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逍遥游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17101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逍遥游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逍遥游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逍遥游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课逍遥游庄子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积累文中重点实词及特殊句式,背诵全文。2.思维与审美:(1)深入理解“逍遥游”的文化、哲学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价值;(2)把握本文借助形象阐述抽象事理的技巧。激趣导入于丹教授认为,儒家所看重的,永远是大地上圣贤的道德,永远是人在此生中建功立业的信念;而道家所看重的,永远是更高旷的苍天之上的精神自由,永远是人在最终成全以后的超越。可以说,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担当,但道家的思想是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超越。担当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以庄子的话说,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的一番逍遥游。也就是说,看破内心重重的樊篱障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的人生定位。在这样一个浩瀚的坐标系上,让人真正成为人,让我们的内心真正无所拘囿,让我们风发扬励,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让现实中种种的窘困,只在当下可以看破,而在永恒生命的引领上,有这样一番逍遥游的境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永远去追寻。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第一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而飞,其翼若垂(通“陲”,边际)天之云。是鸟也,海运(海动)则将徙于(到)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而上者九万里,去(离开)以六月息(气息,这里指风)者也。”野马(游动的雾气)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气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用在选择句中,表选择,是还是)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这样)则已(而已)矣。且夫(再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承载)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放)杯焉(于此)则胶(粘,指着地),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则、就)在下矣,而后乃今(然后才开始)培(凭)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阻塞)者,而后乃今将图(计划)南。蜩与学鸠笑(嘲笑,笑话)之曰:“我决(快速的样子)起而飞,抢(触、碰)榆枋而止,时则(有时或者)不至,而控(投,落下)于地而已矣,奚以之(到)九万里而南为?”适(往)莽苍者,三餐而反(返回),腹犹果然(很饱的样子);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此)二虫又何知!请概括段意: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第二段)小知(通“智”,智慧)不及(赶得上)大知,小年(寿命)不及大年。奚以(凭什么)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而今)以久特闻(为人所知),众人匹(比)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代词,这样)已(句末语气词,表肯定)。穷发(传说中极荒远的不生草木之地)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于此),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长)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直上穿过)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不超过)数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为八尺)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将要)奚适也?”此小大之辩(通“辨”,区别)也。(1)本段第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承上启下:“小知不及大知”承上文,“小年不及大年”启本段下文。(2)“此小大之辩也”这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_答案总结,不仅总结本段,而且总结上段自然界中的“小大之辩”。(第三段)故夫知效(功效,这里是“胜任”的意思)一官,行比(合)一乡,德合一君,而(通“能”,才能)征(信,这里是“取信”的意思)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指斥)矣。而宋荣子犹然(笑的样子)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更加)劝(勉),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沮丧),定(认识)乎内外之分(区分),辩乎荣辱之境(界),斯(乃,于是就)已(止)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拼命追求的样子)也。