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52753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满分:100分,完成试卷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Mn:55 Cu:64 第卷(共40分)一、选择题(共 20小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说法中,符合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A. 制备氯气时严格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并设置尾气吸收装置B. 用点燃的火柴在液化气钢瓶口检验是否漏气C. 为防止药品污染,实验结束后,用剩的浓硝酸可倒入垃圾箱D. 进入地下矿井中可用火把照明【答案】A【解析】A氯气是有毒性的气体,制备时要防止泄露,A正确。B这样操作很容易使气体燃烧以致爆炸,B错误。C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应该放在专用的废液缸中,集中处理,C错误。D地下矿井有可能会有瓦斯(甲烷),明火会引起爆炸,D错误。2. 某实验小组只领取下列仪器或用品:冷凝管、牛角管、铁架台、铁圈、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锥形瓶、普通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蒸馏烧瓶、温度计、滤纸、火柴。只应用上述仪器或用品,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A. 蒸发 B. 过滤 C. 萃取 D. 蒸馏【答案】C【解析】A蒸发需要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铁架台,铁圈等,A可以进行。B过滤需要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铁圈等,B可以实现。C萃取需要的是分液漏斗,题目给的是普通漏斗,所以不能进行萃取,C不能进行。D蒸馏需要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等,D可以实现。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2的摩尔质量为44gB. 标准状况下,2molNH3的气体摩尔体积为44.8L/molC. H2O的摩尔质量和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数值相等D. 50mL 1mol/LNa2SO4 溶液中,Na+和SO42-物质的量之和是0.15mol【答案】D【解析】A中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1,所以A错误。B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mol-1,与物质的量无关,所以B错误。C中H2O的摩尔质量应该说明其单位,只有单位为gmol-1的时候,其摩尔质量的数值才是18,C错误。D在50mL 1mol/LNa2SO4 溶液中含有硫酸钠为0.05mol,所以钠离子为0.1mol,硫酸根为0.05mol,一共0.15mol,D正确4. 下列实验设计中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将碘的酒精溶液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B. 在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可得到Fe(OH)3胶体。C. 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氢气D.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充分加热后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答案】D【解析】A酒精和水混溶,所以无法进行萃取操作,A错误。B应该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至液体呈红褐色,继续煮沸,可能会使胶体聚沉,B错误。C加热时,氢气和氧气会发生爆炸,C错误。D加热混合物后,剩余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加水将氯化钾溶解,过滤得二氧化锰,溶液蒸干得氯化钾,D正确。5. 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 石墨 Fe(0H)3胶体 澄清石灰水 B. 氮气 干冰 冰水混合物C. 液态氧 CuSO45H2O 浓硫酸 D. 硫粉 碘酒 含氧40%的氧化镁【答案】C【解析】A Fe(0H)3胶体是混合物,A错误。B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B错误。C正确。D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D错误。6.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粒子直径在1nm - 100nm的物质为胶体B. 用半透膜除去淀粉胶体中的NaCl溶液,用过滤能分离淀粉胶体中的泥沙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FeCl3溶液和Fe(0H)3胶体D. 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工厂中常用静电除去粉尘【答案】A【解析】A应该说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 - 100nm的分散系为胶体,A错误。B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以;胶体能透过滤纸,泥沙不可以,所以B正确。C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胶体有,C正确。D静电除尘的原理是带电的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定向移动(电泳),D正确。7.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反应条件未给出)( )A. Fe2O3 + 3CO = 2Fe +3CO2 B. 4NH3 + 5O2 = 4NO + 6H2OC. 2HClO = 2HCl + O2 D. IBr+H2O=HIO+HBr【答案】D【解析】A、B、C选项中化合价的变化很明显。D中IBr中I的化合价为+1,Br的化合价为-1,生成物中I和Br的化合价未变化,D不是氧化还原。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B.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 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电子的转移D. 离子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但离子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C【解析】A反应中也可能是一种元素即被氧化又被还原,A错误。