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28969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东省淄博市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东省淄博市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是A. 蛋白质 B. 纤维素 C. 磷脂 D. 糖类【答案】B【解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 纤维素是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属于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故选B。2.硝化细菌和蓝藻都属于原核生物,主要依据是A. 都是单细胞生物 B. 生活都离不开水C. 都是自养生物 D. 均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答案】D【解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均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选D。3.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B. 酶的催化效率很高C. 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 D. 酶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答案】D【解析】酶的本质是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正确;同无机催化剂相比较,酶可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酶的催化效率很高,B正确;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C正确;酶只是起催化作用,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提供能量,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酶的本质和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酶起催化作用的原理是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4.与神经调节相比,不属于体液调节特点的是A. 通过体液运输 B. 作用时间较长C. 反应速度迅速 D. 作用范围广泛【答案】C【解析】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体液调节的特点,解题关键是识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坏和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碳从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形式为有机物B.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但相互独立的【答案】D【解析】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以有机物形式传递,所以从动物流向分解者的形式为有机物,A正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B正确;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正确;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D错误。6.自然状态下,植物体在秋后明显增多的激素是A. 生长素 B. 赤霉素 C. 脱落酸 D. 细胞分裂素【答案】C【解析】秋天,空气变得干燥,树叶里的水分通过叶表面的很多空隙大量蒸发,同时,由于天气变冷,树根的作用减弱,从地下吸收的水分减少,使得水分供不应求,如果这样下去,树木就会很快枯死,而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所以秋季植物体内的脱落酸含量增加,故选C。7.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机制来维持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A. 生产者的数量 B.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C. 分解者的种类 D.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强,反之,就越弱。B正确。8. 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A. 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B. 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C. 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D. 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答案】B【解析】人体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包括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等。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需要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和运动中枢等高级神经中枢参与,A错误;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是脊髓,不需要高级神经中枢的参与,B正确;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需要语言知识、运动中枢和听觉中枢等高级神经中枢参与,C错误;见到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需语言中枢等高级神经中枢参与,D错误。9.我国已全面实施二胎政策,从种群特怔来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A. 种群密度 B. 性别比例 C. 出生率 D. 年龄组成【答案】C【解析】全面实施二胎政策,目的是提高出生率,故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出生率,故选C。10.下列属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图像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该细胞为动物细胞,但该细胞没有进行分裂,A错误;该细胞为动物细胞,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该细胞为动物细胞,但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错误;该细胞虽然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但为植物细胞,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能紧扣题干要求“动物”和“有丝分裂后期”答题。11.关于细胞中水含量的说法,错误的是A. 代谢旺盛的组织细胞中自由水含量比例较高B. 同一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水含量无差异C. 同一物体不同组织细胞中水含量可能相差很大D. 同环境中不同种生物细胞中水含量可能不一样【答案】B【解析】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因此代谢旺盛的细胞自由水含量较高,A正确;同一个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体内含水量不同,幼年期含水量较高,B错误;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组织含水量可能具有较大差异,C正确;同一环境中不同种生物细胞中水含量可能不一样,D正确。12.关于人体内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 蛋白质也可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B. 有些蛋白质有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C. 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全部为必需氨基酸D. 组成肌肉细胞的有机物中蛋白质含量最多【答案】C【解析】蛋白质也可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故A正确;有些蛋白质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故B正确;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还有非必需氨基酸,故C错误;组成肌肉细胞的有机物中蛋白质含量最多,故D正确。13.由碱基A、C、T可以组成的核苷酸种类有A. 8种 B. 5种 C. 6种 D. 3种【答案】B【解析】由于碱基A、C在DNA和RNA中都含有,既可以构成脱氧核苷酸,又可以构成核糖核苷酸,均可构成2种核苷酸,而T只存在于DNA中,只能构成一种脱氧核苷酸,故由碱基A、C、T可以构成5种核苷酸,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核酸的种类和区别,解答时注意DNA和RNA二者不同点,特别要注意RNA特有的碱基中有U,DNA特有的碱基是T。14.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斐林试剂甲液与双缩脲试剂A液完全相同B. 双缩脲试剂的使用需要5065水浴加热C. 西瓜含糖量丰富,是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D. 脂肪鉴定中使用50%的酒精目的是提取花生子叶中的脂肪颗粒【答案】A【解析】斐林试剂甲液与双缩脲试剂A液完全相同,都是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A正确;双缩脲试剂的使用不需要水浴加热,可与蛋白质产生紫色反应,B错误;西瓜含有大量的糖,但也含有色素,所以不宜被用于还原糖的鉴定,C错误;脂肪鉴定中使用50%的酒精目的是为了洗去浮色,D错误。【点睛】解答AB选项,要注意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和使用上的区别。