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版2019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专项练二.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50381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专版2019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专项练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东专版2019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专项练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东专版2019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专项练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选择题专项练(二)26磷化铝、磷化锌、磷化钙与水反应产生高毒的PH3气体(熔点为132 ,还原性强、易自燃),可用于粮食熏蒸杀虫。卫生安全标准规定:当粮食中磷化物(以PH3计)的含量低于0.05 mgkg1时算合格。可用以下方法测定粮食中残留的磷化物含量:【操作流程】安装吸收装置PH3的产生与吸收转移KMnO4吸收溶液亚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实验装置】C中盛100 g原粮,D中盛有20.00 mL 1.12104molL1KMnO4溶液(H2SO4酸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C的名称是_;原粮最好先打成粉末,其原因是_。(2)磷化钙与水反应有化学方程式为_;检查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方法是_。(3)A中盛装KMnO4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B中盛装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其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O2,防止_;通入空气的作用是_。(4)D中PH3被氧化成磷酸,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5)把D中吸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250 mL,取25.00 mL于锥形瓶中,用5.0105molL1的Na2SO3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KMnO4溶液,消耗Na2SO3标准溶液11.00 mL,则该原粮中磷化物(以PH3计)的含量为_mgkg1,该原粮质量_(填“合格”或“不合格”)。解析:(1)仪器C的名称是三颈烧瓶;原粮打成粉末可以增大接触面积,有利于反应充分进行。(2)依据题干信息磷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磷化氢写出反应方程式;利用装置特征关闭K1、打开K2用抽气泵缓慢抽气,若观察到A、B、D各装置中有气泡产生则气密性良好;若在D左边用橡胶管和止水夹封闭、关闭K2用压差法;或关闭分液漏斗旋塞后对C加热法。(3)依据装置图中装置中的试剂选择分析判断,高锰酸钾溶液是强氧化剂可以吸收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焦性没食子酸先和碱反应,再和氧气反应可以吸收氧气,若不吸收氧气,PH3会和氧气发生反应,准确测定PH3的含量,需要用高锰酸钾溶液全部吸收,避免产生较大误差,通入空气的作用是保证PH3全部被吸收的措施。(4)PH3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成磷酸,高锰酸钾被还原为锰离子,结合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配平书写得到离子方程式为:5PH38MnO24H=5H3PO48Mn212H2O。(5)收集E中吸收液,加水稀释至250 mL,取25.00 mL于锥形瓶中用浓度为5105 molL1 Na2SO3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KMnO4溶液,消耗Na2SO3标准溶液11.00 mL,依据滴定反应:2KMnO45Na2SO33H2SO4=2MnSO4K2SO45Na2SO43H2O;2KMnO45Na2SO3;未反应的高锰酸钾物质的量0.011 L5105 molL12.2106 molL1;与PH3反应的高锰酸钾物质的量1.12104 molL10.02 L2.2106 mol4.0108 mol;根据反应5PH38KMnO412H2SO4=5H3PO48MnSO44K2SO412H2O;得到定量关系为:5PH38KMnO4;计算得到PH3的物质的量4.0108 mol2.5108 mol;则PH3的质量分数0.008 5 mg/kg,当粮食中磷化物(以PH3计)的含量不超过0.05 mgkg1时,粮食质量合格,所以该原粮质量合格。答案:(1)三颈烧瓶(2)使原粮中磷化物与水充分反应(2)Ca3P26H2O=3Ca(OH)22PH3关闭K1、打开K2用抽气泵缓慢抽气,若观察到A、B、D各装置中有气泡产生则气密性良好(或在D左边用橡胶管和止水夹封闭、关闭K2用压差法;或关闭分液漏斗旋塞后对C加热法)(3)氧化装置C中生成的PH3吹出PH3,使其全部被酸性KMnO4溶液吸收(4)5PH38MnO24H=5H3PO48Mn212H2O(5)0.008 5合格27用辉铜矿(主要成分为Cu2S,含少量Fe2O3、SiO2等杂质)制备碱式碳酸铜的流程如下:(1)辉铜矿中铜元素的价态为_。(2)滤渣的成分除了不溶性矿渣外,还有S、_、_,写出“浸取”过程中生成S的离子方程式_。(3)也可用FeCl3代替MnO2作浸取剂。若向FeCl3浸取液中加入CuCl2,能加快铜元素的浸取速率,该过程的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u2S2CuCl2=4CuClS;_。(4)“沉锰”时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5)滤液经结晶得到的盐主要是_(填化学式,下同),流程中可循环的物质是_。