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稳态与环境 第一单元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08532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9.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稳态与环境 第一单元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稳态与环境 第一单元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稳态与环境 第一单元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1.据图回答有关内环境的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体液。(2)根据提示表示出内环境3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3)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连线):(4)填写内环境三大理化性质的概念图1.明辨三组易混淆的概念(1)体液内环境:体液指生物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2)血液血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3)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存在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2.记住内环境成分的三类“属于”、两类“不属于”(1)三类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浆运送的气体及各种营养物质:如O2、水、蛋白质、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无机盐等。血浆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CO2、尿素、尿酸、氨等。血浆和组织液中的各种功能性物质:如血浆蛋白、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等。(2)两类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细胞内及细胞膜上的成分(不分泌出细胞):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呼吸酶、H2O2酶以及DNA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二)内环境的稳态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直接相关的结构是:d皮肤、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e循环系统。(3)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3.内环境稳态必记的五点突破点(一)内环境的组成、理化性质(辨清记牢快得分) 1判断正误(1)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内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等。()提示:血液不是内环境成分。泪液、肠液、尿液等属于细胞外液。()提示:泪液、肠液、尿液等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即不属于细胞外液。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提示: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组织液。(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作用与血浆和淋巴相比,组织液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提示:组织液、血浆、淋巴在成分上的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特别是Na和Cl,而与蛋白质的含量无关。()提示:血浆蛋白质的含量与其渗透压密切相关。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与HCO、HPO等离子有关。()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2014全国卷)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解析:选A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血液运输的氧气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组织液进入血液被运输到肺排出体外,因此生成的组织液中的氧气的含量大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两者氧气的含量不相等。血浆可以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以回渗到血浆,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浆,因此组织液处于不断生成与回流之中,并保持着动态平衡。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吸收进入血液。3如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乙,O2浓度最高的是乙B营养不良时,甲的含量会增多,乙的含量会减少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甲和乙D淋巴细胞只分布在丁中解析:选C依图中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出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O2通过血液运输至组织液进而被组织细胞所利用,因此甲处O2的浓度最高。营养不良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组织液将增多。毛细血管壁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淋巴细胞分布在血浆和淋巴中。1内环境及其组成中的三个“必须认准”2排除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四看法”突破点(二)内环境稳态 1(2014全国卷有改动)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改变内环境的pH,将不利于人体健康解析:选D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能够将人体内环境的pH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长期饮用弱碱水不会改变内环境的pH。2(2012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解析:选D淋巴管阻塞会影响组织液中部分体液经淋巴返回血浆,从而引起组织液增多,出现下肢水肿;血液中钙盐缺乏会引起抽搐,钙盐过多则会引起肌无力;过敏反应是由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同种过敏原的刺激引起的;腹泻可引起体液中水分和盐分大量丢失,但不会引起体液中蛋白质大量丢失。考什么(1)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2)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和失调以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学什么(1)记忆内环境稳态的实质、调节机制及意义(2)学会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1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1)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2)体温、pH相对恒定酶的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3)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2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健康问题理化性质失调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失衡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失水过多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蛋白质含量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代谢废物上升可导致尿毒症。O2缺乏可导致乳酸中毒。血浆中Ca2过低可出现抽搐。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3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包括2大层面5项原因,如图所示:4.人体pH稳态的维持(1)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以H2CO3/NaHCO3缓冲对为例)。题点(一)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调节机制1(2018武汉调研)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解析:选D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都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因此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血浆中含有多种物质,如水分、血浆蛋白、无机盐等,其中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是决定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人体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但是在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下,血浆pH维持在7.357.45,不会显著下降。