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9讲斯大林模式与二战后苏联的改革教程讲义.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52937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9讲斯大林模式与二战后苏联的改革教程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9讲斯大林模式与二战后苏联的改革教程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9讲斯大林模式与二战后苏联的改革教程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四单元 第29讲 斯大林模式 与二战后苏联的改革考情分析引领考试的风向标考试说明2015年2016年2017年“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T19(斯大林模式)T19(农业集体化运动)复习建议:1.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知道其经验与教训,从而认识苏联解体的根源2.要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适合本国国情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考点一“斯大林模式”背景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1928年起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表现工业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优先发展_,由农业和轻工业为其提供资金农业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推行_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_和高度集中的_体制评价,(1)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2)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_(3)为后来_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4)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点题训练1】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对斯大林时期农业集体化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是() A造成苏联农业长期落后 B苏联农业获得了快速增长 C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D促进了轻工业的长足发展考点二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动荡的危机局面内容(1)农业上(重点):实行农产品_,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2)工业上: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企业一定的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职工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1)重点是用_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承认了_对经济的调节作用;(2)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3)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并出现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4)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评价在一定程度上_了斯大林模式;由于缺乏科学的认识,未能从根本上_斯大林模式缺少宏观决策和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苏联经济持续下滑,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经济改革没有成效后,戈尔巴乔夫将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苏联解体【点题训练2】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要点苏俄(苏联)经济体制的探索与调整探索调整主要内容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商贸:取消自由贸易;分配:义务劳动制新经济政策农业:固定的粮食税;工业:部分恢复私营经济;商贸:允许自由贸易;分配:按劳分配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建立集体农庄,建立集体所有制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扩大农庄和农场自主权;提倡种玉米等戈尔巴乔夫改革初期进行经济改革,后又转向政治改革,(1)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应与时俱进,从国情出发(2)改革要从实际出发,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并对原有的体制作深入剖析(3)苏联的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4)社会主义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中逐步完善【典例训练】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史料研读通向成功的试金石史料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苏联简史以上数据反映的是在苏联斯大林模式下,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来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的特点,为苏联经济的可持续良性发展埋下了隐患。根据史料,分析苏联发展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关系。随堂验收学以致用的训练营考点一“斯大林模式”1学者叶书宗说:“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材料中“明显地改变”的是() A减少了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 B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制 C放弃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D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21932年12月27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和苏联人民委员会通过决议,在全国实行身份证制度,唯独不给农民发身份证,理由是:“防止广大农业居民在国内各地不受控制的移动。”这一做法() A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增长 B保证了工业化顺利进行 C巩固了苏联的工农联盟 D维持了工农业均衡发展3“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4下表反映了苏联农业发展状况,这集中体现了苏联()时间粮食产量粮食出口1930年835.4亿千克 483亿千克1931年694.8亿千克 518亿千克 A农业集体化导致了粮食产量的下降 B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刺激加大粮食出口 C牺牲农业以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对外关系改善导致了粮食出口的增加考点二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5他谴责了独裁,但未触及专横的权力;他抛弃了个人崇拜,但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个人崇拜的体制。以下言论或行为符合该领导人的是() A“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是要挨打的” B“发展重工业,过去和现在都是苏联经济的不变原则” C“玉米能够使农庄像插了翅膀一样飞腾起来” D“用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6徐隆彬在赫鲁晓夫执政史一书中说:“大力推广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的要求之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由于很多地方因生产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据此可以看出赫鲁晓夫时期() A把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B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发展 C“斯大林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D农、轻、重发展比例严重失调7“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体现在农业、工业和经济体制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牧畜种类数量、农艺措施以及农蓄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为: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吕奔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研究(19271939) 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苏联在短短十几年里,成功地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走完了西方几乎花二百年才走完的路程。19291933年期间,苏联大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高薪聘请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工,派遣2000多人出国考察、学习和留学。 苏联兴亡史 完成下列要求:(1)依据材料一,概括苏联在推动农业生产方面实行的经济体制及影响。(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的开展提供的有利条件。单元知识结构归纳时空定位穿梭时空的定位单元概述透析历史的大讲堂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胜了国内外敌人,但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斯大林时期,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但后来逐渐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二战后赫鲁晓夫改革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戈尔巴乔夫在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时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第29讲“斯大林模式”与二战后苏联的改革【主干知识梳理】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公有制计划经济 工业化 反法西斯战争收购制 经济管理市场冲击突破【点题训练】1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下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长期落后,故A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没有带来农业的快速增长,故B项错误;农民没有经营分配自主权,农业集体化政策没有带来农民收入增加,故C项错误;苏联农业发展落后,阻碍了轻工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2C【解析】本题考查苏联解体的相关内容。由“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等信息可知,C项符合题意;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两极格局对峙、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美苏争霸,A、B两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说法与题干意思一致,故C正确;普京当政时期已经谈不上“实行改造而非改革”了,D项不符合题意。【典例训练】D【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选项A.B.C的说法均不符合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故错误;斯大林开创并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大力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实行之初是同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促进了苏联工业、军事的迅速发展。故D正确。【读史用史】关系:发展农业是为工业化积累资金。【随堂验收】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建设与“斯大林模式”。斯大林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之下,政府的指令性指标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较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大幅增加,故A项错误;“工业生产部门的管理体制”作为苏联斯大林体制之下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业指导机构,它从来未被废弃过,故B项错误;相比列宁新经济政策之下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斯大林体制之下只允许单一公有制的存在,故C项正确;在斯大林体制之下,农民仍然要承担义务交售农产品的义务,故D项错误。2B【解析】本题考查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材料反映不给农民发放身份证是为“防止广大农业居民在国内各地不受控制的移动”,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发展,故A项错误;1929年苏联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限制农民自由流动,为工业化提供保障,故B项正确;不发给农民身份证不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故C项错误;苏联实行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实行收购制,实际上是对农民生产成果的剥夺,以支持工业发展,导致了工农业比重失衡,故D项错误。3C【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私人土地仍然存在,还没有建立单一公有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当时农业实行集体农庄生产,是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表现,不符合新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农民对集体农庄生产的不满,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显现,故C项正确;余粮收集制扩大出现在国内战争结束后,新经济政策实施前,此时农民并没有在集体农庄生产,故D项错误。4C【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A、B项不能准确反映出该年份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故A、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粮食产量下降,但是粮食的出口却增加了,表明苏联当时牺牲农业以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因此C项最能反映材料数据变化的原因,故C项正确;苏联与西方大国仍然是处于敌对关系,对外关系并没有改善,故D项错误。5C【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根据材料“谴责了独裁”“抛弃了个人崇拜”等信息可知,该领导人是赫鲁晓夫。A项符合斯大林,故A错误;B项符合勃列日涅夫,故B错误;赫鲁晓夫顺应时势,大胆否定和清算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专制集权方式,但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他执政期间开展了大规模的玉米种植运动,故C项正确;D项符合戈尔巴乔夫,故D错误。6C【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A、B选项不符合题目的意思,故A、B错误;赫鲁晓夫改革还是行政命令,因此没有根本改变体制,故选C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7(1)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原料等条件;牺牲农业发展工业,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致使苏联的农业生产严重下降。(2)条件: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设备、技术、资金和人才保证;证明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可行性,有利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