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二群文通练一底层关怀含解析.docx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32872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二群文通练一底层关怀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二群文通练一底层关怀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二群文通练一底层关怀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群文通练一底层关怀主题解说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为生计而挣扎、奔波,其行为或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或散发出人性的丑陋。底层书写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展现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不幸命运,表达人文关怀,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文学的价值与力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老牛倌儿刘章老牛倌儿又叫大下巴。他姓吴,他们那辈人中间那个字是“玉”,老牛倌儿名字的第三字,现在村里的年轻人不知道,上点年岁的人知道的也不多,我因在村里管过户籍,还记得,那是个“琢”字,取玉琢成器之意,很讲究。老牛倌儿应该说是璞玉,究竟琢成器也未,我不敢妄加评断。老牛倌儿是他一生的职务,大下巴则是他的面部特征。如果跟时下一样把名字和职称连起来,应该是吴玉琢老牛倌儿。打从我记事起老牛倌儿就放牛。听老人说,他的父亲日子过得很不错,他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念书,念到十五六岁,什么百家姓千字文名贤集以及“五经四书”都念过。人说老牛倌儿是喝墨水儿长大的。说他喝墨水不只是读书的意思,他是真喝。据说他是笨而好学,背书背不下,就把砚台里的墨汁喝下。可惜他头大脚轻,干活没力气,书上的字会背不会写,不要说写文书、状纸,写信也不行,只好放牛。实际上他是放了一辈子牛,是从小牛倌儿晋升到老牛倌儿的。按理说小牛倌儿应先升到大牛倌儿,因为他只能放四五头牛,再多了放不过来,追不上,他隔过了这一级。他也从未当过羊倌儿,因为山羊攀岩越岭,他追不上,不能胜任。他放牛很少上山,都是在河边上、地沿上。他放牛的时候,头戴一顶草帽,身披椴麻蓑衣,怀抱一根荆木棍(他从不用鞭,他说放牛也是教,老师都是用教棍。他说得对,秦始皇就是老师用荆棍教成器的注),手捧一本书,两只眼睛笑眯眯地从牛背移到书页上,从书页移到牛背上。牛背也是书,书也是牛背。偶尔吆喝一声:“黄黄犍犍子回回来!”“花花腰腰子”除此,便是摇头晃脑咕咕哝哝地念书。他口吃,念书不口吃,小时候只觉得他念书的样子很好看,声音也很好听,像唱歌,听不懂他唱的是什么。直到我读高中暑假回家,才听他咏的是诗经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那情景我至今还记得,流水溅溅,书生悠悠,群牛吻地,老翁鹤立。孩子们淘气,有时冷不防地去扳他的下巴,他从不用粗话骂人,总说:“咳咳,不不懂懂得仁仁义义礼智信信”大下巴颤抖着,像小簸箕在扇动。人都说老牛倌儿仁义。有些放牛放羊的,摘瓜掠枣儿,掰棒子去烧着吃,偷老倭瓜,掏瓤子,再装上爬豆或红小豆用篝火烧熟去吃。老牛倌儿不,他不动一瓜一枣儿,闲时还在地边拔拔草,把瓜秧往风凉地方引。有一回,他的牛吃了老刘家的庄稼,他去找人家道歉,进了门笑眉笑眼,下巴抖动着:“大大兄兄弟,牛大大兄兄弟,牛”主人看他着急,忙说:“大哥,唱。”他悠悠地唱道:“牛吃庄稼了”主人一笑了之。我在承德高中读书,当时是村里第一个高中生,被村里人看成大秀才。寒暑假回家,老牛倌儿常在河边拦住我,问字,稀奇古怪,一问一个愣。例如,我们那儿形容跌跟头挨摔是“坡伊呀”,这个字该怎么写?