2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运动解析:选D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就会影响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题点(二)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3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下面列举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人体组织水肿的是()c周围的管壁破损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淋巴管阻塞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 B只有C只有 D解析:选D组织水肿是由组织液过多引起的,导致组织液过多的原因有过敏反应、肾炎、营养不良、淋巴管阻塞以及毛细血管壁破损等。4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解析:选C剧烈运动时机体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乳酸,使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过少,会造成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引起组织水肿。中暑是由于体内热量积累过多,不易排出体外,超出了内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体温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佝偻病患者体内Ca2缺乏,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突破点(三)内环境成分相互转化的三种模型图 信息解读(1)图1中A为组织细胞,细胞内的液体为细胞内液,组织细胞间隙内的液体为组织液。两端开口的为毛细血管,只有一端开口的为毛细淋巴管。(2)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进行物质交换,因此都是双向箭头。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因此,组织液淋巴血浆是单向箭头。单方向(箭头)双方向(箭头)因此,图2中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细胞内液,d为淋巴;图3中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读图技法(1)解答图1类题目时,首先要准确记忆体液的组成及其存在的部位,以及其中生活的细胞种类;其次是根据有无盲端分清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2)解答图2、图3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体液各部分的转化关系,然后根据单、双箭头做出准确判断。1如图为人体内某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体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c的成分和含量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a中含有较多蛋白质B人体剧烈运动后,b中的pH将会由弱碱性变成酸性C如果图示为肺部组织,则端比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低、O2含量多D如果图示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端比端血浆中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高解析:选C据图可知,图中a、b、c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成分和含量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含蛋白质较少,A错误;人体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可调节血浆pH,使血浆pH维持在7.357.45之间,而不会因剧烈运动导致血浆pH由弱碱性变成酸性,B错误;如果图示为肺部组织,当血液流经肺部组织后,端比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低、O2含量多,C正确;如果图示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端比端血浆中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低,D错误。2如图为人体体液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叙述正确的是()甲、乙、丙、丁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丙中丁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DNA解旋酶可以存在于乙内A BC D解析:选D从图中分析可知:甲、乙、丙、丁依次为淋巴、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后可以存在于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的液体属于丙(组织液);血浆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DNA解旋酶是胞内酶,存在于乙(细胞内液)中。3.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甲高,丁中O2浓度比甲中高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丙中,乙酰胆碱可存在于甲中D剧烈运动后丁中产生的大量乳酸通过过程、进入乙,导致乙的pH明显降低解析:选C分析图示可知,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过程受阻时,会导致组织液过多,引起组织水肿。乙(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甲(组织液)高;由于组织细胞有氧呼吸不断消耗O2,丁(细胞内液)中O2浓度比甲(组织液)中低。T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位于淋巴(丙)和血浆中;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当神经末梢有兴奋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甲)。由于血浆(乙)中存在缓冲物质,剧烈运动后细胞中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浆不会导致血浆的pH明显降低。课堂小结握主干(对应学生用书P139)建知识体系(填一填)记核心要点(背一背)填空血浆组织液淋巴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免疫调节1.内环境的组成成分(1)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类细胞外液。(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3)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在成分上的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2内环境稳态及调节(1)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2)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一、选择题1(2018厦门质检)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CCO2、解旋酶、Cl、尿素DCa2、载体蛋白、神经递质解析:选A内环境中含有各种离子、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葡萄糖、激素、O2、CO2、各种代谢废物等成分;唾液淀粉酶分泌到消化道,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解旋酶在细胞内使DNA双螺旋解开,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神经递质可通过胞吐释放到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2备战21届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期间,运动员刻苦训练,脚上经常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解析:选D水泡中液体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组织液可单向渗透到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和血浆双向渗透。因此,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3(2017全国卷)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 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解析:选C0.9%NaCl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所以静脉注射该溶液后,血浆渗透压不变,A、D项所述现象不会发生;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 NaCl溶液会导致血浆量增加,而后经过机体的调节会将过多的水和NaCl排出体外,C项能够发生,而B项不会发生。4(2018河北景县中学检测)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B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己、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解析:选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D错误。5下表为某同学在医院进行体检时血浆中部分成分的平均含量数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成分含量(%)成分含量(%)成分含量(%)水90.7葡萄糖0.08Cl0.36血清白蛋白4.4脂肪0.14Ca20.01血清球蛋白2.1Na0.38I极其微量A血浆的渗透压主要取决于两种血清蛋白B血浆中所有脂肪比所有葡萄糖储存的能量多C血浆中的Ca2浓度偏高时会导致肌肉抽搐D长期碘摄入不足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偏低解析:选B血浆的渗透压主要取决于两种血清蛋白和无机盐,A错误;血浆中脂肪比葡萄糖的含量多,同等质量的脂肪比葡萄糖储存的能量多,所以血浆中所有脂肪比所有葡萄糖储存的能量多,B正确;血浆中的Ca2浓度偏低时会导致肌肉抽搐,C错误;长期碘摄入不足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偏低,通过负反馈调节,将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偏高,D错误。