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生物的进化.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31072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生物的进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生物的进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生物的进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2018金陵中学月考)“超级细菌”有“泛耐药性”,对绝大多数抗生素均不敏感。医学研究人员一致认为,滥用抗生素是出现“超级细菌”的主要原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抗生素诱发病菌发生变异而出现抗药性强的个体B长期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使病菌发生了进化D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表明超级细菌为新的物种解析:选C抗生素起选择作用而不是起诱变作用;抗生素使“耐药性”强的个体得以存活,导致种群中“耐药性”基因频率升高;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2(2018仪征中学10月检测)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解析:选B图中a表示地理隔离,有些新物种的形成不需要地理隔离,A错误;b表示自然选择,其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可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不仅仅指基因突变,C错误;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不一定就形成物种1和物种2两个物种,需形成生殖隔离,才标志着两种物种的形成,D错误。3(2018南京三校联考)1979年科学家对野生大象的种群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地球上大概有1 300 000只大象。但到了1999年,大象只剩下700 000只。另一项调查统计表明,现有50%的非洲雄象不再长有长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上述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非洲象群中控制长出长牙的基因频率下降C采取就地保护措施可使大象的数量回增D野生大象一旦灭绝,人类将丧失部分宝贵的基因资源 解析:选A大象数目的锐减是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造成的。4(2017镇江一模)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表示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论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B表示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C表示自然选择学说,其中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表示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解析:选C表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表示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表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5(2017无锡一模)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C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解析:选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是针对种群的所有个体而言的,而不是种群内的某些个体;Aa个体连续自交所形成的群体中,A和a的基因频率相等,都为50%;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等于1。6(2018常州质检)鼠尾草的雄蕊高度特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由此无法推断出()A雄蕊高度特化的鼠尾草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概率更高B鼠尾草属于自花传粉植物C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鼠尾草花的某些形态特征与传粉昆虫的某些形态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解析:选B雄蕊高度特化的鼠尾草能够通过蜜蜂传粉,有利于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鼠尾草通过蜜蜂携带花粉并将花粉传授到其他的花上,这说明鼠尾草能进行异花传粉,从题中信息不能看出鼠尾草能进行自花传粉;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7(2018泰州中学月考)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观察到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着13种地雀,这些地雀的喙差别很大。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岛屿的环境差别是地雀喙进化的内在因素B不同岛屿上地雀种群可能产生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地雀的喙进化方向C不同岛屿上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定向改变D不同岛屿的环境直接对地雀的基因型进行选择解析:选C生物的进化总是朝着更适应环境的方向走,环境不断的变化,生物的进化方向也在不断的改变,因此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是环境的差别,A错误。自然选择决定地雀的喙进化方向,B错误。不同岛屿上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定向改变,C正确。不同岛屿的环境直接对地雀的表现型进行选择,D错误。8(2018昆山调研)在一个种群中,AA占25%,Aa占50%,aa占25%。如果因为环境的变化,每年aa的个体减少20%,AA和Aa的个体分别增加20%,一年后,aa的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为()A23.7%B20%C18.2% D15.6%解析:选C假设一开始该种群有100个个体,已知其中AA占25%,Aa占50%,aa占25%,则AA的个体数为25个,Aa的个体数为50个,aa的个体数为25个,因为环境的变化,每年aa的个体减少20%,AA和Aa的个体分别增加20%,则一年后,AA的个体数为25(120%)30个,Aa的个体数为50(120%)60个,aa的个体数为25(120%)20个,所以一年后,aa的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为100%18.2%。9(2018启东中学月考)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a、b、c、d 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物种最终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b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不同C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D欲判断d与b是否为同一物种,只需看b与d能否自由交配即可解析:选Da物种最终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A正确;b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说明它们之间的基因库出现较大的差异,B正确;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错误。10(2018石家庄调研)下表是某种生物迁入新环境后,种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年份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A的频率0.990.810.640.490.360.250.160.10a的频率0.010.190.360.510.640.750.840.90A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种群发生了进化B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C基因a决定的性状是适应该环境的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解析:选B分析表中数据,A和a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因此该种群发生了进化;遵循遗传平衡定律的群体中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而表格中基因频率不断变化,因此不能依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型频率;基因a的频率不断增大,故其决定的性状是适应环境变化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环境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实现的,即对个体进行选择实现的。11(2017常州一模,多选)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B自然选择和突变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解析:选A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生物进化可能会产生生殖隔离;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个体,且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12(2018无锡、宜兴、镇江三校联考,多选)下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1、2,若干年后,种群1、2的后代即使相遇也不能再相互交配产生后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的地理环境导致种群1、2产生不同的变异B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中有利变异的保存和积累C种群1、2已产生生殖隔离,成为不同的物种D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解析:选ABD变异是种群原来就存在的,是不定向的,环境起到选择作用;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1、2的后代即使相遇也不能再相互交配产生后代,说明1、2种群已经产生生殖隔离;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二、非选择题13下图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图1、2、3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1)上述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_,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_。(2)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了地雀C。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起到选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实质上是由于不同种群内的_发生改变。(3)若图2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所示。甲基因型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总数个体数2022420123982100乙基因型AATTAaTTaaTT个体数19616836400种群甲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种群甲中基因A的频率为_。已知表中种群乙每个个体有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概率都是105,则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解析:(1)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表明地雀A与地雀B属于同一物种,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表明地雀C与地雀A、B产生了生殖隔离,它们并非同一物种,因此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地雀A和B,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地雀A、B与C。(2)小岛上地雀C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3)种群的基因库指的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种群甲中基因A的频率0.7。种群乙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400210410580。答案:(1)地雀A和B地雀A、B与C(2)海洋环境的变化基因频率(3)基因库0.78014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下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_。(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_,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_不同,导致_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4)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世代甲箱乙箱果蝇数AT1E果蝇数AT2E第一代20100%064%20100%065%第四代35089%15%64.8%28597%8%65.5%第七代50067%52%65.2%42096%66%65.8%第十代56061%89%65%43095%93%65%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的是_,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_,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_%。解析:(1)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因此甲箱和乙箱中的果蝇分属于两个种群。(2)由题意知,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两品系果蝇之间可能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因此可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多样性。(3)由于两箱分养造成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4)分析甲箱和乙箱的果蝇数量可知,甲的种群数量大,因此甲箱果蝇的种群基因库大;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E基因频率在不同世代之间的变化不大,最稳定;由表格中信息可知,第十代时,甲箱中E的基因频率为65%,则e的基因频率为35%,因此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265%35%45.5%。答案:(1)种群(2)物种(或遗传)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或遗传;虽然交配选择上有体色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3)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食物的差异与选择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4)甲E45.5%15将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与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_。种群b和种群c是不是同一物种?_。(2)在对植物b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理由是_。(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可遗传变异、_和_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_的。解析:(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会形成地理隔离,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形成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2)计算可知,两次调查种群中D的基因频率都为20%,a的基因频率都为80%,故尽管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但基因频率并没有改变,因此,没有发生进化。(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答案:(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是(2)没有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3)种群自然选择自然选择隔离共同进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