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测试卷 岳麓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17882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测试卷 岳麓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测试卷 岳麓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测试卷 岳麓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1845年中华丛报上报道说“像林则徐这样一位达官显贵,也开始研究起外国来了。这部不寻常的世界地理大作,只有这位钦差大臣才能写得出来”。材料中的“大作”指 ()ABCD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研究“外国”和“世界地理”,可推断出是四洲志。海国图志虽也是介绍国外历史地理的著作,但它是由魏源所著;C、D两项均非林则徐的作品。故符合题意的答案是A项。2魏源说:“儒者著书,惟知九州以内,至于塞外诸蕃则若疑若昧,荒外诸服则若有若无。徒知侈中华,未睹瀛(即大海)环之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A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自大中B已完全认清了自身文化的落后C了解外部世界的强烈愿望D急需介绍世界史地方面的教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徒知侈中华,未睹瀛环之大”,可知是对当时中国人不知外部世界的批驳,也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渴求了解外部世界的愿望。A项只是反映了作者反对的状况;B项不切合史实;D项与材料主题无关。答案是C项。319世纪末有中国学者在谈及如何学习西方问题时指出:“尝谓世无无体之用,亦无无用之体。有用而无体,其用只是诈伪;有体而无用,其体必多缺陷。”其言下之意是主张()A要同时学习西方的“体”和“用” B学西方的“用”进行变法C西方“体”和“用”不能同时兼得D学西方的“体”要先学“用”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是批评洋务派学习西方时的“中体西用”做法,认为“体”和“用”是不能分开的。这就表明该学者主张中国的变法是既要学西方的“用”,也要学西方的“体”。更不能先学“用”再学“体”。4嫁接可以扩大植物根系,促其健康成长。右图体现了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某种“嫁接”思想。这种“嫁接”不能成功的根源在于()A中国的“体”是先进的B西方的“用”是落后的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脱节D清廷内部的阻挠与破坏答案:C解析:图片体现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中学”代表的是一种落后的生产关系,“西学”代表的是先进的生产力,这两种当时嫁接在一起自然会出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不相匹配的问题,结果自然会导致这种嫁接以失败告终。5同治(18611875)初年,李鸿章在一封信中说道:“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下列对李鸿章此语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以自强B中国靠大炮轮船阻挡了外来侵略C同治初年西方开始侵略中国 D抵抗侵略不必完全依靠大炮轮船答案:A解析:题干表明,李鸿章认为中国只要有大炮轮船这两样西方先进技术,西人侵略就会收手。C项所述与史实不符,B、D两项均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故答案为A项。6冯桂芬说:“及见诸夷书,米利坚(美利坚,即美国)以总统领治国,传贤不传子,由百姓各以所推姓名投匦(小箱子)中,视所推最多者立之,其余小统领皆然。国以富强,其势渐渐然凌俄英法之上,谁谓夷狄无人哉!”这实际上反映出他()A认识到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弊端 B已经注意到美国先进的民主制度 C已形成全面赶超西方的自强思想 D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的天朝意识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冯桂芬对美国民主选举制度的肯定与赞扬,但并没有体现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批评与否定,所以A、D两项与材料主题无关;材料只体现了冯桂芬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赞扬,并没有体现他的自强思想,所以C项与题意也不符。故答案为B项。7“东汉时期,何休提出儒家三世说,即认为人类社会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顺次进化的过程。到了近代,在维新派理论家口里分别成了对应于君主专制、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的东西。”这表明维新理论 ()A披着儒学外衣呼吁变革政治体制B将三世说与近代西方政治学说完全等同C披着西方政治学说外衣强化儒学D认为近代西方政治学说源自中国古代三世说答案:A解析:维新派把三世说与近代西方政治学说相联系,其目的是为在中国实行近代民主政治变革寻找历史根据,即披着儒家外衣,但并非强化儒学。8有人评论说,近代“新思想之萌蘖(萌发的新芽),违寐而之觉,革虚而之实,具有觅新知于异域的开放精神”。这种观点认为近代新思想萌蘖的实质是()A主动向西方学习B维护中国传统文化C引进西方民主政治D抵制西方侵略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觅新知于异域”,可知是主动向西方学习。B、C、D三项都与材料主题无关,答案是A项。9近代以来黄遵宪、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都主张文言合一,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戊戌变法前后,无锡人裘廷梁创“白话报”,提出了“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这表明()A思想解放必须要用白话文B提倡白话文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手段C学习西方只能采用白话文 D白话文被当时知识分子一致推崇答案:B解析:题干表明,19世纪末维新和新文化运动都主张运用白话文,打破文言文的束缚,但不能表明思想解放必须要用白话文。白话文并非被“一致”推崇,故可排除D项。10下图可以反映出()A新青年一直把外来思想文化的宣传置于首要位置B新文化运动期间外来政治社会思想备受关注C文学革命开展后外来政治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D新青年被定位为纯粹翻译外来政治社会思想的刊物 答案:B解析:题图反映出新青年译文中政治社会思想所占比例尽管有所变化,但一直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从中可见外来政治社会思想成为新青年的热点话题而一直备受关注。A项所述“首要位置”、B项所述“占据主导地位”、D项所述“纯粹”均有误,故符合题意的答案为B项。11“新文化运动出现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与辛亥革命之后,既是由此前70多年的历史呼啸而来,又是对这段曲折历史的深刻反思。”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以来思想解放的升华B新文化运动是以前政治运动的重复C新文化运动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使命D新文化运动全盘继承了洋务思想答案:A解析:题干表明,新文化运动既是对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与辛亥革命的继承,又是反思,就是提高和升华。B项“重复”,C项“胜利完成”、“反帝”,D项“全盘继承”等说法均有误,故符合题意的答案为A项。12孙中山强调“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反复阐述自己的思想主张“不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是不许那不同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材料评述的是()A武昌起义B民生主义C民族主义 D鸦片战争答案:C解析:材料中强调反对其他民族成为统治者,对汉族进行压迫,只有C项符合题意。由材料可知满清尚未被推翻,A项排除;B、D两项与材料不符。