6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解析:选A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会通过血浆进入内环境,如组织液中。虽然输入兔体内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等同于内环境的渗透压,但输入生理盐水后,机体会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将多余的水分和Na排出体外。由于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所以增加的Na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外液中,不会有50%分布在细胞外液,50%进入细胞内液的现象发生。7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内环境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包括养料和氧气D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解析:选C代表食物经消化吸收和血液循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CO2等废物经血液循环运输到排泄器官排到外界环境的过程,不需通过消化系统;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代表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中包括养料和氧气;表示外界环境与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是间接的,故用虚线表示。8暑假期间,小王每晚跑步约5 000 m,小王运动时大量出汗且锻炼后肌肉感到酸痛,但休息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下列有关该调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王体内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大量出汗后体内抗利尿激素增多B小王感到肌肉酸痛的原因是肌细胞无氧呼吸,引起乳酸积累C小王维持内环境pH稳定起主要作用的是HCO、HPOD小王在5 000 m跑步过程中,肌肉所需的能量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解析:选D在5 000m跑步过程中,肌肉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无氧呼吸只是起辅助作用。9如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甲、乙、丙分别表示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B如果淋巴不能流入丙,则会引起组织水肿C甲、乙、丙和淋巴构成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维持丙的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和蛋白质解析:选C由图可知:甲为细胞内液,乙为组织液,丙为血浆。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0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ab段上升是由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解析:选B图中ab段上升是由机体无氧呼吸增强造成的;人体无论是在O2充足还是在高原缺O2的条件下,细胞呼吸都是以有氧呼吸为主的;进入血液的乳酸能与缓冲物质NaHCO3反应。11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解析:选D本实验探究的是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加入HCl后,清水组的pH应降低;从坐标曲线中可以看出,当加入的HCl达到一定量后,无论是血浆组还是缓冲液组,都不能继续维持pH的相对稳定,说明血浆组或缓冲液组中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从坐标曲线图还可以看出,缓冲液组的曲线较血浆组先下降,说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低于血浆组。12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健康人到高海拔地区旅游时,容易出现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肺水肿、脑水肿等症状,补救措施是针对性输液、吸氧和强心治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中乳酸含量的调节,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参与完成B出现肺水肿的原因可能是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多C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可减轻脑水肿的原因是葡萄糖提供的能量增加D人体具有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因此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解析:选B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可对血浆中的乳酸含量进行调节,A错误;若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从周围吸收的水分增多就可能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多,从而引发组织水肿,故肺水肿的原因可能是组织液渗透压升高,B正确;补充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进而从组织液中吸收水分,以减轻脑水肿症状,C错误;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具有一定限度,因此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较大,超出了人体的调节能力范围时,稳态将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D错误。二、非选择题13下面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示意图(图中为液体,为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1)液体约占人体体液的_;与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中含有较多的_;合称为_,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的含量有关,的具体内环境是_。(2)血液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是(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_,共穿过_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的部位为图中的_。(3)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_(填“能”或“不能”)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标号内存在着_物质。(4)若该图为肝脏组织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则合成脂蛋白的场所为_。(5)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_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_。解析:由图分析可知,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是淋巴,是红细胞,是毛细血管壁细胞,是组织细胞。若题图为肝脏组织,合成脂蛋白的场所为肝细胞。若一个人长期营养不良,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导致水分子过多地滞留于组织液中,将会引起组织水肿。答案:(1)2/3蛋白质细胞外液无机盐、蛋白质组织液和血浆(2)7组织细胞(3)不能缓冲(4)肝细胞(5)组织液水肿14下面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a表示_系统,b表示_系统,c表示_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系统。(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3)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的调节下进行。(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在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扩散方向,用虚线箭头表示CO2扩散方向。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解析: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O2排出CO2,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由图可知a吸入O2排出CO2,为呼吸系统;b吸收养料,为消化系统;c排出代谢废物,为泌尿系统。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答案:(1)呼吸消化泌尿循环(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3)神经体液免疫(4)如图所示:15(2017全国卷)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_。