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 专题47 实用类文本考点之三 信息的比较与辨析(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09569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 专题47 实用类文本考点之三 信息的比较与辨析(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 专题47 实用类文本考点之三 信息的比较与辨析(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 专题47 实用类文本考点之三 信息的比较与辨析(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47 实用类文本考点之三 信息的比较与辨析考点讲解新闻角度是新闻采写者在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构成事物的各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同样一个新闻事件,角度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因此分析新闻报道的角度就成了新闻的常见题型之一。多则新闻材料阅读比较题设题点有对内容、侧重点、对象、体例、手法等方面的比较。目前主要考查对内容、对象、侧重点等方面的异同比较。无论哪种比较题,都需要阅读新闻材料。对于多则新闻材料的阅读,应该先分析单则新闻材料的内容、侧重点,再综合分析多则新闻材料的共同点,结合新闻文体的结构特点就能迅速把握作者的观点、新闻的意义与价值,答题就能得心应手了。比较与辨析题型答题策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整合和内容要点的概括,除直接要求概括某段信息外,还有比较分析的形式。在考试说明所给的题型示例中,其提问方式是:阅读某两段材料,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1)题干中有“比较”“异同”等字样;(2)题干中有“概括”等字样。常见设问方式:(1)材料和材料关于某问题的表述有哪些异同?请概括说明。(2)阅读材料和材料,分析说明它们报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材料和材料都主张,但理由各有不同,请说说它们各自的理由。对于以下三种比较题型,应把握其不同的答题要领:1报道信息异同比较题。首先在导语中筛选每则材料的内容要点,确定材料内容的不同点。其次在材料主体内容中分点比较。2报道侧重点、不同点比较题。除要通览全文外,应关注材料的主体部分,它是对新闻事实的展开,最能反映报道的重点。还应注意新闻体例的不同。体例不同,手法就不同,体现侧重点的方式也不同。一般消息多用数字说明情况;述评消息多边记叙消息边用议论性语言分析消息产生的原因、结果;消息评论多在消息后用质问、结论性语言评论消息的意义、价值、影响等。3材料综合分析题。它主要是从多则材料筛选一些背景材料及其他辅助性材料,然后进行整合,从而得出结论。因此,它与平时做单则材料的信息筛选整合题没有多大区别,只是筛选的范围在多则材料中而已。比较新闻报道的角度新闻角度是新闻采写者在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构成事物的各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同样一个新闻事件,角度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比较新闻报道的角度要关注新闻的内容和手法。审题看清设问方式,思考答题角度设问方式审题要点(2018全国卷)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报道侧重点;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就同一问题的报道,着眼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着眼点;简要分析。解题明确答题步骤,找准答题依据从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报道角度抓导语,体会内容侧重点抓住新闻的中心内容,看分别报道了什么事件,或是某一事件的哪一个阶段、进程。抓手法,体会技巧不同处文体类的如消息、时评、通讯,手法类的如时间顺序、点面结合等。这类题目,一般要分别指出每则新闻报道在内容上的侧重点或手法上的不同处。比较报道异同通读把要比较的两则新闻全面通读,分别概括出内容要点对比除对比报道的中心事件外,更要注意“细节性”的材料,注意报道的角度作答作答时要有分点意识,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要逐一答出典例二:(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材料一: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着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客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递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递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 材料二: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2017年12月)材料三:日本读卖新闻5月2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施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了,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跨如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7日)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案】 第一问: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信息差异分析比较报道的对象在报道的对象上基本相同,针对某一现象进行。比较报道的深度有的新闻,仅对新闻事实进行报道,典型的特征有时间地点人物时间等新闻要素,有的新闻,除这些新闻要素外,还有深厚的新闻背景、原因分析和结果预测。