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训习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12632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训习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训习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训习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选训习题(5)含答案李仕才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对延迟退休或实现弹性退休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这些举措,广大群众并不能一下子就愉快地接受,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B文物蕴含的丰富多元的价值,需要我们在利用、发掘、保护中不断深化认识,激活其生命力,让文物在发挥自身文化功能的同时,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市发展。C明年上海春季高考将探索一名考生同时被两所高校录取的招生,但考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其中一所高校进行录取确认,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平行志愿录取模式有所区别。D能否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回归教育的本真,是课堂教学效率能否得到提高的关键,也是引导学生成为拥有诗意追求的人的关键所在。解析:B项,语序不当,应为“发掘、保护和利用”;C项,成分残缺,“招生”后加“模式”;D项,一面对两面,应在“引导”前加“能否”。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D)有人以为,谣言往“敏感”上靠,就可以占领话语权高地,谣言编得越“敏感,辟谣者越会投鼠忌器。导弹发射室内,崔玉晓果断地按下发射按钮,而碧海之上,导弹腾空而起,拖着震人心魄的尾焰一蹴而就。凡涉及非法添加等严重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正本清源,一查到底,并应举一反三,切实加强日常检查工作。演讲列举了英国脱欧、美国大选陷入哗众取宠等例子,告诉同学们网络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切忌人云亦云,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对待西方文化,不可一味排斥,但也不能东施效颦,学些文化跟哲学的皮毛;应以持平的心态看待中西文化各自的优劣。因为事件的来龙去脉复杂繁琐,想要给读者解释清楚,就要长篇累牍,更无法将整个故事浓缩在140个字以内。A BC D解析“投鼠忌器”指要打老鼠又怕打坏了它旁边的器物。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使用正确。“一蹴而就”指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不合语境。“正本清源”指从根源上进行改革。望文生义。“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使用正确。“东施效颦”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使用正确。“长篇累牍”指篇幅很长的文章。张冠李戴。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B张磊过生日,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C刘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采访抗日女英雄时问:“老奶奶,请问您芳龄。”D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项,“忝”是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用在此处不得体。B项,“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此处用于自己接受礼物,不得体。C项,“芳龄”指女子的年龄(一般用于年轻女子)。此处用来称老奶奶,不得体。D项,“老朽”是老人自谦之词,符合语境。答案:D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驾驭生气最重要的前提,是要认识到生气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_。出了问题,总要解决,生气不能使人进行理性的应对,_,一厢情愿地发泄内心的怨怼。_,只有在这种时候,我们所有的意识和潜意识都活跃而高效,才能有好的对策浮现出来。答:解析:第空,根据前面“是要认识到生气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后面要填的应该是“生气”的负面作用,可填“而是情绪在向我们发起愚蠢的进攻”。第空,根据前面“生气不能使人进行理性的应对”及后面“一厢情愿地发泄内心的怨怼”,可知空格处主要谈生气的后果,可填“反而把人引向了情绪的宣泄”。第空,根据后面“只有在这种时候”推断,这里可填“人在心平气和时思考最有效”。答案:而是情绪在向我们发起愚蠢的进攻反而把人引向了情绪的宣泄人在心平气和时思考最有效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一些群体恶性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立法。广场舞参与者与周边住户之间的冲突事件屡屡出现,也是因为缺少相关法规来界定权利与自由;如果出台了清晰的管理条例,就能够防止广场舞扰民事件的发生。例如,2013年7月,在美国纽约一支华人舞蹈队因为在公园排练广场舞,被投诉“扰民”,领队甚至被警察铐了起来并收到了传票。广场舞冲突事件屡屡发生并非仅仅因为缺少相关法规。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严密的能力。群体恶性事件的发生可能有很多原因,“缺乏相应的立法”只是可能的原因之一。仅仅是出台管理条例难以防止这类事件的发生,有了相应的立法,还存在实际执行和落实的问题,以及社会传统与国情问题。后面举美国的例子是不恰当的。答案:群体恶性事件的发生并非都是缺乏相应的立法出台清晰的管理条例并不一定能防止广场舞扰民事件的发生6、下列对文化知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殿试”的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探花,第三名称榜眼。