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16315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人认为贬黜新文化运动者,常以“打倒孔家店”力证其全盘反传统。事实上,新文化运动者对嵇康、李贽和民间神话、传说等多有借鉴。按此观点,新文化运动期间A传统文化仍得到弘扬B儒学正统地位已被动摇C中西思想文化融合加强D复古思潮引发世人不满2鸦片战争之前,日本对中华文明充满敬意;鸦片战争之后,日本学者以新的眼光来审视,“海外各国己开智、施仁、崇义、国富、兵强,(清朝)仍把各国当作昔日的夷狄,如禽兽般蔑视。以至道光末年鸦片之乱为英国所挫。”这反映出日本学者A正确揭示中国战争失败的根源B提倡向西方学习军事科技C认为闭关锁国导致中国的落后D对传统的“华夷”观有了质疑3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A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B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D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4编写于1914年前后的浙江各县宣讲稿选粹,汇集了说国民常识说世界大势释自由说公地说中国地理释平等劝宝爱国货劝破除迷信等讲稿。由此推知,宣讲活动旨在A破除封建传统礼教B提高国民近代国家意识C领导思想解放潮流D推动乡村移风易俗5“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史学家陈旭麓这段话强调对历史事件应A一分为二进行评价B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C全方位多角度看待D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61900年4月,启超评价义和团为“筹民招乱”“暴徒窃发”。7.8月间,则认为义和团“一呼而集者数十万人,赴死军的,曾不樊顾”“以抗御普世界中显林之重强国”。梁启超对义和团评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义和团运动斗争方式趋于落后B义和团运动有利于民主意识觉醒C列强侵略使民族危机不断加深D维新派与义和团的目标日益相同7著名史学家钱穆指出:“一个国家,绝非可以一切舍弃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则当时除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更无比此更好的意见。”这种观点实质上A肯定了洋务派的客观进步性B指出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C赞美了洋务运动的政治改革D明确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81921年初,在新青年上刊登的劳工神圣颂一文,称劳工“与神一样宽容”,并发出“万物的所有权,属于劳动者”的呐喊。这种认识形成的历史背景是A农民革命运动的日益高涨B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C中共对劳工阶级力量的认可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的传播9辛亥革命以前,人们谈论较多的是中西问题,很少涉及中国古今问题,而新文化运动时则集中讨论古今问题,尤其是文化上的古今问题。此变化本质上反映出A中外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B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减弱C对中国社会改造的层次加深D文化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10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11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72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提出“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晚清时期A人们已认识到发展近代海军的重要性B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重要运输通道C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业开始向近代转变D国人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的增强12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政治的民主化B思想的自由化C经济的工业化D救亡图存1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这一论述主要是针对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实业救国思想1419151918年间,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大力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时;梁启超、梁漱溟、马一浮等人纷纷发表文章,表示要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这说明A“尊孔复古”逆流再次出现B封建礼教遗毒仍根深蒂固C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丰富D学者混淆先进与落后界限15近代中国先后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关于下列四幅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的说法错误的是A都是社会各阶级面对中国变化作出的积极反应B都体现了求民主、反专制的进步潮流C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进步影响D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16梁启超曾说:“孟子尝标举知人论世之义,论世者何?以今语释之,观察时代之背景是已。”这段话强调进行史学研究应当A一分为二进行评价B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C全方位多角度看待D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17下图是某历史著作第十九章的部分子目录,该章总标题(?处)最合适的是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国民大革命18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故善学者必先明本末,更明所谓大本末而后可。合而言之,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该主张A认可西学价值,倡导以末辅本B提倡本末并举,要求中西并重C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全面西化D抬高中学地位,贬低西学价值19“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B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C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20梁启超指出:“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则其在中国历史上关系不得谓细也。”这表明海国图志A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思想界B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D是近代最重要的一部著作第II卷本卷包括两大题,共计4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读19世纪60-90年代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康天意文明的狂飘疾进时代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材料二 使我数千年历史以脓血充塞者谁乎?专制政体也。使我数万里土地为虎狼窟穴者谁乎?专制政体也。使我数百兆人民向地狱过活者谁乎?专制政体也。摘编自梁启超拟讨专制政体檄(1902年)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经济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不同点。(8分)(2)根据材料二,比较陈独秀与梁启超关注的领域有何不同。(6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启蒙之路与近代西方启蒙之路的不同及原因。(11分)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单元训练卷历 史(一)答 案第卷1【解析】根据材料“事实上,新文化运动者对嵇康、李贽和民间神话、传说等多有借鉴”可得出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并没有全盘的反对传统文化,而是对传统文化作适当的批判与弘扬,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中只涉及到对传统文化的看法,没有强调中西方的融合,故排除C项。材料并不是强调复古,也没有体现世人的情绪问题,故D项排除。【答案】A2【解析】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源在于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材料并未涉及清朝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问题,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出日本向西方学习军事科技的主张,故B错误;“清朝仍把各国当作昔日的夷狄”并不能说明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故C错误;“清朝仍把各国当作昔日的夷狄,如禽兽般蔑视”体现了清朝的传统“华夷”观,这说明日本学者对此的质疑,故D正确。