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第2课 古希腊的先哲学案 人民版选修4.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19501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第2课 古希腊的先哲学案 人民版选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第2课 古希腊的先哲学案 人民版选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第2课 古希腊的先哲学案 人民版选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古希腊的先哲目标导航1.了解古希腊文化辉煌与衰落的简要概况。2.了解柏拉图主要的生平经历,分析柏拉图理想国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3.掌握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贡献并认识其在世界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4.比较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在思想主张上的异同之处。一、古典文化的辉煌时代(希腊先哲诞生的环境)1雅典经济文化的繁荣为先哲们的诞生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底蕴(1)希波战争的胜利使雅典赢得了希腊各城邦的盟主地位,并为之带来经济上的繁荣,雅典从此进入黄金时代。(2)伯里克利对雅典的民主制度进一步加以完善,使其发展到了顶峰,为雅典文化的繁荣创造了理想的政治环境。2雅典民主制度的衰落和振兴希腊城邦的需求呼唤先哲的诞生(1)在伯里克利时代之后,雅典的民主制开始走向衰落。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以雅典的失败而告终。(2)马其顿帝国统治希腊城邦期间,希腊却以自己的文化同化了统治者。思维点拨古希腊雅典城邦社会经济的繁荣、民主制度的发展为哲学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理想的政治环境。后来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衰落和振兴城邦的需求也促进了先哲的产生。二、希腊先哲1柏拉图及其理想国(1)生平出身于雅典城邦一个贵族家庭,曾师从苏格拉底研究哲学,后长达12年游历麦加拉、埃及和南意大利,40岁时在雅典创办学园,其著作中理想国影响最大。(2)主张一个理想的正义国家应由各司其职的统治者、武士、劳动者三个等级的公民构成。理想的统治者哲学家王应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应是最具有智慧的人。实现理想国的办法:一是为统治者从小就提供严格的教育,让其掌握哲学的知识;二是废除统治者的私有财产与家庭,过一种集体生活。(3)评价柏拉图设想的理想国被称做是最早的乌托邦。其思想对世界影响巨大,其哲学著作成为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2探求真知的亚里士多德(1)生平出生于希腊北方的色雷斯,曾在柏拉图学园长期学习,他被公认为是历史上最博学多才的科学天才之一,曾完成百科全书式的著述。(2)主要贡献教育方面:建立自己的讲坛,经常与学生边散步边讲学,被称为“逍遥学派”。科研方面: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对知识进行归类,划分为不同的学科;追求真理,挑战权威,提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思想。哲学方面: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彻底自我实现的人,是善人,也是幸福的人。政治方面:认为“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动物”,公民依托于城邦而存在;在政体上,倾向于民主制,主张由中产阶级执政。(3)历史影响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重要理论来源。其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都备受推崇。他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仍然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史论要旨1理想国就是用理想的方式管理国家的设想。理想的统治者:哲学家王。理想的关系:每一个人应该去做自己分内的事情而不应该打扰到别人。2理想国是柏拉图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柏拉图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国家,表达了柏拉图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并且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和目标,柏拉图倾注了毕生精力,但由于其带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脱离了现实,最终也未能实现。重点精讲1亚里士多德对知识的不懈探求虽然带有时代的局限,但他对知识的终生探求实际上就是对真理的追求。2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能取得非凡的成就,原因在于:他勤奋好学,注意观察思考问题,科学研究涉及面广及有利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等。知识图示主题一柏拉图的思想及评价史料一除非哲学家变成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使得哲学和政治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而把那些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和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人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柏拉图史料二不过在他(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也还有些积极的因素:他第一个指出教育的伟大政治意义,提出公共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其内容,确定了心理构成的基本部分,规定了在当时看来广泛的学科范围主张女子应与男子受完全平等的教育为后世借鉴。史料解读(1)史料一说明柏拉图主张建立“哲学家王”的理想国家。强调统治者国王应具备哲学家的素质,把哲学和政治结合起来,才能治理好国家。(2)史料二中的指出教育的政治意义;重视学前教育;学习内容丰富;主张男女教育平等。问题思考(1)结合史料一指出哲学家和政治家的关系,其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能实现吗?