B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都是一部分是氧化还原,一部分不是,B错误。C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的基本特征,C正确。D离子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也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Fe + Cu2+ = Fe2+ + Cu,D错误。9. 若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 mol OH所含电子数与1.7 g OH所含质子数之差为NAB. 在0,101kPa时,22.4 L H2O中含有2NA个氢原子C. 0.5 mol/L的BaCl2溶液中含Cl-个数为NAD. 标准状况下NA个CO2分子和11.2 L CH4的质量比为11:2【答案】D【解析】A一个氢氧根含有10个电子,0.1molOH所含电子为1mol;1.7 g OH为0.1mol,一个氢氧根含有9个电子,0.1molOH所含质子为0.9mol;所以差值为0.1NA;A错误。B标况下,水为液体,无法计算,B错误。C中未说明溶液体积,所以无法计算,C错误。D中NA个CO2分子就是1molCO2质量为44g,标况下11.2L为0.5mol,0.5molCH4的质量为8g,所以质量比为11:2,D正确。10. 同温同压下,由NO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密度是H2的14.5倍,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混合气体中,CO与NO质量比14:15B. 混合气体中,CO与NO分子个数比1:2C.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该混合气体与空气的质量不相等(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D. 同温同压下,该混合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不相等【答案】A【解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其分子量的比。所以NO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密度是H2的14.5倍,说明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29。根据十字交叉法: 所以CO和NO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质量比为28:30,所以A正确,B错误。C同温同压同体积代表物质的量相等,而两种气体的平均分子量相等,所以质量一定相等,C错误。D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其分子量的比,而两种气体的平均分子量相等,所以密度一定相等,D错误。【点睛】本题中使用了十字交叉法解决已知平均分子量的前提下,如何计算两个组份的物质的量之比。这种方法要求必须是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已知混合物的平均值,就可以利用该方法求解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其具体原理实际是在解一个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以本题为例:设CO和N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和Ymol,根据平均分子量公式有:(28X+30Y) (X+Y) = 29,即28X+30Y = 29(X+Y),即(30-29)Y=(29-28)X,所以 。11. 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 )A. 98%的H2SO4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 ,则49%的H2SO4物质的量浓度为9.2mol/LB. 当2L水吸收44.8L氨气(标况)时所得氨水的浓度不是1molL-1,只有当44.8L(标况)氨气溶于水制得2L氨水时,其浓度才是1molL-1C. 只含K2SO4和NaCl的混合水溶液中,如果Na+和SO4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K+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同D. 50mL 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与50ml 3mol/L的BaCl2溶液Cl浓度相等【答案】B.12. 实验过程中,下列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A. Ba(OH)2溶液中滴入H2SO4溶液 B. 醋酸溶液中滴入氨水至过量C.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 D. NH4Cl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固体【答案】D【解析】溶液的导电能力由离子的浓度和离子电荷共同决定,浓度越大电荷越高导电能力越强。A中Ba(OH)2溶液中滴入H2SO4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中离子浓度明显下降,导电能力应该明显减弱,A错误。B醋酸溶液中滴入氨水至过量,醋酸和氨水反应生成醋酸铵,从醋酸这样的弱电解质转化为醋酸铵这样的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明显增大,导电能力明显增强,B错误。C中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离子浓度明显下降,导电能力应该明显减弱,C错误。D中NH4Cl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固体,反应生成NaCl和NH3H2O,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浓度相等,而NH3H2O的电离能力很差忽略不计,所以D中离子浓度变化不大,导电能力变化不明显,D正确。【点睛】实际上溶液的导电能力可以用“电荷浓度”来进行比较,电荷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所谓电荷浓度就是,离子的浓度乘以离子的电荷,例如:0.1mol/L的Al3+的电荷浓度就是0.3mol/L,比较其大小就可以。13.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铁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有银析出: Fe+Ag+= Fe2+AgB. 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有沉淀生成:Ba2+SO42-=BaSO4C. 向C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OH + CO2 = HCO3D. 