故选D。【答案】D3【解析】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主要是发动工人运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工人阶级的世界,材料中心现象显然是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影,故D项正确;当时工人阶级并没有认清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A项错误;上海此时并不是工人运动的中心,故B错误;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已经登上政治舞台,故C项错误。【答案】D4【解析】材料信息中提供的书目全都是有关国家意识,主权观念方面的,并且时间为民国初年,故这种宣讲活动是为了提高国民的国家意识,B项正确。材料与传统礼教无关,故A项错误。宣讲的作用无法领导思想解放潮流,故C项错误。材料与移风易俗无关,故排除D项。【答案】B5【解析】根据“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具有客观进步性,学习西方的技术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即对历史应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故B正确;材料强调社会环境的重要性,A、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与材料信息无关,应排除。【答案】B6【解析】梁启超对于义和团评价由最初成为暴徒到“以抗御普世界中显林之重强国”,说明随着列强侵略中国的加剧,民族危机深重,义和团担负起抗击帝国主义的重任,所以出现评价的变化,故C项正确;梁启超评价是基于民族精神,不是斗争方式落后,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是民族意识,不是民主意识,故B项错误;维新派主张变法,义和团主要是抗击帝国主义,故D项错误。【答案】C7【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改革要想成功就不能脱离这个国家原来的历史文化、政教渊源,所以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客观进步性,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没有进行政治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A8【解析】材料“1921年初”“万物的所有权,属于劳动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导致出现了材料中的认识,故D项正确;土地革命时期农民革命运动不断高涨,故A项错误;B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中共是1921年7月诞生的,故C项排除。【答案】D9【解析】近代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器物-制度和思想历程,新文化运动之所以集中讨论古今问题,主要是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从文化领域进行批判,故C项正确;此时中外民族矛盾仍然是主要矛盾,故A项错误;西方文化此时依然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故B项错误;近代国人开始学习西方文化改造中国,并不是文化自我保护意识减弱,故D项错误。【答案】C10【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意义不大,“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结合该内容及材料时间“1920年”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思潮的斗争中逐渐取胜,影响日益增强,故C符合题意;A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无关;实业救国思潮是近代实业家的救国理念,与材料无关,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礼教”的批判,D不正确。【答案】C11【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海运问题,不是发展近代海军的问题,故A错误;“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并不能反映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重要运输通道,故B错误;魏源时期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业并未开始向近代转变,洋务运动时期才开始转变,故C错误;“利国、利民、利官、利商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反映了领海观念和海权意识,故D正确。【答案】D12【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其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故D项正确;“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是地主阶级提出的,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AB项排除;“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方面的,故C项排除。【答案】D13【解析】“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表明不仅要学习西方的技术还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蒋廷黻主要批判的是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资政新篇,不仅学习西方的经济、教育,还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不符合题意,排除A;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不符合“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排除C;实业救国思想主张发展民族工业与西方进行商战,没有涉及交通、教育,不符合题意,排除D。【答案】B14【解析】根据“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表示要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反对中国传统文化,但19151918年间,又表示要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表明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丰富,并非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吸收西方文化,故C正确;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并非“尊孔复古”和恢复封建礼教,排除AB;材料反映了学者理性对待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并非混淆先进与落后界限,D错误。【答案】C15【解析】材料中图片自左向右依次是禁烟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代表了社会各个阶层对列强侵略作出反应,故A项正确;禁烟运动和戊戌变法不是反专制,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四幅图都从不同层面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故C项正确;四幅图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活动,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故D项正确。【答案】B16【解析】“以今语释之,观察时代之背景是已”意为,根据时代背景,用今天的语言解释,可知梁启超进行史学研究应当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B正确;材料强调史学研究应当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无法体现“一分为二进行评价”“全方位多角度看待”,排除AC;材料没有涉及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排除D。【答案】B17【解析】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存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论战,介绍各式各样的“主义”,其中著名的就有李大钊与胡适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故答案为C项。维新变法鼓吹变法与改良,追求建立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辛亥革命提倡民主共和,追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B项;国民大革命的主题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排除D项。