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东西方的先哲学案新人教版选修.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28781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东西方的先哲学案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东西方的先哲学案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东西方的先哲学案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1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一、孔子的生平1自学礼乐:15岁时立志学习礼乐,后成为儒士,苦研诗书礼乐,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2从政失败:50多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恢复礼治社会的理想,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3周游列国:55岁时,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没被采纳。4献身文教:68岁时回到鲁国,整理编订六经,专门从事教育。二、孔子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思想与主张1思想(1)“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2)核心: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3)中庸: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2政治: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步改良。3教育(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其中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三、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1对中国(1)古代政治: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其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古代文化:以仁、礼、中庸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3)古代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2对世界(1)亚洲:汉朝以后,儒家经典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对这些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2)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史料一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何可求,从吾所好”“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为仁(旧贵族)不富矣,为富(新地主和商人)不仁矣”。探究依据史料一归纳孔子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上述主张产生的经济背景。提示孔子不反对求富,但是认为求富应该符合奴隶制的经济秩序和道德规范。(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奴隶制经济逐渐衰落,封建经济兴起。史料二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下,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摘自论语颜渊探究根据史料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提示孔子提倡“仁”和“礼”;主张“贵贱有序”“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史料三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史料四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即越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摘自日岛献吉朗诸子百家探究依据史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孔子的认识。提示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在思想方面,他创立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在教育方面,他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在政治方面,他的政治主张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且对后世中国及世界影响深远。但他主张维护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孔子的历史影响1国内(1)创办私学:孔子创办了私学,打破了以往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开创了“学在民间”的新模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2)主张“内圣外王”: 孔子主张的“内圣外王”,成为中国古代人治社会开明君主和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3)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长久的影响: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渐成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2国外: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孔子在世界上有深广影响,尤其对东亚诸国产生过重大影响。儒学传到西欧后,法、德等国先进的思想家们从儒学这个完全不同于基督教的思想体系中得到很大的启发。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材料反映出孔子 ()A主张用残酷的刑罚统治人民B主张用“政”和“刑”来治理人民C主张用“德”和“礼”教化约束百姓 D主张“政”“刑”“德”“礼”并用解析:选C本题解题关键是注意材料中的“德”、“礼”等关键信息,从而不难看出孔子的意图是主张用“德”和“礼”教化约束百姓,故答案选C。2.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材料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A有教无类B启发式教学C温故而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解析:选B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说的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该名句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反映的是启发式教育,故选B。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年表(部分)年份年龄大事记鲁襄公二十五年二岁齐(大夫)崔杼弑其君,立景公。鲁昭公二十五年三十五岁鲁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奔于齐,季氏执鲁政。鲁定公四年四十八岁吴兵破郢(楚国都),楚昭王奔随。鲁哀公四年六十一岁孔子自陈迁蔡,楚侵蔡。据何新孔子年表编制材料二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路宿于石门。晨门(守城门的人)曰:“奚自(从何处来)?”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材料三孔子曰:“吾闻人君不困不成王,列士(有志于建功立业之士)不困不成行。” (汉)刘向说苑(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生活时代的政治现象。该政治现象反映的实质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孔子针对以上政治现象而提出的主张。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述孔子的言行。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崔杼弑其君,立景公”“鲁三家共攻昭公”“吴兵破郢”这几句话分析其现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分封、宗法制分崩离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分析其主张;结合孔子的生活时代背景,孔子思想的目标以及其思想的局限性等方面评价其言行。答案:(1)现象:大夫夺权;诸侯争霸(混战)。实质:分封制、宗法制瓦解。(2)主张:施行德治、礼教;克己复礼(恢复周礼);倡导“仁”。(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评述:孔子身处乱世,心系周礼,具有旨在重建社会秩序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政治理想执着追求的坚定意志,但在践行上缺乏客观可能性。2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一、亚里士多德生平事迹1从御医之子到学园精英:17岁时的亚里士多德到雅典求学,师从柏拉图,并成为阿卡德米学园的精英。2从王子之师到“逍遥学派”:亚里士多德应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邀请做了其子亚历山大的老师;在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并征服希腊以后,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立了吕克昂学园,他的教学方法别具一格,历史上称他及其弟子们为“散步的哲学家”。