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胶体渗透压是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而晶体渗透压是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加,致使血浆中无机盐等小分子的浓度变小,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3)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是内环境,且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答案:(1)血浆(2)增加降低(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结构基础反射与反射弧1.据图回答有关反射与反射弧的问题(1)反射是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下列实例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bc,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de。(填字母)a.望梅止渴 B膝跳反射c眨眼反射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e学生听到铃声向教室奔跑(2)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节。(3)直接刺激,能(填“能”或“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4)破坏处结构,刺激处,肌肉不能(填“能”或“不能”)收缩,大脑能(填“能”或“不能”)产生感觉。1.明辨关于反射与反射弧的五个易误点(1)误认为所有生物都有反射。只有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反射。如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没有反射,只有应激性。(2)误认为所有反射都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只有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如下丘脑、脊髓等。(3)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若刺激强度过弱,则不能引起反射活动。另外,还需完整的反射弧。(4)误认为只要效应器有反应就是反射。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如传入神经受损,刺激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效应器能发生反应,但不是反射。(5)误认为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2.请回答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问题(1)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表现及形成机理(连线):(2)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局部电流及兴奋传导的方向:2.比较记忆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类型膜电位表现产生原因静息电位内负外正K外流动作电位内正外负Na内流3.辨明两个传导“方向”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传导的方向双向传导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据图回答有关兴奋在突触中传递的相关问题(1)写出图甲中A、B突触的类型:A:轴突细胞体型;B:轴突树突型(2)写出图乙中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轴突,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中传递时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在图丙箭头处给予适宜刺激,可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有b、c、d、e,但a处不能检测到,说明兴奋在突触间单向传递,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六点必记(1)突触的类型:轴突细胞体型、轴突树突型。(2)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传递过程:(4)信号转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5)传递特点:单向传递。(6)作用效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5.辨析兴奋在突触中传递的一个“不等于”、一个“不一定”(1)突触小体不等于突触: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信号转换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突触后膜不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也可能是传出神经元支配的肌肉细胞膜或腺体细胞膜。(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4.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饮酒过多会导致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分别与内中枢受到影响有关。体温、血糖、水盐等调节中枢位于;排尿、缩手及膝跳反射等中枢位于。(填图甲中序号)(2)据图乙连线人脑的高级功能:6.列表串记各级中枢的功能神经中枢功能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7.巧记大脑皮层言语区及相应损伤症言语区不同区域名称的简写英文字母,分别取自相应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如S(speak)、W(write)、H(hear)、V(vision)。S区受损不能讲话,W区受损不能写字,H区受损不能听懂话,V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突破点(一)反射和反射弧(辨清记牢快得分) 1判断正误(1)反射活动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提示: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提示: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提示:判断反射的两要素:反射弧完整,适宜的刺激。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是条件反射。()提示:酸梅色泽不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提示: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起跑属于条件反射。(2)反射弧的结构神经元的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其中轴突一般只有一条,末端则形成许多分支,每个分支末梢部分膨大呈球状,称为突触小体。()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如果破坏了反射弧的某一结构(如传出神经),则反射不能发生。()2(2014安徽高考)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解析:选C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其中枢在大脑皮层;食物引起味觉不属于反射,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与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有关;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不完全相同。3(2018临沂诊断)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敲击处,小腿突然抬起,这种现象属于反射B阻断处,敲击处,小腿不能抬起C刺激处,可在处检测到电位变化D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解析:选C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据图判断,上有神经节,兴奋的传导方向是,且是感受器。敲击处,会产生膝跳反射,A正确。阻断处,敲击处时,传入神经受阻,小腿不能抬起,B正确。刺激处时,由于在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在处是检测不到电位变化的,C错误。低级中枢(脊髓)中神经元的活动都有可能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D正确。1“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c)的是传入神经(b)。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突破点(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1(2018湖南六校联考)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C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解析:选A由图可知,甲、丙和丁区域电位为外正内负,处于静息状态,乙区域的电位正好相反,即动作电位,电流是从正电位流向负电位,所以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图示兴奋传导的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也有可能是兴奋还没传到时所保持的静息电位;丁区域的电位为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造成的。2(2016全国卷)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解析:(1)分析图示,AC(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发挥作用后,可在D酶的催化下分解为A和C,其中C能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吸收用来合成AC。神经递质除乙酰胆碱外,还有多巴胺、一氧化氮、去甲肾上腺素等。