15.K+不能透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若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菌素),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K+通过膜的方式是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胞吞作用【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K+通过膜的运输需要缬氨霉素,所以不是自由扩散;K+从高浓度向低浓度处扩散,而缬氨霉素不能提供能量,所以也不属于主动运输。可见,这里的缬氨霉素充当的是载体的作用,因此是协助扩散,故选B。16. 下列细胞器中,不含胸腺嘧啶和磷脂的是( )A. 细胞核、核糖体 B. 线粒体、中心体C. 叶绿体、液泡 D. 核糖体、中心体【答案】D【解析】核糖体和中心体没有膜结构和DNA,不含胸腺嘧啶和磷脂。17.有关生物体中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 ATP与ADP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B.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处于动态平衡C.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只发生在细胞呼吸过程中D. 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多,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答案】B【解析】ATP与ADP不是同一种物质,ATP是三磷酸腺苷,ADP为二磷酸腺苷,A错误;活细胞中ATP含量很少,ATP与ADP可迅速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处于动态平衡,B正确;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发生在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C错误;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少,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ATP在体内的含量不高,可以和ADP迅速转化形成。18.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明显不同的是A. 间期有染色质的复制 B. 末期在细胞的中部不形成细胞板C. 后期有着丝点的分裂 D. 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答案】B【解析】间期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A错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的中部会出现细胞板,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的中部不会出现细胞板,B正确;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的分裂,C错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都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D错误。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凋亡的是A. 骨折时造成的细胞死亡B. 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尾部的消失C. 皮肤表皮每天都会有大量细胞死亡脱落D. 人的红细胞在经历120天左右的寿命后死亡【答案】A【解析】骨折是外界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A正确;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尾部消失,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正常死亡,属于细胞凋亡,B错误;皮肤表皮每天都会有大量细胞死亡脱落,是正常死亡,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人的红细胞成熟后细胞核消失,在经历120天左右的寿命后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区分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细胞凋亡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而由环境因素导致的细胞死亡称为细胞坏死。20.关于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癌细胞的细胞周期一般比较短B. 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数量比正常的体细胞少C. 癌细胞在分裂、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核糖体参与合成蛋白质D. 细胞癌变是由于正常细胞基因突变产生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答案】D【解析】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较正常细胞短,A正确;癌细胞的特点之一是,其膜表面糖蛋白减少,易扩散;B正确;癌细胞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速率较快,而蛋白质合成场所在核糖体,所以癌细胞在分裂、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核糖体参与合成蛋白质,C正确;细胞癌变是由于正常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产生的,D错误。2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A. 血红蛋白、葡萄糖 B. 02、葡萄糖C. 胰岛素、呼吸酶 D. 氨基酸、唾液淀粉酶【答案】B【解析】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红细胞中,不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O2和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中,是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呼吸酶是细胞内的酶,不是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唾液淀粉酶分泌进入消化道,不是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正确区分哪些物质属于或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局部电流的位置是 A. a和b处 B. a、b和c处C. b、c、d和e处 D. a、b、c、d和e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图中兴奋向右传递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同一个神经元的b、c处能测到电位变化,下一个神经元的d和e处也能测到电位变化,但上一个神经元的a处不能测到电位变化所以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b、c、d和e处故选:C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23.下图中是反射弧的五个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表示中间神经元B. 切断,对处的刺激形成感觉无影响C. 的功能是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兴奋D.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答案】D【解析】据图可以看出,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而则可以表示神经中枢(中间神经元),A正确;感觉是由神经中枢向大脑传出的信息,所以切断传出神经后,效应器没有反应,但不影响对的刺激形成感觉,B正确;是感受器,其的功能是将刺激信号转化为神经兴奋,并通过传入神经传导,C正确;表示神经中枢,因神经细胞间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在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D错误。24.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与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药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A. 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B. 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C. 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 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的数量不变,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的,这说明给药后突触前神经元的功能完好,该药物可能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使神经递质不能发挥作用,故选 A。25.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 血浆渗透压降低B.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C.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答案】C【解析】哺乳动物脱水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血浆渗透压也会升高,A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从而产生更多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正确、BD错误。26. 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下丘脑功能的是( )A. 参与体温调节 B. 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C.