向稀硫酸中加入Cu:Cu + 2H+ = Cu2+ + H2【答案】C【解析】A中方程式的电荷不守恒,A错误。B中还有氢氧化铜沉淀生成,方程式未表示,B错误。C向C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应该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将氢氧化钙和碳酸氢钙拆开,消去钙离子,即得:OH + CO2 = HCO3,C正确。D中单质铜和稀硫酸不反应,D错误。【点睛】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主要看以下几点:是否以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为依据.如 2Ag+Cu2+=Cu+2Ag+ 该反应实际不发生。物质的拆分是否正确。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例Fe2+Cl2=Fe3+2Cl- 电荷不守恒。是否符合物质的固定组成。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错误写成Ba2+OH-+H+ SO42-= BaSO4+H2O 实际这个反应生成的硫酸钡和水应该是1:2的。14. 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在无色溶液中:Na+ Fe3+ Cl SO42-B. 在含大量Fe3+ 的溶液中:NH4+ K+ NO3- OHC. 在强碱溶液中:Na+ K+ NO3- CO32D. 滴加紫色石蕊试剂显红的溶液中:K+ Fe2+ Cl CO32【答案】C【解析】A中铁离子为黄色,A错误。B中铁离子会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所以B错误。C中强碱性溶液中,这些离子都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D滴加紫色石蕊试剂显红的溶液应该显酸性,有一定量的氢离子,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反应,所以不共存,D错误。【点睛】高一阶段要求掌握发生下列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情况:1、发生复分解反应。(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与CO32-,Ag+与Cl-,Ca2+与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微溶也不能大量共存)。(2)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HS-等不能大量共存。(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H+与CH3COO-、ClO-等因生成弱酸不能大量共存;OH-与NH4+因生成的弱碱不能大量共存;H+与OH-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如Fe3+、NO3-、ClO-、MnO4- (H+)等)与还原性离子(如S2-、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15. 下列反应转化关系(未配平)肯定不正确的是( )A. S+NaOHNa2SO3+K2S+H2O B. FeO+HNO3Fe(NO3)3+H2OC. Cu2O+H2SO4CuSO4+Cu+H2O D. NH4NO3N2+H2O【答案】B【解析】一个未知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成立,至少应该保证化合价有升降。A中S的化合价有升降;B中Fe的化合价由+2升高到+3,但是没有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B错误。C中Cu2O中Cu的化合价为+1,反应后有升降;D中反应物为硝酸铵,铵根离子中N的化合价为-3,硝酸根中N的化合价为+5,生成物中氮气的化合价为0,所以存在升高和降低。【点睛】对于D答案实际还是有问题,在方程式中,反应物里H和O的个数比为4:3,生成物里H和O的个数比为2:1,明显方程式无法配平。实际方程式应该为5NH4NO3 4N2 + 2HNO3 + 9H2O。考虑到本题主旨是为了考察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所以未选择D。16. 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略17. 实验室中可用如下反应制取氯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此反应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Mn元素被氧化 B. HCl全被还原C. Mn失电子 D. 被氧化的HCl占全部HCl的5/8【答案】D【解析】A反应中Mn的化合价由+7降低为+2,所以Mn得电子被还原,A错误。B反应中有16mol的HCl参与反应,其中转化为KCl和MnCl2中的6mol Cl化合价不变没有被还原,所以B错误。C反应中Mn的化合价由+7降低为+2,所以Mn得电子被还原,C错误。D反应中有16mol的HCl参与反应,其中转化为KCl和MnCl2中的6mol Cl化合价不变没有被还原,转化为Cl2中的10mol Cl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以被氧化的HCl占全部的10/16=5/8,D正确。18. 对于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消失,一定有Ba2+B.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C. 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SO42-D.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答案】C【解析】A溶液中含有钙离子也能发生如上现象,A错误。B溶液中含有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也是如上现象,B错误。C本选项为硫酸根离子检验的标准答案,C正确。D溶液中如果有碳酸氢根,也能发生如上现象,D错误。19. 把400 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4等份,取一份加入含0.1mol Na2SO4的溶液,恰好使Ba2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0.4mol AgNO3的溶液,恰好使Cl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 0.02molL1 B. 4molL1C. 3molL1 D. 2molL1【答案】D【解析】把400 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4等份,则每一份的体积为100mL。取一份加入含0.1mol Na2SO4的溶液,恰好使Ba2完全沉淀,则Ba2有0.1mol,即BaCl2为0.1mol;另取一份加入含0.4mol AgNO3的溶液,恰好使Cl完全沉淀,说明Cl-为0.4mol,因为其中有0.1molBaCl2(含有0.2molCl-)所以KCl中的Cl-为0.2mol,KCl为0.2mol,钾离子为0.2mol,浓度为2molL-1,D正确。20. 