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II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13874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III)一、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 A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牛耕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C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D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 2010年12月24日至26日,在广东省阳江市体育馆举行“南海一号”文物图片展。“南海一号”是一艘沉没于8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出水瓷器数千件,品种极多,其中有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们认为“南海一号”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其可供研究的“学术价值”体现在 ( ) A.宋代造船技术登峰造极 B.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C.“洋味”十足的瓷器是指粉彩瓷器 D.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3某电视剧中有一组关于西汉长安普通家庭早晨生活的场景。请你判断符合史实的是()A老头子在作坊内用水排冶铁B老婆子端着一只景德镇产的瓷碗C大儿子准备到集市上卖家中生产的手工业品D儿媳在用“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技术纺棉4“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徽商社会地位的提升 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歧视和压制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D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5唐代元稹在估客乐中写道:“估客无住著,有利身则行。出门求伙伴,入户辞父兄。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这反映出 ()A唐朝政府对商业活动进行严格的管理B唐代形成统一的全国性市场C唐代已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商帮D唐代的商旅往来频繁6下表反映的是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湖州所属一州六县的商业市镇分布情况。下列各项中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县名镇名乌程乌镇南浔菁山妙西归安菱湖埭溪练市双林安吉马家渎递铺梅溪长兴四安和平合溪水口阜塘德清塘栖新市武康三桥埠上柏埠孝丰若干B商业市镇的出现是湖州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从表格中看,湖州所属州县的市镇在地区分布上较为平衡D湖州的市镇经济比其他地区发达7叶圣陶先生于1932年编的开明国语课本有这样一课,以下片段反映了 ()第141课一个老婆婆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A工业革命对中国农村的影响B鸦片战争对中国农村的影响C辛亥革命对中国农村的影响D机器生产对中国农村的影响8.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9从中国近代民族火柴业某一时期商标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有 ()A 近代民族工业迎来了第一次发展高潮 B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实业救国成为民族资本发展的主要原因D爱用国货运动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兴起10 下表是“百年张裕”在19341941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据此可以得出 ()1934年张裕酿酒公司进入中国银行的接管期1941年张裕酿酒公司被日军接管A张裕酿酒公司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B张裕酿酒公司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C.长期战乱使得民族工业无从发展 D张裕酿酒公司长期经营不善11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被称为“黄金十年”。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A国内政治局势的稳定B苏联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C西方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政府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12民国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曲折发展时期。下列符合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情况的是 ()13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14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 ()A一化三改 B综合平衡C多快好省 D以粮为纲15有人把中国1979年所做的追赶世界、融入世界的决策称为打开了“第一扇窗”。“第一扇窗”比喻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在广东和福建设立经济特区C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16.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再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7下表反映了1978198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造成表中我国所有制变化的主要原因有()经济成分1978年1987年全民所有制企业77.6%59.7%集体经济22.4%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几乎为05.6%A原有经济体制的彻底瓦解B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体制改革D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推动18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共产党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水火不容,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提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 ()A始终认识不到社会主义的本质B一直在计划和市场之间纠结C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D不断解放思想深化认识19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沿海港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20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词汇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 B“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 D“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21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下图是当时婚礼的照片。从这张照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 () A当时的中国人普遍穿西装婚纱结婚 B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 C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 D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 22以下是某电视剧一场景:王某穿着整洁的中山装在上海火车站迎接李某,当李某出现时,王某上前握着李某的手说“李先生您好”。请你判断此场景最早出现在() A洋务运动后 B戊戌变法运动后 C辛亥革命后 D新中国成立后23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 A公共汽车 B飞机 C火车 D轮船24电影搜索反映了网络时代的“人肉”技术,通常是娱乐大众的利器,但很不幸,它也可能成为一种杀人工具。