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48065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版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版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_班级:_考号:_第I卷(选择题) 每题2分 ,共60分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8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好又多”超市进行半价推销活动全市中学生书法比赛国家博物馆展出明代国画市政府举行听证会应县隆重举办“中国应县释迦塔国际文化旅游节”A. B. C. D. 22016年10月20日,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开幕。广西旅游形象馆展现的旅游资源多姿多彩,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世界长寿之乡”巴马,还有诸多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和少数民族、边关风情、VR虚拟现实体验等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集中亮相。材料体现了()A.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 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C. 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 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3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文化产业一直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远高于同期GDP增速,中国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我国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原因有( )文化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软实力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文化软实力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A. B. C. D. 42017年9月4日,金砖国家文化节启动仪式暨文化图片展举行,习近平和其他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各国印章柱上按下印章,共同启动文化节开幕式。聚焦五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化传统的34幅精美图片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在文化交流中要( ) 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逐步消除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征以我为主,排除异己A. B. C. D. 52017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俞正声在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中国精神成为文艺的灵魂,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这就要求( )文艺创作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创作的主体文艺创作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坚持把社会效益放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A. B. C. D. 66xx4月,中国约旦建交四十周年,上海历史风貌影像展”5月日在约旦首都安曼开幕。该展览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和约旦与中国文化(非政府)对话合作委员会共同主办,旨在庆祝中国与约旦建交40周年,增进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这表明( )文化具有世界性,已不单纯属于哪个民族互办文化年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一种途径加强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中约文化交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A. B. C. D. 7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 )A. 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B. 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C. 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互相交流借鉴 D. 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82017年6月27日,由泰国驻昆明总领事馆、云南省教育厅主办的“xx滇泰教育合作交流活动”在云南大学呈贡校区开幕。本次活动旨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进一步加强云南与泰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探讨新时期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经验,扩大合作成果,为滇泰携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中泰教育交流与合作是基于( )A.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 文化交流一定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C. 文化教育改变人的生活方式D. 文化交流促进各国文化逐渐趋同9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铁流滚滚、鹰击长空,大国重器排山倒海,有力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激起了无数国人的爱国之心。由此可见( )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A. B. C. D. 10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因为中华文化( )具有包容性 具有排外性 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A. B. C. D. 11xx第十三届全运会吉祥物“津娃”,取材于享誉中外的天津杨柳青年画,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天津特色,将杨柳青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现代卡通形象有机整合,融入了极强的时代气息。这表明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 )文化创新源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实现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区域性A. B. C. D. 12“时代楷模”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金凤”乘务姐成立近20年来,经常为社会奉献爱心,多次代表国家完成艰巨任务,并用拾金不昧行为彰显信义价值,用真挚服务诠释职业理想,她们以感人肺腑的生动事迹,体现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无比忠诚。从个人层面看,“金凤”乘务组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A. 敬业、诚信、友善、自由B.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C. 文明、和谐、友善、诚信D. 文明、敬业、友善、爱国1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C.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D. 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142017年8月6日,罕见的龙卷风袭击了美国俄克拉何马州东北部地区,导致多间房屋和商店倒塌,树木和电线被吹倒。面对灾难,有的人求上帝保佑,有的人讲防治,也有的人听天由命。这说明( )A.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B. 世界观不同,人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C. 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D. 哲学总是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15在哲学上,“无中生有”、“捕风捉影”、“指鹿为马”、“空穴来风”都属于(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唯物主义的观点16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A.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D. 万物在运动,但在概念中运动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表现在它第一次实现了(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A. B. C. D. 1818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存在就是被感知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A. B. C. D. 19列宁曾指出,哲学如果不吸收、不概括具体科学的成果,就会从根本上失去自己存在的基础,以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最终陷入枯萎、干涸的绝境。这说明( )具体科学为哲学发展提供丰富养料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作为一门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进步A. B. C. D. 20每年十一月第三周的星期四是“世界哲学日”。“哲学日”的发起人说,哲学就是要触动每个人的精神内存,让人认识自己,回到并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透过他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A.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B. 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精神生活的学说C. 哲学是远离人们生活的高深学问 D.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21xx8月,四川九寨沟发生7级地震。地震是一种白然现彖,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这表明( )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发展遵循固有规律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以造福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人们成功改造世界的前提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月A. B. C. D. 22下列观点中属于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是(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静即含动,动不舍静A. B. C. D. 23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宣布,在长岛上演出的一次微型“大爆炸”创造了一种新型反物质。这种新发现的粒子被称为“反超氚”,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的反物质。从哲学上看,“反超氚”这种反物质的发现表明( )A. 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B. 