(2)简单概括史料二中柏拉图教育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提示(1)关系:政治家首先应是哲学家,即国家统治者应该由哲学家来担任。目标:建立理想国。这一目标不能实现。(2)教育的政治性、重视学前教育、学习内容丰富、男女平等教育。史论总结对柏拉图思想的评价(1)理念论: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而不是什么理性和感性世界,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并不是先天固有的。(2)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并非纯粹空想,而是针对当时希腊各种政体的弊端提出的。虽然“哲学家王”的理想国家最终成为乌托邦,但人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3)教育思想:由柏拉图倡导的“学以致用”“学术自由”等传统直到今天还被继承,为后来西方各个门类的学科发展提供了许多原创性的思想,其创立的雅典学园成为希腊乃至整个地中海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库和人才库。主题二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史料一晚年的柏拉图开始承认法律在城邦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他指出如果一个城邦没有好的办法让统治者变为一个哲学家,或是让哲学家成为国王,则法治仍旧比人治好,实行法治的国家虽不能称为最好的政制,却可以被称为“第二等好”的政制。史料二亚里士多德说:“在今天,我们任何人都承认,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法律能做出最适当的判决法治应该包括两重含义:已经订立的法律受到普遍的服从;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是良好的法律。”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说明柏拉图主张用法律制度来统治国家。说明其主张“人治”优于“法治”。在哲人统治无法实现的前提下,“法治”是次优选择。(2)由史料二中可知亚里士多德主张“法制”是最好的政制,“法治”优于“人治”。问题思考(1)柏拉图的“法治”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有何异同?(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与我们现代社会主义法治有什么不同?提示(1)同:都主张用完备的法律制度来统治国家。异:柏拉图认为“人治”优于“法治”,其“法治”思想是在哲人统治不能实现的前提下提出的次优选择;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优于“人治”。(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维护的是雅典少数人的利益,即占人口少数的公民的利益。我们现代的社会主义法治,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核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史论总结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主张的差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局限哲学思想理念论,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思想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物体由形式和物质组成柏拉图属于唯心主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接近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政治思想理想国是哲人统治的国家,其次才是法治法治优于人治,由安分守己又听从理性的“中产阶级”执政最合适认为奴隶主统治奴隶是合乎自然、合法的主题三柏拉图与孔子思想的比较史料一符合正义的国家,其制礼作乐兴兵攻伐都决定于天子,而不符合正义的国家则决定于诸侯。可以看出,孔子所谓的“正义”是基于秩序之上的,符合“礼”的要求才具有合法性。他提出的关于正义的观点都源自于对礼崩乐坏时代的不满,认为欲达到正义就要克己复礼,回归尧舜禹和周公之治。王菁菁柏拉图与孔子的正义观:比较与启示史料二“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柏拉图以思想家的敏锐眼光,看到了雅典近乎无序的状态,分析其原因之所在,表现出对社会纷乱的担忧。同时,在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的基础上,积极呼吁、倡导一种和谐与稳定的理想社会观。侯典芹孔子与柏拉图的理想社会观比较史料解读(1)由史料一中的可知,孔子主张符合周礼,贵贱有序才是正义国家。是孔子提出正义国家观点的原因。(2)由史料二中的可知,柏拉图主张城邦的统治者、武士和劳动者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就是国家的正义。说明了柏拉图主张国家正义的原因。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关于国家“正义”的核心思想。他们关注“正义”的原因有哪些相似之处?(2)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统治者的要求。与柏拉图相比,孔子对于理想社会的设计有何特点?提示(1)思想:孔子主张符合周礼,贵贱有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柏拉图主张城邦的统治者、武士和劳动者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相似:社会秩序混乱;对现实不满,渴望建立理想社会。(2)要求:孔子要求统治者是“内圣外王”(“为政以德”);柏拉图要求统治者是哲学家王。特点:强调“礼”的作用,以“三代”(大同社会)为目标。史论总结比较柏拉图和孔子的异同方面柏拉图孔子不同点所处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盛极而衰,弊端日益暴露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政治思想开创理想国恢复周礼旧制思想核心理念论,重理性“仁”“礼”“中庸”教育对象学生大多来自希腊城邦的上层社会主张“有教无类”,面向社会下层,“学在民间”相同点面临形势社会秩序不安定主张提倡以德治国,维护等级秩序文化教育创办学校历史影响在东西文化发展史上影响深远1“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个难题困扰了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哲学家。下列柏拉图会同意的是()A道B理C理念D物质答案C解析柏拉图主张理念论,在他看来,理念先于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原。