在CuO和Zn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微热,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并向滤液中插入一枚锌片,发现锌片并无任何变化。根据上述现象,确定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不溶物一定是Cu B. 不溶物一定含Cu,但不一定含ZnC. 不溶物一定是Zn D. 溶液中一定含有Zn2,但不一定含有Cu2【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21. 现有下列十种物质:冰醋酸(CH3COOH) 铝 CaCO3 干冰 H2SO4 Ba(OH)2 氢氧化铁胶体 液态氨气 稀硝酸 KAl(SO4)2 NaHSO4 Na2O(1)以上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在熔融态不导电而水溶液中导电的电解质是_(填序号)。(2)写出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3)上述物质中两种物质之间发生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H+OHH2O的有_(填序号)(4)用食醋除水垢原理实质就是溶液与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5)的溶液和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6)若溶液中含有,如果除去杂质所选的试剂是:_,离子方程式:_(7)将和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溶于水,测得混合溶液中H+和Al3+(假设Al3+无损耗)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2molL1和0.4molL1,则该混合混合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8)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 + 4HNO3 = Al(NO3)3 + NO + 2H2O,当有5.4g Al发生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_ 。【答案】 (1). (2). (3). KAl(SO4)2=K+Al3+2SO42- (4). KAl(SO4)2=K+Al3+2SO42- (5). 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 (6). Na2O+2H+=2Na+H2O 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 (7). Ba(NO3)2,Na2O+2H+=2Na+H2O (8). Ba2+SO42-=BaSO4Ba(NO3)2, Ba2+SO42-=BaSO4 (9). 1mol/1mol/L (10). 0.6Na 或3.612x10230.6Na 或3.612x1023【解析】(1)非电解质是指除电解质(酸碱盐和活泼金属氧化物)之外的化合物,所以为;熔融态不导电说明该物质为共价化合物,所以应该选择共价的电解质即(2)KAl(SO4)2是一种盐,所以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为铝离子、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KAl(SO4)2=K+Al3+2SO42-。(3)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H+OHH2O的方程式一定是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本题的强酸碱为硫酸、氢氧化钡、稀硝酸。因为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还有硫酸钡沉淀生成,所以不正确,答案只能为氢氧化钡和稀硝酸的反应。(4)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其中碳酸钙不溶于水,醋酸是一种弱电解质,水是弱电解质,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都不能拆分成离子,只有醋酸钙属于强电解质可以拆开。(5)化学方程式为:Na2O+H2SO4=Na2SO4+H2O,将硫酸和硫酸钠拆分为离子即得对应的离子方程式。(6)硝酸中有硫酸杂质,可以选择加入适量的硝酸钡,使硫酸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再过滤除去。(7)溶液为KAl(SO4)2和NaHSO4 的混合溶液。其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所以NaHSO4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NaHSO4 的SO42-的浓度为0.2mol/L。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1,则KAl(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KAl(SO4)2的SO42-的浓度为0.8mol/L,所以SO42-的总浓度为1mol/L.(8)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等于得电子数目也等于失电子数目。反应中单质铝转化为硝酸铝,化合价由0升高至+3,每1mol Al失去3mol电子。5.4gAl为0.2mol,所以失电子为0.6mol,转移电子也是0.6mol,即0.6NA。22. 已知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标准状况下,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HCl)气体,氯化氢的水溶液即为盐酸。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36.5%、密度为1.19gcm3的浓盐酸,若用该浓盐酸配制0.4molL1的稀盐酸220mL,试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该稀盐酸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容积为(_)A. 100mL B. 220mL C. 250mL D. 500mL(2)计算需要_mL的浓盐酸,(3)在量取浓盐酸后,进行了下列操作:待稀释盐酸的温度与室温一致后,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的液面与瓶颈的刻度标线相切 在盛蒸馏水的烧杯中注入盐酸,并用玻璃棒搅动,使其混合均匀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至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上述操作中,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_。(4)在下述配制过程中,配制的稀盐酸浓度将会偏高的是_;使浓度会偏低的是 _。