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学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13113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8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考试标准考试内容考核要求考情播报1.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市”在历代的发展(2)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dc(201811月,4)考查宋代的坊市制度与对外贸易(20164月,4)考查唐代草市(201610月,5)考查唐代长安商业经济(20174月,5)考查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丝瓷外销(201711月,4)考查古代丝绸之路2.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2)“海禁”政策及其影响cc(201811月,33第一问)考查汉唐商人的社会地位(20164月,6)考查明代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对“重农抑商”观念的冲击(20174月,7)考查清代重农抑商的影响(201610月,8)考查清代“海禁”政策的消极影响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梳理基础知识一、“市”在历代的发展(d)战国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秦代有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政府严格管理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长安有“九市”南北朝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原有“市”的管理制度(指市场活动范围和时间受官府严格限制,即坊市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宋代“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原先不允许设置“市”的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二、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c)1.商品市场形式多样。如夜市、晓市、草市等。2.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步增强;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3.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而衰。4.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朝中期后,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商业资本的积聚。5.商人群体活跃,如明清时期的徽商、晋商等。6.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唐宋的城市布局与“市”的变迁史料识图解史 (1)图一中指固定的长安“东市”“西市”。图二中指重要街道及商业繁华地区。图示反映唐长安到宋汴京“市”怎样的发展?提示:突破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且出现专门市场,商业活动繁多。(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种变化有何影响。提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活跃,推动了商业都会的崛起。要点二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认识史料一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读史用史 史料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提示:专业化城市出现。史料二史载,浙江新昌县在“成化(明宪宗的年号)以前,平民不论贫富,皆遵国制,顶平定巾,衣青直身,穿皮靴,鞋极俭素。后渐侈,士夫峨冠博带;而稍知书为儒童者,亦方巾彩履色衣,富室子弟或僭服之。”读史用史 史料中服饰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及社会信息?提示: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等级秩序。精练核心素养素养1 历史解释古代丝绸之路对东西方交流的意义1.(2017浙江11月选考)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下列项中反映东西方交流的有()中国造纸术经丝路传到欧洲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中国印刷术沿海上丝路传到日本中国瓷器经丝路远销欧洲A. B. C. D.解析古代“丝绸之路”指从中国出发,经中亚、西亚到欧洲的陆上“丝绸之路”和经东南亚到达印度洋沿岸及非洲的海上“丝绸之路”,所以与题干不符;中的日本属于东方中国文化圈。故答案为B。答案B素养2 历史解释宋代城市的发展2.(2018台州3月质评)法国汉学家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中指出:“1113世纪(宋代),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与前代比较,没有任何一个领域不显示出根本变化一个新世界诞生了,其基本特点已是近代中国的特点。”符合其观点的是()A.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B.出现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C.市突破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D.手工工场出现雇佣关系解析材料强调宋代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变化。A项出现在汉代,故A项错误;B项出现在唐代,故B项错误;宋代经济生活中,市突破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夜市、早市、草市,故C项正确;D项出现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C素养3 历史解释唐宋商业及商人状况3.(2016浙江10月选考)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B.商人结交长安权贵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商人,长安城中有“东西市”的商业区,估客结交十常侍、公卿等权贵,因此排除A、B、C,选D项。答案D素养4 史料实证古代对外贸易4.(2017浙江4月选考)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解析史料反映了输往日本商船的商品情况,因此D项正确;其他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反映出来。答案D考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梳理基础知识一、“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c)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形成与发展: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是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3.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统治。4.表现(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2)(政治上)限制商人政治权力,堵仕途之路;(经济上)“重租税以困辱之”,发展官营工商业;(生活上)对其穿衣、建房、乘车等都有歧视性规定。(汉代具体措施)5.影响(1)积极: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2)消极: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二、“海禁”政策及其影响(c)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2.原因: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3.