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的德育论文四篇

上传人:冇种爱&****;兂可... 文档编号:632531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学校的德育论文四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于学校的德育论文四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于学校的德育论文四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 于 学 校 的 德 育 论 文 四 篇【篇一】一个纪律严明、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良好班集体,利益学生潜心学习和健康成长;利益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利益学生形成健全的道德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良好的班集体就是适合学生成长的沃土。那么如何培植出这片沃土呢?俗话所言“浇树要浇根,育人须育心”。建立良好的班集体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育心教育。育心的关键就是要进行德育熏陶。教师如何做好班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呢?一、用爱心激励学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责任感。教师应有更广泛的爱、无私的爱、真诚的爱。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用爱心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应和学生多沟通,多了解,创造机会激励、表扬学生,做到“多激励、少批评”, 要相信:“没有坏学生,只有不成熟的学生”,教师要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和自尊心。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爱是教书育人的动力基础。对于那些学困生、留守生等更要多多关注,付出更多的爱心,使他们敏感脆弱的心灵不再受伤,享受生活中的种种美好,感受着师爱的温暖,咀嚼着友爱的芬芳,从而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奋发向上。著名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 “孩子需要赞美,正如植物需要水分。”赏识就像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必不可少的,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望着收获肯定和赞美。教师应当是爱心的使者,进行着爱的教育,一举一动都要洋溢着诚挚无私的爱,让学生的心灵充满爱的阳光,体味阳光的味道,享受着教育的真爱,在爱的天地里健康茁壮地成长。二、用严纪约束学生“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会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但是仅有关怀还是不够的,“爱”要有度,不能溺爱。要管理好班级,还要“严纪”,制定严明的纪律,纪律是一切成功的保证,能够约束学生的思想行为,使其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不致有所偏离,因为学生毕竟年龄小,自控力差,有时难免控制不住自己而违纪。对于违纪的同学不能听之任之,一定要严肃批评与教育,否则,条约、规范、守则、制度都将成为一纸空文,甚至还会助长违纪的风气而影响班级稳定。管理时“爱要适当,严要有度”。该宽容时要宽容,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从心里明白:老师如父母一样关心你、爱护你,这样,学生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分歧情绪,而是教师的苦心,使得“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三、用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主题班会是一项重要的集体活动,是教师通过班集体教育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高度热情和智慧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手段,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根据中学生年龄段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主题并加以系列化的班会课程。在大的德育范围中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课给学生带来了鲜活清新的气息,打破了书本、教室对学生们的禁锢,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参与欲、表现欲,是学生施展才华的最好舞台,直观形象的主题班会能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我引导学生自编自演的心灵剧丑小鸭、考试之后、旅途中的行囊等,都鲜活的再现了学生学习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学生观看后可对照他人修正自己的言行,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中知行达到统一。主题班会虽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当我们春风化雨般的经常性滋润他,相信有一天朵朵的鲜花总会悄然开放。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同时还要保持好与学生的距离。从情感上说,距离越近越好;从管理上说,又必须留有一定的距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色定位,与学生之间保持一个适度的距离,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既可亲,又可敬的教师形象。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理交流”的过程,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因此,在日常班级工作中,教师必须努力创造良好的氛围,积极探寻与学生情感的交融点,拉近师生情感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乐于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在心与心的感应中,接受“无痕的教育”;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净化自己的灵魂。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改其行”。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师生之间必须有一个适度的距离。要让学生在这适度的距离中,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与老师在学识、能力、经历等方面的差距,从而对教师保持应有的尊重;同样,老师也只有依靠这种距离,才能把课堂教学与课后谈心、硬性规定与宽松氛围融合起来,使班级始终处于和谐的气氛之中。而师生之间如果距离过近,片面强调和学生“打成一片”,那么学生则会与你称兄道弟,轻慢老师应有的权威。不尊其师,何谈“信道”,何以服教?真正的教育,是触动灵魂的教育。德育工作,是一项艰苦而耐心的工作。但只要我们与时俱进,敢洒热血,奉献青春,在教育这片热土上我们就会硕果累累、满园芬芳。【篇二】一、把握小学生的心理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在教育过程中“以心为本”的教育。儿童心理学专家朱智贤说过:“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常与行为品德有关。不从根本上去抓品德教育,就不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抓德育工作一定要掌握好学生的心理活动,从实际出发,找到问题的缘由,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可。比如,学生之间闹矛盾,作为班主任不能从主观意识上去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来判断谁对谁错,不能有偏袒心理,要让学生讲清楚前因后果,然后指出双方的不对之处,让他们互相向对方道歉,不要让其中一方感到委屈。还要让他们成为好朋友。