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点总动员(38)逻辑推断(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13236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点总动员(38)逻辑推断(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点总动员(38)逻辑推断(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点总动员(38)逻辑推断(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逻辑推断1、请参照示例的方式,反驳其他你认为错误的观点。要求:符合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某天,北京大学课间休息时,众教师闲聊起谭鑫培演出的秦琼卖马。胡适道:“京剧太落伍,甩根鞭子就算是马,用两把旗子就算是车,应该用真车真马才对!”在场者恭听高论,一时无人应声。黄侃慢慢站起身,说道:“适之,唱武松打虎怎么办?”胡适一时语塞,众人哈哈大笑。示例:如果唱秦琼卖马要用真车真马,那么唱武松打虎就要用真老虎._。_。2、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如果作品水品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3、下面文段在表达上有三处逻辑问题, 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著名党史研究专家金冲及先生的向开国领袖学习工作方法近日由三联书店出版,该书很有特色,它把人物与思想、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当代有机结合起来,很好读也很耐读,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最有吸引力的书之一,每一个读者只要读了这本书,就会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在当今这个信息井喷和工作压力巨大的时代,能一口气读完一本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所以你也一定能一口气读完它。只要你读完了它,你就能变成一个智慧的人。_。_。_。4、参照示例中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示例: 问题语段:这支球队的每一名球员都非常优秀,可以肯定,这支球队也一定是一支非常优秀的球队。 反驳:一支球队能成为优秀球队有多重因素,每一名球员优秀并不等于整个球队就一定优秀。 那里摆放着一堆上等的好砖,你能说它就是一座好房子吗? 问题语段:小强今天没来上班,想不到他这么自暴自弃,看来他该去看心理医生了。 反驳:_ _5、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归谬论证的句子。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如果流行的一定是被喜欢并接受的,那么流行感冒也就成为最受欢迎的疾病了。_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从2015年7月开始,敦煌研究院对莫高窟采用了预约参观办法。这一措施合理有效调控和平衡了游客流量,一方面加强了洞窟的保护,另一方面给游客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实施预约参观办法以来,来莫高窟参观的人数逐年递增,年游客接待量由2014年的45万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55万人次。从逻辑方面看,以上材料可以推断出某一结论,请从下面两项中选出推断不妥的一项并说明不妥的理由。 甲:莫高窟预约参观的办法为游客提供了便利。 乙:预约参观办法实施前莫高窟的游客量不均衡。不妥的一项是_理由:_7、某村子里有个理发师,他规定:在本村我只给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请问:这个理发师给不给自己刮胡子?这是数学史上著名的“理发师悖论”。请用简洁的语言阐释理发师陷入了怎样的逻辑矛盾之中。(不超过70字)8、仿照对手的逻辑和方式,在下面语段中为马丁路德金写一段驳斥对手的话。 一位牧师曾诘难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先生既有志于黑人解放,非洲有那么多黑人,先生为何不去非洲?” 马丁路德金从容地回答:“_”9、排中律,指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或否定)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下面有三个盒子:金盒、银盒、铅盒,每只盒子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是真话。请根据逻辑中的排中律,推理出宝石在哪个盒子中,并解释为什么。宝石在_。原因是:_。10、下面的文字在逻辑方面存在问题,请用简明的语言进行针锋相对的反驳。