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14541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西塞山怀古释标题西塞山,位于今湖北大冶县东面的长江边,一名道士洑矶,形势险峻,是六朝时有名的军事要塞。此诗歌咏晋、宋兴亡事迹,慨叹地形之险不足恃,而历史上割据一方的局面,终归统一。知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晚年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诗风爽朗,有“诗豪”之称。有刘宾客集。明背景长庆四年(824)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刘禹锡所处的中唐是藩镇割据的时代,其间虽然在唐宪宗时期出现过短暂的统一,但至刘禹锡写作此诗时的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河北三镇又恢复到了割据状态。金陵(今南京)虽是六朝古都,但都是割据一方的政权。品语言1“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试加以分析。提示:赏析词语一般先从动词找起,从内容和情感方面赏析。参考答案:“下”和“收”字用得好。 “下”,一语双关,既说明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的路线,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析技巧2“山形依旧枕寒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依旧”用意何在?提示:“枕”字已含拟人手法,“依旧”含有“怀古诗”的思想。参考答案: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西塞山超然世外的精神。“依旧”是说三百年前如此,三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如此,但人间的英雄霸主们并不识相,偏要凭借山川险峻,称王图霸,因此难免要一一受到西塞山的嘲讽。“山形依旧”同英雄们的霸业荡然无存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更突出了他们的可悲。悟意旨3联系刘禹锡所处的时代背景,据此分析诗人写作此诗的用意。提示:刘禹锡所处背景与诗中所写状况是一致的,其吊古伤今的意蕴自现。参考答案:诗人在诗中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地方割据势力,因此诗人的怀古其实是在慨今;四海为家、江山一统是诗人所极力赞扬的。同时,六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也是对当朝统治者的忠告,有一箭双雕的效果。金铜仙人辞汉歌释标题史载,汉武帝在建章宫造承露盘,用铜铸成仙人的形状,捧铜盘玉杯,以承接天上的露水(据说这种露水掺和玉屑服用可以成仙)。后魏明帝曹叡下令把承露铜人拆迁至洛阳,因铜人太重,难以运输,便留于灞城。知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号四明狂客。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有李长吉歌诗。明背景这首诗是元和八年(813)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时唐王朝国运日衰,藩镇割据,兵祸迭起,民不聊生;而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报国无门,处处碰壁。诗人有感于此,因而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事,来抒发兴亡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赏形象1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说明李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提示:从所处的封建时代思考。参考答案:表现了李贺傲兀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可贵精神。品语言2李贺是有名的“诗鬼”,请根据赏析示例,分析其他关键字的妙处。提示:根据示例,找准赏析的角度。参考答案:用字妙处“悬”一“悬”字巧妙地化无形为有形,妙趣横生,又与后一句写“土花”相对应。“酸”让无色无味的风,具有可以感知的味道,让人瞬间即能体味那一刻的酸楚之意。“射”将无形无质的风实体化了,并且这个字冷峭、尖锐,具有锋利的力度。“土花”一者花开土中,二者此花有“土”味,三者寓含汉宫皆成土灰之意。“铅水”比喻奇妙非凡,既写出金铜仙人的“人性”,而“铅水”一词又与铜人的身份相适应,婉曲地显示了他的“物性”。 “衰兰”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用衰兰的愁映衬金铜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汉月”此语十分巧妙,望月之思,常常能引人千古忧恨,此诗也不例外。“空将汉月出宫门”,汉月和唐月,唐月和今日之月,是同一个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正表达了说不尽的家国之思,兴亡之感。析技巧3试分析“夜闻马嘶晓无迹”一句的修辞手法及在结构上的作用。提示:审清题干中“修辞”的角度,明确方向,考虑位置。参考答案:“夜闻”句承上启下,用夸张的手法显示生命短暂,世事无常。它是上句的补充,使“秋风客”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也为下句展示悲凉幽冷的环境气氛作了必要的铺垫。汉武帝在世时,宫殿内外,车马喧阗。如今物是人非,画栏内高大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三十六宫却早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荒凉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悟意旨4“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这四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提示:从汉武帝在世时的状况和现在“三十六宫”的状况考虑。参考答案:感叹韵华易逝,人生难以长久。5联系诗人身世与时代背景,说说诗人借写金铜仙人临去时的“潸然泪下”的情态,要表达怎样的感情。提示:金铜仙人的“潸然泪下”就是诗人的“潸然泪下”,分析其流泪原因即可。参考答案: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的心情很不平静,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进仕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金铜仙人辞汉歌所抒发的正是这样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明妃曲二首(其一)释标题明妃,王昭君。