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荷塘月色》学案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635007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荷塘月色》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荷塘月色》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荷塘月色》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荷塘月色学案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这一学期我担任高一 311 班和 312 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顾一个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我本着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提高实践水平的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我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小到一节课,大到一个学期;近到上一节课说错的一句话,远到一种教学思想的深层次思考。虽然它们都还很肤浅,但我相信“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班里的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名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进步。 三、深入扎实的上好每一节课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结果,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并且,通过评奖活动,选出了口才最好的学生,如郭奕江、申梦雪的、董阳等。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最后,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通过近两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饱尝了其中的艰辛与甘甜。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我们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艰辛的是我们对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与困惑,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来探索课程改革之路的,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和难题。 (一)对课标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用解读的课程标准。现在的课程标准有那么多解读的书本、文章多如牛毛。我想原因无非有二,要么是课程标准太难,太深奥,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也知道一般老师是读不懂的;要么是对一线教师的不相信,课程标准制定者害怕一线教师读不懂; 我认为课程标准应该通俗、详细,一看就懂,如此教师才能用好;应该把解读融入课程标准之中,这样才能做到专家研究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紧密结合。 而学校推行的有效教育就非常好。(二)对课堂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是表演的课。现在有的课放得很开,但收不拢,学生天马行空,谈天说地,离题越来越远;有的课,学生活动的样式很多,唯独读书不多,课堂上嘻嘻笑笑,气氛十分活跃。可仔细一想学生真正学到的语文知识可能很少。有的研究课,教学的着力点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深究,或是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或是思想内容的无限拔高。学生海阔天空,说短道长,甚至离开了书本去大谈从网上看到的新闻。不同的是,过去是教师主讲,学生旁听;现在是学生主讲(主要是尖子学生),教师插话补充。仿佛教学的重心已由教师转移给了学生,仿佛这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可是,读书的时间不多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的时间也被挤掉了。这样的课听多了,我们的老师都说我们现在不知道语文课怎样上了。 (三)对教材的困惑 1、对必修内容的困惑。高二语文必修五和选修 1 集中了高中阶段近 80 的古诗名篇、以及部分文言名篇,教学内容重,教学进度紧张。而且因为一味的赶进度,使得每堂语文课都上得满满的,而语文课所必需的一些课外趣味补充,因此都被忽略了,语文课索然无味。2、对教学重点的困惑。 现在的教材自由度很大,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和要求都很少,这一方面是扩展了教师的能动性,但是对教师来说是增加了难度。我们的老师很难把握教学的重点。以上便是我的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的工作总结,如有不足,还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高一语文荷塘月色学案学习目标1 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2 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3 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学习重点第一课时1、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揣摩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理清作者的思绪和思想感情脉络,分析作者感情的发展变化,探寻作者心情变化的触发点。2、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一、回顾预习一、简介作者朱自清(1898 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 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 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入哲学系学习。1920 年毕业后在江、浙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1925 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 1932 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1948 年 8 月病逝于北京。著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品:长诗毁灭、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等。二、写作背景本文写于 1927 年 7 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蒋介石叛变,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中国革命转入低潮,朱自清陷入了苦闷彷徨之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方法”,认为“还是暂时超然为好”。但他毕竟又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于这种“超然”。这种矛盾心情 , 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很有代表性。不少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既不甘心沉沦,又不敢投入革命斗争。荷塘月色就是作者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三正音煤屑( xi ) 霎时( sh ) 弥望( m )蓊蓊(wngwng ) 羞涩( s ) 酣眠( hn )踱着( du ) 妖童媛女( yun ) 乍看( zh ) 敛裾( j ) 梵婀玲( ) 鹢首徐回( y )二、自主合作探究1、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依据是什么?从写景状物的角度上看,第 46 段显然是文章的主体内容,应归为一部分。前三段,写夜赏的缘由。7、8 两段,由现实写及想象中古时候的旧俗,突转一笔(回到家门)收束全篇。这样分析,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3 段)写“观荷缘起”(情)第二部分(第 46 段)写“荷塘月色”(景)第三部分(第 78 段)写“月下遐思”(情)2、在各部分中划出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不宁静 求宁静 得宁静 失宁静3、作者写了月下的荷塘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荷叶 舞女的裙 舒然展放,有动感美(比喻)荷花 明珠,星星,美人 晶莹剔透 忽隐忽现 纤尘不染 (拟人 比喻)荷香 飘渺的歌声 若有若无 清淡飘逸(通感)荷波 凝碧的波痕 脉脉(拟人) 4、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塘上的月色的?月光 如流水泻在叶子上 流动之美 淡素朦胧月影 像画在荷叶上 倩影之美 参差斑驳5、作者写了荷塘四周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这段重点在于写树树 树色、树资、树梢远山 隐隐约约小路灯 没精打采蝉声蛙声 热热闹闹从方位、距离、高低几个角度来写,视线由荷塘内部扩展到荷塘四周。树多而密,重重围住荷塘,与前面的“幽僻”相照应,这是总写四周,接着写近处的树色、树姿、远处的树梢上的远山、又回过头写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鸣和水里的蛙声,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再一次展示出清淡朦胧、宁静深远的环境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