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专题总结提升七古代东西方的思想呼应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16069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专题总结提升七古代东西方的思想呼应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专题总结提升七古代东西方的思想呼应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专题总结提升七古代东西方的思想呼应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总结提升七 古代东西方的思想呼应(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一、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历程地位原因春秋战国儒学的创立和发展时期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秦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压制秦统一后,儒生依旧坚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汉代儒学改造时期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宋明儒学转型和成熟时期儒家思想依然处于正统地位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为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明清之际的批判与继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腐朽【考题例证1】2018山东日照校际联考 无论是晋代谢氏的家训,还是明清时朱子治家格言处世治家的劝诫,抑或是曾国藩的“八本”“八字”的训导,都不外乎修身、敬长、勤俭、戒奢、睦里、重教等行为规范,或忠君爱国、孝悌友爱、团结睦邻、奉公守法等约束。这表明家训的主旨是()A.强化血缘纽带,维护宗族特权B.规范家族行为,追求政治平等C.凝聚家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D.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义廉耻二、全面认识儒家思想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总的原则是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要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其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态度和仁爱意识,尊老、爱幼、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等。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6)儒家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3.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东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加赞扬。4.儒家思想的消极作用(1)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的消极作用是很明显的。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的发展,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2)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非常明显,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思想更应该抛弃。我们对这些落后的内容应该加以批判和否定。【考题例证2】2018四川凉山一模 章学诚主张“六经皆史”,郝经主张“六经皆道”,马一浮认为“六经皆艺”,钱钟书则认为“六经皆诗”。这表明他们()A.均视六经为学术研究的大经大法B.争夺经典诠释权以控制主流思想C.治学研究存在重思想或学术的偏见D.认为六经孕育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三、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四个重要阶段及其内涵阶段特征萌芽阶段复兴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马丁路德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社会根源经济根源: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政治根源:雅典民主制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对人们思想的垄断和束缚天主教会的腐朽和黑暗;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对社会发展的阻碍历史影响是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认识(1)人文主义者崇尚人性,重视人的价值,对于破除封建主义和神权的束缚有积极作用(2)人文主义也有局限性,过分地强调人性而掩盖了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造成了人的私欲膨胀【考题例证3】2018广东揭阳模拟 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使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可以用同一种声音与上帝交流。对德国来说,马丁路德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对这则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A.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国家的统一B. 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宗教改革C. 宗教改革促进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萌发D.宗教改革使德意志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独立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主要侧重于使人满足基本的生理欲望,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一种反叛。2.宗教改革是对文艺复兴的一种延续,宗教改革的内容也蕴含着人文主义思想,只不过它侧重宗教领域的思想。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3.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继承表现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上,启蒙运动要求从教会束缚下解放人的个性,对人文主义作了进一步的深化;发展是指启蒙运动把矛头集中指向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并且启蒙思想家为未来的“理性”社会设计了一幅蓝图,提出了改造社会的方案,为欧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考题例证4】2018天津河东二模 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这段论述中“大兴土木”的表现是()A.创立民主法治社会的构想B.批判神权统治C.建设工业文明国家D.宣扬人性解放五、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异同项目中国百家争鸣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不同点原因经济发展,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各国需要人才工商业发展,公民社会地位提高及由此产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目的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统治者服务发展人的个性,强调个体力量的发展历程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出现,法家思想受统治者重视,战国时儒学逐渐成为大宗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研究人与人类社会;经过中世纪的黑暗后,人文主义复兴、发展相同点背景战争频繁、处于未统一状态主题研究社会问题、研究人类本身成就产生了诸如孔子、苏格拉底等伟大的思想家;都对各自的思想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考题例证5】2018山东滨州模拟 普罗泰格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孔子也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普罗泰格拉的思想受到孔子的影响B.东西文化交流自孔子时代就已展开C.二者思想都体现了古代的人文精神D.两人的思想均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六、明清时期影响中西方科技发展的因素中国西方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其分散、封闭的特性使科技发展缺少应有的动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科技发展的巨大动力政治封建专制制度强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许多国家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外交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和世界的交流殖民扩张,市场扩大,带动了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思想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盛行,知识分子思想受到禁锢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带来思想解放。面向现实、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考题例证6】2018湖北咸宁重点高中联考 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C.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D.