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七 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二)——技巧举例术语辨析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32264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七 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二)——技巧举例术语辨析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七 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二)——技巧举例术语辨析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七 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二)——技巧举例术语辨析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二)技巧举例,术语辨析一、古代诗歌常见表达技巧举例赏析1表达方式:(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赏析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往往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例句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赏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赏析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4)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例句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赏析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2.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例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赏析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体。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地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例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赏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例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赏析从篇章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例句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赏析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例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例句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双调折桂令怀古)赏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文,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例句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赏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3.表现手法(1)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例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2)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例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赏析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3)想像: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例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赏析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像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4)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衬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例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赏析苏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杜诗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5)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例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赏析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6)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例句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赏析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7)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例句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赏析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8)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例句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赏析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9)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例句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赏析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10)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例句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赏析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11)正侧: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例句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赏析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12)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例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赏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13)借景抒情: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例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14)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例句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赏析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15)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例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赏析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16)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像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例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赏析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二、古诗鉴赏中常见易混术语辨析在古诗鉴赏复习中,许多考生对诗词鉴赏的常见术语分辨不清,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为便于师生复习备考,下面就把鉴赏中常见容易混淆的术语作一个比较分析。1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这组术语是命题者在题干中经常采用的具有很大干扰性和迷惑性的术语。学生若不把握它们的内涵和外延,不明其具体指向,就会因审题不准而失分。这组术语从总体上看也不是并列的,存在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借助语言文字,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来创造生动、鲜明、具体的艺术形象,从而达到特殊艺术效果的手段和方法。它包括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三大类。“表达技巧”的提法比较笼统,主要是针对诗词整体或局部作比较具体的分析,因此答题角度可大可小,既可着眼整体分析,也可就局部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表现手法”又称艺术手法、表现方式,是指诗词从宏观角度表现情感主旨的手段和方法。它主要是针对诗词整体效果而言的,大致可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两大类。常见的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欲扬先抑、以小见大、乐景写哀、主客移位等。常见的描写手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有铺陈、渲染、白描、工笔、细节、动静、虚实等,侧面描写有联想、想像、比兴、象征、烘托、反衬、对比等。表现手法是高考中频频考查的内容,也是今后命题考查的重点。“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学生很容易把它跟“表现手法”混淆,二者区别在于:表达方式主要是从语言表达角度来说的,它与体裁特征有关;而表现手法主要是从表达效果来说的,它与诗词的题材和构思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在具体的诗词中,表达方式相对单一,而表现手法往往是灵活多样的。如叙事诗多用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写景诗多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说理诗一般用叙述、议论等表达方式。任何表达方式的使用,都要服从文体和表现主题的需要。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也有不同:虽然它们都能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但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诗歌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一般着眼于宏观;而修辞手法则是增强诗歌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是加强对句子的修饰,一般考虑的是微观。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但它如果间隔使用,对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就非常明显,也可视为表现手法;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如果一首诗整篇都用了拟人,它也可以说是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等等。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抒情方式,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或直接以景物描写来代替情感抒发。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乍看,这是一首描写长江流域无限春光的写景诗;实际上,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诗人翘首凝望一直到友人的帆影消失时的情景,抒发了诗人与孟浩然十分真挚的情谊。又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整首诗没有任何与感情有关的词语,诗人的喜悦之情完全借助于景物描写表现出来。借景抒情,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寓情于景”是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完全寄托在特定的景物描写之中的抒情方式。一般是先融情后写景,或直接将自身的情感包含在景物描写之中。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中包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悦”之情。又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个“空”字就将景情合一,黄鹂不解人事,诗人空怀先哲!粗看是写景,细看诗句中明显包含有“好”“空”这样的情在。寓情于景,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情景交融”是指将景物描写和感情抒发紧密结合在一起创造诗歌意境的一种艺术方法。它包括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都是情景交融的佳句,它们将写景与抒情相互生发渗透,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创造出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无论是借景抒情还是寓情于景,都是表达手段,都能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要区分二者,一看顺序:是先景后情,就是借景抒情;是先情后景,就是寓情于景。二看重点:以情为主,景物只是媒介,就是借景抒情;以景为主,情感寓在其中,就是寓情于景。分不出重点是“情”还是“景”,那很可能就是情景交融。3烘托、衬托和对比烘托:描写甲事物时,不直接从甲事物入手,而是通过描写与之相关联的另外一些事物,来达到描写甲事物的目的。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听众的感受和周围的景物烘托琵琶声之美。陌上桑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通过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失态,从侧面烘托罗敷之美。烘托是用一些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它属于侧面描写。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是用景物描写和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来烘托主要人物周瑜的形象,突出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来强调其中的某一个。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利用事物间的相对来突出主体。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即为衬托的手法,五岳、天台山和天姥山皆以高峻著称,具有近似的条件,而此处主体为天姥山,所以五岳、天台山只是用来衬托天姥山耸立天外、直插云霄的壮丽非凡。又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苍凉秋景衬诗人飘零之哀;柳永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悲凉秋景衬离情之凄苦,这些都是正衬。而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则为反衬的手法,“蝉噪”“鸟鸣”与“林静”“山幽”一动一静,具有对立的条件,而此处主体为“林静”“山幽”,所以“蝉噪”“鸟鸣”只是用来反衬“林愈静”“山更幽”。又如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以声写静,也是反衬。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胜利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衬托与对比的相同点:二者都是将一些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不同点:衬托的作用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而对比的作用是为了体现不同。对比正反双方都是主体,衬托只有一个主体,另一个作衬体。衬托与烘托的相同点:二者所举事物之间都有主次之分,都是为了使主体特色更加鲜明突出。不同点:衬托一般列举一个次要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而烘托一般采用多个次要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烘托一般主体暂不出现。总之,上述三组术语是古诗鉴赏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不可回避,又极易混淆。我们必须在具体的鉴赏活动中认真体会,才能真正将它们区分开来,并娴熟地运用在答题之中。最后用大括号的方式,列一个简单的图表,表示出古诗鉴赏中上述术语的领属关系,希望对广大师生分清这些术语有所帮助。附:古诗表达技巧分类图表达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