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与《陈情表》教案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635216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在套子里的人》与《陈情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与《陈情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与《陈情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装在套子里的人与陈情表教案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案例【整体设计】根据新课标理念,坚持在读中学的原则,按照“自读解读品读悟读”的环节,逐层推进,重点放在品读和悟读上,通过感知文本,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个性化语言及对人物形象的传神刻画,并与现实碰撞,体味其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学习目标】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形象现实意义。【学习重点】把握人物形象。【学习难点】理解人物形象现实意义。【学习过程】导入: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传达作品思想内容,表达作品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我们很难忘记孔乙己、变色龙、阿 Q、祥林嫂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我们也应感谢这些形象带给我们的对现实生活的一次次沉重的思考,今天,就让我和大家一起走进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再来结识一位特殊的人物别里科夫(板书)。一、自读课前布置,让学生结合课后习题自读,课堂验收1、检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作者、时代背景的了解及掌握2、检查基础知识落实3、老舍先生说过:“一篇好的小说,人物形象是立在读者面前的。”同学们读了这篇小说后,主人公别里科夫有那些怪异的行为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描述出来吗?生 1:别里科夫是一个大白天打着雨伞,穿着大衣,带着手套,穿着雨靴与常人不一样的人。生 2:走路低着头,猫着要,把脸藏在衣领里,恍恍惚惚的一个人。4、同学们对别里科夫描述得非常生动形象那么根据你的描述和理解,别里科夫具有怎样的典型性格?为表现这些性格作者在文中突出运用了那些写人的方法呢?归结:生:封闭、怀旧、胆小、多疑、害怕新生事物生:语言、肖像。二、解读小说中典型人物均有典型的语言。例如: “我真傻,真的”( 祥林嫂)“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阿 Q)“多乎哉,不多也”( 孔乙己)“生存还是毁灭” (哈母雷特)这些语言都极传神地揭示了人物性格,那么别里科夫的经典语言是什么?他在不同场合重复的这些语言,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学生默读文本,标划,思考)学生归结:生:“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呢?谁来试试。为什么要这样读呢?(生:封闭、怀旧、胆小、多疑、害怕新生事物)读出来别里科夫的心理了吗?为什么没有读出来呢?(反复品读指名仿读师生评读。体会人物心理)这句话中的“固然”一词,我能不能给换成“虽然”,读一读试试,换了有什么不好啊三、品读1、人物形象的塑造必须符合人物性格的特点。例如,鲁迅药中突出描写了华老栓的手,“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地想交给他”通过对“手”的刻画揭示他此刻的复杂心理;在祝福中多次刻画祥林嫂的眼睛,通过对“眼睛”的传神刻画,充分展现祥林嫂的悲苦生活及不幸命运;那么契诃夫刻画别里科夫的传神之笔又是什么?(浏览课文)学生浏览文本思考后归结:脸色2、小说中多次刻画别里科夫的脸,最能表现别里科夫心理变化的是哪几次?在脸色变幻中揭示了别里科夫怎样的心理变化?学生讨论后归结: 漫画事件 脸色发青骑车事件 脸色发白 畏惧新事物的程度逐渐加深冲突事件 脸色苍白 3、那么能不能把对别里科夫脸的刻画换成对他“眼睛”的刻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交流答案,体现多元解读)学生:生:不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他僵死的心灵早已把这扇窗户关闭。生:能。由别里科夫性格决定,他的眼神也应是胆怯,多疑,呆滞,无神可从这些角度描写。 (学生言之有理,教师予以肯定,然后表达教师个人见解)4、别里科夫在华连卡的笑声中倒下了,别里科夫的死是他杀还是自杀?你怎样看待别里科夫的死?生:既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生:专制制度毒害了他,他又是专制制度的维护者。 四、悟读1、至此,我们回头再看文章的题目,你怎样理解题目中的 “套子”,还仅仅是雨衣、雨鞋以及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语言吗?若不是套子又是什么呢?生:保守、顽固、腐朽、专制、禁锢的思想或制度。师:别里科夫就是被这一重重套子的束缚,走向了人生的结局,但是,别里科夫这个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典型形象,至今还鲜活地存在于人们的印象之中,一定还将永远流传下去。想必定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请问同学们,他的那些套子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师结:顽固、保守,不仅仅是别里科夫反对新事物、反对进步的套子,也可能成为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反对新事物、反对进步的套子。人是很容易满足的,满足于已经取得的点滴成绩、满足于眼下比较舒适安逸的生活,于是不再努力奋斗、不再积极进取,“满足”便成了一种套子。不仅自己身受其害,而且还无情地嘲笑、甚至阻止他人的进步,成为个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其实,在现实中,“骄傲”是一种套子,“虚荣”也是一种套子,“嫉妒”是套子,“自私”也是套子。我们只有根除自身的陋习、驱除心中的邪念,才可能摆脱“套子”的束缚,走向灿烂辉煌的人生。陈情表教案一、教材: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课程中要落实核心素养,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各个环节中。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学习的是古代的抒情散文。前面学的三篇分别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王勃的滕王阁序、庄子的逍遥游,这三篇都是作者有感而发,借人、事、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怀,而陈情表是晋朝的社会名士李密向晋朝的新任皇帝司马炎抒发自己因祖母生命垂危而不能就职的先尽孝后尽忠的情怀,抒情的对象是皇帝,措辞上就要更加委婉含蓄。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过语言关,积累文言知识,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深入一层,把握文中抒发的情感及抒情的方式。本文用三课时来学习,第一、二课时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指导学生背诵,第三课时小结全文,分析文中蕴含的多种情感,领会精彩的论辩艺术,赏析写作手法。本教学设计是第三课时的。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的普通中学,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比较差,学习意识淡漠。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要求过高,要低起点小步子。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有了前面所学知识的积累,加上老师的指导点拨,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分析理解文中蕴含的多种情感。2、领会本文精彩的论辩艺术。