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三块钱国币》说课稿+《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635228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下册《三块钱国币》说课稿+《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下册《三块钱国币》说课稿+《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下册《三块钱国币》说课稿+《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册三块钱国币说课稿+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高二语文下册三块钱国币说课稿【教程分析】三块钱国币是戏剧单元中的一篇独幕剧,戏剧主要通过戏剧冲突反映社会现实。因此,鉴赏剧本,首先要了解剧本所展示的矛盾冲突,看看冲突是怎样造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从而完整地把握戏剧的情节。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人物思想性格得以突显。因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1.弄清矛盾冲突的展开。2.借助舞台说明和人物语言了解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教学程序】一、导入在中国,能跨文理两域的通才并不多见。五四时期的著名学者丁西林先生,既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又是著名的剧作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剧本三块钱国币。(丁西林是少见的文理通才,以介绍作者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二、背景介绍然后从解题导入背景,背景的介绍有助于学生了解剧情。“国币”指什么?“国币”是旧中国人们对货币的通称。三块钱国币写与 1939 年,当时正是抗日战争艰苦的时期。华北、华东、华南、华东等地大片国土被日寇侵占,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跟随机关、工厂、学校搬迁的成千上万的职员、工人、教师、学生、百姓、难民们颠沛流离,辗转拥向西南各大城市。军阀、奸商、没良心者在大后方盘剥、欺凌下层人民。作者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给我们讲述了三块钱国币的故事。三、熟悉剧本分角色朗读课文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不同的人物语言,反映了人物怎样不同的心理,表达了人物怎样不同的思想感情,含有哪些言外之意等,这些都必须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仔细揣摩。如果只是让学生坐在那儿一遍一遍地默读或朗读,就会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我觉得应该抓住戏剧文学适合表演的特征,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而且这样还能让学生通过别人的读受到感染,从而会对戏剧情节及戏剧人物有更深刻的了解。四、研讨剧本,展开讨论弄清吴杨之间的矛盾冲突三块钱国币中的辩论技巧是一大亮点,在第四册书后面的写作、口语交际训练中也有“辩论”的活动设计,我觉得有必要让学生在课堂辩论起来,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辩论中来,因此,把辩论这一环节作为重点,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弄清吴杨之间的矛盾冲突,于是把“赔”与“不赔”作为一个辩题,让学生从文本本身出发思考、归纳、总结“赔”与“不赔”的理由,这样一方面使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口语得到了训练。1.戏剧的矛盾冲突发生在哪两个人身上?明确:吴太太 杨长雄2.他们为什么而发生冲突?明确:因为一只花瓶,吴太太的女仆李嫂不小心打破了主人的一只心爱的花瓶,吴太太要求她赔偿,杨长雄认为不要赔偿,于是他们争辩起来。3.默读课文,思考归纳“赔”与“不赔”的理由。吴太太要求赔偿的理由:打破了别人的东西就应该赔,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谁不穷呢?文中开头吴太太的直白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这只花瓶是吴太太五年前从牯岭避暑回上海的时候在九江买的,人家要二十块钱一对,她还了六块钱买下的。吴太太很喜欢这对花瓶,把它当作宝贝似的带在身边,现在一只被打破了,吴太太有多伤心啊!当然要赔了。现在别人就是出十块钱买一只也买不到啊!人家吴太太只是照原价让李嫂赔三块钱,已经是“十二分”客气了呢!当时那三块钱根本不值个钱,人家吴太太损失的可是自己的最爱啊!但是人家吴太太既然已经说出口了就不反悔,只要李嫂赔三块钱,已经是最底线了,要是连三块钱都不赔,肯定是不行的。杨长雄说不赔的道理。吴太太说那个年代谁不穷呢?是啊,都穷,可是穷也有区别啊!你吴太太一个用得起娘姨的人是高级的穷人,而李嫂是服侍太太的娘姨,她是一个低级的穷人,她赔不起,没钱赔。吴太太说打破了“别人”的东西要赔,可是你吴太太不是“别人”啊,李嫂是你吴太太的佣人,是与你关系密切的人,佣人替主人做事,替主人擦花瓶就有打破花瓶的机会,有打破的权利而没有赔偿的义务。你吴太太明知道李嫂身上只有三毛钱,却要人家赔你三块钱。4.小结:杨长雄说的也很有道理,李嫂只有三毛钱,你非让她赔三块钱,赔不起,可吴太太又想出个什么招?明确:当铺盖,而且还叫来了警察,法律是公正的,我们看看警察是如何评判的?明确:警察按吴太太的吩咐拿着李嫂的铺盖去了当铺典当。结果怎样?当铺的少奶奶不但没要李嫂的铺盖还人家给了李嫂三块钱。5. 吴太太得到了三块钱的赔偿之后,她和杨长雄二人的矛盾冲突是否就结束了呢?那戏剧情节又有何发展?明确:杨长雄冒出“泼妇”这个词,这下吴太太可是得理不饶人了,一逼再逼,甚至谩骂,而血气方刚的杨长雄是一忍,再忍,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最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再赔上她三块钱国币。6. 小结:“赔”与“不赔”的戏剧冲突,最终鹿死谁手?“和棋”7. 如何理解“和棋”?吴太太得到了三块钱的赔偿,但吴太太的另一只花瓶也被打碎了。杨长雄最后出了一口气,但作为一个穷学生平白地赔出三块钱。所以说双方都有赢有输:吴赢在理输在情,大学生赢在情输在理。