2柏拉图主张让国家政权掌握在少数明智、富有才干、具有道德的人手中,这实际上是()A对雅典的民主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B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的必然结果C坚定地支持雅典的民主制D为自己进入仕途制造舆论答案A解析柏拉图所生活的雅典时代实行民主制,而他的主张更接近斯巴达的贵族制。3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曾在阿卡德米建立学园,英语“科学院”或“研究院”(academy)一词就来自古希腊语阿卡德米,这突出地说明()A英语中的许多词来自希腊语B柏拉图学园对后世影响深远C“科学院”和“研究院”的本意相同D古希腊语的许多词语在逐渐消失答案B解析阿卡德米学园的建立是柏拉图生命中的转折点,也是欧洲科学史上值得纪念的事件。后世西方各国的学术研究院一直沿袭它的名称,这充分说明柏拉图学园对后世影响的深远。4阅读下面材料:材料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马,而是称任何一种马。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唯一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柏拉图的主要学说。(2)柏拉图这一学说的本质是什么?答案(1)世界由感觉世界和理性世界构成,前者是“流动”的,后者是永恒的。(2)柏拉图把感觉世界与理性世界相对立,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唯心论。解析第(1)问从柏拉图对“马”的两种解释可以看出材料反映了柏拉图的理念论;第(2)问要求学生能够认识柏拉图理念论的实质。基础达标1(2016长春高二检测)柏拉图在国家篇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A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C是无视能力差异的国家管理模式D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答案C解析“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表明柏拉图对雅典直接民主政治持批评态度,认为容易导致无政府状态,无视人们的政治素养等方面的差异。2(2016武汉高二检测)古希腊有人设想: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被锁链束缚,只能看到洞口活动的动植物因身后矮墙上前方的一堆火投射到洞壁上的影子。因此,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这一设想旨在强调()A理性高于感觉B关注人的世界C认识源于感觉D美德即知识答案A解析洞穴之喻是设想有一批囚徒,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前面洞壁上的影子,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而当他们有一天走出洞穴,看到了外面真实的世界,才知道自己在洞穴里面看到的是不真实的。洞穴中的世界对应感觉世界,是虚幻的;而洞穴外面的世界对应理性世界,是真实的。由此说明理性高于感觉,故A正确。3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不同的人是神分别用黄金、白银、铜铁造成的。用铜铁造成的人在其理想国中应是()A国王B护国者C卫国者D生产者答案D解析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由三个阶级的人构成,处于最低级的应是生产者。4(2016汕头高二检测)亚里士多德曾说:“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下列言论与亚里士多德思想一致的是()A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B志不强者智不迭C以道观之,物无贵贱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答案D解析从材料来看亚里士多德认为人要成为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就要加强完备德性,也就是要加强个人道德的修养,而与之相对应的就只有D,因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强调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5亚里士多德曾对学生说:“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他可能在向学生解释()A唯物论B三段论C伦理学D中庸之道答案B解析“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是大前提,“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是小前提,“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是结论,故这是三段论。6(2016温州高二检测)人们称亚里士多德为“散步的哲学家”,而以他为核心形成的学派,被称为“逍遥学派”。他得如此称呼的主要原因是()A教学方法别具一格B由于他和马其顿王室关系密切C他勤于思考,努力读书D讨论具体的问题答案A解析亚里士多德喜欢在林荫道上边散步边讲学,自由洒脱,别具一格,被称为“散步的哲学家”,其学派被称为“逍遥学派”。B与此无关,C是学习态度,D是内容。能力提升7(2016唐山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亚里士多德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美德乃是牵涉选择时的一种性格状况它乃是两种恶行由于过多和由于不足而引起的两种恶行之间的中道(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两人思想的相同之处。(2)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目的、影响方面评述两人的治国思想。(要求:只选择其中一人评述即可;限80100字;表述成文。)答案(1)相同:中庸;构建和谐社会秩序。(2)评述:孔子:背景:春秋末期分封制瓦解,礼崩乐坏;社会大变革(转型)。目的: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影响: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采纳;为后世道德规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成为正统思想)。亚里士多德:背景:雅典民主制的衰落。目的: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影响:丰富了后世民主思想的来源。解析第(1)题据材料抓住题干中的“中庸”“树立社会秩序”“中道”等加以概括。第(2)题要联系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目的、影响方面评述两人的治国思想,对影响的评述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考虑,注意语言的精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