物质是无法被感知的客观存在C. 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D. 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2419世纪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Ostwald,18531932年)提出“唯能论”,认为能量是唯一真实的实在,物质不是能量的负荷者,是在同一地点同时找到的能量的复合。物质可以“消灭”,转化为纯粹的“能”。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 )A. 强调物质可以脱离运动而存在B. 是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不变论C. 没有看到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 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25生物进化论指出:现代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马克思主义又进一步揭示,劳动在由古猿向人的进化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这说明( )A. 生物的祖先是非生物B. 没有人自然界依然存在,没有自然界人也能产生C. 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 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26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此观点的片面性在于( )A. 看到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改变的B. 承认了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联系C. 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D. 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27人民大学“科学社会人文论坛”上李小五教授指出: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用辩证法启迪人们心灵,解放人们的思想,从而成为变革我国社会的先驱。下列关于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作用于社会制度,直接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动员和掌握广大人民群众,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提供社会变革的政治保证A. B. C. D. 28“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这表明( ) 哲学能够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具体的方法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哲学反映时代要求并推动时代前进A. B. C. D. 2929俗话说“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这告诉我们(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要反对形而上学的观点A. B. C. D. 3030漫画坚持原则中的人错在( )A. 一意孤行,没有尊重客观规律B. 因循守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C. 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D. 顾此失彼,没有全面地看问题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综合题31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知识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4分)(2)简要分析上述两种世界观。(8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今年入冬以来最持久影响范围最广的雾霾天气来临,影响包括京津冀、山西、陕西、河南等11个省市在内的地区。雾霾分为雾和霾。雾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盾达20多种,包括了酸、碱、盐、胺、酚等,以及尘埃、花粉、螨虫、流感病毒、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其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与雾相比,霾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危害更大。霾中细小粉粒状的飘浮颗粒物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所以,霾影响最大的就是人的呼吸系统,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痛、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病种上。同时,由于气压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骤增、空气流动性差,有害细菌扣病毒向周围扩散的速度变慢,导致空气中病毒浓度增高,疾病传播的风险很高。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但各地区的雾霾天气中,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各有差异。如何治理雾霾,古有祈求神灵护佑,今有“等风吹”等现象,到底如何应对,人们都在思考。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就如何治理雾霾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33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对于高考所做的改革一直从未停止:70年代重新恢复高考众人争过独木桥,80年代外语纳入总分引入标准化考试,90年代保送计划实施考试科目多元化,21世纪各地自主命题自主招生开始推广回溯37年间高考制度演变,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和前行。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回溯这轮高考改革,从xx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6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形成了16个专题、共计80万字的专题报告。xx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展,方案经过了数轮讨论,几易其稿,征求多方意见。阅读上述材料,参与探究下列问题:(1)结合我国高考制度的演变,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0分)(2)如何确定高考改革方案,引发各方关注。请结合省情,为内蒙高考改革方案的确定提出一个看法,并说明其唯物论的依据。(6分)1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是政治现象;是经济现象;为文化现象。本题选D。2A【解析】“广西旅游形象馆展现的旅游资源多姿多彩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集中亮相”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故A选项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排除;C说法错误,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和传承性,并不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不能说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排除;D说法错误,文化为经济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3D【解析】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项符合题意;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能认为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或决定性因素,项观点错误;经济和科技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文化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项观点错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符合题意。答案选D。4A【解析】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项符合题意;各民族的文化独具特色,在文化交流过程中要相互融合,促进彼此发展,但不能消除民族文化的个性,项观点错误;在文化交流中应该相互尊重,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能排除异己,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5C【解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中国精神成为文艺的灵魂,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这要求文艺创作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要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创作的主体,故选项符合题意;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6D【解析】据材料可知,中国约旦文化交流活动旨在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相互借鉴,发展两国文化,因此互办文化年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一种途径,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两项符合题意;文化首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具有自己民族文化个性和特征,同时具有世界性,项观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约文化交流坚持的原则,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7A【解析】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A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8A【解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中泰教育交流与合作是基于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适合题意;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本题并未涉及到文化对人的影响,排除C;各国文化逐渐趋同说法错误,排除D。9D【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错误,排除;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错误,排除;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说明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10C【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故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C。11D【解析】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排除;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错误的,排除;第十三届全运会吉祥物“津娃”的设计体现了文化创新要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同时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区域性,适合题意;故选D。12B【解析】题目中,“金凤”乘务姐为社会奉献爱心,并用拾金不昧行为彰显信义价值,用真挚服务诠释职业理想,从个人层面看,“金凤”乘务组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故B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错误。