比较报道的宽度所谓宽度,一般指新闻涉及面,看信息的多少。典例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本报讯】“寒衣节”是中国传统民俗,10月31日不少市民在街头祭祀先祖。为了确保“蓝天工程”,西固区各街道社区以及执法、环卫等相关部门的干部、 网格员,走上街头一起开展“寒衣节”冬防工作。 西固区兰苑建国宾馆周边是全市大气污染防治示范区。31日下午,记者来到西固区兰苑建国宾馆周边看到,陈坪街道的干部和网格员手里拿着清扫工具来回巡查,引导市民在祭祀区域烧纸,倡导居民在“寒衣节”文明祭祀,在市民们祭祀完毕后,配合环卫工人清理焚烧后留下的一堆堆黑色纸灰。 陈坪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30日起,街道组织300多名干部和网格员上街巡查。在充分尊重民风民俗和考虑居民情感的前提下,街道根据各社区、各网格实际情况,共设置9个集中祭祀点,并张贴“集中祭祀点”标识。 在先锋路、福利路等其他街道社区,西固区环卫局洗扫站及时安排调度小型冲洗车,冲刷路面焚烧后的黑色斑块。 今年劝导工作较往年顺利很多,大部分市民都表示积极配合,愿意在指定的集中祭祀区域烧纸,还有部分市民开始采用鲜花祭祀等绿色文明祭祀方式,为蓝天工程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摘自兰州日报2016年11月1日) 材料二铜川市耀州区通过多项工作举措持续引导市民群众移风易俗、文明祭祀:一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每逢清明节、寒衣节,全区就提早动手安排,通过电视、报刊、网站和微信微博等媒体发出倡议,并张贴公告、标语,让文明祭祀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合理引导逐渐规范,市民群众摒弃烧纸等陋习需要一个过程,民政等相关部门就在城区设置了2个公祭点和4个祭祀点,杜绝随意焚烧引发火灾;三是主题活动引领风尚,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以来,每逢清明节、寒衣节,各个社区都会组织“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让鞠躬默哀、敬献鲜花、抒写思忆等祭扫方式成为新风尚。 (摘自陕西新闻网2016年10月31日) 材料三会议强调,从10月30日到11月1日期间,各部门要加大巡查执法和宣传力度,确保相关工作进一步落实。民政部门是做好禁止露天焚烧祭祀用品工作的牵头单位,工商、综合执法、公安、环保、建设、卫计委、交通运输管理等部门是禁止生产、销售、焚烧祭祀用品的管理单位和职能部门,要各自依法履行主体职责。广阳区、安次区、廊坊开发区作为落实禁止露天焚烧的责任单位,要按属地管理原则,具体落实相关工作。在此基础上,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做好禁止焚烧祭祀用品的宣传教育工作。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社会团体应当发挥优势,做好禁止焚烧祭祀用品宣传教育的配合工作。 “我觉得市里禁止焚烧祭祀用品的政策很好,作为商户,虽然收入会减少,但是倡导文明祭祀,拒绝烧纸是利人利己的大事,我们举双手支持。”新开路上东升殡葬一条龙的老板张静告诉记者,自从他们接到通知,就把纸钱返厂了,而且决定再不进货。碰到有客户来买纸钱,他们还提醒客户文明祭祀,希望他们以后都不要再购买、焚烧纸钱。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市民对“禁烧令”给予了肯定和支持,“我能理解,以后我也会加入到义务宣传的队列,这是社会进步的又一体现,也是市民素质提升的体现。”市民李宇说。 (摘自廊坊人民政府网2016年10月31日)比较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说明各地在引导市民文明祭祀方面有哪些异同。【答案】(1)相同:倡导文明祭祀,拒绝随意焚烧。(2)不同:材料一重点报道西固区采取“劝导”的方式,组织干部和网格员上街巡查,设置集中祭祀点等;材料二重点报道耀州区采取“引导”的方式,广泛宣传,让文明祭祀理念深入人心,组织主题活动引领祭扫方式新风尚;材料三重点报道廊坊市采取“禁止”的方式,加大巡查执法和宣传的力度,确保“禁烧令”落到实处。【解析】本题解答时,通读两则材料,从材料中筛选出各地在引导市民文明祭祀方面的举措。然后进行比较,难点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人民网】“公考热”曾经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却显示,2015年春节公务员跳槽数量更比去年增加超三成。这一出人意料的结果令人惊诧,公务员“跳槽热”是否真的来临? 这又是喜还是忧?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大力整顿四风,并出台各项规定与禁令。我国公务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随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员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有其“必然性”,这对社会发展与进步是相当有力的。公务员愿意跳槽、敢于跳槽,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务员这个群体,也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当然,公务员“跳槽热”也必然会引发担忧,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需要稳定的建设与发展;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面影响,也有可能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趋势。既然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就应让市场更多地去决定,更多地遵循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少一些过度的解读,相信最终势必会达到“多赢”的状态。 材料二【新华网】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向来被认为抱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竟成为当前跨界跳槽最活跃的人群。