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每课一测(二十六)我们的中华文化.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35740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每课一测(二十六)我们的中华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每课一测(二十六)我们的中华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每课一测(二十六)我们的中华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每课一测(二十六)我们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1鉴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有明显的下降,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隆重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瑰宝之一。在汉字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材料说明()汉字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之魂书写汉字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书写汉字不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BCD解析:选B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说法错误;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重视汉字的书写,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正确且符合题意;书写汉字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说法错误。2“你来自泥土,头微微扬起,仿佛仰望天空人头壶,红陶材质,仰韶文化,制作于6 000至6 500年前”这就是央视推出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人头壶最初的凝望。这部纪录片没有渲染、猎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也避免了高冷的学术性叙事,在每集5分钟的讲述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观众交流,让文物“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5分钟、微纪录”的表达形式顺应了短平快视频时代的潮流,迅速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该纪录片()A借助大众传媒来诠释中华传统文化,创新了文化传播的途径B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能增强中国观众的文化自信C诉说了原始艺术背后的历史文化,使文物成为文化创新的动力D以短小精悍、有内涵的方式讲述国宝,是中华文化四海传播的见证解析:选B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人头壶最初的凝望的推出,展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能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故选B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舍去C项。央视推出纪录片,说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项错在“途径”上。题中强调“中国观众的共鸣”,未涉及“四海传播”,排除D项。3“中国蓬勃发展的巨大市场、与世界各国的紧密贸易往来,给个人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很多人选择到中国留学,是因为到中国哪怕只是学好中文,对回国以后的就业都会有帮助。”外国留学生的心声表明()经济是影响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ABCD解析:选A中国巨大的市场促使外国留学生重视中国文化,体现了经济对文化交流的影响,也表明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冲击,不选;经济决定文化,表述不当,排除。4四库全书系统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的丛书,内容涵盖甚广,包括经济、政治、哲学、法律、医学等,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其文化价值表现在()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从中能够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中能够看到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的所有文化ABCD解析:选B四库全书系统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的丛书,内容涵盖甚广,作为史书典籍,它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从中可以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符合题意,入选;说法错误,史书典籍并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排除;说法错误,我们透过史书典籍可以看到历史和现实中的文化,并不能看到所有文化,排除。5千百年来,一批批先民,横渡海峡,移民台湾,海峡两岸形成了大批同名村。“台湾有板桥,大陆也有板桥。”在厦门集美板桥村举行的两岸同名村恳亲会上,祭祖访亲,老乡见老乡,亲情说不完。同名村恳亲会的举办能()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夯实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ABCD解析:选B在海峡两岸同名村恳亲会上,祭祖访亲,老乡见老乡,亲情说不完,同名村恳亲会这一活动的举办能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创造活力。说法错误,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6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BCD解析:选A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入选;中国园林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体现了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入选;夸大了对传统建筑进行保护的作用,排除;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错误。7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 000年的历史。纵横十九路,方寸之内是尖跳飞断,棋盘之外有文理哲思。用最简单的黑白、横竖推演出最复杂的世间万物,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由此可知()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迁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ABCD解析:选C 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 000年的历史,其用最简单的黑白、横竖推演出最复杂的世间万物,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符合题意,入选;不符合题意,排除;说法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排除。8众多中国古代建筑,将哲学想象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之中,已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发源于民间的徽派建筑,虽为人作却宛自天成,达到了“青山云外深,白屋烟中出”的和谐境界,体现了“天人合一”“物我为一”的精神追求。这表明()传统建筑的价值在于思想性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ABCD解析:选D传统建筑的价值在于它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故不选;材料表明了古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没有体现出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故不选;将哲学想象与历史文脉融入中国古代建筑之中,让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充分显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也说明了传统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故符合题意。