虽然(即使这样),犹有未树(树立)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轻快的样子)善也,旬有(通“又”)五日而后反。彼于致(追求)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凭借)者也。若夫乘(顺应)天地之正(法则),而御(驾驭)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何)乎待(凭借)哉?故曰:至人(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无己,神人(神明的人)无功,圣人(圣哲之人)无名。请给本段划分层次,概括文意。答:_答案这段由上文论述自然界转到人世间,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从开头至“若夫”前,指出三类人均达不到“逍遥”的境界;第二层指出“逍遥”的含义及三种人能够达到这种境界。二、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填出空缺处相应的内容。答案鹏鸟南飞有所待小年不及大年修养不够列子有所待尚待风力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微任务活动一准确翻译重点句子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译文:_答案背驮着青天,没有什么阻碍它,然后才能计划向南飞。(得分点:“莫之夭阏”句式,“南”活用,句意对)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译文:_答案而且世人都称赞他(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奋勉,整个社会上的人都责难他,也不会使他更加沮丧,他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至此而止。(得分点:“举”“誉”“加”“劝”“非”“沮”“定”“辩”,句意对)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译文:_答案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来漫游于无穷无尽的宇宙中的人,他还凭借什么呢?(得分点:“乘”“御”“辩”“且”,“恶乎待”句式,句意对)微任务活动二深入理解“逍遥游”的内涵1.“待”是本文中的核心词语,也是区分是否“逍遥”的重要标志。作者用大量篇幅列举了自然界中大量有所待的事物,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自然界事物有所待答案自然界事物有所待鹏鸟奋飞待“海运”“大风”雾气尘埃待气息相吹大舟无力待积水不深杯水胶地待水浅舟大蜩鸠斥不知自己“所待”2.宋荣子不计毁誉、淡泊名利,在常人看来已经达到超然物外的高度了,可庄子为什么认为他“犹有未树也”?答:_答案宋荣子虽然“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但其自身仍与外物有分际,有界限,仍未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总之,“有所待”。3.“笑”是本文中另一个核心词语。请思考:(1)文中写了几次“笑”?各笑什么?答:_答案写了三次“笑”:“蜩与学鸠笑之”,“斥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第一次“笑”:蜩与学鸠笑鲲鹏,因为它们不理解鲲鹏的远大志向,自我感觉良好。第二次“笑”:斥笑鲲鹏,原因同上。第三次“笑”:宋荣子笑“效比合征之人”,笑他们都是功名之士,追名逐利,利欲熏心,自高自大,自视甚高。(2)作者对这些“笑”持什么态度?为什么?答:_答案统统否定,或者说,庄子“笑”万物,因为它们都有所待,没有做到“逍遥游”。4.庄子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请结合词语说明。答:_答案庄子认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这里,第一个关键词是“无待”,不受大自然的种种限制,摆脱了种种束缚;第二个关键词是“游”,无羁绊,无牵挂,自由自在。在某种程度上,比“飞”的境界更高。“飞”还有一份努力、一份强大、一种执着,“游”则率性而自由。“游”的对象在哪里?是“无穷”。“无穷”是什么?已不再是山川大地岁月红尘,而是更辽远、更无尽的宇宙,这就是宇宙的境界,昂首天外的情怀。总之,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5.庄子认为何以“逍遥”?答:_答案做到“三无”:无己,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缚,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无功,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于外物;无名,忘怀荣辱得失,褒贬任人。6.阅读下面的文字,判断其思想是不是庄子所说的“逍遥”,并说明理由。庄子鼓盆而歌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选自庄子至乐)答:_答案文中的庄子是达到了“逍遥”之界。因为他认为生死无界,而且“无己”,不认同自身作为个体的存在,任乎自然,顺乎天理,把自己的形体乃至思想都视为与天地万物自然共生的统一体。参考译文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庄子却正两脚往前伸直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妻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人死了你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庄子说:“不对呀。她刚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可是观察她本来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原来就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原来就没有气息。在若有若无之间,变化而有了气息,气息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又变化回到死亡,这就跟春秋冬夏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7.庄子为什么推崇“逍遥”?