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IV).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28474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I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I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I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IV)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每个诸侯的疆域内,必有宗庙,其始祖被全疆域人供奉,保持着一种准亲属的关系。在领域内不仅公侯伯子男的名位世袭,主持国政的卿及大夫也由指定的世系所把持。”材料最能说明,西周A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分封制有利于扩大疆域C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结合D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2、安作璋先生认为,“御史大夫的官位虽比丞相低,但地位却十分重要”,“在法定制度上,他有着特殊的地位”,并“握有考课、监察和弹劾百官之权,这种权利有时甚至超过丞相”。 由此可见丞相与御史大夫的关系是A御史大夫只是丞相的助手B御史大夫与丞相互不统属C御史大夫与丞相密切配合D御史大夫与丞相相互牵制3、“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方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是A. 监察制B皇帝制C察举制D郡县制4、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以后,名为诸侯王,实际辖地不过数县,等于列侯,其支脉疏远之人,更如一般富室了。“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A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B诸侯王的利益得到保障C平定了诸侯王的叛乱D“推恩令”的贯彻实施5、 秦汉时期,当皇帝难以决断军国大事时,便召集群臣,商谈解决方案,并由丞相领衔上奏,供皇帝做出决策,这被称为朝议制度。朝议制度A说明国家大事由群臣决议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有利于决策做到集思广益6、某朝一官员通过贿赂企图任宰相,皇帝同意了某官员的请求,并下诏“某可任宰”。时任某部门的给事中行使职权,驳回诏书,依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明朝内阁B宋朝参知政事C唐朝门下省D清朝军机大臣7、“竹林七贤”是古代著名隐士,生活在魏晋时期,他们超然物外,不附权贵,才学突出,有学者认为,魏晋时期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大族家庭所垄断,个人出身对仕途影响较大,这种现象A强化了中央集权B强化了宗族观念C维护了分封体系D科举制走向衰落8、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与之前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度最大的“合理性”应是A封建政府人才选拔工作制度化B贵族垄断官场局面开始被打破C底层知识分子社会流动均等化D积极向上的社会心理得以塑造9、宋真宗时,经济发展较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巧妙地抵制了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上述现象不能反映A三司是朝廷主管财政的部门B宋代相权对君权形成了一定制约C宰相和三司使是上下级关系D宋代部分官员具有“民本”思想10、元朝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代A相权得到加强B皇权得到削弱C中书省独揽大权 D中书省职能专一11、明朝嘉靖皇帝曾20 多年不上朝,但明人说他“虽深居渊穆而威柄不移”,“斋居数十年, 图迴天下于掌上,中外俨然如临”。这是由于A明朝社会秩序稳定B君权与相权矛盾缓和C选用得力大臣相助D内阁阁臣为皇帝服务12、1728年雍正帝命贵州按察使张广泗在黔东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张广泗带兵深入黎平府古州、都匀府丹江苗、侗等族村寨,设厅,置同知,理民事。湖南、湖北,四川等省的土司,也交出世袭领地及土司印信,归政中央,改设村县。对改土归流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是A废除土司制度是历史的退步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C不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D增加了叛乱因素13、据记载,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太监都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就由军机大臣中资历最浅的人负责,因此当时有“挑帘军机”之称。“挑帘军机”的出现A说明了军机大臣位高权重B表明了皇帝故意显示威严C反映了军机处的等级森严D反映了军机处保密性极强14、新全球史说,梭伦以后的改革者走得更远,公元前6世纪晚期到公元前5世纪,雅典领导人不断增加平民参与政府管理的机会,他们对任职者提供津贴,经济困境从此不再把人们排斥在政事管理之外。使公民参政走出“经济困境”的是A 克利斯提尼 B梭伦C普罗泰戈拉 D伯利克里15、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关于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选项 史实 推论 A 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 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源 B 十二铜表法颁布 使外邦人利益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障 C 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D 万民法的形成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16、 罗马法规定:被继承人死亡时,财产由最近的继承人所有,凡是权利相等的人,包括妇女都可均分。死者有权在生前指定朋友作为遗产分割人。这体现了罗马法A保留了原始野蛮的习俗B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C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D规定妇女享有政治权利17、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钱老曾指出:英国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如果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国家便不会进步,此观点的表述符合的是A13世纪英国贵族迫使国王在大宪章上签字 B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C.议会改革凡年满18岁公民都可以参加下院选 D英国责任内阁的形成 18、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白宫核心政治圈一直处于高调频繁的人事变动之中。如上任仅23天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被总统免职。特朗普总统此举A违背了1787年宪法 B会受到国会弹劾C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利D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不是特朗普亲信19、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宪法都设立国家元首一职,近代英国、美国的元首都是A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世袭B直接领导政府,统帅武装力量C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D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20、美国1787年究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终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A共和制B联邦制C分权制D民主制21、1952年杜鲁门总统命令商务部长将某些钢铁企业置于联邦政府的管制之下,不久,最高法院裁决杜鲁门发布的这一行政命令违宪。