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47493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考查点:实践的含义和特点)成功者与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者重在通过实践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这表明实践具有()A.客观物质性B.社会历史性C.自觉选择性D.直接现实性解析该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和特点。题干说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即说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是实践的基本特征,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故答案为D项。答案D2.(考查点:实践的特点)基因组测序技术发展之快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十几年前,这项技术还只是实验室中一个“迷人”但又昂贵的研究工具。现在,它却已经渐渐步入医疗界,成为一种略显“尖端”的诊断技术。这表明()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科学在不断颠覆世界中前进A.B.C.D.解析“十几年前,这项技术还只是实验室中一个迷人但又昂贵的研究工具。现在,它却已经渐渐步入医疗界,成为一种略显尖端的诊断技术”,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符合题意。“基因组测序技术发展之快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表明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不出。否定了事物前后相继的联系。答案C3.(考查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941年,一名瑞士技师带狗狗散步时,发现自己的衣服以及狗狗身上都沾上了野生牛蒡的种子。他对种子表面进行了观察,于是发现种子表面有带钩的刺,根据这种原理,尼龙带扣就诞生了。这一事例告诉我们()生活发现对进行科学发明具有启发作用重大发明都来自于发明者的聪明才智思维创造客观事物以事物的属性为前提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生活实践活动A.B.C.D.解析自然现象引发思考,技师发明了尼龙带扣,说明生活发现对进行科学发明具有启发作用,说法正确。认识来源于实践,说法正确,说法错误。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思维不能直接创造事物,说法错误。答案A4.(考查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某科研小组通过研究猪笼草的叶子,发现该叶子几乎无摩擦,虫子停在上面便会瞬间滑倒,沦为这种植物的盘中餐。由此他们想到将其运用到生产生活中,通过反复试验,复制这种叶子的分子结构,研发了一种超滑材料。人类追求的自净窗户和“完全不粘锅”的理想将成为现实。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看,下面排序与材料顺序一致的是()A.认识是实践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解析A项中“认识是实践的来源”的说法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B项中“认识对实践起指导作用”与C项中“认识对实践起指导作用”是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的体现,故B、C两项不符合题意要求,不能入选;D项中的四句话符合题目要求,故可以入选。答案D5.导学号42184020(考查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腐乳被称为中国的“素奶酪”,其口感与奶酪类似,同样经过发酵,同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腐乳中蛋白质含量及其消化性能,可以与动物性食品相媲美,适量吃腐乳有益人体健康。这表明()自然界中的事物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B.C.D.解析题干材料一方面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另一方面也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不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说法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6.(考查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十四节气”产生于中国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需要,并且不断完善。它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它充分反映了农业生产和相关仪式以及民间活动的平衡管理,以符合季节的变化。“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一直沿用至今。“二十四节气”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认知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二十四节气”产生于中国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需要。(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二十四节气”有效地指导着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B.C.D.解析不同时期人们对河流的认识不同,说明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同时说明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符合题意。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说法错误。答案B2.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记载:“黄帝,主德,女主象也。”现代史学家中也有人认为,黄帝生存的时代为母系氏族时期,拥有至高无上权位的黄帝应该是女性。后来由于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在一些历史记载中黄帝被改为男性。这表明()通过历史文本,历史学家可以完全还原历史,公正而合理地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纯粹客观的历史事实是不可知的,但可以通过考古等方式对历史事实进行佐证历史是已经发展的客观存在,历史文本的记载会影响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历史文本对同一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记录因不同的主观选择可能出现不同的观点A.B.C.D.解析通过历史文本,历史学家不一定能够完全还原历史,公正而合理地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排除。纯粹客观的历史事实也是可知的,犯了不可知论的错误。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D3.对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加快推动能源革命,是破解我国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必然选择。未来我国能源结构将向清洁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转变。这体现了()实践活动具有无限性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A.B.C.D.解析“未来我国能源结构将向清洁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转变”,表明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也表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不出。答案D4.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A.B.C.D.解析“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蕴含的哲理与之相同。强调的是“知”的重要性,不合题意。是说不通过实践就能获得认识,与题意不符。答案C5.动力气候模式是气候预测的核心技术,也是未来气候预测的主要技术路线。我国自主研发了第二代气候系统模式CSM2.0,能够预测全球大气环流形势,并对降水、气温等要素进行预测。这表明()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能够掌握自然规律,为人类谋福利实践是认识的基本途径A.B.C.D.解析第二代气候系统模式CSM2.0,能够预测全球大气环流形势,并对降水、气温等要素进行预测,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表明人们能够掌握自然规律,为人类谋福利,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基本途径,说法错误。答案C6.2017年3月20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彭山召开的“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阶段性工作新闻通气会上宣布,从2017年1月开始的彭山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取得进展,目前已出水文物超过10 000件,证实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下列选项与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A.B.C.D.解析彭山江口沉银水下考古证实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符合题意。体现的是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体现的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答案A7.右面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亲身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对待他人经验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加以甄别要坚持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他人经验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A.B.C.D.解析“对他人的经验要学会选择,否则会成为一种负担”,说明对待他人经验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加以甄别,做到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才能促进自己的发展,符合题意。获取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两种,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法错误。他人经验只要主观符合客观,同样可以如实反映客观存在,说法错误。答案B8.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告诉我们()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发展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必须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B.C.D.解析引文的意思是:“(尽管)熟读诗经,把政事交付他,却不能通达;出使四方,却不能应对。虽然书读得多,又有什么用处?”可见,孔子强调了读书的目的是指导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答案C二、非选择题9.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实践一定能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创新要聆听时代声音,伟大的理论创新必将引领时代发展。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角度,分析“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的理由。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苦探索取得的理论成果。(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需要理论作出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