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讲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51366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讲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讲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讲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第4讲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1(导学号27346529)(2018北京顺义区统练)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如图表示。下列关于海洋氮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氮的氧化B海洋中的氮循环中属于固氮作用的是C海洋中的反硝化作用一定有氧气的参与D向海洋排放含NO的废水会影响海洋中NH的含量解析:D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N2NH,即起始于氮的还原,A错误;海洋中的氮循环中属于固氮作用的是,B错误;反硝化作用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而O2是常见氧化剂,不需要有O2参与,C错误;转化关系图中若硝酸根离子增多,反硝化作用增强,向海洋排放含NO的废水会影响海洋中NH的含量,D正确。2(导学号27346530)下列有关氮气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B制硝酸和化肥的原料C食品袋中充氮气来防腐D与氧气反应制NO从而制硝酸解析: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能防止金属在高温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A正确;氮气可用于合成氨,氨可作生产硝酸和化肥的原料,B正确;食品袋中充氮气可防止食品缓慢氧化而变质,C正确;氮气与氧气的反应很难进行,不能用氮气与氧气反应制NO,D错误。3(导学号2734653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H3的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BNH3遇到挥发性强酸就能产生白烟C硝酸应放在棕色的细口瓶中保存DNO和NH3均可用排空气法收集解析:DNO的密度和空气接近,且NO和O2反应生成NO2,所以NO应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D项错误。4(导学号2734653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C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Cu22NO4H2ODHNO3NONO2各步变化均能通过一步实现解析:AA项中加入Cu(NO3)2固体后,Cu和H、NO发生反应:3Cu8H2NO=3Cu22NO4H2O,故该项不正确。5(导学号27346533)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NH4Cl和NH4HCO3受热都能分解,说明可以用加热NH4Cl或NH4HCO3固体的方法制氨气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D分别将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解析:D不能用加热NH4Cl固体的方法制氨气,因为NH3和HCl会在试管口重新化合生成NH4Cl;硝酸能将SO氧化成SO,B项实验不能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铁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NO,不是H2。6(导学号27346534)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中制取干燥氨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备氨气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少量水C用装置丙收集氨气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解析:DA项试管中应低于试管底部,错误;B选项,浓H2SO4与氨气反应,错误;C选项无法保持内外压平衡,错误。7(导学号27346535)(2018舟山高三期中)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A挤压装置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D向装置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解析:B氯气易溶于有机溶剂四氯化碳,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就会减小,故能形成喷泉;氢气不溶于水,也不会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烧瓶中的气体压强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故不能形成喷泉;用鼓气装置从装置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使锥形瓶中液体进入烧瓶中,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就会减小,故能形成喷泉;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使得浓氨水受热分解产生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就会减小,故能形成喷泉。8(导学号27346536)木炭屑与浓HNO3共热,产生的气体X等分为和两份,将两份气体分别按下图实验:则石灰水的变化可能是()A不变浑浊,变乳白色B变为乳白色浑浊,不变浑浊C、均变为乳白色浑浊D、都不变浑浊解析:B木炭与浓硝酸共热可以得到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两种气体,气体先导入适量蒸馏水中,二氧化氮溶于水,得到硝酸和一氧化氮,二氧化碳几乎不溶于水,再导入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即变浑浊;气体直接导入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氮将氢氧化钙转化为硝酸钙,二氧化碳不与硝酸钙溶液反应,即不变浑浊。9(导学号27346537)在容积为672 mL的烧瓶里充满NO、NO2的混合气体,将其倒立在水槽里,去塞后再通入280 mL氧气,恰好完全反应,且水充满烧瓶(气体体积都折合成标准状况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总反应可能为NONO2O2H2O=2HNO3B总反应可能为4NO8NO25O26H2O=12HNO3C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接近0.03 molL1D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45 molL1解析:BV(NO2NO)V(O2)125,因烧瓶中的气体最终均生成了HNO3,故所得溶液的体积与溶解的NO2、NO体积相等,故c(HNO3)V(NO2NO)22.4 Lmol1V(NO2NO)0.045 molL1。