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40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限时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09827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40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限时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40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限时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40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限时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0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2017四川四地模拟据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记载:“(中国古代)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导致中国古代天文记载呈现这一特点的思想是()A人定胜天 B天人感应C道法自然 D相生相克答案B解析材料中将天象和统治者统治相关联,体现出汉代儒学中的天人感应思想,故B项正确。22018太原模拟自汉武帝开始使用“建元”年号后,汉代年号大量出现了“元”“始”“初”等字,即所谓“与民更始”,就是说从头重来一次。然而一次一次的“更始”,使上帝的意志也慌忙得不亦乐乎。此年号现象说明汉代()A确立了“民本”治国原则B新儒学影响了政治理念C武帝后政治局势长期动荡D崇尚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年号现象没有体现出对民意的重视,故A项错误;董仲舒新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因此“上帝的意志也慌忙得不亦乐乎”,影响到政治理念,故B项正确;材料中年号的变化并不能反映出政治局势的动荡,故C项错误;材料与重农抑商经济政策无关,故D项错误。3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荀子提出“人之性恶”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地方”“诸侯”等关键词可知,儒家思想的精神实质侧重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防止地方权力过大。“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强调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排除A项;“民贵君轻”强调君臣关系,排除B项;“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排除D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大一统”,与“防止地方势力膨胀”的精神实质一致,故选C项。4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与李斯比较,董仲舒要高明得多,他以“六经为指针,寻找到了与地主制经济、宗法专制君主政体比较相吻合的文化形态”。董仲舒“高明”在()A鼓吹“以吏为师” B倡导“儒法结合”C高举“崇儒更化” D抨击“无为而治”答案C解析“以吏为师”体现法家思想,儒生董仲舒不会鼓吹“以吏为师”,故A项错误;董仲舒主张独尊儒术,不会倡导“儒法结合”,故B项错误;董仲舒高举“崇儒更化”,用新儒学神化封建君主政体,改造儒家思想,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故C项正确;董仲舒没有抨击“无为而治”,故D项错误。5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太学,正式弟子五十名,又增设无定额的旁听生,由郡国选择“好文学,敬长上,萧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少年充当。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这表明当时()A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哲学B官员选拔标准更侧重考试成绩C学校教育与用人选官相结合 D打破了贵族子弟世代为官局面答案C解析太学是教育的发展表现之一,由“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可知,太学教育与选官相结合,故C项为正确答案。62018重庆诊断孟子说:“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董仲舒认为:“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二人都认为治国者应当()A以古鉴今 B尊崇天道C施行“仁政” D因时改革答案C解析孟子和董仲舒都提到施行仁政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72017陕西咸阳一模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的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B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故A项错误;汉代儒学主动迎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为加强“大一统”服务,故B项正确;“为政以德”是先秦儒学的内容,故C项错误;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精华的是宋代理学,故D项错误。82017广东三校模拟下面为汉代教育结构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最有效信息是()A封建教育系统已大体形成B儒学已经垄断了学校教育C汉代的儒学教育逐渐下移D太学可统领地方各级学校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汉代的教育系统可知,中央、地方教育系统完善,官学、私学相得益彰,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官学、私学,特别是私学教授的是儒家经典,故B项表述不正确;C项不能从材料得出;根据题意,中央是官学、地方是书馆,太学是官学中的一方面,并不能统领地方各级学校,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后代经过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材料二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材料三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春秋繁露(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答案(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2)作者:董仲舒。材料三: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儒学开始确立独尊地位。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主要内容归纳概括,两则材料体现了君臣、父子之间的等级名分关系。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内容和春秋繁露分析,应是董仲舒。第二小问,根据材料的意思从君权神授的角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儒学变化发展的主要史实回答;第二小问要根据第一小问中的地位变化进行总体的归纳和概括;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要言之有理、答之有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