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字昭君。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后汉书南匈奴传载,王昭君是汉元帝的宫女,入宫数年,一直不得召见。匈奴首领呼韩邪来朝求婚,元帝赐给他五个宫女,昭君主动请行。临行前,元帝召见,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元帝方知昭君如此美丽,但已无法收回成命。知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明背景诗人在写作此诗的前一年曾向仁宗上万言书,主张变法。但仁宗已是暮年,无意进取,对王安石的倡议置而不论。所以此诗的真正的用意是“托前代以自鸣所不平”。士不遇,这是古代诗歌中一个传统的主题,北宋由于党争激烈,不少知识分子都遭到反复贬斥,感士不遇,就因此成了知识分子的普遍情绪。王安石此诗之所以能震动当时文坛,引起巨大的反响,就因为它能言人之所欲言,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品语言1“一去心知鸿雁飞”四句和“家人万里无南北”五句在写作视角上有什么不同?提示:写作视角指站在谁的角度写。参考答案:“一去心知”四句,写明妃思汉情绪。“家人万里”四句写家人对昭君的慰藉。析技巧2“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明妃美丽的?请简要分析。提示:从两句内容和明妃的状态来判断手法。参考答案:反衬手法。只顾低首徘徊顾影自怜没有“颜色”的明妃尚如此动人,使元帝激动不已,可见明妃平时的美丽,所以说是运用了反衬手法。悟意旨3王昭君与作者自己的身世有何联系?提示:从王昭君的遭遇和自己身世的相似处着手。参考答案:诗中的重心在于书写失意的怨恨。王昭君美冠后宫,但不被召幸。更有甚者,她被作为宫中不喜欢、不需要的女子而远嫁异族。但同情美人的失意还只是此诗的表层意思,更深层次地看,应当说作者是借了王昭君的故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4“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二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提示:从“不成”和“枉杀”来品味。参考答案:这是作者的议论,他强调人物的风采是难以通过绘画来表现的。既讥讽了汉元帝的按图召幸的好色与愚笨,也强调了王昭君的精神风采之美。表现了作者对明妃失意的同情和对元帝昏庸的讽刺。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知作者杜甫见第二课横吹曲辞前出塞九首(其六)补注解咏怀古迹五首作于大历元年(766),当时杜甫寓居夔州。五首诗分别吟咏庾信之“支离”“漂泊”,宋玉之“风流儒雅”,王昭君之不遇明君,刘备之饮恨托孤,诸葛亮之壮志难酬。1本诗是咏史诗,重在抒情,但它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昭君的动人形象实现的。结合诗歌前两联,试分析诗歌是运用哪些手法塑造昭君怎样的形象性格特征的,然后填写到下面表格的空白处。诗歌内容表现手法形象性格特征首联侧面烘托雄伟山川象征其坚强性格颔联正侧面结合、对比“一去”正面写其态度之坚决,“青冢”侧面写其思念故国。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对比反衬2“环佩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参考答案: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足见其怀念故国之心的强烈。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这两句与上两句前后呼应,交叉衔接。正因为元帝“省识春风面”,才有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的悲剧;正因为昭君“空归月夜魂”,才有其“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凄凉。从而揭示了昭君悲剧的根源。金 陵 怀 古知作者许浑,字用诲,一字仲诲,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唐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历任当涂、太平二县县令。因为勤学劳心,损其健康,卧病多年。后来病愈,任润州司马。大中三年(849),拜监察御史,历任虞部员外郎,睦州、郢州刺史。晚年退隐,居丹阳丁卯桥。自编其诗集,名为丁卯集。补注解金陵是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的古都,隋唐以来,由于政治中心的转移,无复六朝的金粉繁华。金陵的盛衰沧桑,成为许多后代诗人寄慨言志的话题。石燕:湘州记中有“零陵山有石燕,遇雨则飞,雨止还化为石也”的记载。江豚:南城志中有“江豚如猪,居水中,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的记载。1许浑的这首诗与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近似。许诗中的“_”与刘诗中的“山形依旧枕寒流”用意相同,“_”与“人世几回伤往事”亦是同一机杼的句法,二人都点出了怀古之意。参考答案:唯有青山似洛中英雄一去豪华尽2. 颈联“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历来被人们称道,请赏析。答:_参考答案:颈联用比兴手法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这里,“拂”字、“吹”字写得传神。“拂云”描写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亦”字、“还”字写得含蓄。“晴亦雨”意味着“阴固雨”,“夜还风”显见得“日已风”。“江豚”和“石燕”,象征历史上叱咤风雨的人物,如尾联所说的英雄。这两句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知作者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老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补注解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破坏。本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1本诗犹如电影画面组合,有全景,有特写。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请结合全诗分析。