10(导学号27346538)(2018湖南湘潭模拟)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NH4Cl、HNO3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C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均可以水解解析:CNaHCO3不是化肥,A错;Na2CO3受热不易分解,B错;题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中NaCl不能水解,D错。11(导学号27346539)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1)从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氮气_、氢气_。(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_、_。(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入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_(填“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是_。(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_,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5)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H、OH、_、_。答案:(1)ab(2)干燥气体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3)不会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氮气、氢气(4)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5)4NH35O24NO6H2O(6)NHNO12(导学号27346540)(2018安徽六安一中一模)氨氧化法是工业生产中制取硝酸的主要途径,某同学用该原理在实验室探究硝酸的制备和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1)若分液漏斗中氨水的浓度为9.0 mol/L,配制该浓度的氨水100 mL,用到的玻璃仪器有100 mL容量瓶、烧杯、量筒、玻璃棒、_。(2)甲装置不需要加热即能同时产生氨气和氧气,烧瓶内固体X为_。(3)乙装置的作用是_;写出受热时丙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当戊中观察到_现象,则说明已制得硝酸。某同学按上图组装仪器并检验气密性后进行实验,没有观察到此现象,请分析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是_,如何改进装置_。(5)改进后待反应结束,将丁装置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解析:(2)甲中不需要加热即能同时产生NH3和O2,说明固体X溶于氨水既产生O2又放出大量热,则该固体为Na2O2。(3)乙装置为干燥管,干燥NH3和O2;NH3和O2在加热和Cr2O3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4)HNO3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由于NH3过量,可能会与HNO3反应,致使观察不到溶液变红的现象;可在丙和丁之间连接一个能除去NH3的装置。(5)丁装置中为NO2,NO2会与H2O反应生成无色的NO,且使气体体积减小。答案:(1)胶头滴管(2)过氧化钠(3)干燥氧气和氨气的混合气体4NH35O24NO6H2O(4)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过量的氨气致使戊中溶液不一定呈酸性在丙和丁之间连接盛有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或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5)试管丁内水面慢慢上升,上升到一定高度不再变化,试管内气体颜色由红棕色逐渐变淡至无色1(导学号27346541)在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AFeO和HNO3BAl(OH)3与HNO3CH2S和HNO3解析:A硝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典型特征是既有硝酸盐的生成又有氮元素的较低价化合物的生成。对照四个选项,A符合题意;B只起酸的作用;C只起氧化剂的作用;D只作为反应物。2(导学号27346542)(2018福建四地六校联考)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下列固体粉末:FeCl2;Fe2O3;Zn;KNO3,铜粉可溶解的是()ABC D解析:B因铜不如铁活泼,则铜不能与FeCl2反应,错误;因Fe2O3能与稀硫酸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Fe2(SO4)3能与铜粉反应:Fe2(SO4)3Cu=2FeSO4CuSO4,铜粉溶解,正确;Zn、Cu、H2SO4形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但发生的化学反应为ZnH2SO4=ZnSO4H2,Zn溶解,错误;根据铜与稀硝酸反应,由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u8H2NO=3Cu22NO4H2O可知,Cu遇到H、NO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3(导学号27346543)38.4 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反应后,共收集到气体22.4 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硝酸可能是()A1.0 mol B1.6 molC2.2 mol D2.4 mol解析:C由关系式Cu2HNO3(酸)Cu(NO3)2,HNO3(氧化剂)NO2(或NO),可知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21.2 mol1 mol2.2 mol。4(导学号27346544)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恰好溶解在NaOH溶液中得到NaNO3和NaNO2的混合溶液,反应过程及有关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若铜片为51.2 g,则生成0.2 mol NaNO3B常温下,Cu遇浓硝酸发生钝化,不可能发生上述反应C标准状况下收集的氮氧化物为20.16 LD反应过程中生成的Cu(NO3)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解析:A分析整个反应过程可知仅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即CuCu2,HNO3NaNO2,51.2 g Cu为0.8 mol,共失电子0.8 mol21.6 mol,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HNO3NaNO2得1.6 mol电子,故产物中NaNO2的物质的量为0.8 mol,由Na原子守恒可知另一种产物NaNO3为0.2 mol,A正确;常温下,Cu能与浓硝酸反应,B错误;部分NO2会转化为N2O4,而N2O4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C错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Cu(NO3)2是氧化产物,D错误。