13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载:“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A政局动荡使列强放弃了中国市场B外国列强大力支持清政府C孙中山对列强侵华持放任态度D旧三民主义存在严重不足答案:D解析:A、C两项与史实不符;B项虽然是事实,但材料无法体现;孙中山虽然提出民族主义,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这是三民主义的不足之一,而且材料表现出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支持革命抱有幻想,故D项符合题意。14有人用下面的图示表示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的关系。对这一图示理解准确的是()A孙中山在创建同盟会时提出了反帝反封建主张B国共两党最终的奋斗目标没有实质区别C中共的最低革命纲领和新三民主义具有一致性D国共两党在民主革命任务上具有一致性答案:D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孙中山明确提出反帝是在新三民主义中;B、C两项表述错误,国民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中共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两党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上是一致的,故D项正确。15右图所示刊物主要反映了中国工人的痛苦生活及罢工运动情况,同时结合具体事实通俗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号召工人组织起来进行斗争。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宣传过程中()A以工人阶级为主要受众B注重与工人运动相结合C受众文化层次整体较低D得到工人阶级广泛认可答案:B解析:题干所述并未涉及马克思主义宣传过程中的受众及受众群体的分布状况,亦未涉及宣传的效果,由此可以排除A、C、D三项。题干中“反映了中国工人的痛苦生活及罢工运动情况”、“号召工人组织起来进行斗争”这些关键信息均反映出劳动音在宣传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注重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故答案为B项。16毛泽东说:“中国民主革命的完成依靠一定的社会势力。这种社会势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和进步的资产阶级,就是革命的工、农、兵、学、商,而其根本的革命力量是工农,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下列事件中最先具有这一特点的是()A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C国民革命 D抗日战争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提到的多种“社会势力”、“最先”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符合题意的只有国民革命。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了革命联盟。17毛泽东曾说:“陈独秀(时任党的主要领导人)反对(我这个)小册子里表示的意见,这本小册子主张在共产党领导下实行激进的土地政策和大力组织农民。”材料中的“小册子”是指()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论十大关系D新民主主义论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陈独秀当时是党的主要领导人,说明毛泽东的“小册子”应在1927年8月前,所以可排除C项和D项;A项的著作主要是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阶级,而B项的著作只是针对中国农民阶级进行分析的,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18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这说明()A毛泽东已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局限B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已确立C毛泽东注重将革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D毛泽东已在理论上修正了马克思主义答案:C解析:毛泽东的报告并没有说明马克思主义有何局限,所以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在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毛泽东并没有在理论上修正马克思主义,材料强调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特点(即国情)相结合,这实际上在强调革命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D项错误,C项正确。19建国初,毛泽东指出:“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毛泽东提出关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B阶级矛盾已消失,人民内部矛盾突出C团结各阶层进行经济建设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答案:C解析: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A项与材料不符;阶级矛盾在一定范围存在,只不过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B项错误;D项与材料不符。20邓小平在中共十三大上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此基础上,我国采取的措施有()A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C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A项是过渡时期的措施;B项是在1958年;C项是在十一届三中会会上。在党的十四大上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是基于社会主义在初期阶段不能排除商品生产和市场,所以D项正确。21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着重阐述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就社会主义的本质等问题作了深刻阐发。这两次讲话都()A推动了经济开放区的发展B推动了政治体制改革C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答案:D解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使人们的思想从个人崇拜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使人们从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标志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故选D项。22下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民日报上出现的频率情况。图中其频率最高峰a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影响B中共十二大的召开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健全D中共十五大的影响答案:D解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其出现频率最高是在1997年,这一年正是十五大上将邓小平理论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一年,所以应是中共十五大的影响。答案是D项。23毛泽东说:“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江泽民也说:“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党的建设,同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要求是一致的。”