我说可以用两个字拼在一块儿,他摇头,说古书上没这个写法,都是单个字儿。我无可奈何。有一回他拦住我,让我到承德千万要给他买一部掏灰耙造反,我说没有这样一部书,他很伤心,颤抖着大下巴,老泪纵横。我头次见他脸色那么难看,下巴拉得更长了。他说,人们都瞒着他,不帮这个忙。我大惑不解,问被人称为大先生的叔父是怎么回事,叔父说,这个根本没有的书,老牛倌儿托他买半辈子了。原来老牛倌儿有个侄子死了,他的一个堂弟要娶侄媳为妻,寡妇哭坟的时候,叔公跪在一旁祷告说:“我的大侄子啊,你可别回家欺床啊,你媳妇跟我了。”惹得侄媳大骂一顿。这事传到老牛倌儿耳里,气得发昏,他骂堂弟太不懂仁义礼智信了!有人跟他开玩笑说:“这不新鲜,有一部书专门写这种事叫“掏灰耙造反”。”他便信以为真,惦在心里托人买。唉,这个老牛倌儿,这个吴玉琢啊!老牛倌儿死了,他的名字没有死。谁家要是不想让孩子读书,就说:“不成器的念书也没有用,老牛倌儿念了四书五经,还不是放了一辈子牛!”谁家想让孩子念书,就说:“念书总比不念书强,看人家老牛倌儿,连吆喝牛也不用脏话,一辈子没动人一瓜一枣儿。”关于老牛倌儿,有不同的议论,没有共同的结论。(选自美文2017年第9期,有删改)注秦始皇嬴政幼时的老师,教育认真,要求严格。嬴政若完不成功课,老师就用荆条揍他,后嬴政终成大器,成了秦始皇。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书生悠悠:_(2)他悠悠地唱道:_2.赏析第段画线的部分。答:3.文章两段写老牛倌儿买书的情节有什么作用?答:4.请结合全文探究“老牛倌儿死了,他的名字没有死”这句话的意蕴。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老妇人和她的猫英多丽丝莱辛她叫黑,丈夫死后她就一直独居。她有四个子女,其中一个女儿每年给她寄圣诞卡片。除此之外,对他们来说,她是不存在的。他们都是体面人,有家,有车,有好工作;而她,不体面。她做买卖旧衣服的生意,自得其乐,推着那架塞满了衣物的旧婴儿车,在路上四处走动。黑70岁生日那个星期,她收到了通知,小社群得结束了。房屋署官员来做最后的安排。那年轻人,坐在房间里一把椅子上,椅子油腻腻的,他屁股贴着椅子的边边坐着。空气中有股可怕的恶臭,他不敢用力呼吸。看到这个落魄的老人,他不免觉得她能住进安老院,该算是运气的了,虽然他深知所谓安老院,都把老人当成顽皮不听话不懂事的小孩看待,直到他们有幸谢世。他告诉黑到时他们会派一部小货车来替她搬家。说到这儿,他看到了像是一堆五彩破布的东西站了起来,伸出皮肉不整的黑色爪子拍触老太太的裙子。“你不能带那只猫。”官员脱口而出。这是她收养的一只流浪猫,她给它取名比。比看起来就像一团破烂呢绒布,沾满灰尘和雨水。它一只眼睛的肌肉在打架中给扯裂了,现在永远都是半张半闭;另有一只耳朵给咬掉了,只剩下痕迹。小货车来接她,黑不走。黑知道,房子搬空之后,通常要等上数月,甚至数年才会真正开始重建。她打算继续待下去,等建筑的人来了才走。她平生第一次过得像她的吉卜赛祖先,一连几个晚上,她和猫缩成一团整晚蹲坐在一家空置的大门口。正如她所料,那间房子平安无事,于是她又搬回去住。她把后窗的一块玻璃打破,让比进出,免得要开前门或是开窗,惹起注意。她搬到顶楼靠后院的一个房间去,每天一大早出门,推着娃娃车和破烂,在路上度日。夜晚,她在地板上点了支蜡烛照明。比给她带回来了好几只鸽子。“比!比!啊,你这聪明的乖猫,啊,你好聪明。你知道怎么应付,怎么对付。”黑拔了毛,拆了点地板当柴,在煎锅上煎了吃。她一向吃得不多,有大堆的衣服裹身,只吃点面包干就够了。她虽然仍旧不够暖和,但也不怎么理会。屋外一片烂泥混雪。她躲回窝中,心想,寒流将过,马上就可出去营生。比有时也钻入她的窝中,她紧紧抱住它取暖。“唉,你这聪明的猫,你这聪明的老家伙,懂得照顾自己,可不是?”雪暂时融了,严寒才刚开始。她正想出去走动走动,却看到了屋外来了一部建筑小货车,他们没进屋来。第二天,黑带着她的猫和娃娃车,堆满的衣服,两条毯子,走了。两千米路之外已经成为废墟的地方,有三间大屋,天花板支离破碎,屋顶全都掀光了。傍晚时分,她从摇摇欲坠的楼梯拉上来她的娃娃车,小心翼翼地踏着三楼易碎的地板巡视一番。她点了蜡烛检视了一番,发现墙壁还算完整,有个角落还蛮干燥,不受窗子飘进来的风雨吹打。她就在那儿安置她的窝。她先在瓦砾中找到了一块塑胶布铺在地板上,防止湿气,然后垫上那两条毯子,再堆上一大堆衣服。她希望可以再有张塑胶布铺在最上面,但找不到,结果只好用报纸替代。