据材料可看出,美国A各州拥有高于联邦政府的权力B总统无权签署上述行政命令C最高法院正常行使自身的权力D司法机关的权力高于行政权2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A消灭了法国保守势力B摒弃了封建等级制C平民可直选法国总统D有利于巩固共和制23、德意志帝国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C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D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24、 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为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而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清军的干扰。这说明A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权观念B晚清政府盲目自信C英国的殖民扩张准备充分D中英军事实力悬殊25、虎门条约规定,凡是涉及英国商人的案件,都交给英国管事官处理。“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对此条约认识正确的是A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B中国外交主权遭到破坏C英国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D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26、咸丰皇帝亲自批准的天津条约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但不久,他就借上海关税谈判之机,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自由贸易为条件,将取消公使驻京等条款作为“第一要事”。这主要说明A清政府极力维护国家主权B清政府不认真履行条约C统治者天朝上国思想严重D清政府接受了自由贸易的主张27、下表是近代以来,不同人物对鸦片战争的不同看法。下列选项中的叙述错误的是道光皇帝 “连衅”,这些“犯上作乱”者都是不能长久的。 孙中山、毛泽东、 陈旭麓(著名史学家)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中国赶往近代最初的一步 A道光皇帝仍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未醒 B孙中山、毛泽东用革命史观来评价鸦片战争C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历史真相因为叙述者的立场不同而模糊不清28、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大多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如“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一首歌谣A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 B表明金田是革命志士的圣地C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王朝 D便于传播,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29、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分田”规定的实质是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30、史学界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既显示出旧时代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又具有新时代的特征。下列措施反映其新时代特征的是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B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C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D“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二、非选择题(40分)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所谓皇权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就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央的权力结构中将群臣的权力集中于皇帝。这样就形成“惟以一人治天下”的局面。的确到了清代,无论是皇权的专制还是中央集权的程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材料二 “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两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应依照手续选举之。”“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宪法第 15 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 18 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 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帝国国会按普遍、平等的选举法选举产生。” 材料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清朝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表现。(6分)(2) 材料二中的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四国的政治文献,按照顺序写出四国的政治文献的名称。(4 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的政体,并分析其主要不同。(8分) (4) 概括指出资本主义代议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 分)材料一 随着中华民族的第一个国家夏朝的建立,为满足国家机器运转需要的赋税也随着出现了。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最初的税收形式是贡献实物的“贡”、为国家服劳役的“助”和劳役稅与比例稅并行的“彻”。后来,铁器被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这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于是先秦农耕社会实行的“井田制”土地制度开始瓦解。随之产生了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新形式“初税亩”,即实行履亩而税的新税制,扩大了征税范围,增加了财政收入。至此,中国的传统税制从名称到主要内容都基本定型。 材料二 欧洲各民族国家,是中古晚期直至近代才逐渐形成的,这就使其税收文化传统的形成晚了很多。当人们对纳税不堪重负时,其反抗的目标是通过制度的改进,把民众在税上争到的权利巩固下来,这样就有了发展和进步。西方宪政制度主张纳税人自己的财产权利,从而要求限制国王的征税权力。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权利本位的税收文化。折中妥协达成协议,从而取得权利与义务的均衡。 以上均摘编自王飞中西税收文化差异及我国税收文化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先秦各时期税收的特点与当时政治的关系。(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西方税收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