【答案】C18【解析】由“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可知其主要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末”,结合选项可知,A符合题意,故选A;BC没有体现“主”“辅”,D中的“抬高”和“贬低”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答案】A19【解析】材料中“人权”指的是民主,“进化论”指的是科学,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中国文化的全盘否定,A错误;B属于洋务派的思想主张;D属于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的思想,且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C20【解析】“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则其在中国历史上关系不得谓细也”表明海国图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B正确;材料主要反映海国图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排除A;维新思想是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海国图志是近代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排除D。【答案】B第II卷21(15分)【解析】本题据材料“19世纪60-90年代中外历史事件简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例如:政治民主化由欧美向中国扩展。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两党政治、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国戊戌变法等方面予以阐述。注意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其它论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一:政治民主化由欧美向中国扩展。19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两党交替执政,推动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随着工业化的到来,美国人民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政治民主化得到发展,1871年德国统一后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875年法国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也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至此,近代西方主要国家的民主制度最终得以确立,并逐渐发展和完善。随着欧美国家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对外扩张,民主政治逐渐扩展到中国。1898年,光绪帝为了挽救清朝统治,实行戊戌变法。变法虽然失败,但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和兴民权,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和民主化进程。总之,欧美主要国家启动了民主化进程,并在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示例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19世纪晩期,西方主要国家対中国加紧殖民扩张和掠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同时,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经济上,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并刺激了洋务运动的出现,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和发展,中国近代化由此开始。政治上,维新运动兴起,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兴民权,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和民主化进程。文化上,维新思想冲击了封建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生活习俗上,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习俗任答一方面,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和社会的转型,中国被动融入近代世界。)示例三:中外都开启了近代化进程。19世纪6090年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主要国家近代化进程加快。美国自60年代开始的两党交替执政,推动民主政治得到发展。到19世纪晚期,美国工业化的加速进一步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德国则在1871年统-后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法国也在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至此,近代西方主要国家的民主制度最终得以确立,并逐渐发展和完善。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和侵略扩张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并刺激了洋务运动的出现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和发展,中国近代化由此开始。1898年,光绪帝为了挽救清朝统治,实行戊成变法。变法虽然失败,但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和兴民权,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和民主化进程。总之,欧美主要国家在加快近代化进程的同时,近代中国也开启了近代化进程。示例四:中外(东西方)近代化存在明显的差异。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的近代化是内发型的,因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受到落后因素的阻碍而进行政治变革或改革。中国的近代化是外发型的,由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导致民族危机加剧,促使清政府为挽救统治而进行改革。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国家的近代化,是在完成统一后完善或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中国近代化,主要是清政府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从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始,然后有限地接受西方的政治制度。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的近代化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社会稳定等各种有利因素下发展起来以及发展迅速。中国的近代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发展起来,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阻碍,发展艰难。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国家的近代化是政治,经济,思想领域交织进行,相互促进。中国的近代化是从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领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国家的近代化任务,是扫清落后因素,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中国近代化是双重任务,即反专制求民主和反侵略求独立。22(25分)【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思想旗帜、批判对象等方面简要概括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不同点。(2)本题根据材料二“使我数百兆人民向地狱过活者谁乎?专制政体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经济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方面比较陈独秀与梁启超关注的领域有何不同。(3)本题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改革政体到思想启蒙、思想解放到政治变革的过程分析近代中国启蒙之路与近代西方启蒙之路的不同。再从中西方近代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阶级力量等方面分析不同的原因。【答案】(1)不同:前者是人文主义;后者是理性主义;涉及的批判对象:前者思想文化领域;后者政治领域。(2)不同:梁启超:政治领域;陈独秀:思想文化领域。(3)西方:从思想解放到提出“理想王国”的蓝图。原因: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逐步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人文主义宣传思想解放、理性主义宣传建立发展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权。中国:从提出改革政体到思想启蒙。原因: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最迫切的任务;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民族资本主义弱小这三者使思想解放滞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