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D. 对昼夜节律有调节作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正确;B、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正确;C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不是下丘脑分泌的,C错误;D、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D正确故选:C27.游泳爱好者在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 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B. 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肌肉收缩加强 D. 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答案】D【解析】冬泳入水后,汗腺分泌减少,使散热减少,A错误;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B错误;冬泳入水后,机体散热增多,通过调节散热减少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恒定,入水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肌肉收缩使产热增加,C错误;通过神经调节促进下丘脑的分泌活动,促进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使产热增加,D正确。28.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起拮抗作用B. 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在神经、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C. 胰岛素促进糖的氧化分解,因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D. 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肌糖原分解以及非糖物质转化使血糖升高【答案】D【解析】【详解】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起拮抗作用,A正确;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在神经、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下完成的,B正确;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是胰岛素,C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但不能促进肌糖原的分解,D错误。29.下列选项中,均不属于免疫系统组成的是A. 淋巴结、吞噬细胞、溶菌酶 B. 肾脏、肾上腺、甲状腺C. 骨髓、扁桃体、胸腺 D. 扁桃体、B细胞、T细胞【答案】B【解析】淋巴结属于免疫器官,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都是免疫系统组成成分,A错误;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肾脏、肾上腺、甲状腺都不是免疫器官,不属于免疫系统组成,B正确;骨髓、扁桃体、胸腺都属于免疫器官,属于免疫系统组成,C错误;扁桃体属于免疫器官,B细胞和T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组成,D错误。30.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 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 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C. 体液大量损失 D. 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人体的防卫功能有三道防线:皮肤和粘膜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是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解: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容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是由于皮肤大量损伤,第一道防线功能丧失严重造成的A、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容易发生感染不是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造成的,A错误;B、皮肤的防卫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容易感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减弱造成的, B正确;C、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容易发生感染与体液流失无关,C错误;D、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容易发生感染不是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D错误故选:B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1. 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 )A. 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B. 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C. 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D. 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并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A项正确,C项错误;在体液免疫中,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B项错误;吞噬细胞能识别并吞噬处理抗原,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2.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下列行为有可能传染艾滋病的是A. 与艾滋病患者拥抱 B. 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剃须刀C. 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 D. 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书【答案】B【解析】与艾滋病病人拥抱不会传染艾滋病,A错误;与艾滋病病人共用剃须刀可能通过血液感染艾滋病,B正确;与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不会传染艾滋病,C错误;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书不会传染艾滋病,D错误。33. 将燕麦胚芽鞘做右图所示处理,一段时间后燕麦胚芽鞘将A. 停止生长B. 直立生长C. 向光弯曲生长D. 背光弯曲生长【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纸盒的左侧开了小口,导致胚芽鞘受单侧光刺激,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的生长素会往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胚芽鞘尖端下段背光侧生长的更快,因此胚芽鞘会向光弯曲,故选C。【考点定位】生长素的发现及作用【名师点睛】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胚芽鞘实验中四个重要部位生长素产生的部位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下部的一段。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的尖端弯曲生长的部位下部的一段。34.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类似物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与其应用无关的是A. 培育无子番茄 B. 促进棉花保蕾、保铃C. 延长种子寿命 D.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答案】C【解析】培育无籽番茄利用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作用,A错误;棉花保蕾保铃利用生长素防止落花落果的作用,B错误;降低贮藏温度和空气含氧量有助于延长种子的寿命,C正确;生长素的作用之一是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D错误。35.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B.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C. 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D. 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答案】A【解析】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B正确;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正确;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D正确。36.在调查草原仓鼠的种群密度时(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48只并全部标记,第二次捕获的36只中有标记的27只,则草原仓鼠的种群密度是A. 36只/公顷 B. 64只/公顷 C. 72只/公顷 D. 128只/公顷【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分析,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的是标记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48=36:27,N=64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要求考生掌握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计算方法,能够根据计算公式计算种群密度的大小。