要求能抓住对方的漏洞,言之有理。字数不超过100字。 古往今来,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大多数都经历过苦难。苦难磨砺了他们的意志,让他们成为了最好的自己。可以说,苦难使人变得伟大。1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打动了无数人,而我却偏偏关注前两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这两句是不是在暗示“虽然皇帝的恩泽惠及不到我,可我却不管那么多,就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来”呢?或许有,但袁枚绝对不会说出来。因为清代的文字狱极为严酷。当然,追问当年袁枚到底是怎么想的,意义不大。诗也好,文也罢,读经典诗文的价值不在于理解诗文本身,而是把这些诗文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和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经典诗文常读常新,常读常深。文中有一处逻辑错误,找出并改为“_”。这段文字中作者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不超过20字)作者是通过_引出这个结论的。12、参照示例中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示例: 问题语段:老张跟别人吵架了,想不到老张是这么一个讨人嫌弃的人,他人缘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反驳:老张跟别人吵架的原因很多,不能因此就说明老张讨人嫌弃、人缘不好。你和朋友吵架了,就能说你讨人嫌弃、人缘不好吗?问题语段:这所大学的图书馆的藏书非常丰富,可以肯定,这所大学一定是一所一流大学。反驳:_。反驳:_。13、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率领大军讨伐孤竹国。这场战争从春季开始,结束时已是冬季,山川草木都变了样,齐军不熟悉地形,返回途中迷失了方向。齐桓公十分着急,这时,管仲献计说:“老马是认识道路的,可以让军队里的那几匹老马为我们带路。”齐桓公依计而行,齐军跟在老马后面,果然找到了出路。后来队伍进到山中,没有水喝,齐桓公一筹莫展。这时大臣隰朋说:“蚂蚁冬天时住在山的南面,夏天时住在山的北面。不管在哪里,蚂蚁总是在水源上方筑巢。现在这里有蚂蚁窝,我们找找看,是否能找到水源。”齐桓公听了十分惊奇,命令士兵挖掘,果然挖出了水。 文段中,管仲借老马寻找道路,从逻辑上讲,用的是三段论推理。其推理过程如下: 老马是认识路的,这几匹马是老马,所以这几匹马是认识道路的。文段中,隰朋找水也运用了同样的推理方法,请仿照管仲寻找道路的推理过程,写出隰朋找水的逻辑推理过程。_,_,_。14、请参照文段中所举前一例句,合理进行逻辑推断,续写后面一个句子。当下很多励志鸡汤,常被冠以一些商界名人的名义到处传播,给不同境遇的人以鼓励。当然,很多句子也存在矛盾,经不起推敲。譬如: “你穷,是因为你没有野心”,然而,人有了野心,并不一定就真的不会穷了。“网络上面就一句话,光脚的永远不怕穿鞋的”,_。“上当是因为自己太贪”,那么,贪心,是不是一种对成功的贪婪?“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永远不要走捷径!”,_?15、下面是辩论会的一个片段,请根据要求作答。 反方二辩:以红花为目标还是当红花?什么是当红花? 正方一辩:以红花为目标。 反方二辩:我们问的是应做红花还是想做红花? 正方二辩:人类总是有一种不甘落后的精神,我们应该以红花为目标,做绿叶的人也想做红花,做绿叶的只是没有达到他的目标而已。 反方二辩:对方误解了红花才能令社会进步,其实绿叶的团结精神亦能推动社会进步。并不是所有人都做红花,中国那么多人里有多少能做红花呢?不是只有红花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绿叶也起作用。请解释。 正方三辩:人应该是去竞争做红花的。 反方二辩:正方二辩犯了严重的错误,要以红花为目标,就并不代表去做红花。对方也默认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红花。 正方四辩:绿叶是团队合作,绿叶在合作中,也想突出自己成为红花。双方的辩题是:人应该做红花还是绿叶。反方所持立场是:_。反方认为正方二辩所犯的逻辑错误是:_。16、顺水推舟是辩论中常用的方法,它的特点是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参见示例)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这样的辩论方式。请用顺水推舟法在横线上写一段话反驳对方,要求:立场鲜明,语言连贯、得体,不超过70字。【示例】 正方(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请看一代殷王商汤为了保护鸟类,在捕鸟时网开三面,这不是保护吗? 反方(人类是大自然的破坏者):商汤捕鸟时网开三面,这当然是一种保护,可是他捕鸟本身不就是在破坏自然吗?可见人类还是大自然的破坏者啊! 有网友求助:邻居经常在门口随意堆放垃圾,气味刺鼻,忍还是不忍?一位网友回复:忍了吧,忍一时风平浪静,长期相处,毕竟邻里和睦才是最重要的。另一位网友反驳道:_。