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 (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16497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 (I)试卷说明:1.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一选择题(本小题包括22个小题,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发生改变B吸热反应有的不加热也能发生,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C熵值增大的反应都是混乱度增大的反应,焓变和熵变都小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D反应物的总焓小于生成物的总焓时,H02下列各项与反应热的大小无关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B.反应物的性质C.反应物的多少 D. 反应的快慢;表示反应热的单位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潮汐能发电,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这些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B人类日常利用的煤、天然气、石油等的能量,归根到底是由太阳能转变来的C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使用乙醇汽油可以缓解目前石油紧张的矛盾D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等符合未来新能源的特点 4在容积固定的4L密闭容器里,进行可逆反应:X(气)2Y(气) 2Z(气), 并达到平衡,在此过程中,以Y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运率v(正)、v(逆)与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A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 BY的物质的量减少 CZ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 DX的物质的量减少5.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使用催化剂增大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所以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B催化剂以同样程度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使用正催化剂缩短达平衡的时间,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量C催化剂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D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平衡混合物的组成6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A)n(B)n(C)=221。若保持温度不变,以n(A)n(B)n(C)=221的比例向该容器中再充入A、B和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刚充入时反应速率正减少,逆增大 B. 平衡不发生移动C.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D. 物质C的质量分数增大7在不同情况下测得A(g)3B(g)2C(g) 2D(s)的下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 (D)=0.01 molL-1s-1 B (C)=0.010 molL-1s-1C (B)=0.6 molL-1min-1 D (A)=0.2molL-1min-18对水样中溶质M的分解速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相同温度下,M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随时间(min)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时间水样0510152025(CH+10-2mol/L)0.400.280.190.130.100.09(CH+10-4mol/L)0.400.310.240.200.180.16(CH+10-4 mol/L)0.200.150.120.090.070.05(CH+10-4mol/L)含Cu2+)0.200.090.050.030.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020 min内,中M的分解速率为0.015 molL1min1C在025 min内,中M的分解百分率比大D由于Cu2+存在,中M的分解速率比快9过量的铁粉与100mL 0.01molL1的稀盐酸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加H2O 加NaOH固体将盐酸用量减半,浓度不变加CuO固体加NaCl溶液加入硝酸钾溶液降低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A B C D 10已知热化学方程式:CO(g) +1/2 O2 (g)CO2 (g) H= 283.0kJmol-1 H2(g) +1/2O2 (g) H2O(g);H=-241.8 kJmo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H2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B由反应、可知右图所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 H=-41.2 kJmol-1 CH2(g)转变成H2O(g)的化学反应一定要释放能量D根据推知反应H2(g) +1/2O2 (g) H2O(l); H 241.8 kJmol-111.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Fe2O3(s)+3CO(g)=2Fe(s)+3CO2(g) H= 24.8 kJmol-1;3Fe2O3(s)+CO(g)=2Fe3O4(s)+CO2(g) H=-47.2kJmol-1 ;Fe3O4(s)+CO(g)=3FeO(s)+CO2(g) H= +19.4kJmol-1则14g CO气体与足量FeO充分反应得到Fe单质和CO2气体时的释放或吸收的热量为( )A放出11 kJB放出5.5kJC吸收11 kJD吸收5.5 kJ12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1)、(2)两个实验中H2O2分解的H相同B图乙实验可通过测定相同状况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与反应时间来比较反应速率C图甲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D图乙中,测定反应速率的装置可将分液漏斗用长颈漏斗替代 ,其测定结果相同13某实验小组学生用50 mL 0.50 mol/L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图条件下实验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B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C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D若改用60 mL 0.50 mol/L盐酸跟5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从理论上说所求中和热不相等14温度为T0C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s050150250350n(PCl3)/ mol00.160.190.200.20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molL1,则反应的H0B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为v(PCl3)=0.0032molL1s1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 PCl3和2.0mol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0.20mol PCl3和0.20molCl2,达到平衡时,c(PCl5) 0.4molL115在一定温度下的1L容器中,反应A(s)+2B(g)C(g)+D(g)的K=1,当加入一定量反应物A和B,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己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混合气体的压强混合气体的密度B的物质的量浓度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v(C)与v(D)的比值 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 : 1 : 1A B C D 16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 pC(g)H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测得在不同时间t、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中的百分含量B%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mnP, H0 B. mnP, H0 C. mnP, H0 D. mnP, H0 17. 