其实,公务员只是普通职业中的一种,公务员行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光鲜。首先,公务员并非是个高收入行业,同样大学同年毕业的大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和当公务员,5年以后,收入就会拉开明显差距。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这种差距就越明显。其次,“上升空间狭窄”“人事关系复杂”“自我价值体现困难”等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他们。这样的情况下,公务员频繁跳槽,其实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所以,社会应当以平常的心态来看待他们的选择,对公务员跳槽多些理解与包容。从某种角度来讲,公务员辞职人数剧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一方面,不少抱着升官发财的想法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离开,有利于干部队伍吐故纳新;另一方面,优秀人才不再只向公务员这种单一职业蜂拥,这是市场主体和管理人才的回归,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完善与构建。跳槽既是市场条件下自由选择的结果,也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纠偏”。对于单位来说,老员工的离开一方面有利于更新换代,但大规模员工离职尤其骨干员工离职,则容易导致人才短缺,应当引起警惕并适当采取措施的。所以针对公务员频频辞职“下海”现象,政府应当建立合格人才进得来、不合格的人出得去、优秀人才留得住的公务员选拔任用机制。对于用人单位,也要用待遇留住人才,解决他们基本的生存发展问题。只要实现一个行业内人才的自由流动与良性竞争,并且赋予这一行业从业者合理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尊严,那么它就会自动实现人才的匹配,而不会出现短缺的问题。 材料三【曲靖文明网】曾经让许多年轻人慕名并为之倾心竭力的热门行业现在出现了倒寒逆流之潮公务员跳槽,这让很多人深感震惊和意外,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些年轻人放弃“前功”、尽弃“公务员”而另谋生路呢?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和严格管理,让许多年轻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国家公务员带来的种种实惠,这是公务员跳槽的客观原因。中国公务员制度有一个成长、发展的历程,它引纳外国的公务员制度并采用了古代的“科举制”的积极因子。但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用权等慢慢地纳入法制化轨道,行政工作人员的行为有了规范和约束,自然感到受限制。相比其他行业的收入,原先的愿望打算与现实需求的巨大反差,使公务员萌生了跳槽另谋生路的打算,我想这是跨行业公务员跳槽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原因。中国在职公务员的跳槽和近几年“国考热”的降温,是人们对各种职业工作认识的理性回归。以前很多人认为在国家的行政部门从职既有政治上的功名,又有经济上的实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国家公务员只是为人民办实事的工作人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谈不上什么特权,随着认识上的变化,一些公务员选择跳槽,流动到其他的行业,也属正常。针对以上的问题,政府要大力推进,行动起来。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是中国公务员的“跳槽”助推器。国内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一直都在不停地流转、变动,公务员的“跳槽”也是行业流动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让公务员的“跳槽”融入正常的流动中来,政府需要思考。对“公务员跳槽热”现象,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会带来哪些问题?它们的分析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原文信息,简要概括。(4分)【答案】问题:材料一认为会对公务员队伍建设和公务员服务水平产生负面影响,材料二则认为人才流失会造成人才短缺问题。角度:材料一是从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角度分析,材料二是从公务员职业本身的角度进行分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12分)材料一大连光源:能给原子拍视频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连光源”,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单个皮秒(1皮秒等于一万亿分之一秒)激光脉冲产生140万亿个光子,这套总长100米的装置成为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 “大连光源”由加速器、波荡器和光束线站三部分构成。先由时间宽度为几个皮秒的脉冲激光(驱动激光)在光阴极上打出一簇高密度的脉冲电子,再利用直线加速器将这个脉冲电子束加速到3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电子的速度与光速非常接近。另一束皮秒或者相近时间宽度的强激光(种子激光)照射在这个高能电子束上,电子束中的电子在种子激光的作用下,就会按照激光的波长在空间重新分布(调制),然后让被调制的电子束继续穿越一系列周期性变化的磁场。电子在周期性磁场中就会一边以光速向前飞行,一边左右摆动,向前辐射出光线。途中各处发射的光会叠加增强,同时电子自身辐射的光也在调制电子自己的空间分布,从而使得电子更加强烈地辐射光线,适当地选择周期性磁场的强度,就会使得种子激光中的某个谐波成分按照前述方式急剧地自激放大并达到饱和,从而输出极紫外激光。