37. 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 群落中的动物有垂直分层现象C. 植物的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D. 动物的分层现象与植物的分层现象无关【答案】D【解析】群落中的植物因受光照的影响具有垂直分层现象,群落中的动物因受食物和栖息空间影响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ABC正确;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因此懂得分层现象与植物的分层现象有关,D错误。【考点定位】群落结构38.森林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A. 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强 B. 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弱C. 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强 D. 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弱【答案】B【解析】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弱,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明确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39.导致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A. 大量生物物种灭绝 B. 化石燃料大量使用C. 人口剧增,呼出C02增多 D. 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答案】B【解析】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造成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的原因是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得大量的化石燃料被燃烧并释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去,故选B。40.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是指A. 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B. 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C. 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D. 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指的是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所以选A。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二、非选择题41.下图中,AE分别表示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的有关结构,请据图回答:(1)高等植物细胞可能有的结构是_(填字母),动物细胞可能有的结构是_(填字母)。 (2)图中AE中具有单层膜的有_(填字母),与分泌蛋白形成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有_(填字母)。(3)结构C的名称是_,它在动物细胞中的功能是_,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是_。(4)结构E的功能是_。【答案】 (1). ABCE (2). ACDE (3). C (4). AC (5). 高尔基体 (6). 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7). 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8). 遗传信息库,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可以看出,A表示线粒体,具有两层膜结构,B表示叶绿体,具有两层膜结构,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C表示高尔基体,具有单层膜结构,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D是表示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E表示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结构,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1)据试题分析可知,高等植物细胞可能有的结构ABCE;动物细胞不具有叶绿体可能有的结构是ACDE。(2)据试题分析可知,图中AE中具有单层膜的有C,与分泌蛋白形成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有线粒体(供能)和高尔基体,即AC。(3)据试题分析可知,结构C的名称是高尔基体;它在动物细胞中的功能是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是与细胞壁形成有关。(4)结构E表示细胞核,其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42.图1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两个生理过程(af表示物质,甲和乙表示两种细胞器);图2表示在不同条件下测定该植物叶片有机物重量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1)图1中,a为_,c生成d的过程称为_,e被彻底分解的场所是乙中的_,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的阶段发生在乙中_。(2)图2中,在15时,影响B点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_,A点时,气体a的产生速率_(填大于、等于、小于)气体f的产生速率。(3)图2中,两种温度下,若给该植物15小时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和9小时黑暗处理,则一昼夜有机物积累更多的是_,比另一温度下多积累_g。【答案】 (1). 氧气 (2).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3). 基质(线粒体基质) (4). 内膜(线粒体内膜) (5). 光照强度 (6). 等于 (7). 15 (8). 18【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图1可知,该图是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甲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反应是水光解,产生氧气、H、ATP,氧气可以被线粒体吸收进行有氧呼吸,H、ATP被暗反应利用,因此a是氧气,b是H、ATP,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还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一个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被还原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因此图中c是三碳化合物,d是五碳化合物;乙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进行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与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因此e是葡萄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f是二氧化碳;分析题图曲线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光照强度,温度为15条件下,效应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时,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小于A,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叶片重量降低,光照强度大于A,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叶片重量升高,光照强度为A,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叶片重量不增加,也不减少;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15和25叶片增重量相等,但是25条件下呼吸速率大于15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因此25时,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15(1)据试题分析可知,图1中,a为氧气;图中c是三碳化合物,d是五碳化合物,所以c生成d的过程,即三碳化合物被还原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的过程称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e是葡萄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其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的场所是乙(乙是线粒体)中的基质(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的阶段是第三阶段,所以发生在乙中内膜(线粒体内膜)。(2)由题图曲线可知,A、B点随光照强度变化,光合作用强度发生变化,因此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光照强度;A点是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因此气体a的释放速率等于气体f的释放速率(3)C点对应的光照,15与25净光合作用强度相同,但是25呼吸作用强度是4,15时呼吸作用强度是2,因此图2两种温度下,若给该植物15小时C点对应的光照和9小时黑暗处理,则一昼夜中,温度恒定为15时,有机物积累多于25,多29=18g。