二、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1哲学(1)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2)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2生物学: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植物进行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3物理学:在物理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4逻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提出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5教育:创办“吕克昂”学园,著书讲学。6伦理学:提出“中庸之道”。名师点拨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1)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2)不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史料一沉思中的亚里士多德鼓励争论的亚里士多德探究依据史料一 ,指出亚里士多德突出的教学方法是什么?提示思考和争论。史料二在吕克昂学园,有一门伦理学课程,讲授人生哲学。亚里士多德向人们讲述: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任何行为和感受都有一个中间性问题,过度与不及产生失误,中间往往能够获得成功并受人称赞。探究从史料二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什么思想?他这种思想有何特点?提示思想:中庸之道思想。 特点:从伦理学角度强调中庸之道;强调中庸之道是一种美德;否定两端。全面评价亚里士多德1贡献(1)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他的论著是系统的,他们的讨论也是分门别类的,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2)他的作品是批判和发展的,正如他所说:“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正是这种精神,使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3)他是一名职业教师,如果说柏拉图创造并奠定了西欧教育学的理论基础,那么亚里士多德则继承并发展到更高的水平。2局限(1)作为一名哲学家,其基本哲学观常徘徊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2)作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在其著作中时常体现这一阶级的思想局限。1马克思对亚里士多德作过高度的评价,说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著名的“三段论”命题,如“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希腊人是人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三段论”主要体现了亚里士多德哪一方面的成就()A生物学B逻辑学C伦理学 D生理学解析:选B亚里士多德以“三段论”为核心的逻辑学成为一切科学的工具,对后世影响深远。2关于“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这句话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体现了一种尊师但不盲从的师生关系理念 B说明仁爱是有等级的C体现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 D是亚里士多德的重要思想解析:选B“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是亚里士多德的重要思想,体现了其尊师但不盲从的师生关系理念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在范畴篇中,他认为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这时候他是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的。在形而上学等著作中,他认为质料只是潜能,形式才是现实,现实先于潜能,形式决定事物的本质;他还认为有不动的第一推动者即纯形式存在,这就偏向唯心主义了。材料二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他的研究都是从大量收集材料开始,经过严密的分析、概括、推理,最后才得出结论。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逻辑学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亚里士多德把它看做哲学的一部分,提出归纳与演绎两种方法。前者由个别到一般,后者由一般到个别,逻辑思维的重点在于后者。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之中。(1)依据材料一判定亚里士多德理论的性质。(2)亚里士多德在研究方法上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借鉴?(3)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是什么?自始至终贯穿于亚里士多德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的一种具体思维方法是什么?举出一个例子来。(4)马克思说:他(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说:他是“古代最博学的人物”。黑格尔说:他是“人类的导师”。罗素说: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亚里士多德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分析阐释问题的能力。第(1)问可从材料中概括。第(2)问联系对材料的处理方法来回答。第(3)问贡献从材料中直接提取。思维方式结合教材中的三段论回答。举例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第(4)问注意回答角度是“人类文化”。答案:(1)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他的唯物论并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2)注重对材料的收集,注重对事物的观察和研究,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推理。(3)逻辑学。三段论推理。例如:大前提所有动物都会死;小前提所有人都是动物;结论所有人都会死。(4)亚里士多德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哲学、政治学、逻辑学、伦理学、教育学等方面;“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的名言体现了他对科学探求的精神和对真理追求的精神,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的对比领域 亚里士多德孔子思想哲学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敬鬼神而远之政治革命的原因在于不平等、法治优于人治以礼治国,为政以德,反对苛政,人治伦理中道理论中庸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别具一格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式教学社会环境奴隶制城邦民主体制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影响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影响亚洲乃至世界针对训练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生活在相同的历史时代,分别是东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亚里士多德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政治机制的运行以法律为最高原则,并为法律所制约以道德优良的生活为宗旨而既能治理又乐于受治的人们美德乃是牵涉选择时的一种性格状况它乃是两种恶行即由于过多和由于不足而引起的两种恶行之间的中道(1)依据所述材料,概括两人思想的相同之处。(2)与孔子相比,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有何不同?(3)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目的、影响方面评述两人的治国思想。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抓住题干中的“中庸”、“中道”、“道之以德、道德优良”、“ 树立社会秩序”等关键字加以比较分析。第(2)问,抓住关键信息“法律为最高原则”进行分析。第(3)问,要联系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目的、影响方面评述两人的治国思想,对影响的评述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考虑,注意语言的精炼。答案:(1)中庸(中道);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秩序。(2)强调以法治国。(3)孔子:时代背景:春秋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社会大变革(转型)。目的: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影响:没有被当时统治者所采纳;为后世道德规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或成为正统思想)。亚里士多德:时代背景:雅典民主共和制的繁荣与衰落。