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王好战请以战喻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13203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王好战请以战喻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王好战请以战喻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王好战请以战喻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好战,请以战喻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数罟(c )2.洿池(w)3.庠序(xin)4. 良人() 5. 墦间(fn) 6. 施施(y)7攘邻人之鸡(rn) 8.苗槁(o) 9.浡然(b)10嗜好(sh)二、通假字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同斑,须发花白2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通返,返回,回家3蚤起 通早4施从良人之所之 通迤,斜行5卒然问曰 同猝,突然6由水之就下 通犹,好比,如同三、古今异义1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2所仰望而终身也古义:依靠,指望今义:指头向上看;敬仰而有所期望3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古义:用方法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4是非君子之道古义:这不是 今义:对错5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古义:伸长脖子 今义:引导、带领四、一词多义1兵2发3直4数5以6其7而8施五、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日:每天2名词作动词(1)填然鼓之 鼓:击鼓(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4)王无罪岁 罪:归罪(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二)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 富贵:富有显贵之人2形容词作动词(1)谨庠序之教 谨:小心地办好(2)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 轻:减轻(3)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骄:轻视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 羞:感到羞耻(三)数词作动词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一:统一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非我也,岁也(“也”表示判断)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也”表示判断)3是非君子之道 (“非”表示判断)(二)状语后置句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于刺人而杀之”作状语,后置)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于邻国”作状语,后置)3树之以桑 (“以桑”作状语,后置)4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作状语,后置)5而相泣于中庭 (“于中庭”作状语,后置)(三)宾语前置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之”作宾语,前置)课文译注(1)(2) (3)(4)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评析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还不能成就王业的,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这句话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提出了使民心归顺的仁政主张,即以民为本。一个国君或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先使百姓生活殷实,得到百姓的拥护,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和谐,政治与经济才能健康发展,国家力量才会强大。2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评析站在君子的立场上看,那些用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的人,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而相对涕泣于庭中的,是很少见的。这句话讽刺了那些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手段追求富贵利达的人。它告诫人们,做人要讲礼义,知廉耻,通过正当手段勤劳致富。问题1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理有什么妙处?明确“五十步笑百步”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其实与邻国之政相差无几,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要从根本上使国民增加,必须施仁政,行王道。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以梁惠王“好战”为喻,启迪对方思考。梁惠王自认为对于国家比邻国国君尽心,政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应该主动投奔归顺他,但他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邻国的国民并没有减少,自己的国民也没有增多。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这正好走进“圈套”,所以孟子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孟子以临阵逃脱为喻,风趣地说明梁惠王的政策和邻国的相差无几,本质上讲都是虐民暴政,所以不必希望民之加多于邻国。本体和喻体的贴切,使孟子的比喻充满了逻辑的力量。问题2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明确(1)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他认为应该“不违农时”,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孟子表明了国君应以保民为职责的思想,具体地说,就是让民众安居乐业。