B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C文化创新不仅需要继承更要融入时代元素 D文化创新需要注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8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中存在着与传统制造业类似的现象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只能做贴牌加工,或仅仅出口文化“零件”和“素材”。这告诉我们,要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必须()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 D彻底改变传统文化9某历史学家曾写道:“我们亏欠我们的小孩一个比我们所继承的更好的世界;但是我们也亏欠我们的前人一些东西。”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要对得起前人与后代,我们应该()继承传统文化,反对西化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提高辨别眼力,选择利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 B C D10“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A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本地的社会实践 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C弘扬传统文化应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 D文化借鉴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现代芭蕾舞剧牡丹亭是通过西方古典芭蕾舞与中国昆曲音乐的巧妙结合,用西方艺术传播中国文化的形式,由中央芭蕾舞团携交响乐团共160人组成的强大阵容来完整演绎的。回答1112题。11由上述材料可知,牡丹亭的成功表明()艺术创新的过程就是文化交流的过程艺术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艺术创新必须是引进与输出的统一艺术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中进行创新 A B C D12牡丹亭的创作是文化创新的成功范例。这一范例告诉我们,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是() A文化多样性 B文化的交流 C文化的借鉴 D文化的融合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舌尖上的浪费”2 000亿元,是中国人一年在餐桌上浪费掉的粮食价值;2亿人,是一年被倒掉的食物可以解决口粮的人数。“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舌尖上的节约”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中的食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从今天开始,做个“光盘族”吧!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火了。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以及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融合,加上国际化的创作,使得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 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庭、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1)结合材料,从文化的作用角度分析,形成“舌尖上的浪费”与“舌尖上的节约”两种现象的原因。(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火了的原因。第五课文化创新1A【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电视剧沂蒙成功的原因在于关注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生活,符合题意。观点绝对化,排除。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观点错误。2C【解析】材料揭示的是文化创新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说明文化创新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承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揭示社会实践和文化发展的关系,排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观点错误。3D【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福永舞狮的技艺很好保存传统技法,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符合题意。福永舞狮借助道具等演绎成故事,深受市民喜爱,体现了。文化的创新是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实践的发展实现的,观点错误。材料只能表明福永舞狮得到了福永市民的喜爱,扩大了材料的外延,与题旨不符。4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群众的实践生活创作出优秀的文化作品,这体现了。材料没有反映,与题意无关。5D【解析】材料主要强调了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与题意无关。6C【解析】材料揭示的是文化创新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符合题意。观点正确但与题旨不符。7C【解析】借助Flash等现代多媒体手段,相声、戏曲实现了“漂亮转身”,说明它们融入了时代元素,C符合题意。文化创新应立足于社会实践,排除A。B表述绝对化,观点错误。D与题意无关,排除。8B【解析】从题干中的“缺乏自主品牌”“仅仅出口文化零件和素材”可以看出提高文化竞争力就要创新,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B符合题意,排除AC。D说法太绝对,观点错误。9C【解析】对待传统文化我们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故符合题意。文化有优秀与落后之分,应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观点错误。属于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与题意无关。10D【解析】邯郸学步启示我们在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D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与题意无关,排除。11D【解析】由“通过西方古典芭蕾舞与中国昆曲音乐的巧妙结合,采用西方艺术传播中国文化的形式”可知,符合题意。艺术创新的过程包括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观点错误。说法过于绝对,观点错误。12A【解析】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A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与题意无关,排除。13【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发展。形成“舌尖上的浪费”与“舌尖上的节约”两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不同的文化对人们认识活动、实践活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不同。(2)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舌尖上的中国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舌尖上的中国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舌尖上的中国,给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舌尖上的中国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风格的有机融合。【解析】第(1)问考查文化的作用。“舌尖上的浪费”与“舌尖上的节约”既是人们的饮食行为,也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分析其原因,应从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影响角度入手。第(2)问考查文化创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舌尖上的中国火了的原因主要在于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在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于关注了人民群众的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