5(导学号27346545)(2018河北邯郸模拟)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 g(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 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A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B原混合酸中NO物质的量为0.4 mol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D取20 mL原混合酸加水稀释至1 L后溶液的pH1解析:D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 g,消耗0.3 mol铜,据得失电子守恒计算可得生成0.2 mol NO;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铁粉先跟氧化性强的硝酸反应生成NO,由图可知该反应消耗铁的物质的量是0.2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生成的NO也是0.2 mol,此时硝酸根离子已经反应完,据氮原子守恒可知原HNO3的物质的量为0.4 mol,B项正确;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OA段产生NO,A项正确;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C项正确;OA段和BC段共消耗H 1.0 mol,则原溶液中H为2.0 mol,取20 mL原混合酸加水稀释至1 L后溶液中c(H)0.2 mol/L,即pH0.7,D项错误。6(导学号27346546)(2018天津十二所重点学校联考)某实验小组欲探究碳与浓硝酸反应的情况。甲同学设计了图1装置,认为若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就说明碳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1)碳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甲同学的实验应该在_中进行,才符合化学实验安全性的要求。(2)乙同学认为红棕色气体不一定是碳与浓硝酸发生反应而得,所以他认为甲同学观点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4HNO34NO2O22H2O,所以他认为应该检验_(填化学式)的产生来证明碳与浓硝酸反应。为此乙同学查阅相关资料得知“0 时四氧化二氮为液体”,从而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3)为了减少干扰,对于A装置有下面4种操作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填写数字序号)_。将木炭与浓硝酸一同放在装置中加热先加热木炭,再将木炭投入冷浓硝酸先加热木炭,再加入冷浓硝酸先加热浓硝酸,然后将木炭投入其中(4)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装置的作用_(结合方程式与文字表述)。(5)C装置中出现的现象是_,经检测C的溶液中还含有少量氮元素,只以NO形式存在,写出生成该离子的离子方程式_。解析:(1)因为此实验会生成有毒气体NO2,且不在密闭体系中进行,所以应在通风橱中进行;(2)抓住信息“证明碳与浓硝酸反应”由C4HNO3(浓)4NO2CO22H2O可知只要检验CO2即可;(3)首先对浓硝酸加热看浓硝酸是否分解产生NO2,然后加入木炭,进行对比实验;(5)C中NO是由NO2与O2反应生成的,配平即可。答案:(1)C4HNO3(浓)4NO2CO22H2O通风橱(2)CO2(3)(4)常温下存在平衡体系:2NO2N2O4,降低温度N2O4液化,平衡右移,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NO2(5)C中溶液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4NO2O24OH=4NO2H2O7(导学号27346547)NaNO2在漂白、电镀和金属处理等方面有重要应用。(1)将等物质的量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便可制得NaNO2,写出离子方程式:_。(2)在酸性条件下,当NaNO2与KI按物质的量11恰好完全反应,且I被氧化为I2时,产物中含氮的物质为_(填化学式)。(3)亚硝酸(HNO2)是与醋酸酸性相当的弱酸,很不稳定,通常在室温下立即分解。要得到稳定的HNO2溶液可以往冷冻的浓NaNO2溶液中加入或通入某种物质,下列物质不适合使用的是_(填字母)。a稀硫酸 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 d磷酸(4)工业废水中的NO可用铝粉除去。已知此反应体系中包含Al、NaAlO2、NaNO2、NaOH、NH3、H2O六种物质,将此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式及其配平后的系数分别填入下列空格中:_,上述反应后废水的pH将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若改用电解法将废水中的NO转化为N2除去,N2将在_(填电极名称)生成。(5)若工业废水中的NO的浓度约为1.0104 molL1,取工业废水5 mL于试管中,滴加2滴0.1 molL1的硝酸银溶液,能否看到沉淀?_(计算说明)。已知1 mL溶液以20滴计;Ksp(AgNO2)2108解析:(1)根据信息:等物质的量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便可制得NaNO2,即NONO22OH=2NOH2O。(2)碘离子被氧化为碘单质时,所有的碘元素化合价升高了2价,消耗碘离子2 mol,亚硝酸钠中氮元素化合价是3价,2 mol的亚硝酸钠得到2 mol电子时,则需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为2价,所以产物中含氮的物质为NO。(3)浓NaNO2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会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在酸性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如果通入二氧化硫,会被亚硝酸氧化为硫酸,即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亚硝酸具有氧化性。(4)亚硝酸钠具有氧化性,金属铝具有还原性,碱性条件下,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一水合氨,反应方程式为2AlNaNO2NaOH2H2O=2NaAlO2NH3H2O;该反应中氢氧根离子参加反应,导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则溶液的pH减小:用电解法将废水中NO转换为N2除去,根据电解池的阴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所以N2将在阴极产生。答案:(1)NONO22OH=2NOH2O(2)NO(3)bc(4)NaNO22Al下降阴极(5)2滴溶液所含有的Ag:n(Ag)103 L0.1 molL11.0105 mol,则c(NO)c(Ag)1.0104 molL1 molL12.0107Ksp(AgNO2)2108,则说明能看到有沉淀生成8(导学号27346548)(2018四川成都模拟)硝酸是极其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将产生的NO2在密闭容器中用水多次反复循环吸收制备硝酸:(1)工业上用水吸收NO2生产HNO3,生成的气体经多次氧化、用水吸收的循环操作充分转化为硝酸(假定上述过程无其他损失)。