材料中两个“伟大的工程”的共同含义是要求中国共产党()A永远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B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答案:B解析:材料中毛泽东的观点是针对党建问题,江泽民的观点也同样是针对党建问题,而中国共产党是广大人民的忠实代表,所以其共同之处是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答案是B项。24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第三次巨变是港、澳回归B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C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强国的道路D三位伟人都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邓小平的任务不是救国而是强国,且港、澳回归只是“巨变”中的一个方面,A、C两项不正确。孙中山的思想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故D项错误。252002年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赞扬一位农村党支部书记:他通过诚实劳动致富,却没有忘记共产党员的责任;带领群众凿山开洞,在悬崖绝壁上修起了一条“生存路、团结路、致富路”,结束了高山农村不通公路的历史;慷慨解囊、扶贫济困,先后拿出9万元帮助孤寡老人、病人、残疾人和困难学生。下列能体现其事迹教育意义的是()A扎根基层,践行“三个代表”B积极参政,发挥民主党派作用C任劳任怨,包揽农村大小事务D艰苦创业,坚韧的企业家精神答案:A解析:“他”是共产党员,B项可以排除;包揽农村大小事务的做法不可取,违背民主精神,所以C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其富裕后不忘乡亲,带领乡亲致富,帮助乡亲解决困难,这体现了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不是“坚韧的企业家精神”,所以A项正确,D项错误。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裴钰改变中国材料三: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何重要影响?(4分)(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5分)(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4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3分)答案:(1)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影响:启迪人们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实行君主立宪);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3)特点:现代化启蒙。原因: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或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4)作用:思想解放推动中国救亡图存;推动近代化进程;推动中国社会转型。2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866年12月,奕等人认为西方国家制造机器、枪炮、船舰等科学技术都从算学中来,于是建议在同文馆内增设天文算学馆,招收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等人入馆学习。建议刚刚提出,就遭到顽固派反对。1867年6月,倭仁让人罗列同文馆十大“罪状”,对同文馆进行全面攻击。李德征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2年版材料二:顽固势力反对对封建专制制度作任何变革,声称变法改革就是祸乱国家,“宁可亡国,不可变法”。维新派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愈变愈进步。“祖宗之法”必须随时因革,“无百年不变之法”。中国近代现代史,人教社普通高中教材材料三:正是在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建立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新的范式:这是一批体制外的知识分子,不仅从根本上走出了充当“官的帮忙、帮闲”的传统知识分子的老路,同时也避免落入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成为“商的帮忙、帮闲”与“大众的帮忙、帮闲”的陷阱,而获得真正的人格独立与个体精神自由;他们永不停止对彼岸精神理想的追求与对精神(思想、文化、学术)的探索,因此对此岸的现实存在总不满足,永远对现状持批判态度,永远是“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我们所说的“北大精神”所指的正是北大为中国知识分子所提供的这样一种精神规范。钱理群北京大学与五四新文化运动(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核心内容。洋务派在此内容下进行了哪些活动?(5分)(2)分析材料二中的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的政治、经济背景及历史意义。(4分)(3)据材料三,指出“北大精神”的本质特征,分析“北大精神”出现的时代背景。(5分)(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分)答案:(1)核心:要不要学外国的先进技术。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创建海军、建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意义:抨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宣传了维新思想,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3)特征:人格独立与个体精神自由。背景: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知识分子大量吸收西方思想。(4)认识: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的斗争激烈;思想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发展历程。28(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到了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他说:“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决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陈明新领袖情毛泽东与周世钊材料二: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材料三:邓小平审阅向十四大作的政治报告稿时,郑重指出:“报告稿中讲我的功绩,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范围内。可以体现以我为主体,但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报告对我的作用不要讲得太过分,一个人、几个人,干不出这么大的事情。”论党与刘少奇的晚年悲剧(1)根据材料一,请概括出什么是“毛泽东思想”。(3分)(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的时期及其该时期的最重大理论成果。(5分)(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5分)(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说明体现了毛泽东和邓小平怎样的个人品质。(5分)答案:(1)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的产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2)形成时期:井冈山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成熟时期:延安时期(或抗日战争时期),形成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3)邓小平理论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4)体现了个人的高风亮节和历史唯物主义者的品格;摆正了个人与党的组织、党的领导集体的位置,反对个人崇拜的庸俗之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