五、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在弄清戏剧的矛盾冲突后,学生对剧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以有深刻印象,但是需结合前面的舞台说明以及人物对白来具体分析概括,以完成戏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经过一番讨论,剧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请大家结合前面的舞台说明以及人物对白来谈谈你对这两个主人公性格的理解。吴太太(舞台提示):“如果外省人受本省人的欺诈是一条公例,她是一个例外”杨长雄(舞台提示):“如果外省人袒护外省人是一条公例,他是一个例外”分析:舞台提示中有两个词“公例”、“例外”很显眼。这个人肯定是不会受本省人的欺负的,只有她欺负别人的份;杨长雄和吴太太同样是外省人,本来应该有同病相怜的感觉,但是他却没有袒护吴太太,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帮理不帮亲的青年,有正义感。两个人都挺能说的,特别是杨长雄无理还能辩三分,和水平不高的吴太太讲情、谈理、说势,有条有理有据,能言善辩。生:杨长雄有同情心,当听说吴太太要押李嫂的铺盖是急得从蒲团上跳起来和吴争辩,坚决反对押铺盖。相比之下吴太太就没有什么同情心了,李嫂有没有铺盖睡觉她不管。生:吴太太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泼辣、自私、吝啬。小结:总之,吴太太是自私吝啬无同情心,杨长雄是能言善辩有正义感。六、 课堂总结。最后的总结主要是对本剧创作风格的简单介绍。三块钱国币取材于生活小事,但以小见大,围绕 “花瓶事件”,反映出当时社会恃强凌弱、无法无理等令人难以容忍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其实,通过揭示生活情趣、组织戏剧冲突,把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小事,安排点染的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正是本剧创作的独特风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词的代表作品,它不如诗歌易读易懂,所以要反复诵读,层层设疑,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旷远深沉的意境,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学会鉴赏方法,能够独立分析宋词。2.教学对象分析:本校学生差生面比较大,在学习过程中有效调动其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开头的音乐视频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对本词意境的分析采用问答式,可有效降低思维难度,达到通过问题,引导其了解分析意境的方法的目的。思维创新必须有一个契入点,质疑讨论部分正是为此设计的,相信学生可以百家争鸣,各抒己见。3.教学策略设计:重视诵读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二单元说明中写着“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意境”,可是听过多少节课,很少有老师引导学生诵读,充其量是有节奏地读,很难想象这种整齐划一的读念中能不能品味到诗歌的意境。还有一种教法就是老师们常采取的津津有味地评析,这种办法也的确能引导部分同学进入诗境,如游历梦境一般赏析一番。但也常会遇到并没有能跟随老师进入诗境,反倒如同听催眠曲一般进入梦乡的同学。可见这种被动的接受或者简单的读念都不能替代诵读,也难以达到诵读主体心理体验的深度。鉴于这点,教学设计侧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格律常识,发挥联想和想象,通过声音感受诗歌的韵律美,通过诵读走进诗的意境。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真正激发大家诵读诗歌的兴趣,变评析被动接受为赏析主体主动体味和表达。巧设疑、善诱导、多层次启迪思维引导学生反思求知过程,总结鉴赏诗词的一般方法:探究(合景与情)意境,通过想象、联想体味景物描绘虚实结合的特点;通过知人论世,把握词人的思想感情;质疑讨论,创新思维。多媒体设计自制多媒体课件,插入图片、动画、音频、视频,增加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品味、理解、感悟。尤其是调整了三国演义片头视频的视帧顺序,并加入了本词内容作为字幕,经“Studio MP10”重新压缩后,用于教学最后一部分配乐朗诵与歌唱,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比较赏析“有比较才有鉴别。”其实本课最好还是进行比较教学。比较易于形成课堂教学的兴奋点,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比较设计可以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纵向可以不同时代的婉约婉约、豪放豪放派作品相比,如柳永雨霖铃李煜虞美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横向则可婉约豪放之间比较。也可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行比较。4.学生学习策略设计课堂教学中间过程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互相激励,共同进步。5.教师成长与教学创新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善于挖掘课程资源,并结合自己的特长灵活地教,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实践,不能怕出丑,不能自己不会的就不去让学生体会。只有具备了这种意识与能力,以往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生活场景与欣赏者的人生体验,才会被真正挖掘出来,并通过鉴赏活动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进入一种新境界。同时,我认为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作为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善于启发点燃他们的智慧火花,让学生在个性化的体验中开发出创造性的潜能。诗歌的讲评和赏析,帮助学生把握重点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把语文教“活”、让学生动起来“活”学,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如果教师死守课本和教案,那么最好的课本和教案也会成为教学的桎梏。活生生的学生也会变成课本和教案的奴隶。课堂适当地灵活一些、放开一些,或许更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学习的潜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