“大连光源有最亮的闪光灯,峰值功率的亮度比太阳光高100亿倍,有最快的快门,出光长度能达到飞秒(1飞秒等于一千亿分之一秒)、皮秒,不但能让分子、原子无处遁形,还能给它们拍电影,将物理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动态记录下来。”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说明了“大连光源”的大用场。(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材料二自由电子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也是当今世界科技强国竞相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科学研究、先进技术、国防科技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自由电子激光的发展在前沿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十年来,自由电子激光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为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工具。“大连光源的建成出光成为我国大科学工程的又一成功范例,也必将大大促进我国在能源、化学、物理、生物、材料、大气雾霾、光刻等多个重要领域研究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的科学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表示,这一光源的成功研制为我国未来发展更新一代的高重复频率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选自“中国经济网”,有删改)材料三“大连光源”自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基建工程以及里体光源装置的研制,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调试成功,产生了世界上单脉冲最亮的极紫外激光,创造了我国同类大型科学装置建设的新纪录。这一项目也开创了我国科学研究专家与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的先例,对于未来加快推动大科学装置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科学目标为驱动,让大连光源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赵振堂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看看哪些科学家能用。“但是大连光源把这个过程反了过来,是科学家先对科研有了需求,再找到工程团队来合作。这要求我们在建装置之前就充分调研,开工之前就要掌握装置的科学目标是什么。”大连化物所的长处是科学研究,而上海应物所团队在大科学装置建设方面积累了20年的经验,两个团队为了相同的梦想走到了长兴岛,合作顺利得出人意料。(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大连光源”是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全套装置总长100米,能给分子、原子拍摄视频,记录下物理化学反应的动态全过程。B.自由电子激光是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大连光源”为我国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C.“大连光源”由上海应物所和大连化物所联合研制,前者的科学研究专家与后者的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成为我国大科学工程的成功范例。D.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在建设之前缺乏充分调研,科学目标不够明确,一般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而“大连光源”的研制则改变了这一状况。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材料一第二段先介绍了“大连光源”的结构,然后按照先后顺序详细介绍了“大连光源”输出极紫外激光的过程,这让读者对“大连光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B.材料二第一段介绍了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在世界领域的发展现状,是为了突出我国的“大连光源”在自由电子激光技术领域已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C.材料三前两段介绍了“大连光源”项目的建设过程,这个过程不仅用时短,而且技术领先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该项目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D.三则材料因为报道的重点不同,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力求准确生动,材料二、三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观点鲜明。E.以上材料引用了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对“大连光源”的相关介绍和评价,这些引用增加了新闻的权威性和真实性。6.三则材料都是对“大连光源”的报道,其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4分)【答案】4.C5.AE 6.共同点:都报道了“大连光源”项目的成就(领先性)。侧重点:材料一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的构造及原理;材料二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材料三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项目成功的原因在于科学家的密切合作。【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