2、赏析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事的构思艺术过程与方法: 疏通文意,分析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对祖母至真至诚的孝心,并转化为自己的一种情怀教学重点:分析理解作者的孝情和忠情,学习作者的孝心教学难点:领会作者从感化入手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示人以弱的论辩艺术二、教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与备课组老师多次讨论修订而成。1、讲解法: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老师要作必 要的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2、点拨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遇到障碍的地方,老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拨开云雾,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3、探究法:对于文中的难点,让学生讨论探究,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火花,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三、学法:1、自主学习法:本文是本单元最后一篇文章,前面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对问题形成自己初步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讨论探究法:新课标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把难点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讨论,积极参与,在思维的碰撞中有所收获。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自古忠孝难两全。晋朝的社会名流李密很小的时候父死母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祖孙两人相依为命。可李密遭遇到了一件烦心事,一方面是官府催促他就任太子洗马一职,一方面是九十六岁高龄的祖母刘氏危在旦夕。辞官就是不忠,就职就是不孝。在忠与孝之间该如何抉择?我们在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以李密遇到的两难问题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检查语句翻译:活动一:检查翻译: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译: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弟弟哥哥,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译:我出身卑微身份低贱,担任侍奉太子一职,不是我牺牲生命就可以报答的。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译:如今我是亡了国的低贱的俘虏,卑微到了极点,受到过分地提拔,恩命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企图呢。4、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译:我希望怀着乌鸦反哺般的私情,乞求奉养祖母到终年。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译:我没有祖母,就后不到今天;祖母没有我,就无法颐养天年。我们祖孙两人,相依为命,正因为这种特殊的感情我不能停止奉养祖母而远离。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帮助学生精准翻译文言语句。(三)整体感知,分析理解作者的情感:活动二:本文是臣子李密呈给晋武帝司马炎的倾诉衷情的一篇表文,又是一篇抒情散文。李密写这篇表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文中到底倾诉了哪些衷情呢?明确:陈情目的:尽孝,侍奉祖母,不去做官倾诉衷情:苦情:父死母嫁,孤苦多病,内外无人,相依为命两难之情:进退两难,就职与祖母供养无主矛盾孝情:以孝治国 供养祖母忠情:忠诚 两全办法:先孝后忠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作者所陈的情是本文的重点,指导学生疏通文意,理解所有的情中孝情和忠情是关键,为下文的分析做好铺垫。(四)合作探究,研讨论辩艺术理解本文精彩的论辩艺术是本文的一个难点,通过讨论探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难度,也是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一种方式。活动三:晋武帝读完奏章后,仿佛看到李密泣涕零落地站在自己面前,便喟然长叹:“密不空有名者也!”并“嘉其诚款,赐奴婢两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特批了他的请求。那么,李密是怎样通过“陈情表”说服晋武帝让自己为祖母尽孝的?明确:(1)动之以情:孝情、忠情(2)晓之以理:法理:以孝治天下事理:理性节制,先孝后忠(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孝治国,李密身体力行,符合时代的主旋律(4)示弱法:李密敢在强大的晋武帝面前坦露自己的家庭悲苦,坦露自己的一片忠诚之心,卑己敬人,把自己弱的一面展示出来,以此博得别人的同情与理解,达到终养祖母的目的。(五)拓展延伸:本文李密说话的方式值得我们深思,在今天的社会我们怎样交际呢?学以致用,探讨交流的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四:本文语言极其委婉谦恭,比如“慈父见背”“猥以微贱”“犬马怖惧”等等。有人认为在个性张扬的今天,这种说话的方式太过保守是不可取的,你认为呢?明确:李密陈情的对象是晋武帝这样一个很特殊的人物,他采用这样的语言方式博得晋武帝的同情,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样说话,对人格没有任何的损害。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要清楚交际的目的,为达到这个目的,只有不损害人格、国格,采用一些委婉的说法,外圆内方,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六)作业布置:1、背诵全文。2、孝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今天的我们怎样做算是尽到了孝心?当忠孝二者冲突时,你会怎么做?通过背诵,加深印象,深入体会文章的魅力。学习本文,学生零距离触摸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的“孝”道,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体力行,让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植于学生心中,传承并发扬,很好地落实了新课标提出的关于“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目标。(七)课堂小结:自古忠孝难两全。李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地解决了了这一问题,跨越千年的时空,成为千古传颂的经典。百善孝为先。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作为华夏子孙,要传承并发扬这种孝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争做尊老爱幼的典范。小结再次强调孝道,突出了主题。五、说板书设计:陈情表 李密人:李密(臣)晋武帝(君)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事:供养祖母,辞不就职 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情:孝情-忠情 辩 示弱法理:以孝治国,先孝后忠 语言委婉板书突出了主题,体现了本文的重难点,对学生理解本文有指导意义。六、教学评价本节教学设计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以“孝”贯穿始终,结构完整,重点突出,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将语文课的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比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在研讨论辩艺术这一环节,学生预习不充分,认识有限,气氛不够热烈,还需要老师的启发引导。教学中,作为教师自己在评价方面总觉得不尽如人意,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