(6)辉铜矿可由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通过电化学反应转变而成,有关转化见下图,转化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解析:流程分析:辉铜矿主要成分为Cu2S,含少量Fe2O3、SiO2等杂质,加入稀硫酸和二氧化锰浸取,Fe2O3与硫酸反应转化为Fe3,SiO2不溶,进入滤渣。根据(2)已知S单质生成,可知Cu2S被MnO2氧化,转化为Cu2和S,MnO2自身被还原为Mn2。过滤得到滤渣为SiO2、S、未反应完的MnO2,滤液中含有Fe3、Mn2、Cu2。调节溶液pH除去Fe3,加入碳酸铵溶液和氨气将Mn2沉淀为碳酸锰,过滤得到滤液,赶出氨气循环使用,得到碱式碳酸铜。(1)Cu2S中Cu为1价。(2)根据上述分析滤渣的成分还有SiO2、MnO2。Cu2S被MnO2氧化,转化为Cu2和S,MnO2自身被还原为Mn2,方程式为:2MnO2Cu2S8H=S2Cu22Mn24H2O。(3)MnO2在流程中作氧化剂,FeCl3也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Cu2S。若向FeCl3浸取液中加入CuCl2,发生反应Cu2S2CuCl2=4CuClS,CuCl再被FeCl3反氧化为CuCl2,化学方程式为:CuClFeCl3=CuCl2FeCl2。(4)沉锰除Mn2过程中,加入碳酸氢铵和氨气,生成碳酸锰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22HCO=MnCO3H2OCO2或Mn2NH3HCO=MnCO3NH。(5)分析流程,滤液2中主要阴离子为硫酸根,阳离子为铵根离子,即主要溶质为硫酸铵,所以结晶后得到的盐为(NH4)2SO4。流程中存在加入氨气和赶氨的操作,所以可循环的物质为氨气。(6)根据图中电子的流向可知,Cu为负极,加入H2S转化H,Cu转化Cu2S,所以该电极的反应为:CuH2S2e=Cu2S2H。答案:(1)1(2)SiO2MnO22MnO2Cu2S8H=S2Cu22Mn24H2O(3)CuClFeCl3=CuCl2FeCl2(4)Mn22HCO=MnCO3H2OCO2(或Mn2NH3HCO=MnCO3NH)(5)(NH4)2SO4NH3(6)CuH2S2e=Cu2S2H28固定利用CO2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意义重大。CO2加氢合成甲醇是CO2综合利用的一条新途径。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0(1)测得甲醇的理论产率与反应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措施能使CO2的转化率提高的是_(填序号)。A增大压强B升高温度C增大H2投料比 D用更高效的催化剂在220 、5.0 MPa时,CO2、H2的转化率之比为_。将温度从220 降低至160 ,压强从5.0 MPa减小至3.0 MPa,化学反应速率将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CO2的转化率将_。200 时,将0.100 mol CO2和0.275 mol H2充入1 L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达到平衡。若CO2的转化率为25%,则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只用数字填,不必计算出结果)。(2)若H2(g)和CH3OH(l)的燃烧热分别为285.8 kJmol1和726.5 kJmol1,则由CO2和H2生成液态甲醇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3)甲醇电解法制氢气比电解水法制氢气的氢的利用率更高、电解电压更低。电解装置如图。电源的正极为_(填序号a或b)。其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标况下,每消耗1 mol甲醇则生成H2的体积为_。解析:(1)正向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加压,平衡正向移动,CO2的转化率提高,故A正确;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有利于平衡逆向移动,CO2的转化率降低,故B错误;增大H2投料比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CO2的转化率提高,故C正确;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答案为AC。根据题图可知220 、5.0 MPa时,甲醇的理论产率为25%,CO2和H2的投料比为13,与反应的系数比一致,所以,CO2、H2的转化率之比相等为11。温度越低、压强越小,反应速率越小,观察图中的数据可知,在140 ,2.0 MPa时,甲醇的产率高于25%,所以二氧化碳的转化率高于25%,即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增大。利用三段式计算:CO2 3H2 CH3OHH2O起始/molL1 0.1 0.275 0 0转化/molL1 0.025 0.075 0.025 0.025平衡/molL1 0.075 0.2 0.025 0.025所以K(2)由H2(g)的燃烧热H为285.8 kJmol1知,1 mol H2(g)完全燃烧生成1 mol H2O(l)放出热量285.8 kJ,即H2(g)O2(g)=H2O(l)H285.8 kJmol1;同样可知,CH3OH(l)O2(g)=CO2(g)2H2O(l)H726.5 kJmol1,由盖斯定律可知,3得CO2(g)3H2(g)=CH3OH(l)H2O(l)H130.9 kJmol1。(3)根据产生图示左边应该是溶液中的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得出左边为阴极右边为阳极,故电源a为负极,b为正极;阳极上发生甲醇失电子变成二氧化碳的反应,结合酸性电解质,故阳极电极反应为CH3OHH2O6e=CO26H;每消耗1 mol甲醇转移6 mol电子,可以生成3 mol氢气,故生成的氢气为3 mol,体积为67.2 L。答案:(1)AC11减小增大(2)CO2(g)3H2(g)CH3OH(l)H2O(l)H130.9 kJmol1(3)bCH3OHH2O6e=CO26H67.2 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