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47387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I)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本试卷分为第卷和第卷,第卷为选择题,共50分,第卷为材料问答题,共50分。本卷为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A均田制 B井田制C土地私有制 D公有制2.隋唐时期,造纸、冶铜、制棉等行业出现了行会,并有公推的长老,对内掌管行务,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这反映了隋唐时期手工业()。A.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B.突破了政府管理C.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D.部门间联系减弱3.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载,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且纳课于官。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体以偿商人。材料主要反映了()。A.朝廷保护商人正常商业活动B.商人社会地位得到大幅提高C.明代通过减税政策发展商业D.政府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4.1913年张謇在实业政见宣言书中说:“赛对于实业上抱持一种主义,谓为棉铁主义。.为捍卫图存计,若推广植棉地、纺织厂是;又惟有开发极大之富源,以驰逐于世界之市场,若开放铁矿、扩张制铁厂是”。张赛提出“棉铁主义”的目的是()。挽救民族危机振兴民族产业建立完整工业体系抢占国际市场A: B: C: D:5.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辛亥革命的推动 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C.“实业救国”新思潮的推动 D.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6下列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言论中,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有利的是A“炼铁何难复炼钢,赶英超美可作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 D“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人种几亩田地的土地经营模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国外一个人就能做好的事情,就能种的田地,到了中国却需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来完成。这样的低效率自然造成了农民的贫苦。”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符合自给自足的农业传统B.造成土地所有权的分散C.亟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D.忽略了人口众多的国情8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彻底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B明确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D强化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9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描述某个时期城市生活时写道:“好莱坞的电影受到了批判,后来遭到禁演,苏联和中国的电影取而代之;西方人的服装和西服受到批判,旗袍和其他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中国服饰也遭到了批判;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饰: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山服、解放服或叫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的毛式短上衣。”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近代以来“西风东渐”的结果 B建国初期社会物质财富较匮乏C单一公有制下的计划经济体制 D“冷战”背景和国内政治的影响10、1840年鸦片战争后,北京的六国饭店是较高档的西餐饮食店,是中国达官贵人摆阔气的地方,所谓“海外珍奇费客猜,两洋风味一家开。外朋座上无多少,红顶花翎日日来”。晚清宫廷、王府和民国时期政府要员的官邸,或设有“番菜房”,或聘有番菜烹调师,有的甚至发展为“器必洋式,食必西餐”了。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都市西餐业的兴旺,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这一文化模式的体验 国人崇洋心理越来越浓 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也引起了中国近现代饮食生活的较大变化 体现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A. B. C. D.11.创办于1872年的申报,1874年5月日本兴兵侵略台湾,为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发表了具体生动的台湾军事实录等战地通讯;从1874年1月6日开始报道到1877年4月7日止,连续三年多报道轰动朝野的“杨乃武冤案”,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材料中申报的作用表现()A.以文字记录下丰富的史料素材B.客观记录了近代史的发展进程C.发挥了舆论导向推动事件进展D.影响清政府对事件的有效处置12一群法兰克人穿着东方服装,坐在地毯上进食,他们享用以前欧洲从来没有的可可、玉米、马铃薯等;他们用支票甚至信用状做生意。这一情景最早应出现在A.1415世纪 B.1516世纪 C.1718世纪 D.18世纪中期13南非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曾说:“西方人来到我们面前时,手中拿着圣经,我们手中有黄金,后来就变成了他们手中有黄金,我们手中拿着圣经。”从材料中可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 ( )对黄金的狂热追求商路不畅引发商业危机传播基督教扩张的方向是南非A B C D14.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反映了()。A.机器是新的纪律的制定者 B.工人不再是生产的主导者C.欧洲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D.工业化带动经济结构转型15.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力量,鼓励了人类的创新。这里的“它”是指()。A.飞梭 B.改良蒸汽机 C.火车机车 D.汽轮16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弗里德曼理论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不包括( )A20世纪5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B20世纪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C美国经济受到西欧、日本的挑战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17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18.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罗斯福新政()A.推行“以工代赈” B.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C.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D.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19.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任期间发表的一次演说中说:“我们将结束大家都了解的那种福利。我将一劳永逸地抹掉福利的恶劣名声。”克林顿这里所说的“那种福利”制度A.具有空想社会主义的内涵 B.与罗斯福新政密切相关C.是亚当斯密思想的实践 D.有助于减轻政府财政压力20.前苏联有一段流行的笑话:列宁时代像是走隧道里,周围一片黑暗,只是在前面有光;在斯大林时代,像是在汽车里,一人领路,一半人在上坐着,另一半人在上颠簸;在赫鲁晓夫时代,就像在参观团里一样,一个人表演,其他人在笑;勃列日涅夫时代像看电影一样,大家都等着散场。对此笑话的寓意理解不正确的是()。A.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B.斯大林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赫鲁晓夫时期政策带有很大的盲动性D.勃列日涅夫时期预示着国家的解体21.上图是出自美国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的有关中、苏两国某一历史时期粮食产量比较图。下列对此图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A.两国农业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B.“左”倾错误增长期严重影响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C.苏联的农业经济改革的成效显著D.