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课件第六章AS-AD模型.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6316311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宏课件第六章AS-AD模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宏课件第六章AS-AD模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宏课件第六章AS-AD模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AS AD模型 一 AD曲线 价格变量P影响总需求AD的机制 价格变量P影响AD的机制 P 当名义货币供给量Ms一定时 实际货币供给量 LM曲线下移 收入Y 即AD 意味着购买量增加 这就是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也称为庇古 Pigou 效应 我们可以将完整的总需求理论表述为如下的数学关系式 AD f C I X G T Ms r P c k h 二 AS曲线 价格变量P影响总供给AS的机制 1 考虑劳动力市场中均衡就业量的决定 在这里我们用劳动力市场来代替传统的要素市场 用工资来代替成本 在劳动力市场中 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共同决定均衡的就业量 用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 劳动供给函数 为劳动供给量 为名义工资率 为价格水平 该式表明劳动供给量与实际工资水平成正比 劳动需求函数 表示劳动需求量与实际工资水平成反比 于是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条件就是 下图表示了均衡就业量的决定 2 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及假定在决定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就业量时 存在着不同的假定 主要有 1 合同安排工资 在合同期内 名义工资W保持不变 这里隐含着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 2 不完全信息假定 劳动供给者关于价格变量P变化的信息时不完全的 适应性预期假定 劳动供给者的价格预期存在滞后 因此无法与实际价格的变化保持完全一致 刚性 Rigidity 或粘性 stickness 工资假定 3 价格变量P变化对均衡就业量的影响在短期 如下图所示 P Ld曲线上移 由Ld P0 升至Ld P1 而Ls曲线不变 均衡就业量 由L0至L1 此时 W 或成本 价格P 实际成本 或利润 4 P变化对产出的影响 AS曲线 短期 AS曲线成正斜率 P L 生产函数 Y 长期 AS曲线位于潜在总产出水平 是一条垂线 于是W 或成本 P 实际利润不变 下图刻画了长期和短期AS曲线的形状 三 AS AD模型1 短期AS AD模型图五显示了短期AS AD曲线所决定的价格和产量 该图表明短期内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 宏观经济的波动来自于AD方面的冲击和AS方面的冲击 这代表了新凯恩斯学派的基本观点 即不同于古典学派的供给决定论 也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需求决定论 1 AD冲击的效应 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成立 在这种情况下 AD冲击的来源 三大需求 或两大约束 若AD Y P 增长率 失业率 通胀率 反之 若AD Y P 增长率 失业率 通胀率 2 AS冲击的效应1 不利的AS冲击 滞胀 stagflation 当成本突然上升 并小于P上升的程度 利润 或亏损 生产 AS线上移 Y P g u 即滞胀现象 典型案例 1970 s的石油危机 2 有利的AS冲击 新经济 1990s美国 工厂技术革命 全球化 成本 利润 生产 AS线下移 Y P g u 即新经济现象 3 菲利普斯曲线变为正斜率2 长期AS AD模型 在长期中 1 AD变化只有名义效应 即只影响价格 名义工资等名义变量 而无实际效应 即不影响产出和就业量等实际变量 2 AS决定论 AS决定了增长和就业 3 推论 货币中性论 neutrality 在长期中 我们又回到古典学派的结论 四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流派1 古典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 AdamSmith A Marshall等 18c 19c 20c初 古典学派的假定 完全竞争 完全信息 经济人 充分就业 1 AS理论 总供给曲线垂直 因为假定充分就业 这意味着 P AS 潜在产出水平 这是因为灵活价格和成本假定 P W r 成本 并且成本 P 利润不变 2 AD理论 货币数量论MV PY 也可写为MV kPY 其中M为一定时期的平均货币量 V为货币流通数度 由货币制度和交易技术决定 PY为名义GDP 即为总需求 于是总需求的决定可以写为 MS为货币供应量 MV 即总需求与货币供应量成正比 因为PY 名义GDP Md 交易货币量 假定V和Y在短期内保持不变 于是M P 因此货币数量论可以写成 意味着价格变量只取决于货币量 从中可以推出如下结论 通胀论 通胀是货币现象 物价上涨是由于货币过多 货币数量论 货币面纱论 货币中性论 3 AS AD曲线模型若M AD线上移 P 只有AS重要 4 政策主张 1 主张市场调节 反对政府干预 