9在安徽,由于淮河、长江两条大河横贯省境,把全省自然区分为淮北、江淮之间、江南三大地理板块。它们在各自的地形地貌、民风民俗、经济水平、发展状况和居民观念形态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因此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演化并形成涡淮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或新安文化)三大亚文化板块。由此可见()中华文化能与其他外来文化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文化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地文化有明显的区域性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ABCD解析:选D材料中涡淮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都属于中华文化,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故选。题中未涉及外来文化和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排除。10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千百年来,中国花鸟画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总是应和着民族和时代的情感需要,通过主观的诗性和文学性审美方式抒情达意、托物言志,形象性地展现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中国花鸟画经久不衰的原因在于它()潜移默化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情趣蕴涵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哲理内涵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ABCD解析:选D中国花鸟画经久不衰,在于其独特性和丰厚的内涵,不断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故选。中国花鸟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丰富人们的审美情趣,而不是改变,故不选。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舍去。11京剧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集我国戏曲之大成,已成为我国的一笔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大型国粹经典京剧中华神韵是上海世博会期间举办的唯一一场京剧专场演出,也是我国京剧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阵容最强的京剧艺术盛会。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中华神韵的举办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国粹经典中华神韵的举办有利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京剧作为“国粹”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京剧艺术的发展折射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BCD解析:选A“京剧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集我国戏曲之大成,已成为我国的一笔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折射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说法正确。大型国粹经典京剧中华神韵的专场演出,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国粹经典,有利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说法符合题意。说法错误,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不是京剧。12杭州钟灵毓秀,远古即孕育了灿烂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宋室南迁,在此建都,不少中原地区缙绅仕宦移民杭州,使中原文化在此积淀,与杭州原有文化相交融,重新打造出具有浓重北方韵味的特色江南文化。材料表明()杭州文化具有包容性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中华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文化渐趋融合统一ABCD解析:选B中原文化在杭州积淀并与杭州原有文化相交融,说明杭州文化具有包容性,正确;特色江南文化的形成体现了文化的区域特征,正确;说法错误,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非手段,故排除;错在“融合统一”上,排除。二、非选择题13“摩挲掌上日相将,袖中常见烟云绕”。有文字记载的中国赏石文化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时代。长期以来,奇石的美学特征让世人神往,它那来自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特有之美,集形、色、声、韵于一身,体现了特有的东方文化趣味,折射出灿烂的东方哲学理念。近代以来,我国在继承传统赏石文化优秀精髓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赏石文化中对真的追求,从而把观赏石的真、善、美全面地、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知识,分析中华文化的特征。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然后审读材料找出各自对应的有效信息,具体分析说明即可。答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中国赏石文化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当代赏石文化继承了传统赏石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赏石文化集形、色、声、韵于一身,体现了特有的东方文化趣味,折射出灿烂的东方哲学理念。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近代以来,我国赏石文化吸收了西方赏石文化中对真的追求。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国学具有很大的魅力,它会教人欣赏韵律美、文学美、叙述美,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的心灵,使人在艺术和美的享受中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获得了走向世界更为多元的全新途径,但与此同时,各种外来文化也在不断涌入。要保证中华传统文化能够赓续血脉,保持顽强的生命力,就需要让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为了实现中国教育梦,中央决定在全国中小学推广国学经典教育。传统文化学科教育目标是使孩子们形成良好行为规范、高雅审美情趣、质朴道德操守、深邃哲学思想。(1)结合材料,从中华文化的特征的角度,说明如何处理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2)从探究世界的本质和把握思维的奥妙的角度,分析在全国中小学推广国学经典教育的正确性。(3)你所在学校准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请你拟写两条宣传标语。解析:本题第(1)问,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角度分析即可。第(2)问,可结合唯物论中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决定意识的内容分析。第(3)问,围绕提高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等方面拟写即可。答案:(1)我们应坚持求同存异,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坚持兼收并蓄,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种外来文化也在不断涌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推广国学经典教育。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能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中小学推广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塑造美好心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示例: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我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