这表明 ()A网络自由弊大于利B网络具有传递信息迅捷的特点C网络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D网络已成为替代法律和行政手段的社会伦理道德防护墙25.(21分)近代史学家傅斯年说“史学就是史料学”。中国史料纷繁芜杂又浩如烟海,学史者要仔细鉴别,从中得出正确的信息。材料一 “诗歌里的古代经济”朱门巧夕沸欢声,(七夕节大户人家欢声笑语,)田舍黄昏静掩扃。(黄昏里农家小院门已关闭。)男解牵牛女能织,(男能耕地女能纺织已满足,)不须徼福渡河星。(何必向牛郎织女祈求幸福。)(1)这首小诗描绘的情形是整个封建社会中国农村生活的缩影。依据诗歌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并作简要评价。(6分)材料二 “史书里的古代经济”“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故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2)汉书里的这种经济现象,也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终。这是一种怎样的经济现象?其根源是什么?对材料一中的经济生活有何影响?(5分) 材料三 “文物里的古代经济”(3) 依据材料三分析,对于材料二中的经济现象,明代政府是什么态度?起到怎样的效果?(4分)材料四 “报纸上的近代经济”(4) 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经济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其特点。(4分)(5)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2分)26、 (18分)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实现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几代中华儿女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早期典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表时间名称1866年上海发昌机器厂1873年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1878年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材料二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三 毛泽东谈到中国工业发展时说过:“有4个人不能忘记。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注:张謇,江苏南通人,光绪二十年中状元,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救国之路);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讲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材料四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 摘自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请回答:(1) 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点?为什么?(5分)(2) 据材料二,指出F1包含哪些因素?F2包含哪些因素?(6分)(3)为什么材料三说“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2分)你对张謇考中状元弃官不做而去办实业的举动有何感想?(2分)(4)据材料四,归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3分)27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当时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几乎全带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洋铁皮等;在偏僻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绩麻”,靠手工业纺织、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毛佩琦主编岁月风情中国社会生活史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的服装,留给人民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补丁了那时候流行的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1981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除掀起空前的议论外,也开启了中国服饰与世界时装文化的亲密接触。1980年,庐山恋上映后,正当红的女主角张瑜穿着牛仔裤给大众电影五月刊拍摄封面,之后牛仔热潮在中国越掀越高请回答:(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当时”所处的社会阶段特征和经济特征。(8分)(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80年代服装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特征的原因。(5分) 中学 班级 姓名 座号 学生考号 密封线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xx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一 历史答题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题号12345678答案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题号1718192021222324答案第卷 (非选择题,共52分)25.(21分)(1) (6分)(2) (5分)(3) (4分)(4) (4分) (5) (2分)26.(18分)(1) (5分)(2) (6分)(3) (4分)(4) (3分)27(13分)(1) (8分)(2) (5分)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xx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题号12345678答案DBCBDBDD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BADBBBBC题号1718192021222324答案CDDBBCCB25. (21分) (1) 特点:小农(个体)经济(或者,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分)简评:农民有生产积极性,生活较稳定;但难于扩大在生产,到了近代,成为阻碍生产的因素之一。(4分)(2) 现象:土地兼并。(1分)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2分) 影响:严重打击小农(个体)经济,引发社会动荡。(2分)(3) 态度:明代,认可(或承认)兼并。(2分)效果:明代,小农(自耕农)经济破产,促进租佃关系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2分)(4) 变化: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学生如果答,出现了近代工厂、机器生产方式、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等,也可给2分)特点:机器生产、效率高。(2分)(5) 由农耕经济向工业经济(近代经济)转变。(2分)26.(18分)(1)特点:沿海通商口岸。(1分) 原因:沿海城市最早开放为通商口岸,自然经济最早瓦解。(4分)(2)F1: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3分) F2: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瓦解自然经济;政府鼓励政策;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实业家“实业救国”思潮。(3分)(3)原因:张謇积极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推动了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2分) 感想:热爱国家,关注民族命运;淡薄功名,具有远见卓识等;关注社会发展,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任答一点即可得2分)(4)对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成就尤为突出。(3分)27 (13分)(1)社会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经济特征:近代经济和传统经济并存;外国商品占领中国主要市场;农村仍然是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任意三点即得6分)(2)特征:20世纪60年代,朴素(或艰苦朴素);20世纪80年代,中西结合。(2分) 原因:20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困难,社会动荡。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