答:_答案因为现实中滞于外物、滞于荣辱的人太多了,人生世间,难免神为形累、心为物役,应该通过“无所待”的内心修为,使精神突破“滞于外物”的束缚,达到至高境界逍遥。微任务活动三体会借助形象阐释抽象事理的技巧1.庄子的散文善用寓言,请指出本文所用的主要寓言,分析其表达效果。答:_答案本文所用的主要寓言是鹏鸟南飞以及蜩与斥嘲笑大鹏的故事。庄子以寓言为载体,把哲学观点寓于其中,让读者从奇特荒诞、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中去体味、领悟其中的哲理。运用寓言故事,将枯燥的哲学思想讲得盎然有趣。庄子的寓言想象奇特,汪洋恣肆,使其散文有形象恢诡之风格。2.庄子的散文善用重言,所谓重言,即借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一说是重复之言)。请指出本文两处重言,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答:_答案第一处:把鹏鸟南飞的故事说成是齐谐所载。第二处:把鹏鸟南飞的故事说成是商汤所言。表达效果:庄子把寓言故事说成是史书所载、名人所讲,目的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与权威性,增强说服力。3.本文第一段与第二段都讲到了鹏鸟南飞的寓言,是否有重复之嫌?答:_答案不重复。首先,第一段对大鹏的描述出自齐谐,齐谐是记载怪异之事的书,人们可能会怀疑其真实性,故用第二段中的“汤之问棘”之语加以证实。再者,两处描写详略不同,描写也有异:对于鹏之背的描写,前者为“不知其几千里也”,后者为“背若泰山”;对于“扶摇”的描写,前者没有描写其形状,后者用“羊角”描写其形状。其实,这是庄子的有意之笔,通过重言(即重复之言)来加重论说的分量,加深读者对“小大之辩”的理解,与开头部分相呼应,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印证。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在今天有无积极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答:_答案(观点一)有积极意义。庄子厌恶那个“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社会,拒绝与统治者合作,视名利如腐鼠,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以及“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生活态度,为国人开辟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外的一条道路。庄子从现实社会的束缚和羁绊中解脱出来,在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状态中体会到了宇宙、人生至深的哲理,拓展并延伸了超然物外的天道自然思想,实现了“至人”“神人”“圣人”的理想人格,进入了自由而真实的人生境界,以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状态诗意一般地栖居于“道”的境界之中。人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诉我们要敝屣富贵,淡泊名利,安时处顺,穷通自乐,方能优游自得。如果说孔子的思想是粮店,是我们形体存在、立身处世的根本,那么庄子就是高明的心理医生,当我们处于精神困境中时,他会给予我们洒脱的生存之道。(观点二)无积极意义。(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观点三)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意义。(辩证分析即可)助读材料1.庄子及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齐名,并称老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汉书艺文志著录52篇,今本庄子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所传33篇,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自由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哲学思想。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2.庄子故事二则弃绝功名利禄原文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译文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了几天几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它吗?那鹓从南海起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从它面前飞过,(鹞鹰)仰头看着,发出怒斥声:喝!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怒斥我吗?”“有用”与“无用”的人生智慧原文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译文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是什么原因,他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山中的那棵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请问老师你将怎样对待呢?”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3.名家评庄子(1)逍遥游者,庄子之志也,其求道也高,其阅世也熟,阅世熟则思远害,求道高则入虚无。以为天地并生,万物为一。而徒以有我之故,遂有功名,是生利害,故必无己,然后心大而能自得矣。齐物论之丧我,养生之缘督,人间世之无用,德充符之忘形,大宗师之人与天一,应帝王之游于无有,皆本诸此,实为书之纲领,故首发之,所谓部如一篇,颠之倒之而不可者也。清孙嘉淦南华通(2)逍者,向于消也,过而忘也;遥者,引而远也,不局于心知之灵也;故无论可齐,生主可养,形可忘而德充,世可入而害远,帝王可应而天下治,皆昭合于大宗以忘生死,无不可游也,无非游也。王夫之庄子解(3)道家思想又叫老庄哲学,核心思想是崇尚自然,主张相对论,认为万物一体,主张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同是道家,庄子与老子的区别:老子以箴言表达,凭直觉感受,微笑待人,说给心听,教人;庄子以散文描述,靠聪慧领悟,狂笑处世,直指心灵,嘲人。