答:_参考答案:首句是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第二句镜头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第三句是两个特写对比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2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此诗深得其法,请简要赏析。答:_参考答案: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便于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乌江知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诗、词、散文都有成就,最擅长的是词。其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古文字)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李清照集漱玉词。补注解此诗另有题作“夏日绝句”。李清照南渡之后,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罢守江宁,李清照与丈夫具舟去芜湖。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处)。该诗可能作于此时。此时,宋王朝在南京重建。1李清照是站在什么角度评价项羽的?她认为项羽是位怎样的形象?答:_参考答案: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她认为项羽活着时是人杰,死了也是鬼雄。2. 这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表达了什么观点?答:_参考答案: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咏史怀古类诗词的鉴赏知考情咏史怀古是诗歌中相当重要的题材,其优秀诗篇很多,高考命题侧重于对诗意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解读以及对表达技巧的鉴赏。1赏析诗眼型这种题型往往用以下方式提问:你认为这句诗或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或哪一句?或者:你认为这句诗或这首诗中的哪个字或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你认为诗中的哪个字或哪一句写得最好?2赏析关键语句型这种题型的提问方式有:这句诗有何特殊含意或深沉含意?或者:这句诗哪里最具表现力?试作简要分析。或者: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并简要说明理由。悟考题(北京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古风(其十)李白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注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法表达赞誉之情。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解析:选B本题从理解诗句含意的角度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和内容的理解。“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一句,“明月”一句将鲁仲连比喻为海底升起的明月,光辉闪耀。这句形容鲁仲连的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其景仰。因此B项中“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错误。(2)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答:_解析:本题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角度来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诗歌末句“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表明作者以鲁仲连为楷模,借鲁仲连的形象,寄寓自己的理想。首先找到描绘鲁仲连的诗句,根据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分条概括出鲁仲连的性格特点。然后结合对史实的了解,对这些诗句加以解释,并联系李白自身的境况作答。描绘鲁仲连形象的是58句,“却秦振英声”指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其景仰。“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指当平原君欲以千金酬谢时,他却推辞离去,可见他高尚的人品。李白以鲁仲连为楷模,希望自己能像鲁仲连一样淡泊名利,最终能功成身退。参考答案:(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学技法鉴赏咏史怀古诗词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了解概念,明确判断标志,了解基本结构特点(1)咏史怀古诗词的概念。凡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都可以称作咏史怀古诗。(2)代表人物:刘禹锡、杜牧等。(3)咏史怀古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览古”“咏怀”等。(4)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先叙事写景,极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2弄清史实,积累知识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触的媒介。所以,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比如像赤壁、金陵、汴河等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3领悟咏史怀古诗词常见表达情感(1)缅怀前贤,表达敬仰;(2)昔盛今衰,感慨盛衰无常;(3)古(古人)今(诗人)对比,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4)借古讽今,感慨国运衰微;(5)借史怀古,抒发爱国情怀;(6)借史借古,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4掌握咏史怀古诗常见写法(1)用典。好处:言简意赅,对丰满诗歌形象,丰富诗歌内涵,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作品显得典雅、含蓄、婉转。(2)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3)对比。