(2)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的主张,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饥不寒”。(3)孟子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问题3简析本课说理论证的特点。明确(1)论证手法灵活善变,迂回曲折、巧妙控制论辩方向,驱诱论敌就范。如孟子抓住梁惠王想要安定天下的强烈愿望这一契机,设套埋伏,一步步将梁惠王纳入自己的思想框架,而对方却浑然不觉,充分表现了他因势利导的语言艺术。(2)巧用比喻,妙设寓言,使枯燥理论具体、生动。如孟子在游说梁襄王的时候,以旱、雨作喻,说明实行暴政与推行仁政的不同结果,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与说服力。(3)文辞方面铺陈扬厉,善用排偶句式,笔锋咄咄逼人,文章酣畅淋漓。如孟子与梁惠王谈到养民措施时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句式连排,汪洋恣肆、酣畅淋漓,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养民的益处,让人无可争辩。问题4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古为今用)明确(1)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温饱”和“教化”两部分,也就是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2)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滥”“不竭”,是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概念。(3)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的前提是休养生息,使民力得以滋繁,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则必餍酒肉而后反施施从外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BC D解析:由犹;蚤早;反返;无毋。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B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C养生丧死无憾D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解析:A项,“仰望”,依靠,指望;B项,“引领”,伸长脖子;C项,“养生”,供养活着的家人;D项,“用心”,费尽心力,与现代汉语相同。答案:D3选出下列有词类活用的一项()填然鼓之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无罪岁A BC D解析:“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衣”名词作动词,穿;“王”名词作动词,称王;“罪”名词作动词,怪罪。答案:A4下列句子中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B而良人未之知也C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D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A为状语后置句;C为判断句;D为定语后置句。答案:B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河东凶亦然(谷物收成不好)B弃甲曳兵而走 (拖)C养生丧死无憾 (遗憾)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查)解析:D项中的“检”意为“约束”。答案:D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介词,按照;介词,用。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C.均为结构助词,的。D.介词,到;介词,对于。答案:C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主要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B“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C孟子劝说梁惠王要施仁政,行王道,让百姓“养生丧死无憾”,这样做就可以王天下了。D孟子用了三组排比,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具体措施,以及实施这些措施所产生的效果,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解析:C项,行王道的内容除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外,还要教化民众,使百姓懂礼仪。答案:C8孟子如何回答梁惠王“民不加多”的问题?答:_答案:孟子以战争设喻,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形象地说明梁惠王的执政与别国统治者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暴政程度轻重不同而已,从而巧妙回答了梁惠王的问题。(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能,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有删改)注公孙丑:孟子弟子,齐人也。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问乎曾西(有人)B管仲以其君霸 (霸气、霸道)C子诚齐人也 (的确)D纣之去武丁未久也 (距离)解析:B项中“霸”意为“称霸”。答案:B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智能 虽有槁暴B管仲以其君霸 且以文王之德C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 曾西蹙然D其故家遗俗 其可怪也欤解析:A.虽然;表假设,即使。B.两个“以”都是介词,凭借。C.代词,这样;的样子。D.代词,他的;表疑问。答案:B11下列有关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文中的相关文字可以看出,曾西对管仲与晏子是持否定态度的,而孟子却认为管仲与晏子的行为值得推崇。B孟子强调虽有聪明智慧,不如利用形势时机;虽有锄头工具,不如等待节气农时。即要行王道,时机也很重要。C孟子认为,齐国有广阔的疆土,有众多的百姓,若能采取“行王道”的方针来治理国家,那就没有谁能抵御得了。D本文以对话体的形式,通过公孙丑与孟子之间的问答,阐明了孟子行“仁政”的主张。解析:A项中“孟子却认为管仲与晏子的行为值得推崇”错。答案:A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先子之所畏也。