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C卷)必修4.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07891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C卷)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C卷)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C卷)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C卷)必修41下列与“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的思想本质一致的是概念是脱离物质的神话了的绝对 世界的存在依赖于绝对精神 物质和精神是两个独立的本原 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的物质实体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唯心主义的观点。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概念是脱离了物质的神话了的绝对,说的也是唯心主义观点。符合题意,认为世界依赖于绝对精神,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说法错误,物质和意识不能是两个独立的本原,这个是二元论的观点。不合题意,属于唯物主义观点。2中国明代的王守仁在一次春游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下列与此观点相一致的是 我思故我在 气者,理之依也 因为人的整理才有规律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存在即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A. B. C. D. 【答案】D3下列哲学命题与“一条朝东的路,同时也是一条朝西的路”体现的辩证法思想相符的是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朱熹:“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克拉底鲁:“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黑格尔:“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A. B. C. D. 【答案】A【解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题干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适合题意;“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不适合题意;“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4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原来许多包含在哲学之内的学科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科学。据此,有人悲观地认为哲学已经“无家可归”,哲学的使命已经结束。相反,有人认为这既是科学的成熟也是哲学的成熟,哲学不是“无家可归”,而是“四海为家”。下列关于这两种观点的表述,正确的是“无家可归”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哲学不能代替具体科学“无家可归”论者没有看到哲学是科学的基础“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对哲学的推动作用“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哲学的指导作用A. B. C. D. 【答案】A5“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望梅止渴;心灵手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上述的观点各体现了A. 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B. 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C.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运动具有绝对性D. 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答案】B【解析】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体现的是运动具有绝对性,“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强调的是“天”的作用,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望梅止渴:心灵手巧”反映的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体现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B选项的顺序正确。6一个雕刻家在细心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头部、肩部都已经雕刻成形,一个美丽的天使逐渐显现。这时,一个小女孩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的?”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来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这说明艺术创作能否实现“无中生有”,受艺术家的技艺水平的影响艺术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摆脱事物外在形态和属性的束缚艺术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必然不同艺术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影响着雕刻家对雕刻对象的艺术处理A. B. C. D. 【答案】B72017年暑期某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正式公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考改革经历了从80年代的“大文大理”.90年代的“32”模式.2000年的“3综合”模式.现在各地探索不分文理的“33”模式,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这体现了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循环反复性和无限上升性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曲折性的统一A. B. C. D. 【答案】A【解析】中国高考改革的历程,体现了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断探索适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项符合题意;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项说法错误;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选项为A。8习近平在19大报告中提到: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的变化,但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说明A. 只有保持性质的稳定才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B.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 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认识和改造 D. 质变为量变开辟新的道路,要促成质变【答案】B9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哲学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先入为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客观因素的影响闭门造车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方生方死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望梅止渴意识具有能动作用A. B. C. D. 【答案】D【解析】选项说法错误,“先入为主”说明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即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客观因素的影响,排除;选项说法错误,“闭门造车”启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排除;选项符合题意,“方生方死”以事物的运动变化为借口,引出否定事物质的相对静止性的诡辩论;选项符合题意,“望梅止渴”说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故本题答案选D。10“世界上没有一种美能同有自知之明的美相比,能同客观地承认自己带来的恬静相比。”这句话体现的哲学思想与下列表述一致的是A. 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荚的花朵 B. 量力而行永远是成功的基本要素C. 一切从实际出发,既是科学态度,也是一种美德 D. 知人不易,自知更难,有自知之明的是哲人【答案】C11“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辜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关键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A. B. C. D. 【答案】C【解析】“100-1=0”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强调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部分好整体才能好,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项符合题意;整体决定部分,部分不能决定整体,项说法错误;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不能说关键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12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采取产业精准扶贫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四个一批”措施,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据此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致贫的原因多样,印证了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了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脱贫的任务艰巨,要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脱贫的时间紧迫,必须超越历史条件去创新扶贫开发路径A. B. C. D. 