(2)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再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能被分解,会持续发挥作用,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答案:(1)C能(2)胞吐突触间隙(3)兴奋考什么(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特点(2)兴奋在神经元细胞间传递的特点及突触的结构和类型以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什么(1)借助神经纤维模式图,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和传导特点(2)识别突触的类型并掌握突触的结构(3)掌握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信号的变化及特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常见类型(2)传递过程(3)传递特点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延搁: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3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比较比较项目兴奋的传导兴奋的传递结构基础神经元(神经纤维)突触速度快慢信号形式(或变化)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方向可以双向单向传递4与兴奋产生和传导有关的三点提示(1)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Na的内流需要膜载体(离子通道),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故属于协助扩散;同理,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过程中K的外流也属于协助扩散。(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的形式传导。(3)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不同的: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并且反射弧中存在突触,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沿反射弧方向单向传导的。5与突触有关的三个要点(1)注意突触小体与突触的关系,范围不同,位置不同,但都包括突触前膜。(2)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3)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体现了细胞膜流动性,由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部分)上的糖蛋白识别。题点(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下列有关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B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C神经纤维上兴奋产生的原因是Na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转运到膜内D兴奋在神经元上和反射弧中都是双向传导的解析:选D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主要依靠K外流;兴奋的产生是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造成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兴奋在(离体)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但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导。2(2018商丘模拟)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解析:选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间是通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方式单向传递的。题点(二)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3(2016全国卷)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解析:选B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大量的ATP生成。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属于扩散,不消耗ATP。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消耗ATP。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时,将Na排出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ATP。4(2015江苏高考)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解析:选D神经递质存在于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生物膜的分隔作用可避免其被细胞内的其他酶系破坏。神经细胞上的神经冲动属于电信号,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是引起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使下一个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该神经细胞膜外侧Na大量内流,从而导致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Cl内流会使神经细胞受到抑制,两者不能同时发生。归纳拓展突触影响神经冲动传递情况的判断与分析(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2)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或占据,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3)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传递的三大原因: 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破点(三)分类突破膜电位的测定及膜电位变化题 类型一膜电位的测定1(2018武汉调研)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膜内外的电位差。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Na通道打开,膜外Na顺浓度梯度大量流入膜内,此后Na通道很快就进入失活状态,同时K通道开放,膜内K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推动下向膜外扩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电表不能测出电位差B受刺激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正内负C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D从神经纤维受刺激到恢复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解析:选D静息状态下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电表能够测出电位差;受刺激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负内正;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神经纤维静息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大量流入膜内,此过程中电表指针通过0电位,恢复静息状态的过程中电表指针再次通过0电位。2(2018哈尔滨六中模拟)图甲、图乙是膜电位的测量示意图,下列描述的现象与图甲相符的是()可以测量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可以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 BC D解析:选B电流计的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如图甲),此状态下可以测得静息电位,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电流计的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侧(如图乙),且在膜外有刺激,此状态下可以测得动作电位,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归纳拓展膜电位的测量方法及结果方法图解结果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类型二兴奋的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类3.(2018江西红色七校联考)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表不偏转,电表偏转两次B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C兴奋由c传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解析:选B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而在突触间是单向传递的,则刺激c点,电表不偏转,电表偏转两次,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b、d、e点有电位变化。兴奋由c传到e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4(2018江南十校联考)如图1表示在神经纤维膜外侧接一灵敏电流计,右侧给予适当刺激,图表示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计指针偏转的顺序依次是B图a和图a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未兴奋状态,此时仍有离子进出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无需能量D若刺激a、b之间的任何一个位点,图示电流计的指针均偏转两次解析:选B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方向取决于局部电流的方向,当神经纤维未接受刺激时,膜外两电极处都为正电位,如图;当电流计的一个电极处兴奋时,膜外为负电位,未兴奋处为正电位,在b右侧给予一个刺激,b处会先兴奋,a处后兴奋,指针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