43.下图是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发生的某些调节和代谢过程示意图。甲、乙、丙表示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X、Y表示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1)结构乙表示的器官是_,物质X表示_。(2)图中核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功能蛋白质在_(细胞器)上合成。(3)受寒冷刺激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对_离子的通透性增强,膜电位将变为_。(4)寒冷时甲通过分泌X促进乙释放Y,进一步促进丙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对_(填图中标号)的活动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调节。(5)机体受到寒冷刺激会产生兴奋,在反射弧中两个神经元之间信号转换是_。【答案】 (1). 垂体 (2).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 蛋白质 (4). 核糖体 (5). 钠 (6). 外负内正(动作电位) (7). 甲、乙 (8). 反馈(负反馈) (9).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试题分析:从图可知,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X由甲产生,作用于乙,所以X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Y是促甲状腺激素,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通常是糖蛋白,激素分泌调节一般为负反馈调节。(1)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所以结构乙表示的器官是垂体;物质X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据试题分析可知,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通常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所以功能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3)神经纤维膜外主要分布钠离子,膜内主要分布钾离子,当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钾离子外流,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表现为内正外负。(4)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甲)和垂体(乙),即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时,能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属于负反馈调节。(5)机体受到寒冷刺激会产生兴奋,在反射弧中两个神经元之间,即突触,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4.下图表示人体的免疫过程,请据图回答:(1)该图所示人体抵御病原体攻击的机制,属于人体免疫的第_道防线,其中、分别表示的是_和_过程。(2)以上所有细胞中对抗原的识别不具备特异性的是_(填字母)。(3)异体器官移植会产生排异反应,这是由细胞_(填字母)引起的,图中免疫活性物质A、B含量增多的是_。(4)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作用于心脏瓣膜细胞则会患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病。【答案】 (1). 三 (2). 细胞免疫 (3). 体液免疫 (4). a f (5). b (6). A (7). 自身免疫【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图中细胞a是吞噬细胞、细胞b是T细胞、细胞c是B细胞、细胞d是效应T细胞、细胞e是记忆T细胞、细胞f是效应B细胞(浆细胞)、细胞g是记忆B细胞;表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将靶细胞裂解死亡,同时释放淋巴因子增强细胞免疫;是细胞免疫;是体液免疫;A是淋巴因子;B是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1)据试题分析可知,该图所示人体抵御病原体攻击的机制,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其中、分别表示的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2)以上所有细胞中对抗原的识别不具备特异性的是吞噬细胞和效应B细胞,即af。(3)器官移植会产生排异反应是由细胞免疫引起的,移植来的细胞属于靶细胞,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导致移植的器官坏死;T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以增强细胞免疫,所以图中免疫活性物质A、B含量增多的是A。(4)酿脓链球菌作用于心脏瓣膜细胞则会患风湿性心脏病的原因是酿脓链球菌的抗原和心脏细胞表面的抗原非常类似,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错把心脏细胞当成酿脓链球菌进行攻击,这属于自身免疫疾病。45.下图表示我国南海某岛屿上某种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据图回答:(1)整个岛屿上的东亚飞蝗可以看作是一个_。岛上东亚飞蝗的数量变化并未呈现“J”型曲线,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_。为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控制东亚飞蝗数量为_(填K、K1、K2、0)。干旱能抑制导致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2)随着时间的推移,岛屿上的一个群落逐渐被另一个群落代替,这个现象称为_。(3)若该曲线表示生态系统中某大型肉食动物(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数量变化,a点的外界因素变化导致幼年个体大量死亡,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曲线变化为,数量接近于K2,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型。【答案】 (1). 种群 (2). 环境阻力淘汰掉的个体 (3). K2 (4). 1 (5). 群落演替 (6). 衰退【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理想环境中种群数量呈现J型曲线;由于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使得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1)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以整个岛屿上的东亚飞蝗可以看作是一个种群;图中阴影部分是东亚飞蝗在理想环境下的数量变化曲线与存在环境阻力条件下的数量变化曲线围成的时间上的数量差,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或环境阻力淘汰掉的个体;种群数量在K/2增长率最大,而K2小于K/2,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K2,能够抑制其恢复到K值,如果控制在0,则不能提供给以其为生物的营养级生物能量,控制在K和K1,则数量过高,不利生态系统稳定;若a点变化为干旱,蝗虫数量上升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为曲线I。(2)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岛屿上的一个群落逐渐被另一个群落代替,这个现象称为群落演替。(3)当种群的变化曲线为,a点以后种群数量减少,a点时年龄组成为稳定性,a点以后为衰退型。46.某地因釆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据图回答:(1)该公园生物群落中属于第一营养级的是浮游植物和_,草食性鱼类属于_消费者,该群落的变化属于_演替。(2)图中底栖动物类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关系有_。(3)蛙类繁殖时期,蝌蚪密度大时通过产生毒素,限制其种群的个体数量。从种类上看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信息;从功能上体现了信息传递在_的调节作用。(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繁殖的是_。(5)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_。【答案】 (1). 水草 (2). 初级 (3). 次生 (4). 捕食和竞争 (5). 化学 (6). 生物种群繁衍 (7). 浮游生物类 (8). 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食物网判断食物链的条数。(1)该公园生物群落中属于第一营养级的是浮游植物和水草, 草食性鱼类属于初级消费者, 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都捕食水草,同时杂食性鱼类捕食昆虫,可知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3)蛙类繁殖时期,蝌蚪密度大时通过产生毒素,毒素属于化学信息,从功能上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物种群繁衍的调节作用。(4)水草腐烂后,分解者将其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之后被生产者吸收,因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浮游生物类最先快速增殖。(5)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该营养级的生物可以捕食蛙类,又被猛禽捕食,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不同纲生物有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