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第五章魏晋南北朝音乐.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6316174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第五章魏晋南北朝音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第五章魏晋南北朝音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第五章魏晋南北朝音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音乐 公元220 589年 概述 魏晋南北朝是指 魏 蜀 吴三国 西晋 东晋十六国和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的 北朝 以及宋 齐 梁 陈的 南朝 这一历史阶段国家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由于政治 经济中心的南移 当时中国的文化中心也移至长江流域 清商乐 清商乐简称 清乐 它是在南方 吴声 西曲 的基础上继承了相和歌的传统而发展起来的新乐种 清商乐所用乐器有钟 磬 琴 瑟 击琴 琵琶 箜篌 筑 筝 节鼓 笙 笛 箫 篪 埙等十五种 清商乐作为宫廷歌舞音乐 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正统地位 被誉为 华夏正声 吴歌 古代江苏一带的民歌 晋书 乐志 吴歌杂曲 并出江南 东晋以来 稍有增广 其始皆徒歌 既而被之管弦 吴歌的风格抒情 细腻 多表现男女间爱情 西曲 古代湖北一带的民歌 古今乐录 按西曲出于荆 郢 樊 邓之间 而其声节送和与吴歌亦异 故依其俗而谓之西曲云 西曲多抒发游子思归的别离之情 歌舞戏 歌舞戏是指南北朝末年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 有角色化妆表演 载歌载舞 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音乐形式 南北朝时期的歌舞戏 大面 钵头 踏谣娘 嵇康 三国时代著名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音乐家 创作 有 长清 短清 长侧 短侧 四首琴曲 被称为 嵇氏四弄 演奏 以弹奏 广陵散 最负盛名 理论著述 琴赋 声无哀乐论 声无哀乐论 集中体现了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 通过秦客与东野主人的八次论难 反复论述 声无哀乐 的观点 即 心之与声 明为二物 音声是客观的存在 哀乐是人的感情 两者并无因果关系 嵇康弹琴图 南京西善桥古墓出土的南朝竹林七贤模印砖画像中 有嵇康弹琴图 图中嵇康所弹的琴 面上刻有徽 表明在南朝梁陈之际 琴已具备完整的十三个徽位 阮籍 三国时代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 古琴曲 酒狂 是他的感怀之作 乐曲采用三拍子节奏 并在弱拍出现长音 将调式主音或属音等稳定音作为每拍首尾的支点 中间嵌入大跳音程 造成节拍轻重颠倒的效果 刻画出醉者步履蹒跚的神态 钱乐之三百六十律 所谓 三百六十律 就是在 京房六十律 的基础上继续用 三分损益法 往下生律 共生出三十组不同律高的 十二律 其最后一律与黄钟律的音差 其音程值为1 845音分 比法国拉莫 1683 1764 发现的 小微音差 1 954音分还要小 今天称之为 钱乐之音差 何承天新律 何承天提出在十二律内部加以调整的主张 即假设黄钟的振动体长度为9寸 用三分损益法推算 仲吕还生 变黄钟 为8 8788寸 与正黄钟相比较 相差0 1212寸 于是按三分损益顺序 每生一律 迭加0 0101寸 这样 生至第十三律时 加0 1212寸 恰成9寸而还生黄钟 荀勖笛律 荀勖的主要贡献在于发现 管口校正 的规律 并制作出较为精确的十二支律笛 每笛用于吹奏一调 校正数 即各音的律长减去角音的律长得出校正数 用这个数来求该律的笛律 用以制定各笛的长度和笛上各孔之间的距离 如黄钟的长度减去姑洗的长度 这就是黄钟笛的管口校正 曲谱与记谱法 文字谱 用文字记述弹琴的指法和弦位的一种记谱法 即通过规定的定弦法 将左右两手固定的指法标记在一定弦位和徽位上 间接地记录了音高 也保留了一部分节拍 节奏的信息 碣石调 幽兰 我国现存最早的琴谱 是目前仅见的一首文字谱 南朝梁时人丘明的传谱 谱本是唐人的手抄本 碣石调 源于相和歌 瑟调曲 中的 陇西行 有可能吸收了少数民族的乐曲风格 因曹操填词首句为 东邻碣石 以观沧海 而名 碣石调 碣石调幽兰 的内容 是借深山幽谷的兰花来抒发文人郁郁不得志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