二、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时常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心理变化、学习困惑等问题。针对每一个同学,要研究其性格特点、个人爱好与专长,关心他们的家庭环境,适当地去跟他们聊天谈心,也可以通过其身边的朋友来全面了解他们的性格,从而能因材施教,挖掘出每个学生的潜能。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班主任要用真诚的爱打动学生,以“亲”为主,以“勤”为辅。当学生思想或行为出现异常的时候,要及时与学生谈心,帮助他解决困惑;当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树立坚定的意志与信心;当学生学习出现问题的时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用爱驱走他们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心态努力学习。要带好学生,班主任的“勤”也必不可少。对待班级工作,班主任应该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勤观察,勤思考,勤交流,勤学习。无论上课还是课外时间,班主任要时常观察学生的行为动向,分析他们心理变化,及时进行沟通与交流。学生出现的问题千变万化,要勤思考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以便防患于未然。最后,在多变的时代中,要想跟上时代潮流,班主任自己必须勤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变化,与时俱进。三、调整德育目标班主任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正确调整德育目标,既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要培养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学生。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双向培养,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自我教育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增强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小学生的风险意识,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找到自信。小学班主任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身心特点,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德育目标,鼓励小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保持良好心态。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是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班级是小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场所,对小学生的品格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打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为了培养学生班级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可以让学生集体讨论制定班级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定,提高学生的自觉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自我教育;要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选好班级干部,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独立开展工作;可召开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五、适应教育发展要求,不断探索德育新方法小学班主任要紧跟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对于德育教育新方法进行不断探索。首先,为人师表。小学班主任要通过教书育人和授课过程中的言行突出个人魅力,以人格力量感染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其次,以情感人。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要充满爱心,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想方设法地为学生解决学习中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再次,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小学班主任要逐步完善量化管理制度,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两者紧密结合,把规章制度的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机制和制度上的保证。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工作如春风化细雨,于无声处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只要每一个为师者心中有爱,用我们博大的胸怀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善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片绿叶都发光。【篇三】摘 要:在现今的教育中爱和感恩等方面一直是新课改提倡的,也是可持续和谐发展观的人文需求。在小学常规管理方面能用爱教育学生,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会学生感恩则是大家都希望的。笔者希望结合学校老师、学生的爱和感恩问题,提出符合实际的,能具体操作的方法,真正做到在常规管理中传递爱,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学会感恩他人。关键词:小学常规管理 爱 感恩教育在在学校的常规管理实务不多却一直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不少教师和学生缺乏爱人的心,不懂感恩。爱和感恩教育没有和常规管理紧密结合,教学过多的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教育,没有在学生情感上更多的做发展。学生就没有树立好爱心意识,也没有理解到如何去感恩他人。这和新课改时期推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严重背离的,不在常规管理中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再未来的教学中就无法实现学生思想态度的发展。首先,经过笔者观察和分析发现了我校存在的不懂爱的现象主要有:第一、学习管理特别僵硬,过多的控制着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比如强制规定学生中午不能睡觉,必须完成上午的布置的作业等等。第二,教师课程知识教学不合学生胃口,加大学生学习压力。第三、人际交往越来越恶劣,张口出口都说辱骂他人的脏字眼。不懂感恩的现象主要是:一方面,学生对于自己的父母亲人等缺乏关心,不曾过问父母的近况,甚至恶言相向。另一方面,对于教师的教育和开导颇为不在意,不感恩老师的学生很多。另外,有些学生也不听信同学朋友的逆耳忠言。其次,进过交流分析后,笔者发现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家庭从小就缺乏感恩和爱的教育。家长忙于生活琐事对孩子性格品行不管不问,爱和感恩教育就跟不上。很多地区的孩子都属于留守儿童,他们和爷爷一辈的人生活,思想上偏于保守,在家受到了很多的溺爱,再加上隔代教育的代沟问题,使得学生们一直保持着自我中心的思想,很多时候没有为他人着想的习惯,没有理解爱和感恩的重要意义。第二是在校学习期间学校的常规管理上是围绕学生成绩进行的,却没有真正把学生爱和感恩的意识养成加以重视。由于我国的教育制度上没有根本上改变升学考试制度,使得教师、家长等都太看重学生的成绩发展,对于学生的成绩看的过重,迫使小学的常规管理需要围绕学生成绩发展而进行,而很少关注学生情感上的发展,导致不少学生不会爱和感恩。第三是当今社会生活在物质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学生的思维,他们个人物质欲望远远大过情感需求。学生之间相互攀比,吃喝玩乐的奢侈风气也开始弥散开来。比如在笔者调研过程中就发现一个学生为了面子过生日时花费 1000 多块钱邀请了一大群同学吃饭,而自己已经下岗三年多的父母却在家里吃咸菜。