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35394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山市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中山市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中山市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0课 西学东渐一、选择题。1、在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睁眼看世界”的着眼点主要表现在A历史地理方面 B社会制度方面C军事技术方面 D.思想文化方面2、下列关于林则徐、魏源等倡导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的评述,正确的是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 其思想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都主张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都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A B C D3、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之“新”的主要含义是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 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4、体用之争的分歧在于是否要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儒家思想 是否要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是否要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是否要改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5、康有为维新变法理论呈现的特点是( )A、将西方的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B、彻底地批判了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理,宣传维新思想6、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打扮成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改变孔子儒家宗师的形象 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孔子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7、维新变法的思想发展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关键因素是A维新主张顺应历史潮流 B光绪皇帝的支持 C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 D. 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8、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潮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包括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为其提供了阶级基础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为其提供社会环境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A B C D 9、“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袭之”,有诗云:“西夷制器呈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西学中源”说的解释目的在于A反对学习西方 B为变法作解释 C宣传中体西用 D维护中华文化10、下列说法属于维新思想的是( )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末” B、“天不变,道亦不变”C、“国者,斯民之公产也;至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D、“立国之道,尚礼仪而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而不在技艺”11、下列对中国近代史上“西学东渐”局面的正确理解的是( ) 反映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侵略 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文化与封建文化的斗争 阻断了中国的独立发展和社会进步 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重要动力之一A. B. C. D. 12、梁启超说:“我国 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13、19世纪60-90年代传入中国的西学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工业制造技术军事技术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哲学和社会科学学说 A、B、C、D、14、以下对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局面的理解正确的有反映了西方文化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文化对封建文化的斗争阻断了中国的独立发展和社会进步 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重要动力之一A B. C. D.二、主观题。15、阅读下列材料: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人物编号图像人物速写人物编号图像人物速写号“饮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销烟”。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著有海国图志一书。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新青年的创办者。中国同盟会重要成员,曾任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总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四类(每一类2人)。概述这四个派别人物对于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主题是什么?(4)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在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21【答案】(11分)(1)分类: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 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人物; 属于资产阶级激进派代表人物;8分(2)态度: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制度和文化。2分(林、魏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了解世界,学习西方,巩固封建统治;李、曾二人代表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引进先进军事器物,达到富国自强的目的;康梁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李,陈是新文化的代表,主张以西方思想文化改造中国,提出民主和科学。)(3)主题:救亡图存。1分(4)结合中国国情,以开放的心态了解并吸收世界各国文明中的优秀成分。16、我国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近代前期,西方科技文化涌入中国(“西学东渐”)不断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及探索。 请回答:(1)宋元时期科技文化“中学西传”的具体表现和带来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农民阶级学习西方,其思想上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3)试结合国内外背景概括分析出现“中学西传”、“西学东渐”(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主要原因。答案(1)具体表现及主要影响:北宋时期我国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科技文化的传播(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宋代在航海上已普遍使用的指南针传到欧洲,为发现美洲、实现环球航行(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到欧洲,摧毁了旧有的制度,促进了欧洲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2)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抛弃夜郎自大的观念,开始注目世界,并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以抵御外来侵略。洪秀全:引进基督教思想,创立拜上帝教发动农民阶级革命,并力主以绝对平均主义来改造中国社会。 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主张全面学习西方并发展资本主义。(3)原因:宋元是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科技文化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当时西方科技文化落后。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完成工业革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重,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第21课 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是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加剧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A、 B、 C、 D、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陈独秀参加辛亥革命 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C、陈独秀迁新青年到北京 D、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3、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B.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良运动C.资产阶级传播西方文化的运动 D.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斗争 4、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通过白话小说抨击封建礼教的思想家是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吴虞5、新文化运动把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主要是由于( )A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B北洋军阀大肆宣扬尊孔复古 C儒家思想落后于资产阶级思想 D儒家思想根深蒂固6、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其中“两位先生”是指达尔文赫胥黎 鲁迅胡适 马克思恩格斯 民主、科学7、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里“新”指的是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C开始宣传十月革命 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8、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深入研究和宣传了马克思主义C.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D.