在一个V升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mol A(g)和1mol B(g),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3A(g)B(g) nC(g) 2D(g),达平衡后A的浓度减小1/2,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1/8,则该反应方程式中n的值是( )A1 B 2 C3 D418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工业制硫酸采用二氧化硫催化氧化,高温可以提高单位时间SO3的产量B合成氨工业中使用铁触媒做催化剂C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氯化氢杂质D容器中有2NO2N2O4,增大压强颜色变深19在恒温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SO2和2molO2,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 H0。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SO3为1.4mol,同时放出热量QkJ,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在该条件下,反应前后的压强之比为65.3B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压绝热条件下”反应,平衡后n(SO3)1.4molC若反应开始时容器容积为2L,则v(SO3)0.35molL1min1D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放出热量小于Q kJ20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 2NH3(g)CO2(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温度/15.020.025.030.035.0平衡总压强/kPa5.78.312.017.124.0平衡气体总浓度/103 molL12.43.44.86.89.4A当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6时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B达到平衡后,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增大 C根据表中数据,计算15.0 时的分解平衡常数约为2.0109D因该反应熵变(S)大于0,焓变(H)大于0,所以在高温下自发进行21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制取乙醇的反应为:2CO2(g)6H2(g)CH3CH2OH(g)3H2O(g) H0。某压强下的密闭容器中,按CO2和H2的物质的量比为13投料,不同温度下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百分数(y%)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的平衡常数小于b点B b点,正(CO2)逆(H2O)C a点,H2和H2O物质的量相等D 其他条件恒定,充入更多H2,乙醇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22在一定条件下,由CO2与H2反应可合成甲醇,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如图所示为向一固定容积为2 L的绝热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CH3OH和1 mol H2O后,反应体系内CO2浓度的变化;其中第5 min 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向容器中加入一定物质的量的 CO2和H2,第8 min 重新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反应体系内c(H2)=c(CH3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04 min 内,生成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 molL-1min-1B 第5 min 时在反应容器中加入了0.20 mol CO2和0.40 mol H2C 8 min后CH3OH的平衡浓度为0.425 molL-1D 前5 min CH3OH的转化率为20%,58 min H2的转化率为37.5%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计56分)23(18分).某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列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探究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供选试剂:30% H2O2溶液、0.1mol/L H2SO4溶液、MnO2固体、KMnO4固体。1)小组同学设计甲、乙、丙三组实验,记录如下:操作现象甲向I的锥形瓶中加入,向I的中加入30% H2O2溶液,连接I、,打开活塞I中产生无色气体并伴随大量白雾;中有气泡冒出,溶液迅速变蓝乙向中加入KMnO4固体,连接、,点燃酒精灯中有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蓝丙向中加入KMnO4固体,中加入适量0.1mol/L H2SO4溶液,连接、,点燃酒精灯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2)丙实验中O2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对比乙、丙实验可知,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适宜条件是。为进一步探究该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采取的实验措施是。4)由甲、乙、丙三实验推测,甲实验可能是I中的白雾使溶液变蓝。学生将I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下列溶液(填序号),证明了白雾中含有H2O2。A酸性KMnO4 BFeCl2 C氢硫酸 D品红.酸性条件下KMnO4与H2C2O4(弱酸)反应常用于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由该反应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关系可得出反应过程中速率的变化情况为 ,其原因是 .为探讨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已知 I22S2O32-=S4O62-2I,其中Na2S2O3溶液均足量)实验序号体积V/mL时间/sNa2S2O3溶液淀粉溶液0.1mol/L 碘水水10.02.04.00.0407.02.04.03.0t15.02.04.0Vxt2该实验进行的目的是,淀粉溶液的作用是。表中Vx=mL;实验中用Na2S2O3表示反应速率v(Na2S2O3)= 24(14分)、氨气有广泛用途,工业上利用反应N2(g)+3H2 (g) 2NH3(g) H0合成氨,回答以下问题:1)某小组为了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以c0 mol/L H2参加合成氨反应,在a、b两种条件下分别达到平衡,如图A。有同学认为由条件a到b可能是加了催化剂。这种分析正确吗?理由是。在a条件下t1时刻将容器体积压缩至原来的1/2,t2时刻重新建立平衡状态。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画出t1时刻后c(H2)的变化曲线并作相应的标注。2)某小组往一恒温恒压容器充入9mol N2和23mol H2模拟合成氨反应,图B为不同温度下平衡混合物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与总压强(p)的关系图。 比较T1、T3的大小T1T3(填“”)。分析体系在T2、60MPa下达到的平衡,此时H2的平衡分压为MPa(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工业上常用反应2NO2(g) N2(g)2O2(g),H=QkJ/mol实现绿色环保、废物利用。设起始时容器中只有NO2,平衡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则Q 0(填“ ”、“= ”或“”、“”、“”或“”填空)。成都石室中学xx上期高xx10月月考参考答案1-5CDACB 6-10DBCAB 11-15BDBDA 16-20BACDA 21-22CD除给定分值外,其余1分23(18分) (1)MnO2 分液漏斗(2)O2+4I-+4H+=2I2+2H2O(2分)(3)酸性环境 使用不同浓度的稀硫酸作对比实验(4)AD(2分) 5H2C2O42MnO46H=10CO25Mn28H2O(2分) 先加快,后变慢(2分) 前期反应生成了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后期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速率减慢(2分)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显色剂,检验I2的存在5(1分) 1/80024(14分)1)错误,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平衡(2分) 图像略2)BD(2分) a/5 (2分) 66.7%(或2/3) 0.5 0.37525(12分)K=c2(CrO42-)c2(H+)/c(Cr2O72-) (2分) 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 减弱1)硫氰化钾2)KI溶液过量,Fe3+完全转化为Fe2+,溶液无Fe3+(2分)3Fe(CN)64 + 4Fe3+ =Fe4Fe(CN)63(2分)在试管A中滴加23滴K4Fe(CN)6溶液 出现蓝色沉淀 乙醚层呈红色26(12分)1)污染大,资源利用率低2) C(s)+H2O(g) = CO(g)+H2(g) H=+131.5kJ/mol (2分,全对给2分)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