译文:_(2)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译文:_(3)以齐王,由反手也。译文:_答案:(1)子路是我先祖父所敬畏的人。(2)管仲是曾西都不愿意与他相比的人,而你以为我愿意与他相比较吗?(3)让齐国来称霸诸侯,如同翻转手掌一样容易。参考译文:公孙丑问道:“如果您在齐国当政,管仲和晏子的功业可以得到再度振兴吗?”孟子回答说:“你真是一个齐国人,只知道管仲和晏子。有人问曾西:你和子路相比,谁更贤德?曾西不安地回答:子路是我先祖父所敬畏的人。(我怎敢与他相比?)问者又说:那么你与管仲相比,谁更贤德呢?曾西听了显出很恼怒的样子,不高兴地说:你为什么竟然拿我和管仲相比呢?管仲得到君主的信任是那样专权;执掌国家大政的时间,又是那样长久;而功绩却那样卑小。你为什么竟然拿我和他相比?”孟子说:“管仲是曾西都不愿意与他相比的人,而你认为我愿意与他相比较吗?”公孙丑说:“管仲使齐桓公称霸诸侯,晏子使齐景公名声显扬于诸侯。难道管仲、晏子还不值得学习吗?”孟子回答:“让齐国来称霸诸侯,如同翻转手掌一样容易。”公孙丑说:“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就更不明白了。像周文王那样的德行,将近百岁才寿终,(他的教化影响)也还没有润泽(遍及)天下;周武王、周公旦继承文王的事业,才逐步使仁政广泛推行。如今您把王道说得这样容易,那么岂不是连周文王也不值得效法吗?”孟子说:“怎么能同周文王相比较呢?从商朝的汤到武丁,圣贤的君主出现了六七位,天下的百姓归顺于商朝已经很久了,时间长久了也就难以改变。武丁的时代,诸侯来朝贡,治理天下好像运物于手掌之中一样。纣王的朝代上距武丁的时代并不远,他的忠臣世家和遗留的风俗楷模,流布的道德风气与仁教善政,有些仍然流传于世;再加上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等宗亲大臣,这些都是贤德之人,有他们共同辅佐王室,所以经历了很久的时间才亡国。可以说,当时没有一尺土地不归殷朝所有,没有一个百姓不是殷朝的臣民,而文王从方圆百里的小国发展起来,所以十分困难。齐国有句俗话说:虽然有聪明智慧,不如利用形势时机;虽然有锄头工具,不如等待节气农时。今天的时势要实行王政就容易多了。因为在夏、商、周的鼎盛时期,也没有方圆超过千里的诸侯国,而现在的齐国却有这样广大的领土;鸡鸣狗叫之声到处听到,并且一直传到四方的边境上,这说明齐国已有如此之多的百姓了。国土不用再开辟,百姓不用再聚集增多,只要认真实行仁政而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止得了。”三、语言表达13校团委暑期将组织全校师生向西南山区翠山初级中学捐书,其中要求高三学生每人捐两本具有一定阅读价值的图书,并写几句推荐语附在扉页上。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上书名及相应的推荐语。两处推荐语各不超过50个字。(1)_:_(2)_:_解析:题目要求在捐出的图书的扉页上写上推荐语,这就要求我们注重两个方面的内容:所荐图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介绍主要特点时,可集中介绍一个方面,也可介绍多个方面。答案:(示例)(1)平凡的世界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最受老师和学生喜爱的课外读物。(2)围城读了这本书,你会觉得自己周围的一切,包括自身,包括自己原来颇为热衷的一些东西,都增加了不少的喜剧色彩。1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这就是说,只要有准备只要努力了,就能够抓住机遇。如果自己不准备,没有能力争取,机遇不会自己来,等待只能是一败涂地。相反,只要自己有实力,机遇必然会到来的,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即使没有伯乐,千里马还是千里马。准备了努力了,不一定就能够抓住机遇。_答案:有实力,机遇不一定就会到来。没有伯乐,千里马不一定就是千里马。在忧患中可以得到生存,在安乐中会获至灭亡傅佩荣孟子提醒我们,在追求快乐的时候,要注意到它跟危险跟灭亡有时候是连在一起的。忧患,这两个字,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因为儒家思想就具备一种忧患意识。我们读易经,后面有易传,易传代表的是儒家的思想,书中一再强调:做易者,岂有忧患乎。因为宇宙万物都有它的规则,生物之间有食物链,有生物平衡,生态平衡。人不一样,人如果没有受过教育的话,他不知道怎么去思考,去选择,去判断,最后会弄得天下大乱。人需要受教育,人就要忧患这个问题。人没有受到好的教育,将来就不会快乐,而是痛苦。中庸里说:天地之大,人犹有所憾。天地这么大,人还是觉得很遗憾。人类这个生命不会自然发展,身体虽然会自然成长,但是你还需要接受教育。因为你是万物之灵,如果你在思想上,在精神上,没有方向的话,恐怕就会误入歧途。所以,孟子特别强调忧患,如果一个国君“乐以天下,忧以天下”,那就好了。以天下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的忧愁为忧愁,后来发展到,宋朝范仲淹说的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过,我更欣赏孟子的原话,范仲淹说的话非常好,但是没有人做得到。你要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你就永远不会有快乐,因为天下永远有不快乐。而孟子的思想比较具有普遍意义,如果“乐”跟“忧”都以天下人为标准来考量,你自然可以称王天下,天下人都欢迎你!人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强调人应该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但是,从忧患这两个字来看,忧是忧愁的意思,患是担心的意思,难道我们的人生真的应该在忧愁和担心中度过吗?还要不要追求快乐?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我有一辈子的忧愁,但是没有一天的患,患代表担心,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的终身之忧,是想到舜。舜本来是一个平凡的人,后来才变成圣贤,造福天下百姓。我本来也是个平凡人,可是到现在我还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什么长进,所以,我要一辈子都去忧愁这个事情。没有一朝之患是什么意思呢?不会说今天有什么事情,会让我觉得难过,过不去的。反省自己,我只要做到两点,第一是仁,第二是礼。仁就是我非常真诚,做好事;礼就是我遵守规范,一切按照礼仪来做,与人互动。那么,一天之内即使有一些损失,抑或有一些获得,也不值得我去喜怒哀乐,这就是没有一朝之患。人的这种快乐跟忧患连在一起,我们就会知道孟子的立场,你不要以自己的快乐去考虑问题,你要考虑到天下人。那么,一般的人会说:我又不是政治领袖,我干吗要考虑那么多?孟子的智慧节选知识链接:傅佩荣,祖籍上海。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专攻宗教哲学。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2009年6月,他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孟子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