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反映了两国不同的经济改革思想22.漫画是黑色幽默的历史。漫画把历史的内涵以嬉笑怒骂的方式演绎得淋漓尽致,历史的本质一目了然。对如图所示苏联漫画(漫画中美国人用美元和大捧的手段。摧残印有“西欧国家主权、关税壁垒”的“障碍物”)解读正确的是()A.真实反映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B.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C.出于自身宣传目的,不具有史料价值D.马歇尔计划有效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23、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A: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 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 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24.下列关于区域性合作组织模式的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模式1:关税、货币、市场、司法同一模式2: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模式3: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模式4: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A.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 B.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C.模式3-亚太经合组织 D.模式4-欧洲联盟25. 以下标志属于全球性经济组织的是第卷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三 “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雍正皇帝材料四 苏州府志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状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账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清稗类钞记载:“(账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凤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自然经济的特点。(3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比较一下黄宗羲的观点和雍正帝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 (4分)(3)材料四主要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2分)这些现象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2分)(4)材料三中雍正帝的观点对材料四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4分)27、简要叙述二战后欧洲的一体化进程。(10分)28、经济文明是指人类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制度与政策、经济思想与行为的文明程度与属性。它既是人类经济行为的理性反映和理想追求,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人类在实现经济文明的征途中必须加速工业化步伐,加快市场化进程;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大开放力度;尊重经济规律,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道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北京师大曹文柱教授评价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说道,“是其它农业文明中所不具备的,所以说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古代农耕文明的典型是毫不为过的。”材料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哥伦布的伟大发现最初看起来像是一个重大失败。数千名冒险家成群结队地前往西印度群岛,只是令人扫兴地找到少量黄金。然而,美洲大陆的发现却引起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直接反应,它促使葡萄牙人环航非洲,由海路直接抵达印度。” 材料三 20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史专家约翰希克斯这样问道:“工业革命是现代工业的兴起而不是工业本身的兴起;但现代工业是什么呢?我们将它同古代工业,即与市场本身同一时代诞生的手工业加以区分所依据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呢?”材料四 1985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有人问:“中国共产党一直教育人民要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现在经济改革,你们教育人民要致富,出现了少数贪污腐化和滥用权力的现象,你们准备采取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又问:“这些现象是否反映了一个潜在的、很难解决的矛盾,即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材料五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以后,保持和谐、保持均衡是中国快速增长和发展的社会现在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1)材料一强调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征?(2分)(2)列举“葡萄牙人环航非洲,由海路直接抵达印度”的具体事例(时间、人物、航线)(3分)(3)有人说,“哥伦布的伟大发现”给美洲人民带来了灾难,它不能反映人类经济的理性和理想,更谈不上“伟大历史意义”。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5分)(4)试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概括说明现代工业经济的基本要素。(3分)(5)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段对话回答材料四中的两个提问。(6分)(6)试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建设和谐社会。(6分)题号123456789答案BCCACBDC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答案BDBBBAAB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答案DBBDDACCB26.(1)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分)。(2)黄宗羲认为农工商业皆为本业;而雍正帝认为农业为本业,工商等业皆为未业(4分)。(3)苏州地区纺织业较发达,机户和工匠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2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分)。(4)重农抑商政策维护了自然经济的稳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分)。27、(1)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联营;(2)1958年,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3)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4)1991年12月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5)1993年11月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成立(6)1999年统一货币问世,xx年开始流通。28、(1)精耕细作。(2分,若回答其他特征只要在理也可给分)(2)1497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到达印度。(3分)(3)A:不同意。地理大发现使整个世界联成一体,各地文明开始交融;世界市场雏形初现;导致欧洲社会的重大变革,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5分)B:同意。哥伦布的伟大发现给美洲带来了灾难,印第安人大量遭屠杀甚至灭绝;引起了后来的黑奴贸易;殖民掠夺。(评分要求:同意或者不同意只能持一说。)(4)答案要点:现代工业经济六大要素:资本、劳动力、商业与市场、原材料、科学技术,工厂及其现代企业制度、货币与金融等。(每个要素1分,答对三点即可得3分,但总分不得超过3分)(5)答案要点: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并不矛盾,国民教育,法治建设,加强反腐等。(写对三个要点即得6分,学生的回答必须设计成对话的形式,仅回答了要点酌情扣分。)(6)答案要点:加强金融监管,理顺金融秩序;强化经济调控,防止重复建设与盲目竞争;关注农业发展,监控农产品价格;关注弱势群体,建立与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写对三个要点即得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