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七、欧洲启蒙思想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对比欧洲启蒙思想明清之际进步思想背景政治上,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强大经济上,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文化上,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封建文化受到很大冲击政治上,封建制度衰落,封建专制继续强化并达到空前程度,封建统治稳固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文化上,封建传统文化占统治地位主要内容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追求民主、自由和平等,设计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蓝图抨击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对未来社会的设计没有跳出中国古代明君加贤臣的传统模式影响为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推动了欧美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影响了后来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对当时的封建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对后来的辛亥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所产生的作用是有限的【考题例证7】2018湖北武汉质检 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他旨在说明()A.事物发展的曲折性B.思想启蒙的艰巨性C.政治革命的重要性D.专制统治的顽固性素养九突破压轴大题开放性材料解析题之三图文观点论述型【考题例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a) 玄奘图(b) 鉴真玄奘(602664年),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练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688763年),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解答模板】第一步:判断题型及特点。本题为图文观点论述题,且为求同类论述题。解题的题眼是“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第二步:紧扣题眼“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也就是“是什么”,即结合图文材料概括归纳共同的观点。根据材料提供的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可得出中国的对外交往推动了世界的发展。第三步:紧扣图文信息“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迁移所学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论证说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原因及影响等。注意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答案】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方法点拨(1)历史观点论述题中常见的行为动词为“评”“评述”“评论”“评析”(评价并论述)、“探讨”或“探究”(探索研讨)。此类题答题步骤一般为三步:第一步,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第二步,我对观点的态度“若何”(怎么样);第三步,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运用史实说明原因或影响。(2)解答时要牢记注意事项,规避风险。就材料中自己掌握史料最充分、最熟悉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尽量不论证逆向思维观点或轻易否定材料中的顺向思维观点;注意史论的时空限制,准确表述一个完整的历史观点。(3)注意学者提出的某些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对学者观点进行合理的解读是一个较“讨巧”的得分手段。完全否定式的作答应谨慎使用,除非学者观点有明显瑕疵,且你的论据确凿。新论十二史学界关于“唐宋变革说”的争鸣史界观点1910年,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发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首创“唐宋变革说”,提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欧美史学界也多主张唐宋之际中国历史从中古转向了近世,认为宋代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诸领域中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学者对唐宋历史的变化也有重要认识。陈寅恪认为:“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格局,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钱穆认为:中国文化分先秦、汉唐、宋元明清三个时期,唐宋是第二、第三期的分界线。同时,国内学者对“宋代近世说”也提出怀疑,认为这一观点对宋代的历史地位估计过高,宋代仍然属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唐宋时期的变革是中国封建经济制度内部的推移演化。中国史学界的主流观点为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时期。思考感悟中外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关注和探求唐宋之际所发生的巨大社会变革,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及论据。如何正确评估唐宋社会变革的历史作用和意义,在现今仍然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将这种史学争论引进课堂,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开放思维的养成,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客观地认识唐宋时期历史的变化,以避免极端的或以偏概全的评价。新论十三史学界对文艺复兴的论述史界观点观点一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观点二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来看,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的运动;从另一方面来看,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观点三文艺复兴并非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到16世纪又陆续出现在西欧其他国家。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思考感悟(1)观点一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伯恩斯对文艺复兴的评论。文艺复兴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基础,但超越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文艺复兴的内容突出了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指的是文艺复兴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不断成长,欧洲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2)观点二中的“复生”说明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新生”说明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要求反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的近代化。(3)观点三则指出了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用古典文化为现实政治服务,“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专题总结提升(七)【专题纵横拓展】考题例证1D解析 根据材料“都不外乎修身、敬长、勤俭、戒奢、睦里、重教等行为规范,或忠君爱国、孝悌友爱、团结睦邻、奉公守法等约束”得出,家训的核心思想是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义廉耻,故选D。材料侧重于家族成员的个人品行,未体现维护宗族特权,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追求政治平等,B项错误;C项是家训的作用,排除。考题例证2D解析 材料反映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六经,说明六经博大精深,孕育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故选D。他们并非都视六经为学术研究的大经大法,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六经的不同解释,并非争夺经典诠释权,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六经,并非偏见,C项错误。考题例证3C解析 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使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可以用同一种声音与上帝交流,因而激发了德意志的民族意识,故选C。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激发了德意志的民族意识,有利于德意志国家的统一,但马丁路德的译书不能直接推动德意志国家的统一,A项错误;马丁路德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属于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内容之一,但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德意志实现民族国家的独立是在19世纪70年代,D项错误。考题例证4A解析 题干中“大兴土木”,指启蒙运动建立新的社会构想理性王国,故选A。批判神权统治仍然属于“清理了场地”,B项错误;建设工业文明国家是工业革命的要求,在启蒙运动之后,C项错误;宣扬人性解放是文艺复兴的表现,启蒙运动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D项错误。考题例证5C解析 材料中讲述到普罗泰格拉怀疑神灵,也意味着他肯定人的价值,孔子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态度,也体现出孔子重人事的主张,因此普罗泰格拉和孔子的主张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选C。在普罗泰格拉和孔子所处时代,二者不可能相互影响,A项错误;在孔子所处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并没有展开,故B项错误;普罗泰格拉的人文主义思想是希腊当时的主流思想,而孔子的思想在他所处的时代由于不顺应时代要求,因此并不是主流,D项错误。考题例证6B解析 “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强调政策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而没有说明科技与文化的关系,故选B,排除A、D。题干材料主旨在于强调国家的政策对科技文化发展的作用,而非知识分子对科技的作用,C项错误。考题例证7B解析 据材料“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可以得出,思想启蒙的艰巨性,故选B。材料的主旨是思想启蒙,而不是事物发展的曲折性,A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思想启蒙,政治革命的重要性不合题意,C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思想启蒙,专制统治的顽固性不合题意,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