表现(1)明朝建立“朝贡”贸易体制,禁阻民间出洋贸易。(2)清朝继承并发展了闭关锁国政策,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和“迁海令”。乾隆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4.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及目的史料一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史记平准书读史用史 史料一反映汉高祖以怎样的措施“抑商”?提示:课以重税;人格贬低;不得入仕等。史料二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吕氏春秋上农读史用史 史料二中指财产轻便,指不能长期安定的居住。史料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理由是什么?提示:强调商人的流动性,不利于巩固国家统治。要点二明清(前期)时期的对外政策史料漫画: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识图解史 该漫画反映出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有何影响?提示: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精练核心素养素养1 历史解释商业与商业观念1.(2017浙江4月选考)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 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解析材料信息盐商家庭产生大量进士,反映了盐商希望自己的后代走仕途道路,A项正确。答案A素养2 历史解释“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2.(2018嘉兴3月测试)有史家描述:西汉时“经商为富的,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A.商人谋求政治地位 B.工商业经济的发展C.农民地位比商人高 D.儒学独尊地位确立解析由材料“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可知商人希望通过子辈读书做官来提升政治地位,故A项正确;材料是关于商人的社会地位及商人对子辈的培养内容,与工商业经济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C项仅反映材料前一层信息,片面,故C项错误;材料是关于商人的社会地位及商人对子辈的培养内容,与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素养3 史料实证重农抑商观念和政策3.(2016浙江4月选考)明代后期,有学者谓:江南一带,以前“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这一现象反映了()A.士、农、工、商结构被彻底打破B.自然经济逐渐瓦解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人们的观念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解析材料显示明后期四民经营“工商”“三倍于前”,说明传统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C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错误;B项应在鸦片战争后;封建政府一直奉行抑商政策,D项错误。答案C素养4 历史解释“海禁”政策及其影响4.(2018温州3月测试)明代某士人指出:“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一旦禁止,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万一乘风揭竿,扬帆海外,无从追捕,死党一成,勾连入寇。”这一言论意在说明()A.闽省之民皆以海为生B.闽省渔业发达的原因C.沿海贸易网络的形成D.海禁政策的弊端所在解析“闽省之民皆以海为生”只是交代背景,而材料中重点在于“一旦禁止,则万一乘风揭竿,扬帆海外,无从追捕,死党一成,勾连入寇”,与“意在说明”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中重点不符,故B项错误;题目没有涉及沿海贸易网络,与材料中“闽省”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以海为田一旦禁止,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表明是海禁政策,“勾连入寇”反映了弊端,故D项正确。答案D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6浙江4月选考)唐诗云:“江春铺网阔,市晚鬻蔬迟。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这反映出()A.草市中有夜市 B.江南市镇兴起C.村寨出现草市 D.专业市场出现解析由材料中关键信息“夜船归草市”可知唐代草市中出现了夜市。答案A2.(2018江苏单科,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解析材料中民间商人由“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到“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即由“最初是不合法的”到后来纳过税就“合法”。民间商人从“在野外找个土岗”交易到在城里的市场上公开交易,可见“纳过税”后他们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依据所学可知,从战国到清末,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所以A、C两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商业市镇的发展情况,排除B项。答案D3.(2016浙江10月选考)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认为“海禁”政策影响了海外贸易,妨碍了社会进步,因此D项正确。答案D4.(2018杭州二中月考)下图是描绘集市生活场景的东汉画像砖。在这一历史时期()A.政府对“市”进行严格的管理B.“市”的交易时间已不受限制C.“坊”与“市”的界限已经被打破D.“市”内出现瓦子等休闲娱乐场所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政府对“市”进行严格的管理。答案A5.(2018杭州高三期末)北朝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反映出的正确信息有()各种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政府对“市”实行行政管理集市地处交通便利之处草市已经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A. B.C. D.解析木兰分别在不同的市场买不同的装备,说明商品买卖有固定的场所,故正确;宋代以前政府对“市”进行严格的管理,故正确;集市地处交通便利之处,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正确;隋唐时期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材料不能看出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故错误,A项符合题意。答案A6.(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3月联考)历代王朝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政府专门设置机构对市场进行行政管理。下列官职中主要负责市场行政管理的有()“五均”官草市尉市署令三司使A. B.C. D.解析“五均”官是王莽时期设立的控制市场物价的官员,故正确;草市尉是南北朝时期设立的专门对草市进行管理的官员,故正确;市署令是唐朝时期设立的管理市的官员,故正确;宋代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负责中央财政,并不管理市场,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7.(2018宁波十校期末联考)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解析由材料“坊有墉(墙),墉有门”可知隋都城设计没有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供道路交通情况,因而无法得知隋都设计是否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隋都城设计坊市分开,朝廷宫寺、民居市区各有分区,这样方便政府的管理与控制,故C项正确;材料中坊市分开,因而不利于城市的商业活动,故D项错误。答案C8.(2018温州六校高二期中联考)太平寰宇记记载,洪州分宁县“本当州之亥市(隔日交易一次的定期集市)也。