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检测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33021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检测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检测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检测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检测(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处理得当与否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下列制度机构或官职负责对少数民族管理的有()秦朝的“道”宋朝的“三司使”元朝的“帝师”清朝的“军机章京”ABC D解析:选B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道,和县同级,加强了对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统治,故正确;宋朝的“三司使”是盐铁、户部、度支,总管国家财政,分割宰相财政权,与题意不符,故错误;元朝的“帝师”是宣政院的最高负责人,负责对少数民族的管理,故正确;清朝的“军机章京”是协助军机大臣处理文书,根据皇帝的意图起草诏令及记载档案等,与题意不符,故错误。故B项正确。2(2018诸暨期中)下表为唐代宰相出身变化表(注:门荫,指门阀士族阶层凭借门第获得官职。)下表反映了()唐德宗(779805年)唐宪宗(805820年)唐文宗(826840年)唐宣宗(846859年)门荫入仕者10人4人3人1人进士入仕者13人17人19人20人A科举制度影响政治结构 B宰相执政能力显著提高C分散相权适应统治需要 D官吏选拔渐趋公平透明解析:选A唐代宰相出身变化表中的门荫入仕者指的是门阀士族阶层凭借门第获得官职,而进士入仕者则是指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上述表格中的数据中进士入仕者越来越多,而门荫入仕者越来越少,这就意味着官员的组成结构由门阀士族阶层逐渐向其之外的阶层过渡,故A项正确。3(2018诸暨期中)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3记载,北宋曹州(今山东菏泽)商人于令仪的子侄多人考中进士。书中还记载了朝廷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密封和誊录等方法。该材料最能反映出()A商人子弟开始有了科举考试的权利B当时科举考试中存在着舞弊现象C考试内容在朱熹注解的四书之内D北方比南方更重视科举考试解析:选B材料中出现的现象是当时科举制不严格的表现。正是由于宋朝时期科举考试中存在舞弊现象,所以会出现商人子弟多人考中进士的现象,进而出现了防止考试作弊的方法,故B项正确。4(2018温州九校联考)有史学家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主要是指()A便利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B政治中枢决策规范化C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解析:选B从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三省六部制度从制度设计层面上来讲,让皇帝决策更加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体现了政治中枢决策的规范化特点,故B项正确。5五代十国时期,战争不断,军队在国家中的地位大增,枢密院演变为辅政机关。北宋时,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管理财政的“三司”成为正式的宰相机构。雍正年间,为削弱诸王权力、保密军机,设立军机处。这表明宰相制度()A演变有其政治经济军事因素B在中国古代史上越来越完善C变化事关国家的前途与命运D发展使皇权与相权矛盾消失解析:选A题干中反映出在五代十国时期、北宋、雍正年间,枢密院、三司、军机处分别起到了中枢机构的作用,都是因为受到了当时的形势的影响,故A项正确。6某学者指出:“三省六部制度,并不首创于唐太宗时期,然而,唐太宗最大限度地贯彻了分权的原则,发挥了中央决策、审议、执行机构之间互为弥补、互为制约的功能。这正是贞观各项政策能够得以全面推广和普遍落实的重要保证。”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唐太宗()A充分认识前代制度的弊端B以制度创新推进治国安邦C具有推进民主政治的倾向D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皇权解析:选B材料中说明,三省六部制虽首创于唐太宗之前,但“唐太宗最大限度地贯彻了分权的原则,发挥了中央决策、审议、执行机构之间互为弥补、互为制约的功能”,说明唐太宗对三省六部制进行了一定的发展和完善,实际上也是一种制度的创新,故B项正确;材料说明唐太宗对三省六部制进行了发展完善,不是强调制度上的弊端,故A项错误;三省制度分工明确,不是说存在民主政治,故C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以达到行政效率的提高,不是强调加强皇权,故D项错误。7元代行省设计,犬牙相错的特点明显,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这种做法()A以打破地域隔绝来划分行政区域B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划分行政区域C以消除割据可能性划分行政区域D以文化认同作为行政区划的依据解析:选C材料中反映的是根据不同地势划分不同的行省,形成相互制约的状态,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10分)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整理自新唐书百官志材料二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另外,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上层政区,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摘编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并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运行的作用。(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3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唐代的三省六部制。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共议国政,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分工负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散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第(2)问,据材料二“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得出山川形便;据材料二“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得出犬牙交错;据材料二“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上层政区,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并结合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得出依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调整。第(3)问,据材料一中三省六部制的本质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并结合其他朝代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史实,得出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废除丞相。据材料二中划分行政区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并结合所学,得出中央的权力日益加强,地方的权力日益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答案:(1)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共议国政,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分工负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散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2)原则:山川形便;犬牙交错;依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调整。(3)趋势: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废除丞相。中央的权力日益加强,地方的权力日益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