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 冲刺题型专练 题型3.2 经济发展特征——中外乡村治理与城市发展(A卷).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37038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 冲刺题型专练 题型3.2 经济发展特征——中外乡村治理与城市发展(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历史 冲刺题型专练 题型3.2 经济发展特征——中外乡村治理与城市发展(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历史 冲刺题型专练 题型3.2 经济发展特征——中外乡村治理与城市发展(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题型3.2 经济发展特征中外乡村治理与城市发展(A卷)限时:35分钟 实际用时:_分钟 掌握程度:优 中 差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16世纪开始到18世纪,英国乡村地区普遍出现了家庭工业,经历了乡村工业化。它是在借助乡村丰富的原料来源、有利的自然动力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各地乡村工业包括毛纺织、棉麻纺织、服装、酿酒、粮食加工、皮革加工制作、玻璃、造纸、建材、制陶、冶炼、金属制造、采煤、制盐等。1520年乡村农业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6%,到1600年约占70%,1700年约占55%,1750年约占46%。18世纪初,像伯明翰这样的工业集镇、乡村集市和小城镇在英格兰有700个左右。摘编自孙立田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乡村改造材料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乡村凋敝,以“改造乡村,改造中国”达到“民族自救”为目的的“乡村建设运动”兴盛。其中典型的有:晏阳初领导的注重农民教育、加强农村合作的定县模式;梁漱溟发扬儒学精华、唤醒农民内力的邹平模式;高践四开创的农业技术与教育并重的无锡模式;民族资本家卢作孚发展实业推动城镇化的北碚模式。而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代表,坚持以平分田地、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村问题的根基,将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少乡村建设运动遭受挫折。新中国建立后,农村建设不断探索,取得新的发展。摘编自王景新乡村建设思想史研究脉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乡村工业化兴起的原因和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乡村建设的特点,并说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圈地运动造就乡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乡村丰富的原料和有利的水力等自然动力条件。影响:改变了乡村产业结构,推动了农业人口的转移;改善了乡村民众的职业结构,有利于乡村积累自身发展资本;促进了乡村小城镇的发展;为英国社会转型、开展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2)特点:参与力量众多,学者、实业家、革命力量等均有参与;实践模式多样,各具特色;内容广泛;中国共产党将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结合。问题:受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束缚,受政局影响大;受城市资本和地主盘剥,农民穷困,缺乏自身积累;乡村人多地少,自然条件差异大;经济结构单一;农民文化低、技术差。(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晏阳初领导的注重农民教育、加强农村合作的定县模式;梁漱溟发扬儒学精华、唤醒农民内力的邹平模式;高践四开创的农业技术与教育并重的无锡模式;民族资本家卢作孚发展实业推动城镇化的北碚模式。而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代表,坚持以平分田地、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村问题的根基,将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可从参与力量众多、实践模式多样且各具特色、内容广泛、国共产党将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结合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第二小问问题,根据材料二中时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结合时代背景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政治形势、资本家和地主剥削、农民贫困、农村落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民文化素质等方面思考作答。 原因:工业革命后,城市环境恶化;工人运动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浪漫主义的影响;自然科学和教育的发展。点睛:本大题的第一小题“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主要因素”和第二小题中的“概括指出19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理论的主要变化”,基本上属于概括类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农村经济民主的发展,农民要求实现政治民主的愿望越发迫切。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率先在全国取消人民公社,改社建乡。村民自治制度和村民委员会体制开始萌芽,其直接使命是解决人民公社制度解体后家庭经营农户的重新组织问题。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确定“在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生活中逐步实现人民的直接民主”。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强调,要发展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1992年中共十四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应加强基层民主,切实发挥村民委员会作用。1998年,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改变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成员可连选连任。从1988年至2003年初,全国大多数省份完成了三到四轮村委会换届选举。迄今,村民自治制度走过了萌芽、创立和法制化三个历史阶段。其制度设计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强调规范的选举程序,强调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委员会组织和议事、决策制度建设,而且程序越来越严格,违法纠正日益加强。摘编自仝志辉农村政治体制改革三十年的回顾与前瞻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实行村民自治制度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村民自治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历史意义。【答案】(1)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视(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与完善;农民民主参政意识的提高。(2)特点:民主化导向,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注重程序规范和民主监督;不断完善,法制化特征日益明显。意义:保障了农民的民主权利,激发了广大村民的政治热情;推动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有利于形成农村的基本社会秩序,促进农村社会稳定;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第(2)问,“特点”,依据材料信息“1998年,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改变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成员可连选连任迄今,村民自治制度走过了萌芽、创立和法制化三个历史阶段强调规范的选举程序,强调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委员会组织和议事、决策制度建设,而且程序越来越严格,违法纠正日益加强”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民主化导向、注重程序规范和民主监督、不断完善发展等。“意义”,依据所学知识从保障了农民的民主权利、推动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