“思之无涯,言之滑稽,心灵无羁绊。”林语堂中国古代哲人的智慧(4)逍遥游篇有两个最重要的概念,即“有待”与“无待”,这是郭象据原文“犹有所待”和“恶乎待哉”两句,在注文中明确提出来的。这也是郭象在庄学研究中的一大贡献。所谓“有待”,就是有所依赖、有所对待,是指人的某种愿望、要求的实现要受到一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谓“无待”,即无所依赖、无所对待,是指人的思想、行为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庄子认为,“有待”是造成人生不能自由的根本原因,摆脱有待,达到无待,才能实现自由,即获得逍遥游,逍遥游也就是无待的自由境界。史向前逍遥游篇旨及其鹏、对照(5)“逍遥游”篇主旨是说一个人当打破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而使精神活动臻于悠游自在、无挂无碍的境地。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6)庄子的思想是东方神秘国度中国最有价值的思想。德国马丁海德格尔必备知识积累卡片一、字词句知识1.通假字句子通假字北冥有鱼“冥”通“溟”,海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边际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古代称数往往在两位数之间加“有”字;“反”通“返”,返回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果然腹犹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小年小年不及大年古义:寿命短的。今义:农历十二月为29天的年份;节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果树歇枝、竹子等生长得慢、鱼鲜等产量少的年份。众人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发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古义:毛,指草木。今义:头发。3.多义实词词语例句释义项(或用法)志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名词,志向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动词,立志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动词,记住项脊轩志一种文体,记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字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名词,名声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名之者谁动词,取名、命名效故夫知效一官动词,胜任斯用兵之效也名词,效果、功效吾家读书久不效动词,奏效、见效4.重点虚词词语例句释义项(或用法)且彼且恶乎待哉连词,还且适南冥也副词,将要,打算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而且臣死且不避连词,尚且之鲲之大助词,的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之二虫又何知代词,此5.词类活用词语例句解析水水击三千里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南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莽苍适莽苍者形容词作名词,近郊征而征一国者使动用法,使信任6.特殊句式句式例句解析判断句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宾语前置而莫之夭阏者之二虫又何知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莫夭阏之”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知何”固定句式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不亦悲乎“奚以为”,反问句式,“还要呢”“不亦乎”,“不也吗”二、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4)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5)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2.课外名句(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2)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3)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4)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5)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三、文化常识晦朔: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文化散文一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鲍鹏山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这是一个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两大夫。两边谁更能享受生命的真乐趣?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聚讼不已,不能有统一志趣的话题。我的看法是,庄周们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人生真正的意义。这关乎对“自由”的价值评价。这一情景似曾相识距庄子七百多年前的渭水边上发生的一幕:八十多岁的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用意却在钓文王。他成功了。而庄子此时是真心真意地在钓鱼,且可能毫无诗意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条鱼来充实他的辘辘饥肠。