17、人们习惯从正面看问题,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其实事物都有两面性,既有一般的常规属性,也有一些特殊属性。客观事物的两面性为逆向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请从下面句名言中任选两句进行反驳。要求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50字。 沉默是金。反驳:_。 逆境出人才。反驳:_。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反驳: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如果说喝中国人的奶就有中国血统,那么喝牛奶就一定有牛的血统; 如果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那么越是无人掌握的就越是真理解析: 2答案及解析:答案:示例: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要使用归谬法,得出的结论必须是错误的,因为有参考示例,所以难度不大。 3答案及解析:答案:过于绝对。修改: 许多作者读了这本书, 都会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强加因果。修改: 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相信你也可能一口气读完它。条件错误。修改:“你读完了它, 也许就能变成一个智慧的人”。解析: 4答案及解析:答案:小强没来上班可能有多种原因,一天不上班不能说明他就自暴自弃、心理有问题。听说你现在还没有吃早饭,你是不是看破红尘、悲观厌世了?解析: 5答案及解析:答案:例一:如果作品水品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例二:如果作文有可传的秘诀能够代代相传,那么作家这一行当就可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了。解析: 6答案及解析:答案:不妥的是“甲”。理由:因为需要预约,有的游客本来某天有时间,但如果预约不上,就不能在这一天参观。解析:此题要求辨析逻辑上的语病表达,这是一道考核逻辑推理的题目,注意抓住语段中推理错误,或表述绝对的句子,“莫高窟预约参观的办法为游客提供了便利”不妥可以从分析“预约”这一条件和结果“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关系分析,如果预约限定了游客出行,那就表述不妥,推理不对。“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能创造更大价值”是无中生有,所以也是推理不妥。 7答案及解析:答案: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刮胡子,那么按照他的规定,他就应该给自己刮胡子;如果理发师给自己刮胡子,那么按照他的规定,他就不应该给自己刮胡子。解析: 8答案及解析:答案:阁下既有志于灵魂的拯救,地狱里有那么多待拯救的灵魂,阁下为何不下地狱?解析: 9答案及解析:答案:宝石在银盒中。【参考1】“宝石在金盒中”与“宝石不在金盒中”矛盾,根据排中律,二者必有一真。又已知“三句话中仅有一句话是真话”,所以,“宝石在金盒中”为真时,“宝石不在银盒中”也为真,故不成立。“宝石不在金盒中”为真时,“宝石在金盒中”和“宝石不在银盒中”均为假,故成立。【参考2】“宝石在金盒中”与“宝石不在金盒中”矛盾,根据排中律,二者必有一真。又已知“三句话中仅有一句话是真话”,所以推断出“宝石不在银盒中”为假,根据排中律,宝石就应该在银盒里。解析: 10答案及解析:答案:示例:经历苦难的人很多,有的取得伟大成就,有的却寂寂无名。苦难可能让人变得伟大,也可以使又变得卑微。有的人未曾经历苦难,同样取得了伟大成就。真正造就一个人的,不是苦难,而是他自己。解析: 11答案及解析:答案:应将“不在于而是”改为“不仅在于更在于”(“不仅是而且是” “不仅在于还在于” “不但在于而且在于” “不只是而且是” “不仅在于更要”)要结合现实生活与自身经历将经典读深读新(“现实生活”“自身经历”“读深读新”三个词答出两个亦可。) 读袁枚诗的经历解析: 12答案及解析:答案:评价大学有很多要素,藏书丰富并不能说明大学就一定是一流的。书店里的图书更多,你能说书店是一所一流大学吗?解析: 13答案及解析:答案:蚂蚁总是在水源上方筑巢这里有蚂蚁窝所以这里有水源解析: 14答案及解析:答案:但是,人光着脚,并不一定就真的敢肆无忌惮了; 那么,捷径,就一定不能成功吗解析: 15答案及解析:答案:人应该做绿叶。用目标代替结果(所有人都能实现当红花的目标)解析: 16答案及解析:答案:忍一时的确可以风平浪静,可你能忍一世吗?如果小矛盾不解决就可能积累成大矛盾,那还谈什么邻里和睦?与其忍让,不如积极沟通。解析: 17答案及解析:答案:如果大家都保持沉默,这个世界将会是怎样的死寂和无趣?面对坏人坏事选择沉默是金子一样的珍贵美好吗?如果逆境出人才,那么非洲作为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地区,出的人才一定是最多的。(或“如果逆境出人才,那么人才最聚集的一定是非洲而不是美国。”)如果士兵都想着去当元帅了,那么士兵谁来当?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