对比可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好的事物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中“红尘”和“妃子笑”的对比。(4)借景抒情。 5披文入情,细致体会有的诗作怀古用典,作者故意写得含蓄蕴藉,不认真体察难以得到诗人的本心,需要读者认真体会,涵咏领悟。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王濬(ru) 黯然(n)降幡(fn) 故垒(li)B江豚(tn) 芦荻(d)鬓脚(bn) 低徊(hui)C枉杀(wng) 青冢(zhng)万壑(h) 松楸(qi)D塞南(si) 毡城(zhn)咫尺(zh) 禾黍(sh)解析:选AA项,“濬”应读“jn”。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千寻铁锁沉江底寻:长度单位,一寻八尺B山顶千门次第开 次第:按次序,一个接一个C一片降幡出石头 石头:指石头城D只有年年鸿雁飞 鸿雁:指信件解析:选DD项,“鸿雁”在古诗中多有书信的含义,但此处却是“大雁”的意思。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低徊顾影无颜色 B可怜著尽汉宫衣C一骑红尘妃子笑 D生当作人杰解析:选DA项“颜色”,古义是“容颜面色”,今义是“色彩”;B项“可怜”,古义是“可惜”,今义是“值得同情”;C项“红尘”,古义是“策马疾驰时飞扬起来的尘土”,今义是繁华的社会,泛指人世间;D项“人杰”,古今都是杰出的人。4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使之完整。(1)人世几回伤往事,_。(刘禹锡西塞山怀古)(2)衰兰送客咸阳道,_。(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3)_,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4)_,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_。(李清照乌江)答案:(1)山形依旧枕寒流(2)天若有情天亦老(3)一骑红尘妃子笑(4)生当作人杰不肯过江东二、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5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答:_参考答案: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6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_参考答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二)阅读下面一首怀古咏史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途经秦始皇墓许浑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7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崩”字的理解。答:_参考答案:一指始皇已死,二指秦王朝迅速灭亡,三指生前声势显赫的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彻底崩溃。8本诗以“途经秦始皇墓”为题,三、四句却荡开笔墨去写汉文帝,这样写是否妥当?为什么?答:_参考答案:非常妥当,用汉文帝的谦和、仁爱与秦始皇的刚愎、凶残,用路人对汉文帝的怀念同秦始皇在人民心中地位的崩塌作对比,反衬出暴君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批判之情。(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9赤壁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答:_参考答案:一件古物兴起诗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10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答:_参考答案: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诗味没有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以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汴 河曲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汴 河 怀 古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注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隋家:隋王朝。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乘坐的船只。不较多:差不多。1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所发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答:_参考答案: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地斥责。12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答:_参考答案: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三、语言表达13把下面的句子变成一个长句。王安石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答:_参考答案:作为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卓越文学家的王安石,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为了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14(山东高考)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门上桃符碧波竞舟江边柳线青艾驱瘴迎春绿十里欢耀眼红千家乐答:_解析:“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既是解题的要求,也是答题的线索。首先,根据节日特点,尝试着将提供的短语分成两组(初步分组,因为有的不太容易看出来是属于春节的还是属于端午节的):一组表现春节门上桃符、江边柳线、迎春绿,一组表现端午节碧波竞舟、青艾驱瘴。然后根据节日特点和对联要求,尝试着进行组合:“门上桃符”可以和“耀眼红”组合,因为桃符是红色的;“江边柳线”可以和“迎春绿”组合,因为柳树是绿色的;“碧波竞舟”和“十里欢”组合,因为龙舟竞赛有十里之遥;剩下的“青艾驱瘴”和“千家乐”组合,因为挂艾草是在家里,驱瘴是为了生活的安宁。