【答案】A13下列与“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抉星移几度秋”所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昨日去兮,杨柳依依。今日来兮,雨雪纷飞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月有阴晴圆缺一人有悲欢离合A. B. C. D【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引文类选择题,此类题型经常考查名言警句、谚语、古诗等包含的哲学道理。要正确解答此类题,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理解材料的寓意,二是要找准材料对应的哲学道理。材料中“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强调变化发展的观点,说明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故选项符合题意;选项不符合题意,“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强调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排除;选项不符合题意,“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14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在议会发表讲话,在讲到中英关系未来时,引用了莎士比亚的名句:“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也就是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前景可期 对道路的曲折做好思想准备,克服困难果断地抓住时机,实现飞跃 新质的基础上做好新的量积累,不断前进A. B. C. D. 【答案】C15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1981年至今有关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首次改变。这一认识的变化体现了对主要矛盾的正确把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认识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才能在复杂事物发展中找到正确方向A. B. C. D. 【答案】C【解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项符合题意;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特点,及时调整主要矛盾,体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才能在复杂事物发展中找到正确方向,项符合题意;对主要矛盾的正确把握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项说法错误;真理性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16李克强说,经济体制改革走到今天,碰到的问题千头万绪,眉毛胡子一把抓,有可能事倍功半,但如果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不仅可能事半功倍,甚至可能是十倍、二十倍。其中蕴含的方法论是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A. B. C. D. 【答案】C17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菜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化利用佐证了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其“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对立着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事物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A. B. C. D. 【答案】C【解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化利用佐证了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项符合题意;人为事物的联系并不因其“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项说法错误;事物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事物自身的属性,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182017我国GDP目标增速为6.5%左右,低于2016年6.7%的目标增速。事实上我国在创造了二战后一国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纪录后,正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节点,在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中进入了一个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这表明万事万物的变化是永恒的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只是暂时的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A. B. C. D. 【答案】B19对漫画打破认识正确的有从外打破,是外力否定,事物价值丧失从内打破,是自我否定,实现事物的飞越人生的“蛋壳”可以毁灭人生,也可以创造人生从内打与从外打都是痛苦的,但前者更具人生意义A. B. C. D. 【答案】D【解析】漫画打破告诉我们,鸡蛋从外打破是一种常规的做法,而从内打破则是一种思维创新,是自我否定,可以实现事物自身的发展,故项符合题意;从内打与从外打都是痛苦的,但前者使事物得到发展,因此更具人生意义,项符合题意;从外打破,是外力否定,事物并没有因此丧失价值,故项错误;人生的“蛋壳”可以毁灭人生,也可以创造人生的说法夸大了“蛋壳”的作用,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20从1G到5G,移动通信技术日新月异。5G是一个大的标准体系,其中包括许多当前技术的演进,这些技术可以完全向4G技术兼容,也需要一部分相对革命的技术,二者相辅相成,从而实现无缝升级,顺利向2020年及更长的未来过渡。可见科技创新以革命批判精神破除过去所有的观念和技术科技创新以吸取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基础科技创新是在与传统模式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实现的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导下实现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A. B. C. D. 【答案】C21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1980年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因为当年中国市场经济的不健全,当时的很多民法原则、规则已经与当下经济环境显得格格不入,而当前的民法总则更多强调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强化契约权利。从哲学角度看,民法总则的编撰表明价值观影响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社会物质生活状况是社会意识变化的客观依据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A. B. C. D. 【答案】C22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而现在已经是21世纪,时代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面临的时代问题已不复存在,因此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也就不再有效了。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该观点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的预见作用 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A. B. C. D. 【答案】D【解析】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该观点看到了马克思所处时代与今天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却没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对人类社会及其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对社会发展方向进行了科学的预见,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项符合题意;该观点不涉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普遍存在问题,好没有体现社会意识的产生的物质原因,故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2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讲,规矩既包括党纪国法、规章制度,又包括道德规范、标准礼仪。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切实做到真正懂规矩、讲规矩。这是因为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客观条件 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A. B. C. D. 【答案】C241920年,有人在一个狼群中发现了两个女童,立即把她们送到当地的孤儿院,她们怕水、火和光,白天躲藏,夜间活动,每晚都像狼一样长嚎,吃肉时不用手而是用牙齿撕开吃,对他人不感兴趣、没有感情。“狼孩”现象佐证了人的感情交流方式取决于其有目的的意识活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其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生活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生活能力都是能改变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和情感A. B. C. D. 【答案】C【解析】“狼孩”脱离社会在狼群中长大,其生存环境决定了他们没有了人的意识,说明人是社会的人,离开了社会和社会实践,既不会形成意识,也不会有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生活,包括人的智力、体力和情感。项符合题意;人的感情交流方式取决于其社会实践活动,项错误;项与题意没有关系;正确选项为C。