B“稽首”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C在古代谦辞中,“臣”用来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用来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D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中,“黜”与“罢、免、夺”的意思相同,都是免去官职。“革、削、废、夺”都是用来指革职、罢职或停职。解析: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答案:A二、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商君者,名鞅,姓公孙氏。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以卫鞅为左庶子,卒定变法之令。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有删改)(1)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译文:(2)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译文:(3)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译文:【参考答案】(1)秦孝公同他交流,不知不觉地把双膝移到席前。(2)(商君)就在京城南门竖立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此木移到京城北门的人,奖给他十两金子。(3)新法令在民间施行了一周年,秦国的百姓到国都诉说新法不利的数以千计。三、现代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莫言的小说语言风格独特,里面所隐藏的力量感、速度感是一般作家所没有的。很多人批评他,觉得过分粗糙,远谈不上精粹、谨严,这些都是实情。莫言喜欢放纵自己在语言上的天赋,他似乎也无兴趣字斟句酌。但莫言语言的粗粝、驳杂,未尝不是他有意为之,他似乎就想在一泻千里、泥沙俱下的语言洪流当中建立起自己的叙事风格。莫言是北方人,正规教育只读到小学毕业,如果要他和别的作家,尤其是南方作家比精致、优雅,这绝非他的长处。况且,文学语言的风格是丰富的,精致只是其中一种。莫言的长处是他的激情和磅礴。那种粗野、原始的生命力,以及来自民间的驳杂的语言资源,最为莫言所熟悉,假若删除他生命感觉和语言感觉中那些枝枝蔓蔓的东西,那他就不是今天的莫言了。莫言所追求的语言效果正是泥沙俱下的,普通话中夹杂着方言、土语、俚语、古语,极具冲击力和破坏力。有些作品由于过分放纵,节制力不够,也未必成功,但无论你是否喜欢,都能令你印象深刻。有些作家一天就写千儿八百字,他习惯慢,细心琢磨,一字一句;有些作家则崇尚一泻千里,一发而不可收拾。莫言显然属于后者。莫言用的语言是普通话,但中间夹杂着民间大量的口语、俚语,但又不是刻意的方言写作。保存在山东方言里的一些古语,譬如锋利说成“风快”,漂亮说成“奇俊”,天气很热说成“怪热”,这些词,现代人也能理解,用在小说中就显得古雅而有趣。莫言的小说语言是多重的、混杂的,未必规范,但有活力,而且狂放、恣肆、汹涌,这是在别的作家身上未见的。有些作家崇尚精雕细琢,譬如汪曾祺的小说,都是大白话,没有什么装饰性,也很少用形容词,但你能感觉到他的语言是讲究的,用词谨慎;格非的小说,书卷气很浓,他用书面语,有时还旁征博引,但也不乏幽默,这和他一直在大学教书有关;苏童的小说语言你能感到南方生活潮湿、诗意的氛围;贾平凹的小说语言有古白话小说的神韵,也有民间的土气。莫言的语言风格比他们更为驳杂。莫言的语言有时是对生活的模仿,充满聒噪的色彩,有时是对传统语言的挑战,是一种狂欢。莫言并不愿意守旧,他在语言上,更有狂欢精神,亵渎的、嘲讽的、滑稽的、幽默的、庄重的、深情的,汇聚于一炉,斑斓而驳杂,有时也会令人不快,但这就是莫言,一个为他自己的语言世界所塑造的莫言。这种写作风格、语言风格的不同,和作家的气质、个性相关,甚至和作家的身体状况也有关系。鲁迅写不了长小说,他的文章越到后来写得越短,这和鲁迅所体验到的绝望感有关,他从小说写作转向杂文写作,就表明他对小说那种迂回、曲折、隐蔽的表达方式已感不足,面对深重的黑暗现实,他更愿意用短兵相接、直抒胸臆的方式把自己所想说的说出来,所谓“放笔直干”,就是这个意思。这不仅和鲁迅的思想体验有关,也和鲁迅的身体、疾病有关。莫言的小说则有大量的长句子,这点和鲁迅不同,他体魄强健,气息是不同的。(选自谢有顺莫言小说的特质,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莫言小说的语言粗粝驳杂,具有力量感和速度感,显得狂放、恣肆、汹涌,这是别的作家所不具备的特点。B莫言有意追求一泻千里、泥沙俱下的语言效果,因此它的小说语言谈不上精粹谨严,甚至有些作品过分放纵,不够节制,未必规范,显得粗糙。C莫言不崇尚精雕细琢,不习惯慢写作,而崇尚一泻千里,一发不可收拾的激情和磅礴,因此其小说语言难免斑斓而驳杂,令人不快。D莫言并不愿意守旧,他将各种语言风格汇聚一炉,令读者印象深刻,不管读者是否喜欢,正是这样的风格塑造了莫言。解析“令人不快”夸大其辞,原文说“有时也会令人不快”。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鲁迅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作家的语言风格与作家气质、个性有关,也与作家的身体状况有关,在对比中指出了莫言小说中有大量长句的原因。B文段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列举汪曾祺、格非、苏童、贾平凹小说语言上的特点,在对比中指出这些作家崇尚精雕细琢,他们的语言虽然也多样化,但莫言比他们更为驳杂。C选文前三段通过分析、举例、对比,阐释了莫言小说语言风格的表现,最后一段指出了莫言小说语言风格形成的原因。D在表达方式上,选文综合运用了议论、叙述、说明等手法,分析论证了莫言小说的语言风格及形成原因。解析“分析论证了莫言小说的语言风格及形成原因”理解不当,本文主要阐明了莫言作品的语言特点,重点不是论证其语言的形成原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莫言用普通话写作,其中又夹杂着方言、土语、俚语、古语,但又不是刻意用方言写作,因此他小说的语言极具冲击力,对传统语言极具挑战性。B莫言的语言风格不仅与他的气质、个性有关,甚至与他的强健体魄也有关系。C莫言正规教育只读到小学毕业,文化程度不高,这决定了他做不到语言精致优雅,因此他选择粗粝驳杂来作为自己小说语言的特色。D文学语言的风格丰富多样,南方作家的精致优雅是一种,北方作家莫言的粗粝、驳杂也是一种。解析“这决定了他做不到语言精致优雅,因此他选择粗粝驳杂来作为自己小说语言的特色”因果失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