(填序号)未转移溶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的蒸馏水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量取浓盐酸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若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或未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定容时俯视刻度线(5)在标准状况下,用一支收集满HCl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水倒吸当充满试管时用塞子堵住试管口竖立(假设溶液不泄漏),则该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保留两位小数)。【答案】 (1). C (2). 8.4 (3). (4). (5). (6). 1/22.4 mol/L或0.04mol/L。【解析】(1)配制溶液时应该选用体积合适的容量瓶,实验室的容量瓶通常有:100mL、250mL、500mL、1000mL等几个规格,所以选C。(2)配制0.4molL1的稀盐酸220mL,实际用250mL容量瓶,需要HCl:0.40.25=0.1mol,质量为0.136.5=3.65g,所以需要的浓盐酸的质量为3.6536.5%=10g,体积为101.19=8.4mL(3)量取浓盐酸后,应该先稀释,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再洗涤,定容,摇匀。所以答案为。(4)未转移溶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的蒸馏水,对配制的结果应该是无影响,因为容量瓶不需要干燥,且还要向其中加入水以进行定容。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视线向下,会使加入的盐酸减少,所以浓度会偏低。量取浓盐酸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量筒是不需要洗涤的,如果洗涤就会使量取的浓盐酸增加,浓度偏高。若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或未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会使沾在内壁上的HCl没有转移进容量瓶,使浓度偏低。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视线向下,会使加入的水减少,浓度偏高。(5)设试管的总体积为VL,充满VL的HCl的物质的量为V/22.4mol,倒置水中,因为HCl的溶解度极大,所以最后水会充满试管,溶液体积为VL,浓度为 【点睛】定容时视线仰视(A)或者俯视(B)应该这样理解: 从图中看出,如果仰视,液体就会多加,导致溶液浓度偏低;俯视液体就会少加,所以导致溶液浓度偏高。而如果是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仰视就会使量取的量偏多;俯视就会使量取的量偏小。23. 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SO4 、较多的Cu2+和少量的Na+。为了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工厂计划从该废水回收硫酸亚铁和金属铜。请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物质X的化学式为_,操作1的名称:_写出A中主要成分的化学式:_,在A中加入Y的离子方程式为:_工业废水中加入X所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是否氧化还原反应_(填“是”或“否”),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还原反应的是:_(若非氧化还原反应不填)操作中的操作3是:_、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答案】 (1). Fe (2). 过滤 (3). Cu或Cu和Fe (4). Fe+2H+=Fe2+2H2_ (5). Cu2+Fe=Cu2+Fe2+ (6). 是 (7). Cu2+或CuSO4 (8). 蒸发浓缩【解析】在废水中先加入单质铁,将铜离子还原为单质铜,得到的A为Cu和过量的单质Fe,溶液为硫酸亚铁。向A中加入稀硫酸将Fe反应为硫酸亚铁溶于水,过滤得到C(单质铜)和B(硫酸亚铁溶液)。将两次得到的硫酸亚铁溶液合并,蒸发浓缩,冷却后析出FeSO47H2O晶体,再过滤即可。X为Fe,操作1是过滤(2)A中主要是置换出来的Cu,还有过量的少量单质Fe。加入硫酸,Fe和硫酸反应。(3)加入X将铜离子置换。明显有化合价变化,被还原是指化合价降低,所以是硫酸铜中的铜化合价降低被还原。(4)最后的一系列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点睛】对于最后一问,应该注意到这是一种常见的问题,要把这种操作和蒸发进行区分。蒸发溶液一般是要把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而对于带有结晶水或受热易分解的物质,直接将溶液蒸干明显是不合理的,因为可能会失去结晶水或者受热分解,所以要进行蒸发浓缩,剩余少量水,冷却使物质析出。24. 用生石灰(CaO)、纯碱(Na2CO3)和食盐(NaCl)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制得一种腌制原料,某同学为了探究该原料成份做了以下实验:该同学取一定量的样品溶于水,主要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有:_, _。(2)该同学认为(1)过滤后所得的滤液中肯定含有大量的NaOH、NaCl溶质,还可能含有Ca(OH)2或Na2CO3 ,为了探究所得滤液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请你帮他完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设计如下表所示:实 验 步 骤实 验 现 象实 验 结 论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取少量滤液,滴加适量K2CO3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中含Ca(OH)2:_若无白色沉淀滤液中无Ca(OH)2取少量滤液,_:若出_ 滤液中含Na2CO3:_:若无_ 滤液中无Na2CO3【答案】 (1). CaO+H2O=Ca(OH)2 (2). Ca(OH)2+Na2CO3=CaCO3+2NaOH (3). 滴加过量盐酸, (4). 气泡 (5). 气泡 (6). Ca2+CO32-=CaCO3 (7). 2H+CO32-=H2O+CO2【解析】(1)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2)检验滤液中的氢氧化钙可以使用碳酸钾溶液,如果有氢氧化钙,两者会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反之不会有白色沉淀。检验滤液中的碳酸钠,可以选择加入酸,使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检验,如果有气泡产生,证明有碳酸钠,反之则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