试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为了证明NO也可以与氧气和水共同反应生成HNO3,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有关夹持装置已略去):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后,为观察到NO气体生成,打开K1,关闭K2,应从U形管的长管口注入稀硝酸至_后,迅速关闭K1,观察到U形管内的现象是_。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蘸NaOH溶液的棉花团的作用是_。解析:(1)NO2经多次氧化、用水吸收的循环操作,充分转化为硝酸的化学方程式为4NO2O22H2O=4HNO3。(2)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放置的试剂可以推断,装置的作用是制备NO,装置的作用是制备O2,装置的作用是证明NO也可以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生成HNO3。注入稀硝酸应至U形管右侧胶塞下沿,迅速关闭K1后,U形管左端液面高于右端,铜丝慢慢溶解,产生无色气体,溶液逐渐变蓝。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蘸NaOH溶液的棉花团的作用是吸收氮的氧化物,防止污染环境。答案:(1)4NO2O22H2O=4HNO3(2)U形管右侧胶塞下沿U形管左端液面高于右端,铜丝慢慢溶解,产生无色气体,溶液逐渐变蓝(至少答三点)2H2O22H2OO2吸收氮的氧化物,防止污染环境9(导学号27346549)(2018福建漳州一中期中)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非常关注大气治理,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生产硝酸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NOx(NO和NO2的混合物,假设不含N2O4),常见处理方法如下:(1)可用氨催化吸收法处理NOx,反应原理:4xNH36NOx(2x3)N26xH2O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该处理过程的实验装置如图。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装置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2)用Na2CO3溶液吸收法处理NOx。已知:NO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NONO2Na2CO3=2NaNO2CO2()2NO2Na2CO3=NaNO2NaNO3CO2()当NOx被Na2CO3溶液完全吸收时,x的值不可能是_(填序号)。A1.9 B1.7C1.5 D1.3用足量的Na2CO3溶液完全吸收NOx,每产生22.4 L(标准状况)CO2(全部逸出)时,吸收液质量就增加44 g,则NOx中的x值为_。解析:(1)氯化铵与硝石灰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装置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为了除去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2)NO不能被单独吸收,NO和NO2混合气体被Na2CO3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满足n(NO2)n(NO)1,当n(NO2)n(NO)1时x的值最小,x最小值为10.51.5,因为混有NO,所以x的最大值2,x的取值范围为1.5x2。设由NO2与纯碱反应产生的CO2为a mol,由NO和NO2与纯碱反应产生的CO2为b mol,2NO2Na2CO3=NaNO2NaNO3CO2m48 g a48 aNONO2Na2CO3=2NaNO2CO2m32 g b32ba molb mol,48 gmol1a mol32 gmol1b mol44 g,解得a0.75、b0.25,n(NO2)0.75 mol20.25 mol1.75 mol,n(NO)0.25 mol,x1.875。答案:(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除去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2)D(或1.875)10开发清洁能源、践行低碳生活等措施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1)通过氮氧化物传感器可监测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则NiO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2)用氨气可除去硝酸工业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该流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4NO(g)4NH3(g)O2(g)4N2(g)6H2O(g)H1 627.2 kJmol16NO(g)4NH3(g)5N2(g)6H2O(g)H1 807.0 kJmol16NO2(g)8NH3(g)7N2(g)12H2O(g)H2 659.9 kJmol1反应N2(g)O2(g)2NO(g)的H_kJmol1。(3)甲醇(CH3OH)是一种新型燃料,CO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甲醇:CO2(g)3H2(g)CH3OH(g)H2O(g)H”“”“”或“”)。若30 min时只向容器中再充入1 mol CO2(g)和1 mol H2O(g),则平衡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1)NiO电极放出NO2,NO被氧化,因为固体电解质中O2可发生迁移,故电极反应为NO2eO2=NO2。(2)、两个反应与目标反应相关,用反应减去反应即得目标反应,该反应的H1 627.2 kJmol1(1 807.0 kJmol1)179.8 kJmol1。(3)反应恒温恒容,从正向反应建立平衡;反应绝热恒容,从逆向反应建立平衡。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逆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中体系温度降低,相对于反应平衡正向移动,故反应的平衡常数大,平衡时CH3OH的浓度大。反应前10 min内,v(H2)0.075 molL1min1,v(CH3OH)v(H2)0.025 molL1min1。20 min和30 min时CH3OH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此时n(H2)3 mol。只改变温度为T2 ,再次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为3.2 mol,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温度升高,故T1T2。30 min时,K0.148;只向容器中再充入1 mol CO2(g)和1 mol H2O(g),Q0.148K,故平衡不移动。答案:(1)NO2eO2=NO2(2)179.8(3)0.25 molL1min1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