主张财政平衡 小政府 反对赤字 2 政府管住货币M就能管住价格P从而使经济稳定增长 坚决反对通货膨胀 因为通胀使价格信号失真 干扰生产和资源配置 破坏价格机制的运行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 因此古典学派认为宏观经济稳定的前提条件是 管住货币 稳定价格 市场自发调节 放开价格 现代新自由主义的主张 华盛顿共识 就是认为 反通胀 财政平衡 反赤字 宏观政策 放开价格 私有化 微观政策 2 凯恩斯学派 代表人物凯恩斯 萨缪尔森等 1930s 1960s 1 AS理论 在充分就业 之前AS线水平 在到达充分就业水平时 AS线垂直 因为假定刚性工资和价格 原因 1 不完全竞争 不完全信息 合同工资 货币工资有向下刚性 并存在货币幻觉 2 非充分就业使生产过剩和失业存在 即AS AD Ls Ld 2 AD理论 总需求取决与实际因素和货币因素 即AD f C I X G T M AD理论的三大支柱 消费函数 投资函数 Pet为预期利润率 货币需求函数 特例 流动性陷阱 1990s的日本 r到最低水平 V变动级慢 无限大 导致AD严重不足 购买力不够 3 AS AD模型在短期内 AD决定Y及就业量 AD重要而AS不重要 推论 1 失业与通胀是分离的 在之前 AD 通胀产生 2 货币不仅影响名义变量 而且影响实际变量 M r I AD Y L 或P 在流动性陷阱下 货币政策会失效 4 政策主张财政政策的作用比较大 主张政府干预 对于大萧条 政府干预 主要是赤字财政政策 而我国的 积极财政政策 也有利于刺激总需求 3 现代货币主义 代表人物 弗里德曼 1960s 1970s 1 AS理论1 短期 AS线为正斜率 但较陡 假定 适应性预期 工资和成本的上升滞后于价格变化 2 长期 AS线垂直 存在 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 NAIUR 即自然失业率 产出和就业水平不受价格水平的影响 2 AD理论 现代货币数量论1 古典货币数量论认为 M P 假定V和Y不变 2 凯恩斯的货币论认为 V和Y是可变的 Ms r I AD Y P 增长 就业 收入 并且Md f Y r kY hr3 弗里德曼的货币论 多种资产选择理论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量 其中表示债券收益率 股票收益率 预期通胀率 财富水平 其他因素 例如人力资本等 货币需求取决于多种资产的选择及其相对收益率 所以 利率的上升不一定使货币需求量下降 否定了利率对货币需求量的唯一作用 推论 货币流通速度V也不一定受到利率的影响 因此是较稳定的 因此货币的作用主要是影响名义收入PY 3 AS AD模型当货币量M AD线 Y 次要 P 主要 因此货币学派认为通胀是一个货币现象 通胀主要是货币过多 4 政策主张主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保持P稳定 币值稳定 的政策 使M增长率与Y增长率相一致 反对通货膨胀 主张控制货币量 稳定价格 并且反对凯恩斯主义者的赤字财政政策 4 供给学派 代表人物 拉弗 蒙代尔等 1970s 1980s 产生原因 美国70年代长期增长率和生产率下降 供给学派认为下降的原因是 凯恩斯主义的AD扩张政策造成政府对企业和个人的过多干预 高支出 高赤字 高税收 个人和企业税负太高 积极性下降 长期AS 增长率 供给学派提出的对策为 放松管制 减税 拉弗曲线 刺激生产 治理通胀 拉弗曲线 把税率引入AS AD分析中 认为t 税率 AS线右移 Y 增长率 可以将供给学派的观点视为现代Say定律 5 理性预期学派 即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及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代表人物为卢卡斯 巴罗 普雷斯科特等 1980s至今 1 理性预期假定 理性人会利用一切可得到的信息来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 理性人在信息不完全时也会犯错误 但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2 通胀预期 物价 其中下标e表示预期 3 AS AD模型1 完全信息 Pe P 于是W P 生产Ye不变 结论 货币政策无效论及总需求变动无效论 AD线移动只有名义效应 没有实际效应 AD冲击是无效的 2 不完全信息 Pe P Pe P 此时工资 成本没有变化 于是AD变动有实际效应 AD变动导致P发生变化 经济 Y L 变动 推论 经济波动的原因在于总供给的冲击 实际经济周期 RBC 理论 Y f K L Te 其中Te表示技术冲击 经济波动主要是技术冲击 也可能是K和L的波动 4 政策主张 公开宣布稳定的货币政策 使价格保持稳定 6 新凯恩斯主义 代表人物曼昆 阿克洛夫等 1980s至今 1 AS理论 假定存在粘性工资 价格 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所以 工资或成本的上升幅度低于价格上升幅度 AS线正斜率 但较平 2 AD理论 P LM AD 在IS LM的基础上加入了价格变量 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3 AS AD模型短期经济波动的原因 AD冲击 AS冲击 长期则回到古典学派 1 若是AD冲击 AD P Y 增长率 通胀率 失业率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成立 2 若是AS冲击 AS上移 成本冲击 P Y 增长率 通胀率 失业率 滞胀现象 AS下移 技术冲击或成本冲击 cost下降 P下降或cost上升 P上升 P Y 增长率 通胀率 失业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