25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采取产业精准扶贫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四个一批”措施,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根据材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致贫的原因多样,印证了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了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脱贫的任务艰巨,要求坚持抓主流,以政府为主、农民为辅,打赢扶贫攻坚战脱贫的时间紧迫,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创新扶贫开发路径A. B. C. D. 【答案】D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了“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观点。材料二 霍尔巴赫是18世纪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材料三 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的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就是把它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在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的存在着的东西。”(1)上述材料的三种观点共同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世界观?(2)对以上三种观点作出简要评价。【答案】(1)上述材料的三种观点共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哲学世界观。(2)材料一的观点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从本质上是正确的,但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这就是唯物主义的第一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材料二的观点虽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但这一观点是在结合自然科学的基础上提出的,所以它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猜测性,但又把世界的物质属性等同于原子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这就是唯物主义的第二种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材料三的观点恩格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万事万物的共性:“物质性”,这是唯物主义的第三种基本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2)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通过承接上一问,可以得出是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题目类型观点评析类。评析类的材料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关于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各自的优缺点,教材有明确表述,熟练记忆,准确表述即可,具体即:材料一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从本质上是正确的,但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材料二的观点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但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材料三的观点恩格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万事万物的共性:“物质性”,这是唯物主义的第三种基本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墨子号”发射升空,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按照规划,未来还将发射多颗量子卫星。到2030年左右,建成一个全球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对于量子时代的科学应用,中国“量子人”团队有着明确的科研路线图;通过量子通信研究,从初步实现局域量子通信网络,到实现多横多纵的全球范围量子通信网络;通过量子计算研究,为大规模计算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实现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有效挖掘;通过量子精密测量研究,实现新一代定位导航等。到2030年,或许人人家里都有一个“密钥机”;新的量子材料可以改变电池技术,成百倍地扩大电池容量面对变幻莫测的量子世界,从“被动观测”迈入“主动调控”,人们期待着量子科技开启更美好的未来。(1)材料体现了实践的哪些特征?(2)结合材料,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说明中国“量子人”团队制定明确的科研路线图蕴含的哲学道理。【答案】(1)依靠中国“量子人”团队,我国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对于量子时代的科学应用,中国“量子人”团队有着明确的科研路线图,体现了实践具有能动性,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从初步实现局域量子通信网络的实现全球范围量子通信网络等,体现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中国“量子人”团队制定明确的科研路线图旨在实现量子时代的科学应用,开启美好未来。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中国“量子人”团队制定明确的科研路线图,有利于相关科学研究的有序推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中国团队制定明确的科研路线图,是在尊重科研规律基础上主动发挥意识活动的选择性、创造性的体现。(2)本题考查“思维的奥妙”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说明中国“量子人”团队制定明确的科研路线图蕴含的哲学道理。中国“量子人”团队制定明确的科研路线图是有一定的目的,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该路线图的制定有利于相关科学研究的有序推进,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该路线图的制定需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意识活动的选择性、创造性的体现。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风约车是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的简称。在构建多样化服务体系方面,出租车将分为巡游出租汽车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2016年11月1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这意味着“网约车”这一新兴的出行方式彼此进入法治轨道。该管理办法出台的目的是规范网约车,确保乘客的权益、乘车安全、服务质量得到有效保障。网约车与传统巡游出租车的融合发展,有助于传统巡游出租车转型升级,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巡游出租汽车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的关系。【答案】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巡游出租车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有各自的利益需求,相互竞争。矛盾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巡游出租汽车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之间具有互补性,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巡游出租汽车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之间既竞争又合作,构建多样化的服务体系,共同推动出租汽车行为的发展。本题考查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设问指向巡游出租汽车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的关系。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因此考生首先要说明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然后结合巡游出租汽车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分析二者的对立和统一,说明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最后说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着事物的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29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与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等密切相关。长期以来,由于生产力落后、地广人稀、战争需要以及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人们相信人多力量大。建国后,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22以上,如此发展下去,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 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成就巨大,“少生优生”观念深入人心,“优生优育”的生育观念正在形成。但也带来了很大的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加速、用工荒、男女比例失调加剧,家庭养老结构失衡等等。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单独二孩”政策。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面对这一政策,有的家庭犹如久旱逢甘霖,欢欣鼓舞;但有的家庭却因为抚养和教育成本的增加、少生优生观念的形成、家庭成员两代人甚至三代人观念的差异等原因犹豫不决。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科学依据。【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口政策应结合人口状况的变化而调整;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合理的人口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适时调整人口政策,是为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人口政策也要因时而变。(言之有理,均可给分)点睛:审题要求:(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