这样两两组合完毕后,再根据对联的特点出句末字一般是仄声(三四声),对句末字一般是平声(一二声),就可以得出答案了。参考答案:(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舟十里欢诗词的特殊句法特殊句法举例说明活用指词类活用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绿风鸣两岸叶“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鸣响省略指诗句中有省略的成分(如果)东风不与周郎便,(那么)铜雀春深锁二乔(我在)松下问童子(老师哪去了),(童子)言师采药去错位指词序与正常的语序不同生长明妃尚有村尚有生长明妃村啄馀鹦鹉粒鹦鹉啄馀粒互文互文是两个词本来要合在一起说的,可是为了音节和字数的限制,要省去一个,解释时要把两个词合起来讲主人下马客在船主人和客下马,主人和客在船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紧缩紧缩去一些虚词或交代性的语言,而留下来的则大都是实体性的语言“危樯独夜舟”是一个高度紧缩的句子,它的正常语序与语意为:在夜晚我只身一人呆在孤舟,孤舟上有孤零零的桅杆竖立,似与我形影相吊。这句诗的紧缩程度更高,它紧缩掉了主语、缩掉了“我”所在的处所与状态的描绘,还缩掉了对“危樯”一词的蕴含的说明,基本就以几个名词(“独”是形容词)直接组合在一起1指出下列诗句中活用字的意思。(1)猿猱欲度愁攀援_;(2)玉露凋伤枫树林;(3)浔阳江头夜送客_;(4)庄生晓梦迷蝴蝶_;(5)欸乃一声山水绿_。参考答案:(1)为动用法,为发愁(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衰败(3)名词作状语,在夜里(4)名词作动词,做梦(5)形容词作动词,变绿2指出下列诗句中省略的成分。(1)俱会大道口_(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_参考答案:(1)俱会(于)大道口(2)日照香炉(香炉)生紫烟,(我)遥看瀑布挂(于)前川3指出下列诗句的正常语序。(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答:_(2)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答:_(3)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答:_(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答:_(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答:_答案:(1)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2)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3)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门户生光彩(4)青海长云暗雪山,遥望孤城玉门关(5)晓看红湿处,锦官城花重4解释下列互文句的意思。(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答:_(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答:_参考答案:(1)不因“物”所处的环境或“己”个人的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所处的环境或“己”个人的遭遇而悲。(2)将军(壮士)百战死,(将军)壮士十年归。5分析下列诗句是如何紧缩的。(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答:_(2)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答:_参考答案:(1)本来是描写江南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春风翻卷着酒旗,这样广阔的描写,被杜牧压缩在四个名词里,使诗成为精彩的蒙太奇组合,另外, “酒旗风”的句式也进行了调整,本来是风吹酒旗,诗人却把它们倒置并置为“酒旗风”。(2)本来是看见一骑在路上扬起红尘,妃子便笑起来。却被诗人压缩了主词、谓词,还压缩了表因果关系的连接词,就单单剩下两个画面直接组接。借题发挥通过做以上题目,在阅读古典诗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品读关键词主要指一些词类活用的词,弄清活用的原因,以便准确地理解诗意。(2)注意省略现象这里主要指句子成分的省略和诗句的紧缩现象。要运用语法知识和联想、想象,还原诗句的意思。(3)注意诗句的语序主要指诗句的“错位”和“互文”现象的理解要准确,不能望文生义。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漫过洪荒岁月,经过刀耕火种,流过汉月唐风五千年来,中国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无数可歌可叹的故事。与此同时,亦有无数文人孜孜不倦地用心灵去感悟逝去岁月,以期达到历史与文学的完美统一。他们或登临凭吊,或冥想思飞,或抒情寄意,于是斑驳故物、园陵坑甬、废墟山道、泥土月色,在他们笔下被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穿越了历史的隧道古今多少兴亡事,叹人叹己叹人生。“穷年忧黎元”的文人墨客所写的咏史怀古文章,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动人的议论;富于情韵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的哲理意绪”博得了人们的青睐,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风云,波诡云谲,刀光剑影,纵横捭阖,笑谈渴饮,已为陈迹。咏叹史实,让我们“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剖析历史事件,让我们明白“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解读历史人物,让我们懂得“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瞻顾历史陈迹,感慨兴衰油然而生。来到屈子祠,江水悠悠,像在缅怀一代诗魂的忠洁清烈;青山郁郁,似在映衬千古名篇的日月光辉。拜谒杜甫草堂,古木参天,满目青翠,古朴典雅的祠宇建筑和苍楠翠竹在诉说着悲天悯人的诗圣的故事;流水萦回,小桥勾连,格外地幽深静谧,使游人更添思古情怀。怎能想象一座破破败败的茅屋,竟成为现实主义诗魂的栖息地?登临严子陵钓台,倚台而望,江流一线,涟漪回潆,两岸重山复岭,环抱屏峙,碧水白云相融,云影岚光,水远山长,使人恍恍惚惚犹如置身画中,而那幽幽思古之情却还丝丝缕缕萌动心底,扯不断,理还乱登高望远,睹物思人。怀念古迹,寄托哀思。在读史中,感慨盛衰;在现实中,托古讽今。“咏史怀古”让我们积淀了厚重的文化,为我们增添了思维的视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