最后,我们想要能促进学生们确立感恩之心,懂得爱人之心,我们需要从几个基本方面去做努力:第一,在幼儿时期便开始家庭教育。把孝道教育从孩子小的时候做起是让他们树立爱人之心的必要手段。三字经说的好“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这充分说明了在学生初期的教育是很关键的,地区的父母不能尽到教育的义务,那么学校的常规管理就要和家庭教育相配合,让学生的家长们掌握教育孩子的技巧和方法。比如:学校在常规管理上可以设定定期的家长会,让学生的家长们到学生参与学生们的爱和感恩的主题班会等。这样就联系了家庭和学校,逐渐培养起学生的爱和感恩之心。第二是在学校常规管理和课程中把工作做到细致处。学校的常规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和教师都要有利。不能为了节省时间,就粗略的安排管理活动,也不能不顾实际进行管理规定。比如取消学校那些苛刻的午睡制度、就寝制度等,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需要做管理。在课程上不能完全去和其他学校拼进度,而是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师生情况做课程规划管理。第三是需要用大毅力去坚持重复的做关于爱和感恩的教育工作,在多门学科中夹杂爱和感恩教育。长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爱和感恩教育能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爱和感恩的话题需要在常规管理上加强督促,最好的方式是在学校会议上教师之间展开讨论,落实教育流程和措施,做到每个学科有侧重点,每个老师有爱和感恩教育的意识,从而在教学中发展学生们的爱和感恩之心。比如:在课堂管理上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的学习,而是应该关爱学生,从学生学习需要进行教学管理。对于学生的管理要保持爱心和耐心,以发展和原谅的心态来包容学生,同时要积极对学生做的好的方面加以表扬和肯定。总之,小学的常规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和教师,在管理中要把学生当做是一个逐步成熟发展的个体,他们的思维习惯,品质特点都在很大程度上具备可塑性。在教学管理中我们想要学生能有爱人之心,感恩之心应该从小就培养,并且我们还要关注外部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抓住学习生活中的爱人和感恩瞬间进行教育。【篇四】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德育尤为重要。作为学校基层组织的班级的德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的质量,作为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德育的渗透,尤其是活动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班主任工作是我工作的主旋律,将近二十年班主任工作的我,爱我的工作,更爱我的学生。智慧、聪颖的学生我喜欢,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我不放弃,乖巧的孩子我信任,顽皮淘气的孩子我肯定。“蹲下身来看孩子”是我做班主任工作的准则,尤其是对待“特殊”的学生,因为这样的孩子更需要有人去爱、去帮助,我放下架子走到孩子中间和他们交朋友,他们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孩子们也离不开我,把我当成他们的朋友,无话不说。班级活动中怎样渗透德育教育?下面就谈谈我在具体工作中的几点做法。一、把握特点,适时渗透。活动中应注重学生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选择好教育题材,并和教材教法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渗透德育教育真正做到在活动中乐教乐学。我班独生子女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求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尊重,缺乏合作精神,因此在开学初,班级活动课开展的第一个活动就是看谁跑到终点。本来这个项目学生们会积极去做。可轮到一名学生跑时,他却无动于衷,任主持人怎么叫,只见他我行我素地立在那儿,甚至还和周围的同学聊天,当时我看到了感到气愤,走到他面前准备说他两句,结果我刚开口,在他身边的几个同学则用充满童稚的声音对我说;“老师,他的脚受伤了。”这使我感到意外,仔细一看,果然,在那个同学的左脚处脱了一块皮,还可以看见淡淡的血迹,我这才恍然大悟。刚才的一切,但更让我感动的是周围的学生都要求我不让那个学生跑了,我问为什么,他们回答:“他的脚不好,跑的话会影响伤口。”其实学生不必这样要求,我也会对那个学生加以照顾。瞬间,我突然想到;学生的这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优秀品质,完全可以在活动中体现,并得到巩固。于是,我提议全班同学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关键,就是看哪组的成员能配合默契,并互相帮助。我没有把目的说明,就是看看学生是否真的具有互相帮助的好品质。游戏开始了,有的小组手忙脚乱,有的小组则摸到了一点头绪,并开始进行。于是我对忙作一团的小组提示,要求他们学习好的小组。结果落后的小组领悟到了窍门,最终所有小组都成功完成了这个游戏。这游戏虽有先后、好坏,但他们每个人毕竟因为这个游戏懂得了互助的意义,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接下来我就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为父母、亲人倒杯热茶,为母亲打扫房间,来体会关心别人的快乐及母亲做家务的辛苦。当“三八节”“母亲节”来临时,就召开“妈妈,我想对您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二、精心选择,合理安排。活动中精心选择游戏。游戏具有一定的规则,对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具有故事情节的游戏,可以培养朝气蓬勃、团结有爱、机智勇敢、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强调了集体的力量,任何脱离集体的人都会很快被抓住,这样使同学增强了对集体的热爱。同时懂得团结就是力量。三、以身作则,树立典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我们的老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我们教师要知道,教育是一朵云吹动另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记得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我班活动的课的纪律不好,只有少数学生参与活动,干什么的都有。我试着用各种方法让学生遵守纪律,但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望着桌面空空发呆,有的哪怕一块小小的橡皮,也能默默的玩一节课。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突然我眼前一亮,我能不能把自己当成一名学生,融入到学生中去?后来的活动我不再站在讲台上监督学生,索性和他们一起参加活动。没有多久,我班的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活动了。四、适当惩罚,责任教育。教育家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于我的学生,我不仅让学生意识到: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更应该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一次活动课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课堂上由于一名学生身在课堂而心却不在,以至于老师叫他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几遍之后他才回过神来,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顶撞了。下课后,我找他谈,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做法和行为不对,于是很快向我承认了错误,并向当事老师道了歉。我们对犯错的同学应宽容他们的错误,并也要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过错承担起责任。教育的真谛是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伸出双手,拿出全部的爱扶好我们的孩子们走出人生的第一步,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享受成长的幸福、快乐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