造好了窝,她钻进当中,身边放了一条面包。她时而打盹,时而咬一小口面包,期盼、等待,望着雪片轻轻飘飞。比坐在她身旁,看着那张探出衣堆外的铁青色的老迈脸孔,伸出爪子轻轻触抚。它咪咪叫了两声,坐立不安,跳出屋外,冲入结霜的清晨大地,带回来一只鸽子。鸽子仍然振翅挣扎,比把它放在老太太旁边。好不容易才弄暖的窝,她不舍得出去,同时也实在没有力气爬下去,从地板剥些木条生火。她伸出一只冰冷的手,轻拍比。“比,你这老东西。你是抓回来给我的,可不是?对吧,是不是?来,进来这儿”但它不想进去。它又咪咪叫,把鸽子再往她前面推。鸽子这时已断了气,软绵绵的。“你吃吧,吃吧。我不饿,谢了,比。”她整晚搂着猫,拥在发寒的胸前。第二天一大早,她又听到了楼底下废物堆中搬运流浪者尸体的声音,看到了照在潮湿的墙上和倒塌的柱子上的电光。有那么一下子,手电筒几乎射到黑身上,但没人上来。谁会想到竟然有人会走投无路得敢爬上那么危险的楼梯,不怕那分崩断裂的地板下陷,何况是严冬。(有删改)5.黑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了的人物,她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答:6.小说结尾为什么要安排搬运流浪者尸体的情节?答:7.猫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答:8.联系小说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这篇小说带给人们的启示。答:答案精析1.(1)形容老牛倌儿放牛念书时的从容自在。(2)指老牛倌儿一改先前的慌忙结巴,缓慢从容地将“牛吃庄稼了”一句唱了出来。2.(1)多角度地描写老牛倌儿的形象:a.外貌描写,“头戴”“身披”等词句表现出老牛倌儿的质朴;b.动作描写,“怀抱”“手捧”等词句表现出老牛倌儿热爱放牛、热爱读书、热爱教育;c.神态描写,“笑眯眯”“移”等词句生动地刻画出老牛倌儿对书的痴迷。(2)排比句式:“头戴”四句,构成排比,短促、整齐、有力。(3)借助注释、评说,表达叙事者的看法:括号内引用的老牛倌儿的说法及秦始皇成器的故事,“牛背也是书,书也是牛背”的评说,都表达了叙事者对老牛倌儿的肯定。3.(1)既凸显了老牛倌儿对“仁义礼智信”的执着追求,也表现出他的单纯。(2)照应前文“仁义礼智信”的情节,为下文写人们对老牛倌儿的议论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4.(1)老牛倌儿虽然死了,但他一直被人们议论着,成为争议人物。(2)老牛倌儿的人生,一直影响着后人,或正面,或反面。(3)老牛倌儿在世时恪守“仁义礼智信”的人品,这令后人缅怀。(4)老牛倌儿先天愚笨,读书不成其功,却深得“仁义礼智信”之要并身体力行,值得后人学习与反思。(5)对老牛倌儿的议论不止,意味着当下人们对“仁义礼智信”价值、对教育的价值有不同的看法,这令人深思。5.独立自尊。宁可流浪,也不去安老院过没有尊严和自由的生活。心地善良。她收养流浪猫,与其相依为命,不离不弃。热爱生活,乐观坚强。勇敢地面对人生各种境况,冷漠和饥寒都压不垮她强烈的求生欲望。(答出两点即可)6.暗示黑的结局,黑可能会和这些流浪者一样,在废墟中死去;说明像黑一样的流浪者大有人在,黑的生存状态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的社会现象,深化了小说的主旨,加强了批判和讽刺力量。7.以猫写人,以猫被人抛弃的遭遇以及求生能力,烘托黑的命运和顽强,且有了猫这一说话的对象,便于展现黑的内心世界,凸显黑的性格特征;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猫的出现、猫给老人抓鸽子吃,引出了老人的流浪生活;没有人关怀,只能与猫相依为命,突出了黑的孤独和社会人情的冷漠。(意思对即可)8.政府工作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保证每个人的生存权,杜绝流浪和乞讨现象;倡导敬老之风,从道德、制度和法律层面保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对于个人而言,面对人生困境要像黑一样乐观坚强,永不放弃。(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