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所以用了一个“累”字,只是庄子要不要这种“累”?多少人在这种“累”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成就感?“庄子持竿不顾。”这不知会让多少人暗自惭愧汗颜。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我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在深夜孤独地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脆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了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赏析庄子无情却有情,外表超脱冷酷,心底却深埋着对人生、生命的眷恋和爱护,他的看似绝情正是他无法顺畅表达感情的反映,他智慧而忧虑的目光不时扫视着那被他弃掷了的人间。最后庄子之所以不能原谅这个社会,是因为他太渴望完美了。有人曾说庄子的人生态度和理想人格是“审美的”,说庄子的哲学是“美学”。恐怕正是这样,是社会的丑陋逼走了庄子,而不是清高的庄子疏远了社会。但他的超凡脱俗、他的清洁精神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文化散文二庄子的翅膀叶春雷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泥沼的围困中挣脱出来,但是你似乎越挣扎,陷得越深。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想到了那个贫穷而中年丧妻的庄子。这只蝴蝶,或者大鹏。这是长翅膀的庄子,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比起我生活的时代,庄子的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泥沼,一个恐怖的陷阱。庄子,包括和庄子一样地位卑微的“士”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也更多数的“庶”,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被围困在君主的苑囿里,君主什么时候高兴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是为了娱乐。那是一个毫无生命尊严的时代,那是一个视人命如草芥的时代。庄子也是一只猎物呀,被君主围捕,却冲破君主的包围圈,胜利大逃亡了。对于“士”,君主不是纯粹用刀剑来对付,他们还用蜂蜜和甜酒,用玉帛和铜币。他们要让一部分猎物成为自己的宠物,供自己取乐,同时也充当自己的爪牙,去猎杀更加低级的“庶”。楚王派使者持千金来了。楚王要降服庄子这只桀骜不驯的猎物。温柔的大网张开了,暗藏杀机。但庄子就是不入其彀中。庄子选择了突围。庄子冲天而起。庄子就是这样被逼出了一对翅膀。庄子从此不再是一只猎物。庄子完成了自己。因为有了翅膀,因为舍弃,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你一无所有之后,还能自信地对所有人说:“我富甲天下。”我们有这种气魄吗?没有。所以我们成不了庄子。庄子曾经向监河侯贷粟,因为庄子家贫。庄子从来不是迂腐的伯夷叔齐,庄子知道生命的可贵。但庄子从来不向君主摇尾乞怜,像那些君主豢养的哈巴狗。庄子是有翅膀的人。庄子的灵魂在天上,在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浩渺宇宙间。庄子是能够吞吐宇宙的人,“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宁愿在污泥中曳尾,因为曳尾污泥,那是在与大自然肌肤相亲。庄子就这样拔地而起。庄子在我们灵魂的仰望中翩翩起舞。庄子是雄浑的,庄子也是妩媚的。庄子一会儿是大鹏,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会儿是蝴蝶,流连戏蝶时时舞。庄子让当时的社会吃惊,更让后人吃惊。这个长着翅膀的怪物,滑过阴暗的宫廷,滑过君主的刀丛,竟然毫发无损。凭什么?凭他的一对翅膀。人到中年,我感到生命的沉重。因为我没有庄子的翅膀。说到底我没有庄子那样彻底的思想。思想使人轻盈,金钱使人沉重。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被捆缚在欲望的战车上,每个人都在冲锋陷阵,都在拼命拼杀。这是另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没有硝烟,但比起战国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丝毫不逊色。我们没有翅膀,我们只有欲望。庄子是战国时最伟大的散文家。因为庄子的散文也有一对翅膀。能够飞翔的散文才是好散文,而能够在飞翔中不被大风刮散的散文才是散文中的珍品。庄子的散文在历史的大风中飞翔了两千多年,不仅没有散,没有像羽毛一样被刮得无影无踪,反而在风沙的打磨中日益锃亮,这得益于庄子翅膀的轻盈,还有坚定。我飞不起来,因为我的沉重。这种沉重是污浊的,散发着生活的枯枝败叶的腐朽气息。我的生活中堆积着那么多腐朽的枯枝败叶,但我一点儿也不舍得丢弃,反而视若珍宝,所以我注定无法轻盈。还是不要胡言乱语了。让我们的心,老老实实地在股票与基金的浮沉中,飞翔一生吧。(选自散文)赏析“庄子的翅膀”是什么?是庄子超越世俗、不可羁勒的思想。“思想使人轻盈,金钱使人沉重。”庄子能在泥淖一样的浊世中“毫发无损”,质性皎然,而“我”却在现实中倍感沉重。文章就在这两相对比中,凸显了先哲的伟大之处,给人以启迪。这两篇文章都是读庄子,都读出了庄子的什么内容?答:_答案都读出了庄子的拒绝心为形役、抛弃名利、追求自由的精神品格。读庄子,你读出了什么?请写一个片段,表达自己的思考。答:_答案(示例)淡泊名利的庄子放弃了繁华,你拥有了宁静。面对生命的困境,你淡然直视,然后在思辨的机智中超然解脱。你不去繁华中追逐名利,却在宁静中反思,在宁静中寻找自我,在宁静中品味人生。放弃了富贵,你拥有了清贫。清贫陶冶了你的情操,你可以“曳尾于涂中”做那只自由自在的龟;你可以一天到晚做着“化蝶”的那一个梦。你以极敏锐、极深刻的思想洞察力,看破了权势者之间玩弄战争游戏的罪恶用心,激烈反对君主们攻城略地、涂炭生灵的战争行为;你怀着极大的悲悯、极热的心肠,关注饱受战乱蹂躏的人生,为在战火中呻吟、挣扎的芸芸众生指出了一条求生的路;你以睿智的思想让我们把目光放得远一些,让生命恬淡成一泓波澜不惊的湖水。你庄子,也告诉自己:水穷之处待云起,危崖旁侧觅坦途。素材点击逍遥游是庄子“善假于物”哲学思想的一个体现:在庄子看来,人与万物并生,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后又归于自然。