聚江鄂洪潭四州之人,去武宁二百余里,豪富物产充之,唐贞元十六年置县。”这能从侧面说明唐代()A.乡村中“草市”开始出现B.一些“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C.县大都由“市”发展而来D.“市”必须设置在州县所在地解析由材料“本当州之亥市(乡村定期市集)也置县”,说明“草市”的发展,故选B项。答案B9.(2018绍兴高一期末)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的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B.都城人口急剧增长C.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D.社会治安明显好转解析材料显示了唐坊市有时空限制,到了宋“街鼓今尚废”体现了坊市制度的崩溃;故选A项。答案A10.(2018浙江4月仿真三)唐代的市制有日中击钲二百下开市、日落前击钲三百下关市的惯例,而宋代却是每晚“人物嘈杂,灯火照天”,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市,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这一变化说明宋朝()A.夜市和晓市繁荣 B.对市进行严格管理C.市突破时间限制 D.海外贸易非常发达解析材料显示唐代坊市有时间限制,到了宋代已经没有时间限制了,故选C项。答案C11.(2018余姚中学高一4月检测)下列现象与下图中“市”的发展不符的是()A.“市”突破时空限制B.“市”有庙会集市C.“市”出现繁荣的商业街D.“市”始设专门管理机构解析图中的夜市、瓦肆、商业繁华区主要沿街道而设,可以知道坊市的界限已经被打破,体现“市”突破时空限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图中有瓦肆,体现“市”有庙会集市,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图中商业繁华区,主要沿街道而设,体现“市”出现繁荣的商业街,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市”始设专门管理机构是可上溯周秦时代,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12.(2018“七彩阳光”联盟期中联考)“抑商”并不是自古就有,它肇始于战国,至秦汉渐成体系。下列关于抑商政策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A.西汉确立商人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B.唐朝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C.宋代打击富商大贾,强化官营商业D.明清禁止民间贸易,推行朝贡贸易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应为汉代;C项应为汉武帝时期;D项为明朝。A项符合题意。答案A13.(2018宁波3月模拟)沉没于唐代的阿拉伯“黑石号”商船于1998年在印尼海域被打捞出水。船上的文物中有一种瓷质执壶(见下图)是中国传统的器物造型,壶表面装饰的“椰枣”多产于撒哈拉沙漠及阿拉伯半岛,纹饰下方衬有褐色彩绘。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说明印尼沿海海况较为凶险B.反映唐代制瓷融入异域工艺C.证明唐朝已经引进外来物种D.表明外贸具有文化交流价值解析由材料中壶面装饰的“椰枣”多产于撒哈拉沙漠及阿拉伯半岛,表明当时外贸具有文化交流价值。答案D14.(2018绍兴3月测试)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数学著作。其中均输章有一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此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A.政府推行“抑商”政策B.闭关政策下农民负担重C.地方对“市”严格管理D.各关口的税率不尽相同解析材料体现汉朝对米商征收重税,实行“抑商”政策,故A项正确;汉朝实行相对开放的对外政策,且材料未提及汉朝对外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东汉的市场管理政策,故C项错误;各关口税率不同是表象而非本质,故D项错误。答案A15.(2018台州3月质评)据统计,英使马戛尔尼及其随行人员送给清朝的“贡品”,计有布蜡尼大利翁大架一座、座钟、天球全图、地球全图、试控气候架、车二辆、军器数件等十九件。然乾隆皇帝传谕徵瑞:“可于无意间向彼闲谈,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清政府注重维护朝贡贸易体制B.清朝统治者仍以天朝上国自居C.中国的科技成就远落后于西方D.中国允许与西方开展贸易往来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朝贡贸易体制是通过朝贡和赏赐完成的,材料中只有清政府强调的朝贡,故A项错误;材料关键信息反映出,清朝统治者认为自己无所不有,仍以天朝上国自居,故B项正确;材料只有英国的工业品,无法比较中西方科技差距,故C项错误;材料关键信息反映出,清朝统治者不愿意和西方开展贸易往来,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16.(2018台州高三期末)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进一步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贸易交流和航海科技的传播促成了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然而,时至明清,中国封建社会已经步入衰世,封建统治者所关心的,不是如何向外开拓,而是执着于闭关自守。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材料二当世界走进中国时,曾因地理条件所限,长期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中国,做出了激烈抵抗,历经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才得以恢复并确保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古老国度在不断适应国际化冲击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并因此思路越来越清晰,心态越来越平和。顾骏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促成“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并分析明清统治者“执着于闭关自守”所产生的影响。(6分)(2)阅读材料二,指出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试从经济角度概括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走向世界的具体表现。(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结合宋代经济发展的史实,从经济基础、技术条件、政府政策等方面总结概括促成“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明清“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说明明清统治者“执着于闭关自守”所产生的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事件”,从材料二“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可知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的标志性事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第二小问“表现”,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领域与世界联系的史实,可知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走向世界的具体表现。答案(1)原因:传统经济的繁荣;造船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政府重视海外贸易。(任答三点得3分)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中国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3分)(2)事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分)表现: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参加和主办APEC会议;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