与现实的政治斗争密切结合9、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正确的是A器物思想制度 B器物制度思想 C思想制度器物 D制度思想器物10、新文化运动是下列哪些要求在文化上的反映 推翻帝制 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 宣传马克思主义A B C D11、“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陈独秀这一观点 体现了彻底反封建的决心 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为文学革命指明了方向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倾向( )A B C D12、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其含义是 A主张民主共和 B深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C挽救民族危亡 D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13、儒家思想在“西学东渐”中历经沉浮,康有为“尊孔”陈独秀“排孔”,二者的相同目的是A借“尊孔”或“排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民众 B否定守旧势力的理论基础C借此否定守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D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并借此掀起思想启蒙运动14、近代史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儒家学说表现出了极为矛盾的观点和态度。出现这种现象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B.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的政治需求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 D.统治阶级对儒家学说态度的变化15、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要求A、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民主和科学 C、彻底废除旧制度 D、发扬新思想,弘扬新文化16、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二、主观题。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与宪法,涉不相涉者也。吾今于此标题,宁非怪诞之尤?然于怪诞标题之前,久已有怪诞之事实发见。怪诞之事实者何在?则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之事是也。 李大钊孔于与宪法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杂志罪案之答辩书请回答:(1)材料一中“久已有怪诞之事实发见”主要指什么事件?(2)材料二中“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主要哪些领域进行的?请以典型的史实加以说明。(3)材料二中“光明世界”的本质含义是什么?(4)“德赛两先生”具体指什么?请分析请这两位先生的背景是什么?有何意义?3、答案:(1)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2)思想、宗教、政治、科学技术三大领域。思想: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1718世纪启蒙运动。宗教:15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政治: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18世纪法国大革命。科技:哥白尼的“日心说”,伽里略证实“日心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学说(3)资本主义社会确立。(4)民主和科学。当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军阀割据造成的灾难,中国社会极端黑暗。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在社会上出现了复古主义逆流。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要求民主政治。在这种情况下,先进的中国人打出了西方的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具有反封建思想的进步意义,也有利于科学事业的发展。18、概括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参考答案】(15分) 派别 12分派 别主要主张社会实践特点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或中体西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技术维新派要求变法维新(或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革命派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实现“民主国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领袖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共同之处:救亡图存(或挽救危亡)。1分影 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2分(或答救亡与启蒙相辅相成等)一、选择题。1、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暴力革命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中国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C、中国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3、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突出的区别是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B、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 C、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节制资本4、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A、性质相同,基本内容不同 B、内容基本相同,性质不同C、性质和内容基本相同 D、目标相同,内容不同5、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6、我们最应该继承与发展辛亥革命的是 A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 B反帝爱国的政策 C“实业救国”思想 D暴力革命的策略 7、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了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日本二、主观题。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 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有哪些?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4)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参考答案(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日本“维新之政 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挽救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强国。 (2)孙中山的思想的两个显著变化:方法:前期采用改良的方法,后期主张革命; 目的:前期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后期主张建立共和国。 (3)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 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4)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苏联的帮助;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对孙中山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选择题。1、毛泽东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实际上,我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原因和条件有 阅读了李大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与陈独秀等讨论马克思主义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阶级斗争学说”认识深刻参与中共“一大”制定党的纲领的重大活动A、 B、 C、 D、2、毛泽东思想是指 A毛泽东个人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和理论 B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C既包括毛泽东早年的正确思想,也包括晚年的错误思想 D指中共七大以前形成的有关中国革命的理论3、毛泽东思想发展和成熟的标志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发表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 C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表4、毛泽东思想的以下内容,按产生时间先后正确的排列顺序是确认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A、 B、 C、 D、5、决定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最主要依据是A、俄国的经验 B、共产国际的指示 C、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D、中国的特殊国情6、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用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与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用逐步过渡的形式改造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A B。 C D7、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1、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2、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B党的十四大C党的十五大D党的十六大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原因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综合国力的竞争更为激烈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中国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A BC D。4、中共“十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 A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 D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反映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它们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A. B. C. D. 6、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式上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1分)19世纪40至60年代,中国学习西方的两个著名主张是什么?(2分)列举三个有关中国近现代史上“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的事例。(3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2分)林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或革命、建设中照搬苏(俄)联模式造成挫折的事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7、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请回答:(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3分)(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6分)(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2分)答: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2)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都主张与中国国情和革命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其各自的思想都是经历了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