庄子一直希望超然物外,无拘无束、绝对自由地生活在社会上,但这只不过是他因不满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想摆脱羁绊而提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实际上,在庄子的笔下,大鹏飞过天际时,我们看到了它搏击风浪的勇气,看到了它追求理想的境界,看到了它崇高的志向。在庄子的这篇文章里,不论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还是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有所凭借的。那么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也要借助外物。角度运用精彩运用无奈我摆脱不了那甜的诱惑,忘却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只好在无路可走之时,望见你那平静如水的双眸,澄澈至极,悠悠远远,望断天涯路。我以为你是孤独的,你却告诉我“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谊,惠子的离去并未换来你的嗥啕此类,原来你早已看透了生死,望穿了红尘。何以赞美你的平淡,我早已词穷。念往昔,繁华竞逐。你依旧逍遥游于世外,参透大自然的无穷。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甚至你了解了河鱼之乐,蝶舞之愉,螳螂之负,摇曳而去,穿梭于泥潭之中,何去在乎那权势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寓言说理法课文借鉴寓言说理是我国先秦散文常用的说理方式,它不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演绎,也不是通过举例分析的方式,而是将抽象的哲理寄寓在形象的故事描绘之中,借助具体可感的景物人事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学道理方法。庄子列子韩非子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尤其以庄子最为典型。逍遥游一文,虽是节选,却能充分显示这一特点。在文中,作者塑造了大鹏、斥、蜩与学鸠等形象,尤其是大鹏形象,“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给人以无限的联想。作者并借此阐明了万物都“有所待”,只有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能真正“逍遥”的哲理。运用点拨运用寓言说理,要注意两点:一是故事不可太长,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要注意生动性和形象性;二是手法上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要善于将深刻的道理寓于简单的故事之中,能给人以启发。即时训练请采用寓言说理法写一则寓言故事,并借助该故事说明一种道理。200字左右。答:_答案(示例)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滋味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个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必备知识巩固训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B.C.D.答案B解析A项“冥”通“溟”,海;“反”通“返”,返回。B项“辩”通“辨”,区别。C项“有”通“又”,古代称数往往在两位数之间加“有”字;“反”通“返”,返回;“知”通“智”,智慧。D项“辩”通“变”,变化;“而”通“能”,才能。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负:承载B.而后乃今培风培:凭C.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图:谋取D.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劝:勉答案C解析图:计划。(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且夫:表示更进一层,译为“再说”B.虽然,犹有未树也虽然:即使这样C.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若夫:用于引起下文,可译为“像这样”D.而宋荣子犹然笑之犹然:笑的样子答案C解析“若夫”放在句首,用以引起下文,有“至于,说到”的意思。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C解析C项均为名字。A项则、就/这样。B项这/正确。D项长/修饰。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D.众人匹之答案B解析A项古义:真正的颜色。今义:纯正的颜色,指青、黄、赤、白、黑等色;态度严肃,神色严厉。C项古义:不立名。今义:没有名称的;姓名不为世人所知的;说不出所以然来的,无缘无故的(多指不愉快的事情或情绪)。D项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不同答案C解析句中的“其”都是代词,指大鹏;句中的“其”用在选择句中,表示选择。6.下列句子全都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此小大之辩也之二虫又何知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去以六月息者也奚以知其然也而彼且奚适也A.B.C.D.答案B解析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有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B.庄周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逍遥游是最具代表性的。庄子所向往的逍遥游,是摆脱一切世俗羁绊,精神上获得绝对自由的境界。C.在两汉诸子散文中,庄周的作品想象丰富,言辞瑰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鲁迅说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D.庄周思想也含有辩证法因素。毛泽东曾指出:“庄子的天下篇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答案C解析“两汉诸子散文”应为“先秦诸子散文”。8.