13A【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故A选项入选。B选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题。C、D选项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点睛: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和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谁决定谁及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两个方面的内容。而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它的基本内容是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它是对思维与存在关系的科学回答。14B【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面对灾难,有的人求上帝保佑,有的人讲防治,也有的人听天由命。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世界观不同,人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材料强调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属于唯心主义,C不符合题意。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D错误。答案为B。15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无中生有”、“捕风捉影”、“指鹿为马”、“空穴来风”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16A【解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A项符合题意;“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惟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项不合题意;“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把客观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是客观唯心主义,C项不合题意;“万物在运动,但在概念中运动”,否认是物质在运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17B【解析】题目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表现在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故入选。选项错误,排除。选项与题意不符,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选B。 18D【解析】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选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选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选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故正确的顺序为;选项属于唯心主义,选D。19B【解析】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在于它从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具体科学为哲学发展提供丰富养料,离开具体科学,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两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重大作用,不涉及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指的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项不合题意;“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把哲学神秘化,是不正确的,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20D【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起源。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就是要触动每个人的精神内存,让人认识自己,回到并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体现了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选D;A与材料主旨无关;B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C错误,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21A【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体现了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发展遵循固有规律,正确;“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表明了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以造福人类,正确;不选,因为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与材料主旨无关。本题选A。22C【解析】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即认为生后立刻死亡,死亡后立刻生长,故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了相对静止。入选。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该观点同样只承认绝对运动,故故入选。选项体现了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选C。23D【解析】“反超氚”这种反物质的发现表明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D适合题意;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A、B是错误的;C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 24C【解析】题目中,奥斯特瓦尔德认为能量是唯一真实的实在,物质不是能量的负荷者,质可以“消灭”,转化为纯粹的“能”。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没有看到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故C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物质不能脱离运动而存在。B、D选项错误,与题意无关。点睛:准确理解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离子等是化学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总之,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25D【解析】题目中,生物进化论指出:现代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马克思主义又进一步揭示,劳动在由古猿向人的进化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这说明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故D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错误,排除。B选项中“没有自然界人也能产生”的表述错误。C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26C【解析】题目中,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该观点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故D选项入选。A、C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B选项错误,其表述与题意不符。27B【解析】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人民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适合题意;哲学本身并不直接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是错误的;中的政治保证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28C【解析】哲学并不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具体的方法,不选;“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这表明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也表明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正确;真正的哲学反映时代要求并推动时代前进,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29B【解析】本题考查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表明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启示我们应坚持运动的观点,要反对形而上学静止观,正确且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但都与材料主旨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30C【解析】漫画中,该人虽然根据“亡羊补牢”的原则,对羊圈进行补救,但是他先行补救的是没有羊的羊圈,而有羊的羊圈却置之不理,说明了该人只是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故C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漫画主旨不符。31(1)材料一属于主观唯心主义(2分),材料二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分)。(2)材料一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它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错误的。(4分)材料二看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不科学的。(4分)32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应对雾霾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规律是客观的,不烈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害观规律办事。应对和治理雾霾需要遵循规律。(3分)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3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我们坚持正确的意识作指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对雾霾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3分)33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随着经济社会情况的不断变化,我国的高考制度也必须不断调整与完善。(4分)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高考总体上坚持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3分)我国高考制度不断调整与完善,坚持稳中求变,说明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分)(2.)示例一:(3分)看法:内蒙高考改革,应考虑内蒙少数民族人口多,双语授课等实际.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示例二:(3分)看法:内蒙高考改革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可盲目冒进。依据: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按规律办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