目的: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影响:丰富了后世民主思想的来源,但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中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传承的道德规范是()A“仁”的思想B“礼”的思想C“有教无类”的思想 D“为政以德”的思想解析:选D孔子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征收重税。2论语八佾载,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按照周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八列舞女)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对此,孔子很是感叹!这说明,孔子政治思想中的“礼”,是()A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 B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C春秋时期的社会秩序 D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选A礼乐制度上的规格是依据等级制度确定的。孔子的“礼”属于政治思想,侧重于社会秩序的构建。3今天我国倡导“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对于“以德治国”,我们可以从儒家传统文化中吸取哪些有益的思想?()A民本思想 B.“和为贵”和“仁”的思想C“有教无类”的思想 D.“天人感应”解析:选B“以德治国”强调的是统治者要实行德政,故符合要求的答案为B。4对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的评价正确的是()孔子讲学图A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新局面B为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培养了大批人才C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D开创了封建教育的新局面 解析:选C图片为孔子讲学的情景,孔子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5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孔子 B墨子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解析:选D此题考查的是对东西方古代思想家代表主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逻辑学”和所学史实指的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6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这种观点()A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 B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C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性质 D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形式之间的关系解析:选B从“物质受形式的支配”等内容分析,亚里士多德的这种观点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7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的复杂演绎逻辑 B属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成就 C自始至终贯穿于亚里斯多德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 D至今在学术界仍具有重要地位解析:选A本题考查了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有关知识点,根据所学A项不正确,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的简单演绎逻辑,就是三段论。B、C、D三项说法正确。8下列关于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相同之处正确的是()都是教育家都提倡中庸之道他们的思想都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的思想都是唯心主义哲学A BC D解析:选D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是教育家,孔子在古代中国创办私学,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并在教育思想上有诸多成就,亚里士多德在古代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并创立了 “逍遥学派”, 是正确的。他们都提倡中庸之道,他们的思想都对东西方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正确。孔子对鬼神敬而远之,重人事而远鬼神,并非唯心主义,亚里士多德批判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某种程度上说接近了唯物主义,故排除。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9题13分,第10题13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苏格拉底(公元前470399年)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分别是西方和东方历史上最早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的教育家、思想家,两人都被誉为“人类的导师”。孔子还曾被称为“圣人”。孔子讲学的方式采用对话的形式。孔子与人的对话如诗篇一样,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内蕴丰厚,有很多的话就是人生格言。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对语言的锤炼,是与他对人的修养要求分不开的。孔子,他以诗、礼、乐等形式,以与弟子之间展开对话的形式来追寻人之为人的美。孔子认为完美的人是有仁爱之心的能“爱人”的人。他倡导群体意识,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向往天人合一的和平的艺术的人生。(1)根据材料说明孔子的世界地位怎样?(4分)(2)概述孔子的基本思想主张。(5分)(3)孔子的儒家思想对我们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4分)解析:第(1)问,分析图片结合图片的注释文字,可以得出孔子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影响深远。第(2)问,通过对材料二的分析可以得出孔子“仁”、 “礼”、 “群体意识”、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第(3)问,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谐等内容对今天和谐社会的建立有重要意义。答案:(1)孔子作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不仅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而且对亚洲及对世界都有重大影响,所以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尊敬。(2)政治:核心思想是“仁”(仁爱),包含着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倡导“群体意识”,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哲学:“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人性:“性相近”。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3)孔子思想包含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现实意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重义轻利,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些思想仍是我们今天需要弘扬的。10阅渎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材料二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在他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中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又批评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这种设想不符合社会实际。(1)材料一中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尊敬的人”指的是准?(2分)(2)根据材料二,亚里士多德更尊重真理体现在哪些地方?(7分)(3)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亚里士多德对其“尊敬的人”是什么态度?体现了什么精神?(4分)解析: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第(1)问,“尊敬的人”,从材料中不难看出是柏拉图;第(2)问,可从教材中概括归纳出来;第(3)问,要联系材料和教材回答。答案:(1)柏拉图。 (2)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是真实的,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批驳了柏拉图理念先于物质的唯心论。他还认为柏拉图关于理想国的设想不符合实际。(3)态度:尊敬但不盲从。体现了他追求真理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