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篇首以奇特的想象,展现了大鲲化为大鹏,大鹏由北冥徙于南冥的壮观图景。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大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B.文章以譬喻的手法,以水浅不能承大舟,风九万里之厚才能负大翼,解说大鹏高飞九万里的缘故,说理完全寓于形象之中。C.与鲲、鹏的“大”相对应,作者举出了野马、尘埃、蜩和学鸠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比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D.作者批判了一些目光短浅的庸人,认为世人都称赞的宋荣子的修养还不够,而赞扬了“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列子。答案D解析“赞扬了列子”错,作者认为列子尽管达到了较高的境界,但还是“有所待”的。9.翻译下面的句子。(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译文:_(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译文:_(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译文:_答案(1)大鹏向南海迁移的时候,在水面上振翼拍水,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然后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它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的啊。(2)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3)所以那些凭才智能胜任一官之职,善行能联合一乡的人,品德可使一位君主满意,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一样(所见甚小)。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逍遥游中,庄子借汤与棘的对话,连用两个比喻句来描述大鹏鸟形体庞大,这两个比喻句是“_,_”。(2)自然界那些极渺小的生命对时间是如何认识的呢?在逍遥游中庄子如是回答:_,_。(3)逍遥游中,在写完蜩与学鸠对大鹏的嘲笑之后,作者提出总结性看法的两句是“_,_”。答案(1)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11.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写出寓意。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感到自由自在,于是他积极修炼,终于化成了蝴蝶。蝴蝶日日为食物奔波,还要防备天敌,蝴蝶很怀念曾经是庄周的日子。答:_答案(示例)没得到的总比已有的好,拥有了又怀念失去的。关键能力突破训练重点实词、特殊句式一、重点实词(一)名1.说出下列句中“名”的义项(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_(2)圣人无名:_(3)本图宦达,不矜名节:_(4)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_(5)莫名其妙:_(6)名属教坊第一部:_(7)出师一表真名世:_答案(1)名字(2)名声(3)名誉(4)命名(5)说出(6)名字(7)闻名点拨“名”的本义是名字、名称,沿其本义,引申为命名、称呼、说,有了名字,自然就有了名声,有了名声,自然就闻名了。2.迁移运用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李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译文:_答案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解析“名”,声望;“滞于冗官”,介词短语后置,“滞”,停留;“引进”,推荐,属古今异义词。(二)置1.说出下列句中“置”的义项(1)置杯焉则胶:_(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_(3)故立天子,置三公:_(4)郑人有且置履者:_(5)(高祖)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高祖曰:“置之。”乃释通之罪:_答案(1)放(2)放弃,丢下(3)建立,设置(4)置办,购置(5)赦罪,释放点拨“置”的本义是“放”。既然“放”在一边了,肯定是“放弃”了,“释放”了。既然“放弃”了某种东西,肯定要“置办”另一种东西,或“设置”另一种位子。2.迁移运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助书贾鬻书于市鬻:卖B.先生往谒谒:拜见C.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置:置办D.尚欲扬榷而陈之陈:陈述答案C解析置:放弃。二、特殊句式(一)表反问的固定句式1.翻译下列句子(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译文:_答案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奚以为)(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译文:_答案现在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呢?(何为)(3)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译文:_答案一般人和他比,(羡慕他),这不是很可悲的吗?(不亦乎)(4)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译文:_答案到了身受鞭杖的时候,才想为守气节而死,这不也太晚了吗?(不亦乎)点拨“奚(何)以为”“何为”是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可译为:“为什么呢?”“还要什么呢?”“不亦乎”也是表示反问的句式,可译为“不是吗?”两者都表示反问,前者语气强烈,后者语气委婉。2.迁移运用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古者常有处橧巢注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