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18103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一、选择题读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完成12题。1图中表现内力作用的主要有()固结成岩褶皱沉积作用岩浆侵入断层侵蚀作用ABC D2图中最先发生的地质作用可能是()A岩浆的喷出 B断层的发生C页岩的沉积 D褶皱的发生解析:第1题,内力作用主要有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其中地壳运动形成褶皱和断层。第2题,该地区地质作用过程是:沉积作用水平挤压褶皱隆起岩浆侵入断层发生外力侵蚀页岩沉积。答案:1.B2.D(2016吉安模拟)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图。据此完成34题。3关于图中四地地貌成因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向斜谷地,乙背斜山地B甲向斜谷地,乙向斜山地C丙向斜平原,丁背斜山地D丙背斜平原,丁向斜山地4图中有可能形成溶洞和发现恐龙化石的岩层分别是()A和 B和C和 D和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甲、乙岩层都向下弯曲,为向斜,A项错;从地貌上看,甲为谷地,乙是山地,B项正确;丁是变质岩,是断层上升一侧形成的山地,既不是背斜也不是向斜,C、D项错。第4题,溶洞是石灰岩受到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岩层是石灰岩,可能形成溶洞;恐龙是中生代生物,在岩层中会发现恐龙化石,C项正确。答案:3.B4.C油页岩属于非常规油气资源,以资源丰富和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而被列为21世纪非常重要的接替能源。下图示意油气资源在地层中的分布。读图,完成56题。5油页岩属于()A岩浆岩 B变质岩C侵入岩 D沉积岩6传统石油最有可能分布在图中的()Aa处 Bb处Cc处 Dd处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油页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第6题,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最有可能分布有传统石油。答案:5.D6.A(2017届山西质检)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 m。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读图,完成79题。7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A向斜山 B背斜山C向斜谷 D背斜谷8图中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A BC D9若在处钻40 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是()A15 m B45 mC75 m D105 m解析:第7题,图中为河流所在地,为河谷;且以为中心,向两侧岩层年龄越来越新,故为背斜构造;则图示地区为背斜谷。第8题,阶地原来是河床,后来由于河流下切,导致新的河床在更低位置形成,使原来的河床变为阶地;则河流两岸阶地海拔越高、距离河流越远,形成时间越早,故阶地形成最晚。第9题,由于等高距为20 m,故处海拔低于处2060 m;由于四地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处钻到40 m到达该水平面,则在处钻至该水平面深度为60100 m,故75 m是可能的。答案:7.D8.C9.C(2017届南充模拟)东非大裂谷宽30100千米,深达1 0002 000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读图,完成1011题。10对图中地表形态的推测,可能的是()A流水的侵蚀下切和侧蚀B板块的张裂生长C板块运动和流水作用D板块的碰撞消亡11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的是()解析:第10题,结合材料中东非大裂谷的宽度和深度,可判断出其是由板块断裂、下陷的内力作用形成的;由于谷地地势低易积水,因而在东非大裂谷的形成过程中还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第11题,A图表示岩层断裂下陷形成的谷地,能够反映出东非大裂谷的地质构造;B图表示背斜成谷,C图表示向斜成谷,D图中岩浆岩的地质构造与图示不符。答案:10.C11.A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1213题。12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13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解析:第12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第13题,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答案:12.A13.C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1415题。14图中公路沿线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点出现在()A甲 B乙C丙 D丁15图中公路规划方案中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尽可能连接居民点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A BC D解析:第14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判断,甲地海拔为100 m以下,乙地海拔为200300 m,丙地海拔为500600 m,丁地海拔为400500 m,故丙地海拔最高。第15题,图中无居民点和河流的分布,故未能体现出山区公路尽可能连接居民点和避免跨越河流的原则。图中公路呈“之”字形弯曲,主要目的是避开陡坡,故B项正确。答案:14.C15.B二、非选择题16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可否发现有石油储存?为什么?(4)近年来,图中河流A河口海水倒灌现象出现频率增加,主要原因有哪些?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岛屿是由背斜成山,出露海面而成。第(2)题,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第(3)题,大陆架地区地质构造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而非储油构造。第(4)题,上游拦河造坝、沿岸人们用水增加、海平面上升等都会造成海水倒灌现象。答案:(1)海底地壳受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地势升高出露海面形成岛屿。(2)甲谷地位于背斜顶部,在背斜形成过程中受张力作用,岩层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等外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谷地。(3)不能。因为图示大陆架地区地质构造为向斜,不是良好的储油构造。(4)上游大坝枯水期拦蓄水源,使下游河水减少;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频率增加,降水季节变化加大,河流沿岸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等。17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4)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判断,该区域岩层中间为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两侧为形成晚的砂岩和花岗岩,因而为背斜构造。第(2)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城镇地处盆地,其形成为背斜成谷。第(3)题,线路的设计应尽量沿等高线延伸。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沿河谷和盆地延伸,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答案:(1)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2)盆地。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而形成低地。(3)绘图略。(4)原则: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原因:在山区修建铁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该选址原则是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