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 4.2 庖丁解牛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47723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中语文 4.2 庖丁解牛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高中语文 4.2 庖丁解牛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高中语文 4.2 庖丁解牛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庖丁解牛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bo庖丁泡桐孢子同胞B.qn肯綮钟磬罄尽亲家C.ch踌躇踟蹰踯躅刍议D.ch怵惕抽搐黜免畜养解析A项,“庖”读po,“泡”读po。B项,都读qng。C项,“躅”读zh。D项,“畜”读x。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奏刀魙然,莫不中音中:合乎。依乎天理,批大郤天理: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B.始臣之解牛之时始:起初。技经肯綮之未尝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C.族庖月更刀,折也族:众。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难为:使人为难。D.饡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养生:养生之道。解析C项,难为:难做,这里指难以解剖。答案C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良庖岁更刀,割也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解析A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名词作状语。B项,王:名词的使动用法,让做王。C项,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D项,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答案A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奏刀魙然A.饡然已解B.虽然,每至于族C.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D.砉然向然解析B项是代词,意思是“这样”。例句与A、C、D三项均为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后,表示状态。答案B5下列各句省略的内容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年之后,(臣)未尝见全牛也B.(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C.怵然为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D.(臣)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解析D项,省略的应为“解牛之声”(或“奏刀之音”)。答案D二、阅读理解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庖丁解牛庄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鱣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饡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嘻,善哉!技盖至此乎盖:大概。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批:击。C.怵然为戒怵:害怕。D.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解析A项,盖:通“盍”,何,怎样。答案A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之踌躇满志B.今臣之刀十九年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C.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解析D项,以:介词,用。A项,为:介词,替,给/介词,因为。B项,之:结构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而: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修饰。答案D8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B.文章的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自得意满的神态跃然纸上。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D.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解析C项,“强调对技术的追求”错。庄子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以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答案C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参考答案(1)我所爱好的是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技术了。(2)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了,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3)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常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橧(zn)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说:同“悦”,高兴。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文:花纹。C.下之疾其上甚矣疾:痛恨。D.宗君而处身宗:尊崇。解析文:名词活用为动词,装饰花纹。答案B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解析应首先整体理解句子意思,再根据句子的结构进行断句。“修敬”为动宾关系,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C两项;“不务其饰”为动宾关系,“衣足以掩形御寒”为主谓关系,均不能断开,据此排除D项。另外,“足以”“不务”为对称结构,也可判断。答案A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德义而归附他们。B.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D.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解析B项,“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错解文意,晏子认为应该效法古圣王的制度,而“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答案B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2)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解析(1)关键词:“橧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这两句话均为判断句。(2)关键词:“是”,这样;“虽然”是文言固定结构,虽然这样;“独”,副词,表反问,难道;“是则可矣”为判断句。参考答案(1)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居住,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避潮湿。(2)这样做是可以的。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三、表达交流14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正确的句子,使之前后连贯。(填写序号)庖丁解牛的技术由低到高分为三个阶段,即“所见无非牛者”“未尝见全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由此,我联想到佛家的人生三境界:;。这样看来,庖丁解牛技术的三个阶段和佛家的人生三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且比附起来,还可以一一对应。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解析“所见无非牛者”,即“所见是牛”,或者“看牛是牛”。这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人生境界是一致的,即所见之物就是事物本身。“未尝见全牛”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技艺已经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佛家人生第二境界关注的不再是山水的全貌,而是一石一木、一朵涟漪。“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解牛不再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技术隐去,解牛过程“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成为一种享受。“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河水,不过,人已经变了,不再囿于一石一木、一朵涟漪,而是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答案15请根据下面的两幅图,介绍“海心塔”所在的位置,并描述“海心塔”塔身的形状特点。(60字左右)解析第一问是由方位图转换为文字,需要特别注意方位的变化及说明的顺序。第二问是描述类题目,需要注意描述的生动性。参考答案海心塔北望海心沙岛(珠江、珠江新城),南对赤岗塔,东邻帝景苑,西靠地铁三号线。塔身由下至中逐渐变细,由中至上逐渐变粗,形如女子的纤纤细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